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座囊菌目及相关类群属间关系的系统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英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09,28(2):161-170
本研究对座囊菌纲部分类群的18S和28SnrDNA部分序列片段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属间的系统学关系。邻接法和简约法分析结果显示,座囊菌纲供试类群为单起源,形成三个独立的分支并获得较强的支持率,分别代表座囊菌目、葡萄座腔菌目和格孢腔菌目。结果还显示,座囊菌纲中分类地位不确定的属Macrovalsaria与Botryosphaeria的关系相对接近,应该归于葡萄座腔菌目;历史上分类地位有疑问的Neopeckia和Dothidotthia两个属处于不同的目中,前者属于座囊菌目,后者为葡萄座腔菌目的成员;座囊菌目的Plowrightia属并非单系群,该属成员分别与Dothidea、Neopeckia和Sydowia三个属聚类在一起;现行的Botryosphaeria属也非单系群,其属的概念有待澄清。格孢腔菌目参试的7个属形成一个单系群,但属间的支持率非常低,表明它们应该在较高的分类等级上予以区分;序列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基于形态学特征将Phragmogibbera纳入格孢腔菌目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新疆腔菌纲座囊菌目刺球座属(Lasiobotrys)、穴壳属(Dothiora)和普氏腔孢属(Plowrightia)的六种子囊菌,即:忍冬刺球座菌(L.loniccrae)、花楸穴壳菌 (D.sorbi)及其无性阶段花楸疡壳孢(Dothichiza sorbi)、茶蔗子普氏腔孢菌(P.ribesia)、小檗普氏腔孢菌(P.berberidiJ)、沙棘普氏腔孢菌(P.hippophaeos)及雕刻普氏腔孢菌(P.insculpta)。这三个属的真菌在我国均未报道过,为我国新纪录属(种)。标本均采于新疆,保存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植保系真菌标本室(HMAAC)。  相似文献   

3.
侧孢座腔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树皮及小枝中的例孢座腔菌属一新种——红豆杉侧孢座腔菌Pleurocytospora taxi。新种有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齐齐哈尔大学微生物实验室(HQD54)。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新疆子囊菌小圆孔壳属(Amphisphaerella),锥毛壳属(Coniochaeta)和座坚壳属(Rosellinia)的7个种及1个变种,即:忍冬小圆孔壳(A.xylostei),梭梭锥毛壳(C.haloxylonis),木生锥毛壳(C.ligniaria),粉被锥毛壳(C.pulveracea),毛锥毛壳(C.sordaria),附孢座坚壳(R.aquila),乳头座坚壳(R.thelena)及尖孢座坚壳大孢变种(R.apiculata var.macrospora)。其中,梭梭锥毛壳为新组合种。忍冬小圆孔壳,木生锥毛壳,乳头座坚壳及尖孢座坚壳大孢变种为我国新记录(属)种。这3个属的真菌新疆过去均未报道过,为新疆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5.
苹果轮纹病(apple ring rot)为苹果重要病害,严重危害果实和枝干,甚至造成幼树枯死等。苹果轮纹病可引起果实腐烂、枝干疣突、溃疡、粗皮等症状,导致苹果轮纹病病害汉语名称使用混乱,如苹果轮纹病、苹果干腐病、苹果果实轮纹病、苹果枝干轮纹病、轮纹烂果病等。病原拉丁学名的使用亦相当混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贝林格葡萄座腔菌B. berengeriana、贝林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B. berengeriana f. sp. pyricola、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锹冢大茎点霉Macrophoma kuwatsukai、梨生囊孢Physalospora pyricola和梨生球座菌Guignardia pyricola等学名都在被使用。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新进展,认为苹果轮纹病是一类复合病害,与欧美国家发生的白腐病为同一种病害,其病原包括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和锹冢葡萄座腔菌B. kuwatsukai。建议将该复合病害汉语统称为苹果轮纹病,英文采用apple ring rot。鉴于两种病原在我国苹果产区的普发性,建议在病害发生规律及抗病育种等研究中,对于葡萄座腔菌和锹冢葡萄座腔菌均需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侧孢座腔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树皮及小枝中的侧孢座腔菌属一新种——红豆杉侧孢座腔菌Pleurocytosporataxi。新种有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齐齐哈尔大学微生物实验室(HQD54)。  相似文献   

7.
座隔孢属(Toxosporiopsis Sutton & Sellar)为腔孢纲(Coelomycetes)之一小属,已描述2种。本文报道了该属产自中国的一个新种:中国座隔孢(Toxosporiopsis sinensisW.P.Wu)。新种生于胡桃(Juglans regia L.)枯枝上,它与已知种尖顶座隔孢(Toxosporio-psis capitata Sutton & Sellar)和大孢座隔孢(Toxosporiopsis macrosperma(Cavara)Sutton& Dyko)在子座大小,产孢细胞长度,分生孢子形态、大小,侧丝长度及其外围胶质鞘的有无等特征上差别极大,故另立新种。  相似文献   

8.
李文英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3,32(Z1):108-114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及其无性型包括许多植物病原菌以及有经济价值的类群,是腔子囊菌的重要类群.简要回顾了我国该属真菌的分类研究历史,概述了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提供了中国已知种类检索表,展示建立在分类学基础上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即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是多谱系的类群,可分为多个分支,各分支代表其不同的无性型类群.对开展该类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3种野生牛肝菌的菌塘土壤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远东疣柄牛肝菌(Leccinum extremiorientale)、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和小孢粉孢牛肝菌(Tylopilus microsporus)菌塘为研究对象,揭示其菌塘土壤细菌的菌群多样性。【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这3种野生牛肝菌菌塘土壤细菌的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远东疣柄牛肝菌菌塘土样中的主要细菌类群为变形杆菌门(53.6%)、酸杆菌门(33.8%)、拟杆菌门(4.7%)、放线菌门(1.7%);美味牛肝菌中主要类群为酸杆菌门(40.7%)、变形杆菌门(38.1%)、拟杆菌门(10.3%)、放线菌门(3.1%);小孢粉孢牛肝菌中酸杆菌门(65.3%)、变形杆菌门(23.8%)、拟杆菌门(4.9%)为主要类群。细菌在属级分类水平上,远东疣柄牛肝菌菌塘主要属中69.8%为未知属,其余为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16.0%)、酸杆菌门中的Candidatus Solibacter(5.9%)和酸孢菌属Acidocella(3.3%)。美味牛肝菌中主要的属分布在未知类群(83.0%),此外,还有Candidatus Solibacter(8.0%),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2.1%)。小孢粉孢牛肝菌菌塘中,分别为未知类群(80.9%)和Candidatus Solibacter(12.6%)。【结论】3种牛肝菌菌塘土壤中细菌类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含有大量未知类群。  相似文献   

10.
袁自清  赵震宇 《真菌学报》1994,13(3):173-177
本文报道了新疆腔菌纲座囊菌目刺球座属(Lasiobotrys)、穴壳属(Dothiora)和普氏腔孢属(Plowrightia)的六种子囊菌,即:忍冬刺球座菌(L.lonicerae)、花揪穴壳菌(D.sorbi)及其无性阶段花揪疡壳孢(Dothichiza sorbi)、茶Biao子普氏腔孢菌(P.ribesia)、小檗普氏腔孢菌(P.berberidis)、沙棘普氏腔孢菌(P.hippopha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采自吉林长白山的中国子囊菌一新记录属---类肉座菌属(Hypocreopsis)。该属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粪壳菌亚纲(Sordariomycetidae)、肉座菌目(Hypocreales)、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同时地衣状类肉座菌(Hypocreopsis lichenoides)也是中国的新记录种,对该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12.
食线虫节丛孢及其相关属的分生孢子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室培养法对食线虫丝孢菌节丛孢及其相关属的分生孢子发育类型进行了研究。报道了21个种的发育类型并描述了节丛孢属部分代表种的详细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节丛孢属分生孢子的发类型为全壁芽生合轴式产孢,单顶孢属和隔指孢属的发育类型为全壁芽生式产孢。此发育学的研究结果不赞成小属分类观,支持了大属分类观,为这类群菌的分类和以此为基础的属征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的幼茎中分离出一株产紫杉醇内生真菌J11.菌株J11的发酵提取物经高分辨质谱分析,证实J11菌株可产紫杉醇.提取该菌株的基因组DNA,扩增核糖体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28S核糖体large subunit rRNA gene(LSU)序列,经测序获得该菌的ITS序列和LSU序列.序列比对和检索结果表明,J11菌株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ssp.)属中的一个新菌株.形态学鉴定符合葡萄座腔菌属特征,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J11菌株的紫杉醇含量约为615.1μg/L.本研究首次证实葡萄座腔菌J11是一株高产紫杉醇野生型菌株,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钩藤是常绿藤本,属茜草科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文章就剑河钩藤较为严重的炭疽病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其中分离出的葡萄座腔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叶接种、分离纯化、病原菌鉴定、葡萄座腔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得出最适合萄座腔菌的生长环境,即温度在30℃左右,喜光,偏酸性,pH在5左右,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浸粉,以为钩藤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种子植物内生真菌资源及菌植协同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中国种子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研究概况,比较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内生真菌种类,它们都具有肉座菌目(Hypocre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毛霉目(Mucorales)及不产孢类(Myceliasterilia)内生真菌。裸子植物内生真菌涉及52个属,既包括高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也包括低等的卵菌(Oomycetes)和接合菌(Zygomycetes)类。被子植物涉及60个属,主要为高等的子囊菌(Ascomycetes)和担子菌(Basidiomycetes),低等的卵菌和接合菌报道很少。双子叶植物涉及40个属,单子叶植物内生真菌涉及30个属,两类被子植物所报道的内生真菌只有11个属相同。裸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内生真菌相似程度较高,都具有炭角菌目(Xylarial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柔膜菌目(Helotiales)和白粉菌目(Erysiphales),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地霉属(Geotrichum)等内真菌,共20个属相同。各类种子植物具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内生真菌。还对植物与其内生真菌的协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葡萄酒酿造是多种微生物参与代谢的过程,其中的微生物在没有外源接种的情况下通常认为源自酿酒葡萄本身。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沙城地区不同品种酿酒葡萄表皮的微生物群落,旨在从源头上了解葡萄酒酿造原料的品质,为研究酿酒葡萄微生物对酿酒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无论细菌还是真菌丰富度最大的均为雷司令,细菌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8个门,优势细菌主要是欧文氏菌属(Erwin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6个属。真菌仅分布在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3个门,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枝孢属(Cladosporium)、茎点霉属(Phoma)、镰孢属(Fusarium)等9个主要的属。细菌中心OTU最相似菌种分别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等,真菌为枝孢菌(Cladosporiumsp.)、茎点霉(Phoma s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以及大量未知种属的OTU。研究表明,葡萄品种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最重要的因素,推测酿酒葡萄上的一些微生物会对葡萄植株的健康、葡萄果实的品质以及葡萄酒酿造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程燕林  梁军  吕全  张星耀 《生态学报》2011,31(11):3197-3207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农业和林业上重要的病原菌、内生真菌或潜在的致病菌,主要引起树木溃疡病。这类真菌种类繁多,寄主范围广,广泛分布于全球,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葡萄座腔菌科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简要介绍了葡萄座腔菌科真菌物种鉴定及其研究方法方面的发展,并列出了2006年以来发现的6个新属和38个新种;概述了该科各个种、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科内区分的18个群。在真菌种群遗传结构及其与寄主关系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葡萄座腔菌科真菌大体可分为寄主专化型和广谱寄生型两种类型,并已经揭示了无性型为Diplodia,Lasiodiplodia和Dothiorella等部分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它们与寄主之间的联系。在种内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动研究方面,展示了利用ISSR、SSR等分子标记方法取得的一些重要结果,有些种群(如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没有寄主专化性,它们在不同寄主间表现出很强的基因流动,但在不同区域内的基因交流却很有限。文章最后讨论了该科分子生态学研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短胖孢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短胖孢菌属(Cercasporidium)是半知菌类中暗丛梗孢菌类的一个小属,仅有30多个种,都是植物的寄生菌。本文报告我国短胖孢菌属共18个种,其中9个是新组合,一个是新种——千斤拔短胖孢(Cercosporidium flemingiae Liu et Guo sp.nov)。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海南八门湾红树林潮间带、木果榄和海莲红树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和筛选小单孢菌科放线菌,对其分离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探索了八门湾红树林小单孢菌科放线菌的多样性。采用4种预处理方法和5种分离培养基,经过排除重复菌株后共得到115株放线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这些放线菌分布在5个科、9个属。其中小单孢菌科的菌株约占全部菌株的90%(105株),主要分布于3个属:Micromonospora(85%),Jishengella(9.5%)和Verrucosispora(5.5%),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菌株的相似性分布于98.5%~100%之间。  相似文献   

20.
《菌物学报》2017,(4):522-527
对来自湖南和广东的菌寄生属真菌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将形态解剖、培养性状和DNA序列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真菌菌寄生Hypomyces mycophilus、枝葡孢菌寄生H.sibirinae和三隔孢菌寄生H.triseptatus,对它们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