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缺血”引起的绵羊浦肯野纤维跨膜电位与离子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照 《生理学报》1992,44(5):487-495
以低氧、高钾、低pH、无能量供应的模拟缺血溶液灌流离体绵羊心脏浦肯野纤维,观察“缺血”对心肌跨膜电位和离子流的影响。实验共24例。跨膜电位的变化过程如下:模拟缺血液灌流后2-3min,首先出现最大舒张电位(MDP)轻度除极,4期舒张除极速率减慢,随后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n=13)或先缩短、后延长、再缩短的变化(n=11),平台逐渐消失,最后MDP进一步除极,动作电位波幅(APA)减小,兴奋性逐渐降低,以致不能引出动作电位(AP)。其中6例即使MDP高于-60mV时AP已不能引出。以上变化过程历时长短不等,在不同标本为30-160min。跨膜离子流方面,当APD缩短时,在所有膜电位水平即时外向电流都明显增加。稳态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由正常的S形变成直线,内向整流现象消失。慢内向离子流由“缺血”前的6.74±4.48nA减少到0.86±1.39nA,(M±SD,P<0.01,n=8),在多数测试电位水平都有显著减少,其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向较负电位方向移位。以上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时浦肯野细胞起搏功能受抑制,细胞内大量K~+外流,Ca~(2+)内流减少,心肌细胞除极,以上多种变化可能为心肌缺血时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铝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氯化铝 (AlCl3)对豚鼠乳头状肌动作动位及其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引导动作电位 (AP) ,经微机采集AP图形并测算跨膜电位各参数。结果 :①AlCl30 .5 ,1,2 ,4mmol/L使动作电位复极5 0 %时程 (APD50 )和复极 10 0 %时程 (APD10 0 )先延长后大幅度缩短 ,呈现双相效应 ,其中AlCl32mmol/L作用 5min时使APD50 从 (182± 2 7)ms延长至 (2 0 2± 3 2 )ms(P <0 0 5 ) ,作用 3 0min时使APD50 缩短至 (14 4± 17)ms(P <0 0 1) ;②AlCl32 ,4mmol/L使动作电位幅度 (APA)及 0期最大除极速度 (Vmax)减小 ,兴奋性下降。结论 :AlCl3可能对Na 内流有抑制作用 ,对Ca2 内流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双相效应。  相似文献   

3.
武玮Lin 《动物学报》1995,41(2):173-180
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了东方蝾螈胚胎表皮细胞膜的静电位、输入电阻与其兴奋性的关系,在兴奋性形成期间正常胚胎表皮细胞的静息膜电位逐渐增大,膜的输入电阻逐渐减小。与不显示兴奋性的离体非典型胚胎表皮细胞相比,显示兴奋性的膜电位较高,膜电阻较低。用葡萄糖处理非典型表皮,在兴奋性出现同时,细胞膜超极化,膜电阻减小。用哇巴因处理表皮囊泡,在兴奋性消失同时,细胞膜去极化。结果表明,细胞能量供应不足所造成的膜  相似文献   

4.
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Z  Luo C  Sun YY  Chen J 《生理学报》2004,56(3):413-418
应用盲插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成年大鼠脊髓薄片上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ET)对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钳制电压为-70mV时,500μmol/L的ET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幅度都无明显的作用。在钳制电压为0mV时,50μmol/L的ET使GABA能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的持续时间延长45.57±12.46%(P<0.05),但对其频率和幅度无影响。同样在钳制电压为0mV的情况下,50μmol/L的ET对甘氨酸能mI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及幅度均无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在成年大鼠的脊髓胶状质,ET主要通过延长GABA能mIPSC的持续时间,即延长受体通道的开放时间发挥作用,ET对于兴奋性的突触传递没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Xu Y  Liu JZ  Xia C 《生理学报》2008,60(1):59-64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棕榈酸对模拟高原低氧大鼠离体脑线粒体解耦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s,UCPs)活性的影响及脑线粒体质子漏与膜电位的改变,探讨UCPs在介导游离脂肪酸对低氧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改变中的作用.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低氧组和慢性低氧组.低氧大鼠于低压舱内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23 h/d作低氧暴露,分别连续低氧3 d和30 d.用差速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脑线粒体,[3H-GTP法测定UCPs含量与活性,TPMP 电极与Clark氧电极结合法测量线粒体质子漏,罗丹明123荧光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低氧使脑线粒体内UCPs含量与活性升高、质子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同时,低氧暴露降低脑线粒体对棕榈酸的反应性,UCPs活性的改变率低于对照组,且线粒体UCPs含量、质子漏、膜电位变化率亦出现相同趋势.线粒体质子漏与反映UCPs活性的Kd值呈线性负相关(P<0.01 r=-0.906),与反映UCPs含量的Bmax呈线性正相关(P<0.01,r=0.856),与膜电位呈线性负相关(P<0.01,r=-0.880).以上结果提示,低氧导致的脑线粒体质子漏增加及膜电位降低与线粒体内UCPs活性升高有关,同时低氧暴露能降低脑线粒体对棕榈酸的反应性,提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游离脂肪酸升高在维持线粒体能量代谢中起着自身保护和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迷走神经感觉输入诱发的鲫鱼Mauthner细胞胞内电位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u LM  Xie Y  Yu F  Zhang MX 《生理学报》2001,53(4):252-256
实验运用微电极穿刺技术,初步探索了刺激鲫鱼右侧迷走神经在双侧Mauthner(M)细胞胞体诱发的胞内电位变化。结果表明:(1)直接刺激鲫鱼右侧迷走神经,可在同侧或对侧M细胞胞体记录到一种短潜伏期、长持续时间、分级的、复合的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s,PSPs)。此PSPs表现出明显的强度依从性和频率依赖性。(2)刺激迷走神经诱发的PSPs可使逆向锋电位的幅度降低。(3)肌注士的宁后,PSPs的幅度增高、平均持续时间增加、峰值前移。并且可爆发两个以上的动作电位,上述结果提示:迷走神经到M细胞的通路可能 是由长短不等的神经链群组成的。且此通路中不仅包含有兴奋性成分还包含有抑制性成分,而兴奋和抑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起着调节M细胞兴奋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Zhang YC  Zhang SH  Li XY  Tong XH  Yu F  Zhang MX 《生理学报》2003,55(4):459-463
实验采用微电极胞内记录技术探查鲫鱼Mauthner细胞(M-细胞)对小脑刺激的电反应特征。电刺激鲫鱼小脑腹外侧部,可在双侧M-细胞胞体、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近端记录到一种复合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小脑诱发性EPSP)。小脑诱发性EPSP潜伏期较短(0.63±0.09 ms),持续时间较长(5.49±1.13 ms),幅度分级和刺激频率依从等特征。以较高强度刺激小脑常引起M-细胞顺向激活。多点胞内连续穿刺实验显示小脑诱发性EPSP起源于腹侧树突远端。实验结果提示,小脑-M-细胞通路可能包含一组长短不等的神经元链,它们根据链的短或长,由近及远依次投射在腹侧树突远端。  相似文献   

8.
(一)我们将 Weiss 略加改变,提出 i=I+b,a=It。将 I 及 b 二强度对比起来进行研究。(二)曲线分析及实验分析结果,在各种因子影响下,I 及 b 的变化基本上不一致,甚而有时方向完全相反。二者同是强度而得出这样结果,它们所反映的组织特性必然不同。(三)强度时间曲线的移动,反映着兴奋性的变化,a,I,t 等随之而变化,但有时 b 不变(还有其他四种理由详于文中)。证明标准强度 I,标准时值 Ti 及标准电量 a 是正确反映兴奋性的指标,b 不是。(四)a 用电量,I 用强度,Ti 用时间反映兴奋性,三者变化完全相同,b 又不反映兴奋性。因此, 就不应该再有所谓“强度兴奋性”及“时间兴奋性”之别,也不应再强调兴奋性的时间因素或时间功能。强度与时间所反映的兴奋性是统一的。(五)接受刺激之后,在 b 阶段提高兴奋性,但还未引起兴奋,因而它是接受刺激阶段,所以我们推论它反映应激性。并主张应激性同兴奋性是各自独立的组织特性。(六)a 反映兴奋性,b 反映应激性,a/b 当然不反映兴奋性。Lapicque 式 i=26,a=bτ是我们式 i=I+b,a=It,在 b=I 情况下的特殊形式。由于b=I 才好用,I 随 b 变也就有时不好用。二者是一般同特殊的关系,如果就时值还好用的话,a,I 及Ti 将此它更好用。  相似文献   

9.
全身麻醉若操作不当可能造成致命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揭示麻醉不断加深的过程中神经元活动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了大鼠在乌拉坦(urethane)深度麻醉至脑死亡期间海马区神经元兴奋性和信号传导功能的变化.利用微电极阵列记录和电刺激技术,在海马CA1区胞体层分别记录Schaffer侧支上正向刺激和海马白质上反向刺激诱发的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以PS的幅值和潜伏期为指标,分析海马神经元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乌拉坦血药浓度的增加,PS幅值逐渐减小,潜伏期逐渐延长,意味着乌拉坦抑制了神经元的兴奋性以及轴突传导和突触传递.特别是这些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即突变),将整个衰减过程分成慢变和快变2个阶段.快变期的剧烈衰减迅速导致脑死亡.而且,引起突变的决定性因素可能是乌拉坦的血药浓度,而非麻醉时间的长短.但是,当乌拉坦注射速率较慢时,延长的慢变期仍然会使神经元功能的受损加重.这些研究结果为动物实验的麻醉操作和临床麻醉的安全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王阿敬  李之望 《生理学报》1989,41(2):145-152
本文应用细胞内记录方法,对去甲肾上腺素(NA)引起蟾蜍背根神经节(DRG)神经细胞膜电位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时的膜电导及翻转电位值进行了测量,并观察了钾和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灌流DRG对NA引起膜电位反应的影响。当NA引起去极化反应时,15个细胞的膜电导减小32.6%。少数细胞膜电导开始增加,继而减小(n=4)。NA超极化反应时膜电导增加13.2%(n=8)。NA去极化反应的翻转电位值为-88.5±0.9mV((?)±SE,n=4),NA超极化反应在膜电位处于-89至-92mV时消失。 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可使NA去极化幅值增加73.7±11.9%((?)±SE,n=7),并使NA超极化幅值减小40.5%(n=4)。细胞内注入氯化铯使苯肾上腺素去极化幅值增加34.5%(n=4)。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锰使NA去极化及超极化反应分别减小50.5±9.9%((?)±SE,n=10)和89.5±4.9%((?)±SE,n=7)。结果提示,NA引起DRG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可能与膜的钾及钙通道活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15.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沙门菌细菌壁缺陷突变株(CWDMs)的生物氧化及遗传特点和探讨细菌壁缺陷变异的性质与机制。方法:采用PAGE电泳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及其CWDMs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活性与类型。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经PAGE电泳可见一条MDH同工酶带,CWDMs电泳后可见两条MDH同Ⅰ酶带,在CWDMs的MDH中有一条泳动速率与细菌型及粗糙型的相同,另一条则较快。分光光度法检测证实。细菌型与粗糙型的MDH活性相似,CWDMs的MDH活性则明显较低。结论:CWDMs保留了与亲代细菌型一致的MDH和形成了一种新的MDH,并且其MDH的活性已显著降低,此特性可能与CWDMs生物氧化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