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腹锦鸡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霞  张宏杰 《四川动物》2006,25(4):906-909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红腹锦鸡的求偶行为、繁殖情况、种群密度、越冬生态、栖息地植被类型、生境利用及其季节变化等生态学研究较多;在解剖学方面,对红腹锦鸡胃血管、消化道和肝脏显微结构、肺微血管构筑、肾小球微血管构筑进行了研究;对人工养殖的红腹锦鸡的卵、肌肉及羽毛的营养组成进行了测定,发现红腹锦鸡卵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组成模型与NRC(Nar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USA)蛋鸡理想氨基酸模型最接近;红腹锦鸡的人工养殖及疾病防治也做过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藏慈巴沟自然保护区羚牛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吴鹏举  张恩迪 《兽类学报》2006,26(2):152-158
2001 年12 月至2002 年8 月,笔者在西藏慈巴沟自然保护区对羚牛栖息地选择性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中,沿慈巴沟河谷随机选择起始点,系统地设置了187个10 m×10 m 的固定样方,记录了样方所在位置的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坡向、距水源距离、乔木密度、灌木密度、箭竹密度、郁闭度和隐蔽度等,并分别在冬、春、夏三季检查样方是否被羚牛利用。本文通过计算Vanderloeg 选择系数和Scavia 选择指数来研究羚牛对植被的选择性,结果发现羚牛冬季对杜鹃针叶林、箭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具有正选择性,春季则对箭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夏季对高山灌丛草甸和杜鹃针叶林具有正选择性。对9 个数量化因子进行分组处理,利用Vanderloeg 选择系数和Scavia 选择指数,计算了这些因子在各个季节不同的选择性,进一步分析了羚牛对栖息地的选择性。对9 个数量化因子的判别分析表明,冬、夏及春、夏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海拔对判别函数的贡献最大,其它因子如箭竹密度、隐蔽度、郁闭度和乔木密度等贡献也较大,说明这些因子的季节分离明显。而羚牛的冬、春之间判别分析不显著,季节分离的程度较小。在结合其它分布区羚牛栖息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食物和盐源在羚牛栖息地选择季节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炫耀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2000年4-7月,通过野餐直接观察采样的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炫耀栖息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条块状高灌丛随机散布在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的小半灌木群落中是波斑鸨炫耀栖息地的景观特征;影响波斑鸨炫耀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植物种数、植被盖度、密度和蹁高灌丛距离;炫耀地内的植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密度和草本植物种数显著低于对照样方内的相应成分;绝大多数炫耀地位于低矮稀疏的半灌木群落中,同时又总是靠近条块状高灌丛。这种灌嵌景观的炫耀地植物群落结构为波斑鸨的生存、炫耀提供了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周年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Li W  Zhou W  Liu Z  Li N 《动物学研究》2010,31(5):499-508
采用比较利用和可利用栖息地的方法,分别对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秋冬季、春季和夏季栖息地展开调查。检验和Bonferroni置信区间分析结果表明,黑颈长尾雉不同季节均偏向选择常绿阔叶林,偏向选择或回避选择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种类不尽相同。利用和可利用样方差异性检验显示,不同季节对地形因素的选择性不明显,仅夏季距水源距离一个因子差异显著;植被因子中,春季差异显著的仅有乔木层盖度因子,夏季有乔木密度、乔木层盖度、落叶层盖度和草本层盖度等4个因子,秋冬季有乔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藤本密度等3个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利用样方负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在各主成分中的序位不尽相同,即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随季节发生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表明,秋冬季与春季栖息地特征较接近,而与夏季差别较大。χ2  相似文献   

5.
小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小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狍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Jacobs法和资源选择函数均表明昼间狍偏好位于阳坡的针阔混交林,对灌木、下层植被覆盖度及雪深具有选择性;夜间狍的卧息地多位于阴坡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对乔木和下层植被覆盖度具有选择性。狍的昼间和夜间卧息地在植被类型、坡向、乔木冠幅、灌木高度、1m以下植被覆盖度、1~2.5m植被覆盖度、隐蔽级、卧息地长和卧息地宽上差异显著(P<0.05)。与夜间卧息地相比,狍昼间偏爱的卧息地具有乔木冠幅较大、灌木较矮、林下植被覆盖度较高、隐蔽程度较好、卧息地长度和宽度较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城市鸟类对斑块状园林栖息地的选择性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58  
园林因在城市中呈斑块状分布而具有许多岛屿栖息地的特性,其内部结构和景观水平的结构同时也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对杭州市20个园林中鸟类物种的选择性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重点探讨了鸟类物种与园林面积、内部结构、微栖息地类型的分布、景观水平的结构、人为干扰等栖息地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杭州城市鸟类对园林栖息地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不仅与园林的面积有关,还与园林的形状、植被盖度、微栖息地类型、连通性、隔离度、周围用地以及人为干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园林栖息地间的异质性以及鸟类物种与栖息地结构的密切关系是园林鸟类选择性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严飞  周在豹  王朔  曹玉成  李凯 《生态学报》2012,32(7):2230-2238
以北京大兴农区农林复合系统为对象,围绕灌木篱墙(沙棘绿篱和杨树萌条带)上和麦田中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对栖息地的选择趋向及灌木篱墙对异色瓢虫种群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生长前期(返青期至抽穗期或扬花期)灌木篱墙上异色瓢虫种群密度是麦田的3.25—9.57倍,是异色瓢虫由越冬地向麦田过渡前的主要栖息地,是农林复合系统中异色瓢虫种群建立的"种库";(2)异色瓢虫对栖息生境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显趋向于蚜虫密集分布的生境,小麦生长前期趋向于灌木篱墙,小麦生后期(扬花期或灌浆期至完熟期)趋向于麦田,整个小麦生长期内异色瓢虫种群在不同生境斑块间存在明显的移动现象;(3)麦收后,邻近麦田的杨树萌条带上异色瓢虫种群密度相比于完熟期增加了42%,为异色瓢虫提供了重要的庇护场所。  相似文献   

8.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西南山地特产珍稀鸟类,由于亚热带阔叶林破碎化,其种群数量显著下降。2005年11—12月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栖息地20个。以其新鲜粪便为中心设一个10m×10m大样方和4个1m×1m的小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与栖息地利用有关的12个生境因子(海拔、坡向、坡度、乔木层盖度、灌木高、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竹盖度、竹密度、雪盖度、林缘距离和道路距离);并在距栖息地100m处任意设对照样方1—2个,共获取30个对照样方,测量相同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以靠近林间小道和森林边缘的次生落叶阔叶林为栖息地,主要利用海拔高度为1000—1600m,坡度为2—15°的南坡;其偏爱的栖息地竹盖度、竹密度和雪盖度明显小于对照样方,而灌木盖度明显大于对照样方。对栖息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地面层食物因子、地型因子、隐蔽因子、温度因子等,其中食物条件的贡献率为29.407%。四川山鹧鸪在利用栖息地时可能面对食物资源与天敌风险的权衡。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应重视阔叶林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9.
洪雅县人工林赤腹松鼠活动范围及栖息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8月期间,通过观察并利用无线电遥测等方法对洪雅县林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赤腹松鼠的最小凸多边形(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巢域面积为(1.90±0.59)hm2,95%和60%固定核法(fixed kernel,FK)巢域面积分别为(1.06±0.19)hm2和(0.16±0.03)hm2。处在求偶高峰期的雄鼠会显著地扩大活动范围。栖息地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赤腹松鼠对栖息地因子有明显的选择性,倾向在坡度大、灌木生长繁茂、靠近人居和水源及有藤本植物覆盖的区域活动。  相似文献   

10.
九龙山保护区黑麂栖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以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寮坑保护站为中心,在其周围随机设置6条样线,每隔200m地面距离设置固定样方,共设定442个20m×20m的固定样方,并在其中设置灌木测量样方442个,草本植物盖度测量样方2210个。分春、夏、秋、冬4季记录样方的植被类型、乔木盖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坡位、坡度、坡向、食物丰富度、海拔、人为干扰距离和水源距离等11类生态因子,并用痕迹法检查样方是否被黑麂利用。通过Vanderloeg选择系数(Wi)和Scavia选择指数(Ei)研究影响黑麂栖息地利用和选择性的各生态因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黑麂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得到了黑麂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黑麂总体上倾向选择在针阔混交林、乔木盖度60%-80%、灌木盖度中等(20%-60%)、草本盖度中等(20%-60%)、食物丰富度高(68%)和人为干扰距离远的生境,对海拔高度和坡位的选择表现出季节迁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