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红艳 《化石》2010,(3):62-63
2010年6月29日,大型古生物主题乐园——"探梦恐龙岛"在北京隆重开园,为炎炎夏日中的首都献上了一道浓郁、神秘的科普大餐。该主题乐园位于奥林匹克核心区,南望鸟巢、北依中国科技馆,占地2.5万平方米,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椎所)和北京台众寨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2.
柳郭里阳 《化石》2012,(1):44-45
1921年,在德国特罗辛根的三叠纪晚期地层里,人们发现了9具板龙的完整骨架化石,从埋藏情况分析,这些板龙是同时被埋葬在这里的。古生物学家称其为板龙“群葬墓”。 人们对板龙并不陌生,产于我困云南的有名的禄丰龙就是一种板龙。板龙足早期的植食性恐龙,被认为是后来出现在侏罗纪、白垩纪的那些恐龙大汉蜥脚类恐龙(梁龙、腕龙、马门溪龙)的祖先类型,因此被称为“原蜥脚类恐龙”。  相似文献   

3.
刘家熙 《化石》2000,(3):29-30
“活化石”植物又称孑遗植物 ,是指那些经历了新生代几次大的冰川活动后幸存下来的植物种类。中国素有“植物王国”之称 ,拥有许多世界上其他地区早已灭绝却只在我国特殊的自然环境中保存下来的珍贵植物。这其中有许多种类被誉之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活化石”。它们对于研究古植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地质学以及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活化石”植物约有近百种 ,分属于藻类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下面择要介绍几种。1.原绿藻属于藻类植物。1975年 ,美国藻类学家柳文 ,在一种海鞘的泄殖…  相似文献   

4.
《化石》2011,(2):16-16
甄朔南先生是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委员会第六支社的优秀代表,是位已有32年社龄的老社员、老科学家。在他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在科研方面,他是继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钟健之后,在中国恐龙足迹学研究方面的一位重要开创者,完成相关科学论文40余篇;在科普工作方面,他撰写了大量恐龙科普文章,  相似文献   

5.
董枝明 《化石》2001,(3):37-38
“第一”是最诱人的一个词 ,人们想方设法的去美化它 ,创造了许多好听的字眼 :在科学上常用首次 ;在体育比赛是冠军 ;在政府官员称元首或首脑 ;科举的头名状元是最风光的事。最近有人报道中国的“带羽毛的恐龙” -中华龙鸟(距今1.25亿年) ,不是第一次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只“带毛的恐龙” ,而100多年前在美国马萨诸赛州的下侏罗统发现的一带“毛”的恐龙印迹化石才是第一。1.爱德华.希珂卡的发现1992年冬 ,世界几位著名的化石印迹学家 :马丁.劳克利(Martinlocley) ,杰米斯.费劳(JamesFarlow)和波…  相似文献   

6.
杨钟健生于1897年6月1日,陕西省华县人,出身教育世家.1917年进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23年毕业,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时代的杨钟健,对政治有过极大的热情,他参加过"五四运动",与早期的共产党人毛泽东、恽代英都有过亲密的接触,作过"中国少年学会"的执委,后来转为科学救国论者.1924年,受李四光先生的推荐,自费去德国慕尼黑大学,师从于布罗里,学习古脊椎动物学.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蜀龙姐姐 《化石》2016,(2):68-69
正"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这是苏东坡赞美银杏树的句子,两句话,状尽银杏树高挺秀颀的身姿、清秀明朗的容颜。银杏树,最早出现于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晚期,在中生代曾经是植食性恐龙的重要食物之一,白垩纪末开始衰退,现今仅存一属一种,殊为珍贵,被科学家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初春萌芽,仲春初夏时节,银杏一树碧绿。等到入了秋,又换了衣装,化作满目灿灿的金黄。  相似文献   

8.
杨孝文 《植物杂志》2009,(12):32-33
相信我们大家都听说过“千丈之堤,溃于蚁穴”这旬成语,说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事实上,蚂蚁有很多“壮举”令人惊叹,比如,它们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超过一亿年,历史之久可与恐龙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杨孝文 《生命世界》2009,(12):32-33
相信我们大家都听说过“千丈之堤,溃于蚁穴”这旬成语,说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事实上,蚂蚁有很多“壮举”令人惊叹,比如,它们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超过一亿年,历史之久可与恐龙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0.
徐星  傅静芳 《化石》1999,(1):7-8
恐龙世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长着长长脖子的马门溪龙,有高大凶猛的霸王龙,有小巧可爱的鹦鹉嘴龙,也有形态奇特的三角龙。其实,这些都不是最为奇特的恐龙。大家都知道,在哺乳动物王国中,有一类非常珍稀奇特的动物,它就是俗名叫做“四不象”的驯鹿,它的头似马非...  相似文献   

11.
邸志鹰 《植物杂志》2010,(12):68-69
在非洲干旱而辽阔的稀树草原,在青藏高原茫茫无边的高原草甸,以及欧洲的高山峻岭之上,哪里有哺乳动物出没,哪里就有鹫类猛禽翱翔于天空。它们以腐肉尸体为食,减少了动物界以及动物和人类之间的鼠疫、炭疽病等传染病的传播,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尸体是一种很难保证的食物来源,今天这里有,明天那里有,这就注定鹫类猛禽常常要"长途跋涉"去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世界》2006,(12):104-104
在墨西哥市南部,有一个名为索奇米尔的水乡泽国,是个非常有名的观光胜地。在索奇米尔一带水域里生长着一种憨态可掬、生有六角的生物——墨西哥钝口螈(yuan),也称美西螈,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六角恐龙。  相似文献   

13.
14.
《化石》2013,(1):2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课题组卢静博士等在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Tungsenia paradoxa)。2012年10月23日《自然-通讯》杂志刊发了该项研究成果。科学家利用高精度X射线断层扫描和计算机三维虚拟重建技术复原了东生鱼的颅腔以及相关的神经、血管等结构,揭示了基干四足动物脑的基本形态,为研究四足动物的脑演化提供了最早的参考点。对东生鱼脑部结构的研究还显示,某些与脊椎动物陆地生活相关的重要脑部特  相似文献   

15.
柳郭里阳 《化石》2010,(2):29-29
在盛产侏罗纪恐龙化石的美国犹他州,自1927年起,古生物学家就在那里不断地发掘恐龙化石。多年后,在克里夫兰·劳埃德恐龙化石采集场这样一个不大的地方,居然挖出了44具异特龙(Allosaurus)的骨架化石,其中不仅有成年个体,而且还有幼年个体。  相似文献   

16.
《化石》2014,(1):2-3
正现生的豹类(包括豹属和云豹属)是猫科动物里最早分支出来的一个类群。分子生物学家基于对猫科动物的DNA系统发育研究后认为,豹类动物与其它猫科动物的分化时间大约在11百万年前,豹类支系内的种类直到4百万年前才进一步分化。此前最早的豹属动物的记录出自非洲坦桑尼亚的莱托里上新世沉积(距今约3.8百万年前),而在亚洲只有更新世及更晚时期(2.6百万年以来)的记录。因此,关于猫科动物各支系的分化时间,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与化石发现上存  相似文献   

17.
张玉光 《化石》2010,(4):8-15
在中生代的恐龙家族中,蒙古戈壁的恐龙是不可缺少的成员,也是研究白垩纪恐龙的重要部分。于是,到蒙古寻找和发掘恐龙成为全球恐龙研究者的一大"奢望",每年都有成群的游人和科研人员要慕名来到蒙古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寻找收获着各自的梦想与希望。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世界》2008,(8):7-7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比目鱼过渡形式的重要化石证据,终于解开了比目鱼进化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论。尽管未成年比目鱼的眼睛在头的两侧,但它们在成年过程中,一只眼睛会在头骨周围逐渐移动,直至两只眼睛处于头的同一侧。一些进化生物学家都认为这一特征是通过多代的进化逐渐出现的,然而,处于进化中间阶段的比目鱼(眼睛部分偏移的比目鱼)化石在之前却—直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19.
探访山东诸城“恐龙墓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恒 《化石》2010,(1):2-8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秦始皇陵都是世界闻名的陵墓,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而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领略一番山东诸城谜一般的“恐龙基地”,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神奇之功。  相似文献   

20.
杨永  曾刚 《植物杂志》2012,(2):68-73
每到秋天,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内,你会看到金黄色的银杏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硕果累累的树下是在寻找落地种子的游客。银杏,作为庭院树和行道树的常用树种,其挺拔的树姿,玲珑的叶片。优雅的树冠使众多学者从古代起就以诗歌咏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