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迄今所知,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只是嗜人和个别其它灵长类动物B淋巴细胞的病毒,但是用核酸杂交技术业已证明,在人鼻咽癌上皮细胞中存在着EB病毒的DNA。最近的工作又进一步确证,EB病毒基因组只存在于未分化型人鼻咽癌的上皮细胞,而不在分化良好的鼻咽癌的上皮细胞中。不论前者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接受EB病毒的感染,以及后者能否接受感染都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多种人类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相关,包括单核细胞增多症、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等,其进入宿主细胞的机制仍是研究的热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确定了EBV侵入宿主细胞时的部分关键蛋白以及不同的模式。病毒包膜糖蛋白gp350/220(EBV glycoprotein 350/220)与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R2(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2)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病毒糖蛋白如gp42(EBV glycoprotein 42)、gB(EBV glycoprotein B)、gH(EBV glycoprotein H)和gL(EBV glycoprotein L)的相互作用,使得EBV能够有效侵入B淋巴细胞。由于绝大多数上皮细胞缺少CR2受体,病毒侵入上皮细胞的机制要比侵入B淋巴细胞复杂得多。主要有三种EBV进入上皮细胞的模式:①EBV通过感染的B淋巴细胞或郎罕氏细胞直接接触上皮细胞,"转移感染"进入上皮细胞;②EBV利用自身的相关蛋白与宿主相应的受体蛋白相结合后,通过膜的融合或内吞作用,感染上皮细胞;③感染EBV的上皮细胞经基底膜将病毒颗粒传递给邻近的细胞。本篇综述将介绍近年来在EBV进入B淋巴细胞与上皮细胞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在多种陆禽流行并反复感染哺乳动物猪和人,其对公共卫生安全呈潜在巨大威胁。本文应用体外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感染人肺组织和免疫组化实验,探讨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跨种间感染人的机制、H9N2病毒在人肺组织复制特性及组织嗜性。结果显示,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Ck/GX/1875/04、Ck/GX/187/05)和季节性人流感病毒H3N2亚型(A/ST/602/05)均可感染人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病毒复制的主要靶细胞为肺泡细胞、呼吸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检测流感病毒感染肺泡类型,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感染II型肺泡细胞。结果提示,禽流感病毒H9N2可适应宿主人以及在人肺上皮细胞有效复制,病毒持续感染人有助于病毒基因进化进而演变成大流行新型流感病毒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接触是EB病毒自发感染人类上皮细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产EB病毒的绒猴淋巴细胞B95-8系和补体受体2型(complement receptor 2, CR2)与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表达阴性的人永生化上皮细胞Hacat系共培养,进行细胞接触感染实验.一周后去除B95-8细胞,仅留Hacat细胞,并以自行改进的方法鉴定前者是否得以彻底去除.在证实没有B95-8残留后,PCR和原位杂交分别检验剩余Hacat细胞中EB病毒的感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够灵敏和简便地判断B95-8细胞的污染与否,并且与B95-8细胞接触共培养的Hacat细胞能被EB病毒有效地感染,后者暗示了EB病毒对上皮细胞可能存在细胞融合和CR2或pIgR介导之外新的感染途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前人的细胞接触感染方法,也为建立天然的EB病毒自发有效地感染上皮细胞的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EB病毒是一种DNA肿瘤病毒,感染人类,可以引起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近年来EB病毒与胃癌的关系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EB病毒在人原代胃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系中促癌作用已得到证实,但是它致胃上皮细胞增殖及胃癌形成的分子学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选用产EB病毒的绒猴淋巴细胞B95-8系和补体受体2型(complement receptor 2,CR2)与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lgR)表达阴性的人水生化上皮细胞Hacat系共培养,进行细胞接触感染实验。一周后去除B95-8细胞,仅留Hacat细胞,并以自行改进的方法鉴定前者是否得以彻底去除。在证实没有.B95-8残留后,PCR和原位杂交分别检验剩余Hacat细胞中EB病毒的感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够灵敏和简便地判断B95-8细胞的污染与否,并且与.B95-8细胞接触共培养的Hacat细胞能被EB病毒有效地感染,后者暗示了EB病毒对上皮细胞可能存在细胞融合和CR2或plgR介导之外新的感染途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前人的细胞接触感染方法,也为建立天然的EB病毒自发有效地感染上皮细胞的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gosling new type viral enteritis virus,NGVEV)后不同时间宰杀的及发病的雏鹅,其心、肝及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质)中均有典型腺病毒粒子.病毒侵害的靶器官主要是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以上皮细胞微绒毛断裂、脱落开始,进一步发展为上皮细胞核畸形,固缩,核仁消失,核膜模糊和胞核崩解;胞浆严重空化,形成含有很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呈囊状,其上的核蛋白体严重脱落;线粒体外膜破裂或嵴断裂及空化,部分受到损害的线粒体充满大量的病毒粒子;形成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由大量的病毒粒子、细菌以及坏死的肠上皮细胞组成.肝和心的损害主要发生于感染早期,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出现类似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病毒在细胞核复制和装配,通过芽生或核膜的破裂而进入胞质,病毒于胞浆中主要是以"封入体"的形式存在,此外还有少量游离病毒.病毒释出细胞外可通过细胞膜芽生或破裂方式,也可通过与核外膜紧密联系的特殊膜性管道将病毒由胞核运至胞外.还讨论了小鹅瘟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在超微结构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正口咽鳞状细胞癌HPV16是指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有多种类型,其中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疣(俗称菜花),而高危型HPV感染则引起生殖器癌和子宫颈癌上皮细胞病变,此病毒为生殖器癌和子宫颈癌前细胞病毒的开端。HPV16属于高危型,HPV病毒会导致尖锐湿疣,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口腔良性赘生物和癌前病变,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特性,建立人轮状G1P[8]型病毒体外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胶原酶XI和中性蛋白酶I联合消化法获取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经纯化和鉴定,用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细胞,测定培养上清的病毒滴度和载量,并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人轮状病毒G1P[8]型VP6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人轮状G1P[8]型病毒体外对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感染性。结果分离的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经传代培养纯化,获得纯度达90%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对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原代肾细胞、HCT116细胞和MA104细胞进行轮状病毒易感性比较,确定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可以被人轮状病毒G1P[8]感染,培养72 h时病毒滴度可达到2.0×105TCID_(50)/m L。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发现在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1~5 d均能检测到人轮状病毒VP6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论确立了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方法,并建立了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IFZ)是否像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一样在感染过程中可以上调呼吸道上皮细胞粘蛋白1(MUC1)的表达,进而限制炎症的发展。我们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呼吸道单负链RNA病毒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后对MUC1的表达调控。分别利用人喉上皮细胞系——HEp-2细胞系和MDCK细胞系培养并收集RSV和IFZ。相同滴度的两种病毒分别感染A549细胞24h后,分别裂解各组细胞,收集总RNA,应用qRT-PCR检测MUC1mRNA的表达情况;或相同滴度的两种病毒分别感染A549细胞24h和48h后,裂解细胞收集总蛋白,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应用Western Blot检测MUC1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水平。结果显示,虽然两种病毒都能上调TNF-α水平,但只有RSV可以上调呼吸道上皮细胞MUC1表达,并呈剂量效应,而IFZ不能上调呼吸道上皮细胞MUC1的表达。本研究首次探讨两种常见呼吸道单负链RNA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对MUC1表达调控的差异,初步证实临床上IFZ感染后病情自限性的机制不同于RSV感染,与MUC1的表达上调无关。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发病的病蚌中提取出病毒,经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后呈现出典型的病理变化。组织学观察显示消化腺、胃、肠、外套膜、斧足和鳃等均出现大量细胞空泡化、部分细胞肿大、上皮细胞排列不紧密,结缔组织不完整,部分细胞溶解甚至脱落等,表明它们均为病毒损害的主要靶器官。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大量砂样病毒存在于患病三角帆蚌不同器官中。病毒粒子为直径约120 nm的圆球形,表面具有明显的纤突,无囊膜结构。被感染细胞呈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包括细胞质大片空泡化,细胞器相对减少或缺失,细胞核电子密度加深,肠黏膜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消化腺细胞核变形肿大,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颗粒细胞的核膜溶解等。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免疫缺陷个体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目前尚无理想RSV感染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我们用细胞免疫缺陷裸鼠感染RSV,旨在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为RSV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裸鼠滴鼻感染RSV后肺组织分离到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SV抗原阳性,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病毒滴度在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并持续到第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检测RSV抗原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肺组织病理学显示RSV感染导致裸鼠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间质性炎症,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可见到细胞内病毒颗粒和气血屏障的破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显示裸鼠RSV感染炎症高峰在感染后第9天。裸鼠RSV感染的病毒复制和病理改变特点与人相似,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是客观而实用的评价抗RSV制剂效果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3.
裸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免疫缺陷个体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目前尚无理想RSV感染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我们用细胞免疫缺陷裸鼠感染RSV,旨在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为RSV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裸鼠滴鼻感染RSV后肺组织分离到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SV抗原阳性,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病毒滴度在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并持续到第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检测RSV抗原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肺组织病理学显示RSV感染导致裸鼠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间质性炎症,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可见到细胞内病毒颗粒和气血屏障的破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显示裸鼠RSV感染炎症高峰在感染后第9天.裸鼠RSV感染的病毒复制和病理改变特点与人相似,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是客观而实用的评价抗RSV制剂效果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及其致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德光  何之恒  蓝柯 《生命科学》2008,20(6):843-848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妇女宫颈癌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后,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应答,在部分个体中建立潜伏感染。高危HPV编码的蛋白在持续感染的过程中,操控了细胞多种重要功能,如凋亡、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等,使得宫颈上皮细胞的形态学、遗传物质、表观遗传学等都发生重要改变。部分感染人群的宫颈上皮细胞因此会被转化,并在协同因子相互作用下,逐渐转化为宫颈癌。HPV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HPV感染致宫颈癌机制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黏膜上皮细胞构成了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在内的一个广阔的黏膜界面。黏膜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共同组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黏膜免疫防御系统。黏膜上皮细胞通常是病毒感染的初始靶细胞。大多数DNA和RNA病毒都能直接感染黏膜上皮细胞。黏膜上皮细胞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可通过各种模式识别受体感应病毒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从而识别病毒,并启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近10年来,巨噬细胞炎症小体和caspase-1信号通路激活及其相应的抗感染效应成为固有免疫研究一个热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被巨噬细胞识别,启动形成不同类型的炎症小体,激活caspase-1信号通路,诱导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8产生,造成细胞焦亡。对巨噬细胞炎症小体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固有免疫的理解,促进了免疫识别、免疫信号转导、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病理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与固有免疫细胞一样,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自身特征性的模式识别受体表达和分布。黏膜上皮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并激活NF-κB信号通路,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型和III型干扰素,实现快速的炎性应答和发挥抗病毒作用。黏膜上皮细胞的这种快速应答释放出的各类细胞因子共同招募、激活和协调固有免疫细胞发挥固有免疫应答,并进一步调节、诱导特异性免疫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可见,黏膜上皮细胞是病毒侵染与机体免疫的一个最初的重要交汇处。在这个初始交汇处,黏膜上皮细胞不仅对局部黏膜免疫应答起作用,而且对系统免疫应答起着决定性调节作用。然而,黏膜上皮细胞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以及相关炎症通路的激活尚处于启蒙时期。黏膜上皮细胞与炎症小体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新发现的III型干扰素及其在黏膜上皮细胞的独特表达分布,以及其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抗病毒功能近年逐渐得到关注,详细机制需深入研究。此外,黏膜上皮细胞还是黏膜免疫应答特异效应因子Ig A抗体分泌和发挥功能的平台。Ig A特异性抗病毒功能,尤其是Ig A独特的上皮细胞内中和病毒复制的功能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现将概述病毒入侵黏膜上皮细胞并起始病毒复制过程,以及黏膜上皮细胞识别病毒感染启动固有免疫应答,调节特异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并探讨部分研究的交叉前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后, 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及其在RSV感染中的氧化损伤和抗病毒作用。RSV以不同时间感染A549细胞, 并给予NO合成的抑制剂氨基胍(AG)处理。收集细胞培养上清, 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NO和丙二醛(MDA)含量, 化学法检测羟自由基(OH·)与超氧阴离子(O2.—)水平, 空斑形成试验测定病毒复制滴度(PFU)。结果显示在RSV感染4 h后即上调NO、OH·、O2.—和MDA的表达水平。当RSV感染中给予AG处理以抑制iNOS合成NO时, 则降低OH·、O2.—和MDA含量, 但病毒PFU升高。各指标的变化与相应时间点的感染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RSV感染肺上皮细胞诱导生成的NO与细胞内自由基水平升高和加重细胞的自由基损伤程度有关;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病毒的增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可跨宿主感染不同科属的多种动物并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因此该病对养犬业、经济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保护业造成了很大危害。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变化及病毒变异,CDV的宿主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已鉴定的CDV两种受体—SLAM和nectin-4,分别在宿主免疫细胞和上皮细胞上表达,二者与CDV血凝素(H)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决定CDV跨宿主感染和病毒诱导宿主免疫抑制等致病性的基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CDV受体及其跨宿主感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电镜及免疫电镜等方法进一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人体尸检组织中病毒包涵体(IB)的抗原、核酸性质和超微结构特点作了进一步观察。结果,在39例中的20例尸检病例组织中显示出病毒核蛋白抗原和血凝素抗抗原阳性的IB,其中包括16例陕西尸检病例组织中的6例休克期和1例多尿期病例,17例上海病例中的3例休克期和9例少尿期病例及3例江西病例中的1例休克期病例。IB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和肺泡、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胃肠道、腺垂体、扁桃体、胰腺、前列腺等组织的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及肝细胞和睾丸生精上皮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可在该组细胞小同时检测到病毒RNA,多为胞浆内弥漫阳性,仅少数组织中显示出病毒RNA阳性IB结构。电镜观察阳性组织细胞中出现由大量微丝微管及颗粒样结构组成的IB结构,其小的病毒颗粒状结构、内质网及纤维丝状结构呈病毒抗原阳性,上述结构位于高尔基体区。结果说明该病毒有感染上皮细胞的特性,对其宿主细胞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是极其温和的,且多表现在亚细胞水平。IB可能是病毒过量表达抗原的堆积或病毒复制部位,而微丝微管结构可能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  相似文献   

19.
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的中肠感染屏障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的中肠感染屏障作用,通过病毒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透射电镜等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吸食感染性血液后,登革Ⅱ型病毒能侵染白纹伊蚊中肠上皮细胞并大量复制,但不能侵染致倦库蚊中肠上皮细胞。以上研究证明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存在中肠感染屏障。  相似文献   

20.
Epstein-Barr病毒诱导永生化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使EB病毒能直接感染人上皮细胞,将pSG-CR2-Hyg载体转入永生化人上皮细胞(293细胞)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发现,转化的细胞表达EB病毒受体。用EB病毒感染CR2-293细胞后,23%的细胞可表达EB病毒抗原。用TPA作用于这些细胞后,表达病毒抗原的细胞数增加。用PCR法从EB病毒感染细胞DNA中扩增出EB病毒DNAW片段。在TPA持续作用下,EB病毒感染细胞的形态特征发生改变。把EB病毒感染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每周注射TPA,可诱导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肿瘤为低分化上皮细胞癌。杂交试验证明,肿瘤组织细胞中有EB病毒EBERs存在。上述结果表明,EB病毒在TPA协同作用下,可诱导永生化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