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个光周期暗期长度短于12h时,牵牛植株营养生长旺盛,开花受到抑制,并且出现了诱导光周期处理(ISD)子叶中没有的二种蛋白质或多肽(pI4.1,MW16.5kD;pI4.2,MW16.5kD)。连续光照处理(ICL)子叶内出现了短日照处理(ISD)子叶内没有的体外翻译蛋白质分子量为17.4kD的Poly(A~ )mRNA。牵牛子叶内的这些变化可能与抑制牵牛花芽分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日本紫花牵牛(Pharbilisnilcv.Violet)子叶完全展开后,短日照诱导前、诱导后和两个短日照间的长日照处理对植株的花芽分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双向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长日照处理的牵牛子叶内存在着短日照处理子叶内没有的两种蛋白质(pI4.1,MW16.5kD;pI4.2,MW16.5kD)。这些蛋白质可能与长日照抑制牵牛植株的花芽分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日本紫花牵牛子叶完全展开后,短日照诱导前、诱导后和两个短日照间的长日照处理对植株的花芽分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双向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长日照处理的牵牛子叶内存在着短日照处理子叶内没有的两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与长日照抑制牵牛植株的花芽分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幼苗经短日诱导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子叶中的蛋白质发生变化,其中磷酸盐缓冲液可溶性蛋白质谱带增加2条,碱性蛋白质谱带也增加2条,此外,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茎端分生组织的液泡内出现大量的电子致密体-蛋白体,我们认为,新蛋白质和电子致密体的出现可能与光周期诱导过程中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幼苗经短日诱导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子叶中的蛋白质发生变化,其中磷酸盐缓冲液可溶性蛋白质谱带增加2条,碱性蛋白质谱带也增加2条,此外,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茎端分生组织的液泡内出现大量的电子致密体-蛋白体,我们认为,新蛋白质和电子致密体的出现可能与光周期诱导过程中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从短日诱导及非诱导的日本牵牛子叶中提取的蛋白质分别免疫兔子,所得到的抗血清对诱导及非诱导子叶蛋白质进行双相免疫电泳。有22—24种高白质得到鉴定。首次发现有二种蛋白质在16小时暗期诱导后消失。没有新的特异性蛋白质在诱导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7.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 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体内内源玉米赤霉烯酮(ZEN) 和ABA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 具有短日春化性,苗期经4 周SD 处理后转到LD 下能正常抽穗。SD 诱导春化的幼苗茎尖和叶片中ZEN 含量高于未经诱导的LD 幼苗,而在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中ABA 含量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差异。马拉硫磷( MAL) 抑制SD 幼苗体内ZEN 含量高峰的出现,也部分抑制抽穗;外源ZEN 可部分抵消MAL对植株的影响,降低茎尖内源ABA 含量,并有促进小麦拔节的作用。说明在冬小麦短日春化过程中,ZEN 具有促进作用,而ABA 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脱落酸(Abscisicacid,ABA)抑制花生种子萌发的作用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作用不同.ABA(100μmol/L)在萌发零时施用,明显抑制肽链内切酶活性和同工酶表现以及花生球蛋白降解,萌发48h施用ABA(100μmol/L)只降低肽链内切酶活性.ABA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抑制剂(3'-脱氧腺苷,放线菌素D,5-氟尿嘧啶)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只能部分降低肽链内切酶活性,对肽链内切酶同工酶表现和花生球蛋白降解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花生子叶肽链内酶不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重新(denovo)合成,文中讨论了肽链内切酶活性调节和花生贮藏蛋白降解的起始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用0.04mol/L DL—P—氟代苯丙氨酸在诱导暗期的不同时刻处理日本牵牛子叶时,可以观察到开花诱导的抑制。暗期第8小时处理,抑制作用最强;而在第16小时处理,只有很轻微的抑制。这一结果表明,在开花刺激物的形成过程中,包含有蛋白质的合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几种子叶蛋白的合成为暗期诱导所促进;DL—p—氟代苯丙氨酸也掺入这些蛋白质,可能使这些蛋白在与开花刺激物的合成有关的生化反应中成为无功能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光周期在昆虫滞育中起重要作用, 而昆虫光敏感性差异导致了光在昆虫滞育解除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多样性。为明确光周期在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滞育解除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本研究测定了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9L∶15D)条件下, 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种群成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的干重、 含水量、 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 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及蛋白质和糖原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雌成虫干重在长光照下处理30 d低于短光照下, 其他处理时间的干重均高于短光照下, 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雄成虫在长光照下处理5 d的干重高于短光照下, 其余处理时间的干重均低于短光照下, 其中处理30 d 时差异显著(P<0.05)。雌、 雄成虫含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长光照下上升显著(P<0.05), 短光照下上升不显著(P>0.05)。雌、 雄成虫的SCP、 FP在短光照下处理不同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而长光照下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成虫蛋白含量在短光照条件下雄虫处理10 d以及雌虫处理15 d均显著低于长光照(P<0.05), 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短光照处理成虫体内糖原含量均高于长光照, 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解除过程中的SCP、 FP、 糖原变化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 而对干重、 含水量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性别只对成虫FP与糖原有显著影响(P<0.05); 处理时间对干重、 含水量、 SCP、 FP、 蛋白及糖原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1)。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SCP、 FP、 蛋白及糖原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对干重及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初产卵成虫体内物质含量变化测定发现, 长光照(处理10 d)下雌、 雄成虫体内蛋白和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短光照(处理25 d)下(P<0.01), 雄成虫体内含水量显著高于短光照下(P<0.05)。结果说明, 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在长、 短两种光周期下均逐渐解除滞育, 但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光周期信号在昆虫的环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昆虫能够通过感受光周期的变化来调节体内生理生化过程,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为明确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越冬成虫滞育解除过程中酶活力的影响, 本研究测定了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9L∶15D)条件下, 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Na+K+-ATP酶和乳酸脱氢酶(LDH) 4种重要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中华通草蛉雌、 雄成虫CAT活性在长光周期处理5 d达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 短光周期处理CAT活性在处理5 d达最高值, 且高于长光周期处理, 在处理10 d迅速下降至最低值, 且均显著低于长光周期处理的CAT活性(P=0.005), 后迅速上升并在处理15 d (P<0.05)和20 d (P<0.005)活性显著高于长光周期处理。雌、 雄成虫SOD活性在长光周期下处理10 d达最高值, 且显著高于对照(P<0.001), 且除处理5 d雄虫S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外(P=0.558)其余处理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雌成虫长光周期处理5 d 的SOD活性显著低于短光周期(P<0.001), 其余处理活性均显著高于短光周期; 雄成虫长光周期下处理的SOD活性均高于短光周期下, 且处理5 d (P=0.04), 15 d (P<0.001)和20 d (P=0.003)的活性差异显著。两种光周期条件下雌、 雄成虫Na+K+-ATP酶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 且均显著高于处理0 d成虫酶活性(P<0.001); 短光周期处理不同时间Na+K+-ATP酶活性均高于长光周期处理, 且除雄成虫处理15 d无显著性差异(P=0.142)外, 其余均差异显著(P<0.05)。两种光周期条件下雌、 雄成虫LDH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且均显著低于对照(P<0.001)。中华通草蛉越冬成虫在长、 短两种光周期条件下体内酶活力的差异可能是影响两种光周期下成虫滞育解除过程中体内不同生化物质含量与生殖状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成虫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在25℃和长光周期(L:D=15:9)条件下饲养至产卵高峰的中华通草蛉成虫,经短光周期(L:D=9:15)处理后,与长光周期相比,虽然产卵速度有所下降,但产卵期延长,产卵量明显提高;在15℃和短光周期条件下处理后,成虫的生殖受到强烈抑制,产卵速度显下降,部分个体逐渐停止产卵,并进入滞育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滞育诱导期进行短光照处理可影响昆虫耐寒性。为明确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耐寒性的影响, 针对中华通草蛉滞育解除过程及非滞育虫态的耐寒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方法】测定了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以及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9L∶15D)条件下自然越冬成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在-12℃下的死亡率, 并测定了室内长、 短两种光周期下实验种群2龄和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SCP)、 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以及-7℃下的死亡率。【结果】中华通草蛉12月份的自然越冬成虫SCP集中在-10~-14℃之间。SCP低于-12℃的个体占43.70%, 且-12℃处理1 d死亡率为62.00%。-12℃处理1 d条件下的长、 短光周期处理自然越冬成虫, 除处理0 d外, 长光周期处理死亡率均高于短光周期处理的, 且在处理15 (P=0.012), 20 (P=0.01)和25 d (P=0.001)差异显著。中华通草蛉试验种群相同龄期幼虫在短光周期下的SCP和FP均高于长光周期下, 但差异不显著(P>0.05); 但在-7℃下, 2龄幼虫短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为67.00%±4.04%, 显著低于长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78.00%±1.33%)(P=0.011), 3龄幼虫短光周期条件下低温死亡率为24.33%±1.33%, 显著低于长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53.00%±3.46%)(P=0.002)。【结论】中华通草蛉为结冰敏感型, 诱导滞育的短光照处理可提高其幼虫期及滞育解除过程中成虫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用微注射法将IAA、GA3、KT引入开花后30d的大豆(GlycinemaxL.)完整植株种子的两片子叶之间,7d后取样,分别测定了种皮和子叶中的ABA含量、酸性转化酶和ATP酶活性,同时分析了子叶中的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6mol/LIAA和10-6mol/L的KT处理使种皮中的ABA水平升高,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而ATP酶活性降低;相反,对照子叶中的ABA水平下降,酸性转化酶活性也下降,而ATP酶活性显著提高;10-6mol/LGA3的作用正相反,使种皮和子叶中的ABA水平均下降,酸性转化酶活性及子叶中的ATP酶活性也相应下降,但种皮中的ATP酶活性却上升;子叶中的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没有明确的规律。内源ABA含量的变化与转化酶和ATP酶活性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表明ABA参与了调节大豆种子中的同化物积累。对外源激素对大豆种子内源ABA水平的影响及其和同化物积累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种子发育过程中,胚轴内源ABA 含量一直是增加的;种皮内源ABA含量在果针入土后40 d 最大,然后急剧下降;子叶内源ABA 含量在果针入土后60 d 出现高峰,然后有轻微下降。种子活力指数和萌发时内源ABA 的净下降量有密切关系。甘露醇可促进离体胚内源ABA 合成,1-甲基-3-苯基-5(3-[三氟甲基]-苯基-4-(1氢)-吡啶)抑制子叶内源ABA 的合成,子叶和胚轴存在不同的ABA 合成途径。种子早熟和早萌处理时,内源ABA 含量都下降,胚轴在种子由发育向萌发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短日性植物红麻幼苗出土后、子叶尚未展开前便能感受光周期的影响。在单留子叶控制植株生长的条件下,播种于SD下10天后移入LB下培养或者直接培养于SD下的幼苗,16天左右都能全部现蕾;但播种干LD下3~4天后再给予10个SD周期处理随后在LB下培养的,30天后所有幼苗都保持营养生长,表明诱导前的LD强烈地抑制了其后SD对花形成的诱导作用。以居间于诱导SD和抑制LD之间的光周期(光 13 hr/暗11 hr)处理,推迟对照SD诱导的日期使之与LD处理者相同,结果表明LD处理之所以抑制红麻花形成并非由于诱导时与对照苗龄的差异所致。1~6个LD周期处理然后直接培养于SD下30天的实验结果显示,少数几个LD周期处理对随后长期的SD诱导仍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连续LD的作用显然是累积的。 另外,LD下红麻子叶内似有可能形成抑制物;LD抑制不受温度(从25℃降至15℃)的影响,而且这种抑制看来不是已知植物激素和某些生长调节物质所能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中国水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在水稻杂交育种上有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农垦58S的雄性不育性受光周期调控,光敏色素是育性转变过程中光周期反应的光受体,然而,鉴于高等植物中存在至少两种不同的光敏色素分子,并且它们同时存在于水稻中,人们对调节农垦58S雄性不育过程的光敏色素分子种类及作用方式仍然不清楚。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比较了不同光周期下农垦58S和对照品种农垦58叶片(光周期感受器官)中光敏色素I(phyA)的含量。从农垦58S的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开始,进行10天的光周期处理。一组为短日照(SD),另一组为长日照(LD)。在第10个暗期结束前,于暗绿光下收获每株水稻的最上部两片新展叶,立即保存在液氮中。样品在研钵中磨成液氮粉,然后加入提取液(含50mmol/LTris-HCI和0.2mol/L巯基乙醇,pH8.5)匀浆。粗提液经0.5%聚乙烯亚胺(PEI)沉淀后,上清液供ELISA分析。以燕麦phyA的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分别作ELISA的一抗和检测抗体。采用ELISA可以专一性地检测水稻phyA(Table1)。几次独立的实验说明,光周期处理对phyA含  相似文献   

18.
非诱导光周期对牵牛开花的抑制作用(简报)范国强,谭克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THEINHIBITORYEFFECTOFNON-INDUCEDPHOTOPERIODONTHEFLOWERINGOFPHARBITISNIL¥FanGu...  相似文献   

19.
从离体子叶与连体子叶在水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的比较,看到它们之间在肽链内切酶活性和盐溶蛋白及花生球蛋白降解上的差异并不大,这表明去除胚轴对子叶肽链内切酶活性和贮藏蛋白降解的影响很轻微。亚胺环己酮(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不能完全抑制离体子叶肽链内切酶活性的提高,子叶的大部分大分子贮藏蛋白同样被降解。这表明,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降解大部分贮藏蛋白的子叶肽链内切酶并非人全部是在种子萌发是新合成的。子叶贮藏蛋白降  相似文献   

20.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药IAA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念华  童哲 《Acta Botanica Sinica》2000,42(10):1045-1050
首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长日和短日处理后的农垦58S和对照农垦58(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花药中的IAA进行了定位研究和相对水平的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反映游离态IAA在花药中的分布及其相对水平的变化。从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至单核晚期的5个时期中,经长日照处理的农垦58S花药中的IAA水平都低于短日照处理的农垦58S及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的农垦58花药。对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