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泥盆世是植物叶片形态复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前裸子、种子、似真蕨和楔叶这四类植物都独立演化出了片化的大型叶。本文研究浙江长兴上泥盆统(法门阶)五通组的几种羽状复叶植物(3属4种),包括Sphenopteris(楔羊齿),Rhodea(须羊齿)和Triphyllopteris(三裂羊齿)。它们大多具二次羽状复叶,小羽片具有不同程度、数目和形状的裂片。这里明确Rhodea的晚泥盆世起源,并给出Triphyllopteris的最早化石记录。这些植物的分类尚不清楚,但为大型叶尤其是复叶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二叠纪苏铁科新属、种——古生铁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继中国始苏铁Primocycas chinensis Zhu et Du之后,又报道一种古植物文献未见记载的早二叠世晚期苏铁科小孢子叶球,命名为古生铁花(新属、种)Cycadostrobilus paleozoicus Zhu,gen. et.sp.nov.标本采自我国山西省太原市东山煤矿的下石盒子组,它是世界迄今已知的一种最古老的小孢子叶球化石。和本新属同层发现的化石,除了中国始苏铁之外,还有楔叶Sphenophyllum、齿叶Tingia,楔羊齿Sphenopteris、楔叶羊齿Sphenopteridium、织羊齿Emplectopteris、栉羊齿Pecopteris、大芦孢穗Macrostachya、科达Cordaites、带羊齿Taeniopteris、角籽Cornucarpus和几种也未见记载而形态又非常特殊的植物。本文认为当前报道的古生铁花(新属、种)很可能和中国始苏铁同属一种植物,其营养叶可能是疏脉带羊齿Taeniopteris norinii Halle。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了解晚古生代楔叶属的物种多样性及形态演化,通过对化石宏观形态的研究以及与相似化石种的对比,确定甘肃永昌太原组中几种楔叶植物化石的分类位置。本文共鉴定楔叶植物化石2属5种,其中包括营养叶和繁殖器官。基于这些楔叶属的新材料,对椭圆楔叶以及马齿楔叶的茎轴表面纵纹、叶片分裂次数等特征进行修订。同时报道楔叶穗属一新种Bowmanites yongchangensis sp. nov.。结合该属在晚古生代的古地理分布情况,表明在乌拉尔世早期该研究区内楔叶属植物呈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并推测该属植物的起源时间不晚于晚泥盆世法门期,在维宪期由华南地区传入华北地区后,于宾夕法尼亚亚纪晚期传入龙首山地区所在的阿拉善地块。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云南永仁纳拉箐晚三迭世考依卜期植物,新属4个,新种15个,并对其在植物学和地质学上的意义加以讨论。这四个属是日蕨属 Rireticopteris、吕蕨属 Lüreticopteris、间羽蕨属 Mixopteris、永仁叶属 Yungjenophyllum。15个新种是古莲座蕨 Angiopteris antiqua、永仁莲座蕨 A.yungjeneensis、美栉羊齿 Pecopteris callipteroides、小叶日蕨 Rireticopteris microphylla、大叶吕蕨 Lüreticopteris megaphylla、间羽蕨 Mixopteris intercalaris、中国厚羊齿 Pachypterischinensis、永仁厚羊齿 P.yungjenensis、舌羊齿型鱼网叶 Sagenopteris glossopteroides、窄叶鱼网叶 S.stenofolia、永仁楔羽叶 Sphenozamites yungjenensis、大叶耳羽叶 Otozamites mega-phyllus、反弯耳羽叶 O.recurvus,两叉楔银杏 Sphenobaiera bifurcata 和大叶永仁叶 Yungje-nophyllum grandifolium,并建议北美同期下钦里组所产的矛羊齿属的一种(Lonchopterissp.),Daugherty 名为亚利桑日蕨(新种)Rireticopteris arizonica sp.nov.。  相似文献   

5.
古羊齿属(Archaeopteris)在中国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古羊齿属Archaeopteris(Andrews,1970)是世界性晚泥盆世的标准植物。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爱尔兰、比利时、德国、挪威的熊岛(Bear Island)、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的加斯佩(Gaspe)及埃尔斯米尔岛(Ellesmere Island)。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有报道。因此,本属在划分对比晚泥盆世陆相地层上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古植物学家如Arber(1921)等曾称晚泥盆世植物群为Archaeopteris植物群。在中国,此属一直未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古羊齿属(Archaeopteris)是 Dawson(1871)依据 Forbes(1854)的 Cyclopteris hibernica标本所建,模式种 Archaeopteris hibernica(For-bes)Dawson 采自爱尔兰晚泥盆世地层。马西伦达古羊齿(Archaeopteris macilenta Lesquereux)是 Lesquereux(1884)在北美发现的。其后,Carluccio 等(1966)做了修订。由于古羊齿植物化石叶片保存呈“羽状”,具有着生在叶子上的孢子囊和“间小羽片”,所以早期的古植物学家对于它的分类位置一直感到困惑不解,多数人认为其属于真蕨类。有意  相似文献   

7.
浙江晚泥盆世西湖组的楔叶类化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晚泥盆世西湖组,以往发现的化石极少,主要是一些原始鳞木类化石.经李星学、陈其奭鉴定的化石名单有: 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Nath.), Eolepidodendron wusihense (Sze), 其次是可能属于楔叶类的 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 Gu et Zhi, 还有极少数分类位置不明的阔叶 Platyphyllum sp. 等.笔者于1984年6月至8月在萧山虎山的西湖组中采获了极其丰富、保存相当完整、外貌颇为奇特的大型楔叶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鄂西荆门-当阳盆地晚三叠世九里岗组几种丁菲羊齿(Thinnfeldia)植物,即雅致丁菲羊齿[(新种)Thinnfeldia elegans(sp.nov.)]、南漳丁菲羊齿[(新种)Thinnfeldiananzhangensis(sp.nov.)]、远安丁菲羊齿[(新种)Thinnfeldia yuaanancnsis(sp.nov.)],并对九里岗组植物群的性质进行了扼要的讨论,初步认为该植物群具有我国南、北晚三叠世两个植物群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9.
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载珠穆朗玛峰地区三种植物化石。化石产于珠峰绒布寺之北,距珠峰30余公里的定日县帕卓区曲宗乡的沃普洛剖面炭质页岩中,主要为习见舌羊齿Glossopteris communis Feistm.,休兹楔羊齿(比较种)Sphenoperis of.hughesii(Feistm.)Arber及栉羊齿属(未定种)Pecopteris sp.,指示该地层可能相当于印度的达穆达群上部的拉尼于杰组,时代属晚二迭世早期。本文支持萨尼(Sahni)的说法:冈瓦纳古陆的北缘大致与喜马拉雅弧平行,喜马拉雅山的升起是由于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自南向东北漂移, 经挤压、褶皱, 在晚第三纪造山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产于内蒙古乌达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的东方拟楔羊齿Parasphenopteris orientalis Sun &; Deng (新属新种)。该植物以末二次羽片基部着生有"托叶"为特征, 区别于晚古生代其他已知植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采自鄂西晚三叠世地层中的五种种子蕨植物,它们分别隶属于副镰羽叶(Paradrepanozamites)、丁菲羊齿(Thinnfeldia)和篦羽羊齿(Ctenozamites)三个属。由于这些植物的小羽片或羽片基部上边均明显收缩,基部下边均显著下延等,认为它们在系统发生上可能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并提出它们的形态结构可能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输导组织不断发达——叶脉从亚放射状,无中脉→有中脉但不发达→中脉发达→变成末级羽轴;二是小羽片或羽片由全缘→局部分裂→大部分裂→羽状全裂。同时,根据奇特篦羽羊齿(新种)[Ctenoza-mites difformis(sp.nov.)]同一植株上的叶呈现四种不同的形态和脉序,初步推测上述三属的演变趋势是:由 Paradrepanozamites→Thinnfeldia→Ctenozamites。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东部下石炭纪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石油工业部地质调查队最近采集的。标本产于甘肃东部中卫及景泰二县之间,详细地层状况,我们还不明白,但根据其产有Sphenopteris(Rho-dea?)sp.,Triphyllopteris collumbiana Schimper 和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Nathorst 等植物的事实,我们相信这一个含植物化石的地层是属于下石炭纪的。Sphenopteris(Rhodea?)sp.(图版Ⅰ,图1,1a)在图版Ⅰ,图1,1a 所表示的一块Sphenopteris 型的碎片是非常别致的。这一块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新疆北部准噶尔、吐鲁番二个盆地上二叠统下苍房沟群植物化石共15属25种。描述其中五个新种:?锯缘苏柏羊齿(?Supaia serrata),密脉普通羊齿(Tychtopteris densinervis),肥厚普通羊齿(Tychtopteris obesa),苍房沟异脉羊齿(Comia cangfanggouensis)和宽卵鳞叶(Lepeophyllum ovatum)。此外,还含有大量典型的安加拉植物群分子及少量的华夏植物群分子。前人认为新疆晚二叠世植物属典型的安加拉型。笔者通过对化石的综合分析,认为在安加拉植物区与华夏植物区的毗邻地区,如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吐鲁番盆地,有二大植物区系分子混生和参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五通组广泛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苏、浙、皖一带。近几十年的古植物学研究工作,使得五通植物群成为全球晚泥盆世属种最为丰富的植物群之一。安徽巢湖狮子口剖面的五通组出露良好,植物化石丰富。然而,正式描述及图示的植物仅包括石松类Bothrodendron anhuiense Cai et Wu、Sublepidodendron grabaui(Sze)Wang et Xu、Sublepidodendron songziense Chen和楔叶类Sphenophyllum lungtanense Gothan et Sze。本文对狮子口剖面五通组中的晚泥盆世植物化石进行了再研究,计有石松类植物Stigmaria ficoides Brongniart、Stigmaria rugulosa Gothan、Sublepidodendron songziense、Sublepidodendron grabaui和Lepidostrobophyllum sp.,以及楔叶类植物Eviostachya hoegii Stockmans和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 Gu et Zhi。一些石炭纪的全球常见植物如Bothrodendron Lindley et Hutton、Sphenophyllum Brongniart及Sublepidodendron(Nathorst)Hirmer等已出现在狮子口剖面上泥盆统五通组中,表明华南很可能是这些类群辐射与演化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吉林桦甸早二叠世大河深组的心脉羊齿(Cardioneur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脉羊齿(Cardioneura)属是安格拉植物地理区特有的蕨型叶化石,由查列斯基于1934年创立。其时代分布自中石炭世至二叠纪。1932年,查列斯基在研究米努辛和卡拉干达植物化石时,曾将一部分标本定为心羊齿(Cardiopteris)的几个种。但这些种与Cardiopteris的原属征极不一致。辛普(W.P.Schimper,1869)将Cardiopteris的属征归纳为:单羽状复叶,羽轴上具  相似文献   

16.
自植物界登陆以来,又经历了近四亿年的发展与演化,终于形成了今天气象万千、形态各异、生态类型多样并遍布全球的植被景观。在名目繁多的植物类群中,生存于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距今3.7—3.2亿年)的一个已经绝灭了的植物类群——原裸子植物纲,晚近才被确定下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格外青睐。我国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李星学和周志炎三教授,曾率先对这类植物作过简略介绍。原裸子植物在高等陆生植物的发展演化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本文拟对这一植物类群再作一些较为系统的介绍。原裸子植物概念的形成原裸子植物的概念,是由美国古植物学家C.B.Beck首先提出的。1960年,他在研究北美晚泥盆世植物化石时,意外地发现一种古羊齿(Archaeopteris)的  相似文献   

17.
张泓  沈光隆 《古生物学报》1990,29(3):270-283
Sphenophyllum Brongniart是晚古生代全球广布的植物,日本三叠纪卡尼期也有此类可疑标本发现(Asama et al.,1978,1980), Storch(1966)按叶形和脉序特征将该属分为三组,其中“畸楔叶”组植物以叶的面积较大,形态各异,叶脉外弯,部分直达顶端,部分交于侧边为共同特征。Batenburg(1981,1982)指出,除只有二歧分叉全裂线状叶的古老类型的种(如S.  相似文献   

18.
在华南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洲际时代较新的“标准化石”,如北美、欧洲早石炭世的重要分子 Lepidodendropsis hirmeri及石炭纪的 Calamostachys、Palaeostachya 等属种。它们和 Leptophloeum rhombicum、Cyclostigma kiltorkense、Drepanophycus spinaefo-rmis、D.spinosus、Archaeosigillaria vanuxemi、Pseudobornia ursina 共存于晚泥盆世晚期梯子口组。西欧、北美威斯法期标准化石 Neuropteris gigantea、Sphenopteris obtusiloba、Potoniea、Mariopteris acuta f.obtusa、M.acuta、Linopteris和Archaeopteridium、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Adiantites gothanii 也共同发现于广东测水组上段或忠信组中段,江西梓山组下、中段,浙西叶家塘组、福建林地组(广东测水组上覆地层和江西梓山组上段含早石炭世的(竹蜓)和腕足类可确定含植物化石的地层时代)。据此,笔者认为 Lepidodendropsis hirmeri、Calamostachys、Palaeostachya和 Neuropteris gi-gantea、Sphenopteris obtusiloba、Potoniea、Mariopteris acuta f.obtusa、M.acuta、Lino-pteris 等属种分别起源于我国华南地区晚泥盆世晚期和早石炭世维宪期。文章还探讨了该期植物发生和迁移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Pecopteris lativenosa Halle是栉羊齿属中羽叶形态变化十分显著的一个种。作者在详细观察的基础上,尝试性地运用定量统计和方差分析方法判定该植物具有代表性的各项特征,提出了普遍存在的5种小羽片类型、6种末次羽片类型和2种末二次羽片类型,以及各类型小羽片、末次羽片、末二次羽片和末三次羽片的空间分布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绘制了Pecopteris lativenosa Halle三次羽状复叶复原图。这一复原图能够解释以往发现的Pecopteris lativenosa Halle标本所属类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发现于内蒙古乌达煤田早二叠世太原组顶部火山凝灰岩层中的莲座蕨类植物一新种Eoangiopteris congestus sp. nov.,标本包含有机连生的辉木型茎干,栉羊齿型营养羽片和始莲座蕨型繁殖羽片。其中营养羽片为三次羽状复叶,末二次和末次羽片均为线形,小羽片栉羊齿型,卵圆形,中脉下延,侧脉分叉一次,属于东方栉羊齿Pecopteris orientalis (Schenk) Potonié类型。繁殖小羽片与营养小羽片同形;两侧对称的聚合囊成单列分布在中脉两侧,排列拥挤,由6–8个孢子囊组成,通过一个薄壁组织构成的聚合囊托与叶片相连;孢子囊呈纺锤形,无环带;孢子囊面向外的壁2–3层细胞厚,面向内的壁厚度仅1层细胞。原位孢子为三缝孢,椭圆形至圆形,表面具小刺状纹饰,可与分散孢子属Apiculatisporites对比。当前始莲座蕨属植物的发现代表其在华夏植物群目前最早的化石记录。此外,这些两侧对称的聚合囊明显区别于以往报道中与东方栉羊齿叶型化石连生的辐射对称聚合囊类型(星囊蕨Asterotheca),表明在古植物学研究中一种化石羽片类型可能对应多种繁殖器官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