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人体     
《生理通讯》2004,23(5):135-135
人体是一个巨大的细胞王国,在这里居住着的细胞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人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发育的,可是到婴儿呱呱落地时,光脑细胞就有140亿个。当人成年时,组成身体的细胞大约有60万亿个。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直径为0.2至0.5毫米,肉眼勉强  相似文献   

2.
<正>人体大约由1万亿个细胞组成,它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机体而协调工作。但癌细胞却是机体中的害群之马,它没有整体利益,不与其他细胞平安  相似文献   

3.
人体大约由1万亿个细胞组成,它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机体而协调工作。但癌细胞却是机体中的害群之马,它没有整体利益,不与其他细胞平安相处、彼此合作,而是只顾自己拚命繁殖,属于典型的自私自利细胞,结果它在害了整体的同时也害了自己。因为,一旦机体死去,也就意味着它也没有了安身之处了,  相似文献   

4.
一、膜片钳技术 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细胞,例如人体大约由50万亿个细胞所组成。直径约5~50微米的单个细胞依靠其极薄的外壳—细胞与其他细胞隔离。细胞间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重要途径,则是通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称为“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分子进行的,德国埃尔温·内尔(Erwin Neher)和贝尔特·萨克曼(Bert Sakmann)两位细胞生物学家,所共同开创的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用一  相似文献   

5.
科研快讯     
世界首例人造无核红细胞诞生献血将成历史据《新科学家》网站8月20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培育出人体无核红细胞,这意味着人类在人造血液的进程上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在不久的将来,献血将成为历史。普通人平均每200毫升血液中有2万亿个红细胞。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氨基酸这些人体  相似文献   

6.
人体内大约有100万亿个微生物,而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肠道中,肠道中许多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帮助人体处理复杂的化合物,还可以生成氨基酸和维生素,因此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甚至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道微生物帮助人从食物中摄取能量,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还可能与肠道疾病或肥胖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两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叙述了登在4月21日《CELL》杂成上的他们的发现。际为EPO的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天然产生的激素,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细胞的产生。受体是附着在未成熟红细胞外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当EPO与其受体结合时,便触发了细胞对激素的反应。预测EPO受体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红细胞成熟的过程,并能改进对患有威胁生命的血液病的儿童和成人的治疗方法。这一突破还使研究者得以鉴别激素的活性部位并有助于研制模拟EPO活性的底物。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是人体内比较高度分化的一种细胞,它的特化过程和它所合成的蛋白质有密切的关系。人体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整个细胞充满红色浆液。据研究,红色浆液的成分约33%为血红蛋白,60%为水,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蛋白质和脂类物质。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输送氧气的物质基础,这是一种结合蛋白质,其蛋白质部分是珠蛋白,由574个氨基酸组成,共有4条肽链(其中两条  相似文献   

9.
于建荣 《生命科学》2001,13(6):279-281
所有的有机体都由细胞组成,它们通过细胞分裂而倍增。一个成人大约有100万亿个细胞,它们都是由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成人细体中有大量的可持续分裂的细胞来替代那些死亡的细胞。在细胞分裂之前,它要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复制它的染色体,并精确地将它们分到两个子细胞中。这些不同的过程在细胞周期中是协调完成的。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在细胞原控制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已经确定了在所有的真核生物,包括酵母、植物、动物和人类中调节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这些重大发现对研究细胞生长的所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可能从长远来看开辟了治疗癌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stemtcell)因其神奇的全能分化能力而被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由此名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干细胞是非常有“潜质”的,很神奇的一种细胞,是生命中最受上帝眷顾的细胞。我们所以熟知的受精卯就是一个最初始的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全部的人体细胞——骨骼细胞、皮肤细胞、肝脏细胞、神经细胞,等等。受精卵分化成完整的人体后,人体中的一些细胞仍然具有分化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我们通常所说的骨髓)就能够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而生长成整个血液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有一些很有用的数字可使我们对人体的多层次结构产生深刻的印象。人体有大约200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但如果考虑到发育进程可达600多种,人体细胞的数量为10^14个。最长的人体细胞是神经细胞,神经纤维长达1m。最大的人体细胞是女性成熟的卵细胞,呈球形,直径约120μm,含有一定量的养分,以供卵受精后初期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95%来自线粒体。因而它赋有细胞“动力工厂”的称号。下面介绍一种观察线粒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岳东方 《生命科学》2003,15(6):396-399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中的细胞就像银河中星星那样多,大约有1000亿个。体内不同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肾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在复杂的糸统中协同活动。由于细胞膜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突破性发现,以及对细胞是如何行使功能的这方面  相似文献   

14.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免疫屏障的第一道防线。近期研究表明,皮肤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免疫器官,它具有主动的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及免疫自稳功能,为皮肤免疫系统。皮肤共生微生物数量以万亿计,皮肤中T淋巴细胞数量是人体循环T细胞总量的2倍,皮肤相关疾病有1 000种以上,而皮肤中细胞成分与体液成分的互作机制十分复杂。现针对皮肤免疫系统功能进行研究成果的概述与待解问题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化学为自然科学,由化学元素组成化学物质,不同的化学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学物质,它和生物界的人体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物界分动物和植物,人是最高等的动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她由化学元素组成最小的细胞,由细胞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顺序形成系统,由系统进一步组成人体。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人体内始终发生着许许多多的变化,既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人体与化学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化学反应,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人类,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人体与化学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为何不能载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携带氧,但血红蛋白一旦由红细胞中释放到血浆中就丧失了载氧能力。血红蛋白这一特性的机制是什么?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1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血红蛋白(Hb)是血红素和珠蛋白的络合物,目前认为至少有6...  相似文献   

17.
薛京伦  俞民澍 《遗传》1990,12(2):46-49
人体基因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每单倍体基因组大约有3×10~9bp组成,分成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据估计,在人体基因组上存在着大约50,000—100,000个结构基因,平均每分摩(cM)染色体上分布着20个结构基因。人体基因组大约有33cM,由此推算出人体基因组上含有约66,000个结构基因。现在已经明确地鉴定出了1,600多个人体基因,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分子病(moleculardisease)的概念,首由波林(pauling1949)提出。他并指出,镰形细胞贫血是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所致,这和加罗德(Garrod1908)根据黑尿症的研究提出的酶缺陷所导致的先天性代谢失调在本质上没有不同。因为,缺陷酶也是异常蛋白质。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两者均属分子病。不过,通常把后者称为先天性代谢失调,唯把结构蛋白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称为分子病。血红蛋白(hemogfobin,Hb)是人体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每个红细胞内大约有2.8X10’个血红蛋白分子,其功能是运送氧气。由于血红蛋白的结构或合成速率…  相似文献   

19.
人体肠道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共生着100多万亿个微生物菌群,约有1 000多种,是人体细胞的10倍。肠道微生物固有的微生物基因有300多万个,是人体基因的100多倍,这些微生物基因帮助人体微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伴随着潜在的威胁。总结了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开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53年上半年,我在初三人体解剖生理学内"细胞和活质"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要更好的加深同学们对先进科学的认识,特别是对勒柏辛斯卡娅的生活物质学说,向同学做了如下的补充:一方面说明活质就是生活物质,就是活蛋白质,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它本身有新陈代谢的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演发成细胞.它就是生命最后的单位,它是细胞之外比细胞更低级的有生命的物质.在另一方面对微耳和的反动学说,进行了批判,说明微耳和的"细胞起源于细胞"以及"有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等说法,是极端反动的,不科学的.同学们听了这一节课之后,收效很大,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