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激素在调控高等动物附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以及增进两性细胞的结合和孕育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性激素包括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 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中。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性激素并非高等动物所特有。包括一些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中同样含有性激素, 家蚕Bombyx mori、欧洲兔虱Spilopsyllus cuniculi等昆虫被高等动物性激素或者性激素类似物处理过后能产生一定的应答, 且有研究报道昆虫中同样含有羟基固醇脱氢酶等高等动物催化合成性激素的某些酶类。本文以雌激素为例, 在全面总结高等动物雌激素在昆虫中的鉴定、代谢、生理作用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昆虫对高等动物性激素的合成、应答以及高等动物性激素在昆虫中作为昆虫“性激素”的可能性。雌激素作为高等动物的主要雌性激素, 在很多昆虫组织或个体提取物中同样存在。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家蚕等昆虫能代谢雌激素, 用雌激素处理某些昆虫后也能影响该昆虫的生理过程。雌激素对高等动物许多生理过程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但主要还是作为性激素调节性别相关的生理过程。为了明确脊椎动物雌激素在昆虫中是否存在且发挥着性激素功能, 相关的研究可以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 (1) 昆虫中能否检测到高等动物雌激素类似物存在; (2) 雌激素是否也能让昆虫产生雌性相关的生理应答,从昆虫中提取的雌激素类似物能否令高等动物产生雌性特异的响应; (3)昆虫是否能够合成雌激素, 体内是否存在参与催化合成雌激素的酶类。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抗坏血酸,AsA)是高等动物和少数生物必须的营养素,在动物和植物体内都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随着研究发现,AsA对抗氧化胁迫的病症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这也正是人们关心和研究植物合成和积累AsA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其合成、代谢、功能、调控、利用等方面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本研究就辣椒维生素C合成途径、代谢途径和相关酶的研究进行介绍,并进一步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而较全面地概述维生素C生理代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维生素C的作用机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薇 《生物学通报》2002,37(2):45-48
1 构建知识体系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发现史基本理论要点合成部位分布部位运输方向影响分布的因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应用 两重性及实例生产上的应用其他植物激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植物激素的概念要素内源性可移动性微量高效性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激素调节高等动物激素概念要素内源性 :主要内分泌腺可移动性 :通过血液和淋巴运输微量高效性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法主要种类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等昆虫激素内激素 种类 :蜕皮激素 ,保幼激素 ,脑激素生理作用 :调节自身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体内已发现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的分布;某些垂体外组织存在低亲和力的LH-RH受体,以及LH-RH及其类似物对人和灵长目高等动物,直至对低等动物昆虫都有作用,甚至对传代株癌细胞也有作用;说明了LH-RH并非下丘脑所独有,也不仅仅作用于垂体;LH-RH对垂体外组织也有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龚和 《昆虫知识》2000,37(1):32-36
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从而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以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为主的分子生物学和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研究,在本世纪取得了飞跃发展,预示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发展方向,是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和产业。昆虫生理生化研究对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例如基因一酶的学说、类固醇激素作用机理和细胞摄取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内吞作用都是首先在昆虫中发现。另外,果蝇的研究也为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空气污染对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空气污染不仅影响植物、高等动物的生长发育,威胁人类的健康,而且也引起昆虫种群生长和行为的变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对昆虫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这与污染物的  相似文献   

7.
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昆虫的许多生理过程,但是其调控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该文利用实时定量RT-PCR(qRT-PCR)、免疫组织化学、基因干扰(RNAi)等方法对棉铃虫组织蛋白酶L基因(HacatL)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HacatL在棉铃虫血细胞中的浆血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大量表达,在蜕皮和变态时期表达量上升。细菌免疫刺激能明显诱导HacatL的表达上调;在幼虫体内将HacatL基因沉默后能明显降低血细胞的伸展性和对细菌的清除能力。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 20E)能通过其受体(ecdysone receptor, EcR)及配体蛋白(ultraspiracle, USP)诱导HacatL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HacatL基因受到蜕皮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调控并参与昆虫细胞免疫反应。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蜕皮激素调控昆虫细胞免疫的机制,同时也可为高等动物激素调控免疫反应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从酵母到哺乳动物都高度保守的、降解胞内物质的过程,受到能量和营养等信号的严格调控。已有研究表明,哺乳动物中高脂饮食可诱导肝脏内自噬的发生,某些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s,Atg)敲除后阻碍肝脏细胞的脂代谢,并导致脂滴堆积,形成脂肪肝。昆虫中的现有研究也暗示细胞自噬与昆虫脂肪体的代谢密切相关。目前为止,细胞自噬调控脂代谢的研究还有许多不明之处。除已报道的ATG蛋白外是否其他ATG蛋白也参与脂代谢尚无报道;已知的参与脂代谢的ATG蛋白分子作用模式不清楚;溶酶体中哪些酶参与了自噬介导的脂代谢也未被证实。ATG蛋白差异参与真菌和高等动物的脂滴形成与脂肪降解,但具体机制不详,昆虫的进化地位介于高等动物和真菌之间,昆虫中开展自噬介导脂代谢的研究对于解析高等动物的疾病诸如肥胖症、高血脂症,及以昆虫脂肪体代谢发育为调控靶标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主要在哺乳动物中获得的自噬介导脂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脂代谢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昆虫乃至其他生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蜕皮激素、保幼激素及神经激素在调节昆虫生长及生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蜕皮激素的合成过程、其活性形式20羟基蜕皮酮的作用模式、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的相互调节机制这三个方面综述了蜕皮激素在昆虫生长及生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的情况下,每一种植食性昆虫都各有其一定的寄生范围,单食性昆虫只取食某种植物,而多食性昆虫则选取固定的几十种到几百种植物。从识别的过程来说,昆虫不象高等动物那样,对食物的认识靠传教、靠经历、甚至靠思维;对昆虫视觉生理研究也表明:植食性昆虫的视觉在...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等动物常见的几种应激现象宗效明(河北省阳原县第一中学075800)张艳平(河北省容城小里中学071700)生物体都具有应激性。如植物根的向地生长,茎则背地生长,这是植物对重力发生的应激反应;昆虫中的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晚活动,这是昆虫对日光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40年来的不断实验和研究,已证实昆虫体内具有控制个体生长、发育、蜕皮、变态以及生殖等生理过程的内分泌系统,内分泌器官分泌出来的激素(内激素),借体液运送,作用于体内某些器宫,引起相应的生理变化过程。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一下关于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在调节控制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然后进一步概述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赵耀  赵福  朱芬 《昆虫知识》2010,47(3):446-450
类花生酸包括前列腺素类,凝血恶烷类和白细胞三烯类等,在高等动物中的作用研究较多,后来有许多学者发现类花生酸在昆虫的细胞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类花生酸在昆虫清除细菌、真菌、寄生物及病毒等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就深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昆虫碱性磷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盈  彭露  刘万学  万方浩 《昆虫学报》2009,52(1):95-105
碱性磷酸酶存在于昆虫的头、唾液腺(唾液)、肠道、马氏管、表皮、血淋巴、脂肪体、生殖系统、附肢等部位,广泛参与了昆虫的发育、神经传导、激素合成、物质代谢、滞育、社会型昆虫亚种形成等过程。同时碱性磷酸酶与昆虫抗性有关,特别涉及到对Bt制剂的阻滞作用,其本身也是某些农药的靶标酶,某些生物源化合物及病毒、真菌也可以影响其活性。昆虫碱性磷酸酶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昆虫生化机制及代谢过程的认识,并为害虫治理和资源昆虫饲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昆虫碱性磷酸酶的研究状况,并描述了昆虫碱性磷酸酶的生化性质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经过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的诱发而分泌的蛋白质激素,通过细胞的信号转导控制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从而影响生殖以及衰老等生长发育过程。近年来研究陆续证实该途径在昆虫中也普遍存在。本文综述了昆虫胰岛素信号途径,胰岛素在调控昆虫生长发育、生殖和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胰岛素可以通过对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影响间接作用于昆虫,对了解胰岛素在昆虫生理功能中的作用及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柴春利  鲁成 《遗传》2006,28(9):1173-1179
昆虫的分化多样性一直是研究的一个热点, 对家蚕胚胎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其他昆虫早期胚胎发育机制的了解。文章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家蚕和双翅目昆虫果蝇的早期胚胎发育在形态学及基因水平的研究结果。通过比较, 发现二者的早期胚胎发育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结果不但可以为家蚕胚胎发育调控机制的分子水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也可为昆虫分化多样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G蛋白及其偶联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G蛋白偶联信号传导系统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跨膜信号传导途径之一。在有关生化及药理的医学研究中发现许多药剂都是通过G蛋白偶联信号传导途径对动物起作用的。对G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研究是新型药剂研制与开发的基础。G蛋白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植物和昆虫中的G蛋白及其偶联组份研究将有助于明确作物抗病虫机理以及昆虫毒理。  相似文献   

18.
蚂蚁亲系识别及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谭声江  刘志斌 《昆虫知识》1998,35(4):246-249
1前言亲系识别(Kinrecognition)是指社会性昆虫具有识别亲属与非亲属的能力,它被认为是昆虫社会性起源和演化的必要条件。此外,亲系识别在昆虫个体间的通讯、协作和繁衍等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蚂蚁是社会性昆虫,许多种类表现出社群封闭性,即社群内相互合作和利它,而社群间表现出相互排斥,甚至强烈的进攻性。这一现象表明蚂蚁具有识别亲系的能力。揭示亲系识别的化学本质和遗传根源,不仅有助于对昆虫超社会性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而且对行为学的其它相关学科(如行为生态学、行为遗传学、行为生理学),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以及人…  相似文献   

19.
20.
昆虫激素不仅能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而且也是昆虫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因此当虫生真菌入侵昆虫寄主体腔并定殖时可能会受其影响。但定殖过程中虫生真菌与昆虫激素之间的直接作用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模拟鳞翅目昆虫家蚕体内的主要激素水平,对虫生真菌鹿儿岛被毛孢Hirsutella satumaensis进行培养,观察其表观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昆虫激素对鹿儿岛被毛孢的表观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20E和JH培养后,鹿儿岛被毛孢菌落直径和菌丝生物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孢子的萌发率稍有下降;而菌落产生的色素和产孢量与对照组相比则呈现显著性变化。菌落色素圈和分生孢子的粘液厚度会随两种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产孢量随激素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说明鹿儿岛被毛孢定殖昆虫血体腔的过程中两种昆虫激素会抑制真菌的生长,而虫生真菌会适应性地做出应答反应,这对于进一步理解虫生真菌在昆虫血体腔中的定殖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