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田萌  吴媛媛  谢锋  卫培峰  陈琳  李敏 《生命科学》2020,32(5):453-460
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是一类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家族成员众多,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其中,TRP通道的异常表达及功能改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通过拮抗或者激活TRP通道可以调节血管内皮和血管平滑肌功能,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控。该文主要从TRP通道的结构及各亚家族蛋白基于血管内皮和血管平滑肌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细辛醚和β-细辛醚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研究发现,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除具有抗肿瘤、杀虫抑菌、止咳平喘、保护神经元、抗癫痫、抗抑郁等作用外,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保护心肌和血管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改善血管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挖掘上述成分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探索相关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亲环素A(eyelophilinA,cyPA)是一种胞质蛋白,属于亲免素家族(Cyclophilins)成员.它广泛存在并且大量表达于各种组织中,高度保守,具有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活性,能够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亲环素A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包括血管疾病和免疫调节、肿瘤发生等.本文就Cyciophilin A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最主要的致死性疾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增多诱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是导致血管功能障碍、血管重构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但通过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机体可通过自身防御体系拮抗氧化应激,维持氧化-还原状态,如通过调控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调节ROS生成,改善血管功能障碍及血管重构。本文就UCP2在内皮损伤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展开综述,为深入探索这一潜在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靶点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钙拮抗剂(CCB)的发展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药物,以及CCB的作用机制,药理药效,CCB被称为"万能降压药",可以与多种类型降压药联合应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型受体拮抗剂(ARB)和利尿剂等。另外,对CCB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也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是一种类固醇激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绝经前女性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研究表明,雌激素可通过影响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组分的功能发挥其在中枢血压调控中的保护作用。雌激素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可抑制RAS增压信号通路或/和激活其减压信号通路,衰减中枢核团内自主神经元兴奋性进而延缓外界刺激诱导的高血压的发生。本文通过对雌激素在中枢RAS活动增强诱导的高血压发生中心血管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开展性别差异性的高血压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S  He RR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4):337-339
雌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系统,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和舒血管效应,并可调控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雌激素通过基因组机制和非基因组机制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受体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霞  鲁亚平 《生物学杂志》2010,27(3):79-80,112
雌激素受体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雌激素受体在脑内具有广泛的分布,且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就雌激素受体在脑内的分布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成年和老年雌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及重硫酸盐修饰后测序(BSP)的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3-4代成年(2-3月龄)和老年(≥20月龄)雌性SD大鼠VSMC在无或有生理剂量(10-10 mol/L、10-8 mol/L)17β-雌二醇(E2)存在下,ERα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年雌性大鼠VSMC无论在有或无雌激素存在时均表达ERα,且表达水平随雌激素浓度增加而上升。而老年雌性大鼠VSMC无论是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几乎检测不到ERα表达,即使补充雌激素达最高生理剂量也无法诱导ERα的重新表达,其ERα基因启动区CpG岛呈现高水平甲基化。结论成年大鼠VSMC表达ERα,且生理剂量雌激素对其表达具有诱导作用。而老年大鼠VSMC ERα基因由于CpG岛已发生高度甲基化而抑制,生理剂量雌激素对ERα表达的诱导作用丧失。  相似文献   

10.
Li HJ  Li Z  Ma B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4):303-306
雌激素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而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清楚雌激素通过雌激素α受体所发挥经典作用,但雌激素β受体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明晰。通过对雌激素β受体的研究发现,其在性别分化、学习和记忆、情绪调控、内分泌,以及生殖行为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雌激素β受体与疼痛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