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光照、温度和培养方式对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合成的影响。适宜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光照强度约为3 000 lx,照光时间为20 h/d ;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通过先25 ℃(25 d)后30 ℃(5 d) 的温度转变二步培养法可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最佳培养方式为非浸没低转速摇瓶培养。  相似文献   

2.
适于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光,温和培养方式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了光照,温度和培养方式对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合成的影响。适宜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光照强度约为3000lx,照光时间为20h/d,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最适温度为25℃和30℃,通过先25℃(25d)后30℃(5d)的温度转变二步培养法可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最佳培养方式为非浸没代转速摇瓶培养。  相似文献   

3.
第十届国际生物技术研讨会介绍俞俊棠(华东理工大学)第十届国际生物技术研讨会——10thInternationalBiotechnologySymposium,IBS于1996年8月25-30日在悉尼市举行,到会的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约1200人,...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烟蚜茧蜂发育、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恒汨10、15、20、25和30℃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云南省玉溪地区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的发育历期和生殖力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烟蚜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即25℃从卵至习化所需历期最短(10.67d),30℃发育历期稍有延长(11.6d)。卵至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3℃,有效积温为266.0日度。烟蚜茧峰雌蜂羽化当天即可产卵,在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4月25~29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次会议代表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台湾一位代表),包括香港地区及澳门近420人。作为对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学会成立65周年年会的献礼...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射干种子萌发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射干〖elamcanda hinensis(L.)DC.〗种子萌发中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射干种子的萌发温度为5~30℃,恒温条件下的萌发率不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低温或高温向15~25℃变温可以提高种子萌发率。15~25℃向向低温高温变温萌发率下降。15~25℃之间的变温萌发率变化不大。昼夜温度周期30℃向人氏温或高温变温萌发率下降,15~25℃之间的变温萌发率变化不大。昼夜温度周期30  相似文献   

7.
温度与光照对安徽虫瘟霉产孢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惠萍  冯明光 《菌物系统》2000,19(3):348-353
在不同温度(10-30℃)与光照(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组合条件下进行了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离体产孢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适于安徽虫瘟霉产孢的温度为10-20℃,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快和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在25℃下虽能产孢,但产孢量大幅减少,30℃下则不产孢,25℃可能是安徽虫瘟霉产孢的高温极限。全光照各温度处理的产孢量总是比全黑暗相应温度处理的产  相似文献   

8.
气候室中研究了根温对苋菜幼苗生长及光合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苋菜幼苗生曲线呈S形,30d苗龄时生长最快,40d苗龄时每株干、鲜重分别为0.45g和6.79g。20-25℃根温时40d苗龄苋菜生长最快,高根温对生长的危害大于低根温,40℃根温苋菜根系生长、代谢受害严重。苋菜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和胞间CO2分压(Pi)随根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25℃根温时  相似文献   

9.
无花果曲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正交试验得出无花果曲霉原生质体形成的最佳条件,用1%的混合酶液(0.5%纤维素酶+0.25%蜗牛酶+0.25%溶菌酶)作用无花果曲霉菌体细胞,原生质体产量达3.2×107个·ml-1,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1KCl于0.2mol·L-1PO3+4(pH5.8)中,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分别为3.0h、30℃.比较不同酶解时间、再生稳定剂和碳源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可确定最佳再生条件,再生率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湿度组合对安微虫瘟霉诱发桃蚜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彩玲  冯明光 《昆虫学报》2000,43(4):380-387
用孢子浴方法,对42批次桃蚜Myzus persicae(30-60头/批)接种大剂量(孢子79-90个/mm^2)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mhuiensis的分生孢子,在20℃下保湿24h后转入不同温度(10℃、15℃、20℃、25℃、30℃及自然变温下1.5-16.6℃和8.5-20.2℃)和温度(50%、65%、80%、90%95%及100%RH)的组合条件下观察桃蚜的反应。结果表  相似文献   

11.
在35、30、25℃3种温度下观察了蚤状(Daphniapulex)的生长和生殖。其生长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寿命因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条件下,蚤状寿命、产仔数和产仔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其平均寿命为65.5天,累计产仔总数为401.6个,产仔率为21.22。  相似文献   

12.
光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下)赵笃乐(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00094)(续1995年第30卷第7期第25页)1.4温度对种子感光性的影响种子感光性常受温度的影响。例如需光的莴苣(GroundRapids)品种的种子在10~20℃温度范围内,可以在黑暗...  相似文献   

13.
胶原蛋白质(Ⅰ~ⅩⅧ型)景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胶原(Ⅰ~ⅩⅧ型)细胞外基质(ECM)胶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25%~30%,相当于体重的6%。胶原的英文名Collagen,源自希腊文,...  相似文献   

14.
半胱胺对大鼠泌乳量及血液,组织几种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用40只Wistar泌乳大鼠进行配对实验。哺乳期第8天起,实验母鼠灌服半胱胺(cysteamine,CS)80mg/kgB.W,每隔5天一次,直至哺乳第30天。实验中记录泌乳量、仔鼠体重及采食量,并用放免法测定血液及组织生长抑素(SS)、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的含量。结果表明,CS使母鼠哺乳期第10、15、20天的泌乳量明显提高(P<0.05),第25天泌乳量有所增加(P>0.05),第30天差异不明显;母鼠哺乳期采食量略有增加(P>0.05),料/奶比明显下降(P<0.05);哺乳期第15天的血液、下丘脑和大脑皮层SS含量明显下降,血液GH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第25天无明显变化;母鼠哺乳期血液PRL含量明显下降(P<0.05)。提示,CS能促进大鼠泌乳,而抑制体内SS,提高内源性GH水平,可能为CS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山杨林地枯落物层对溅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然降雨下30年生山杨林内溅蚀试验结果表明,当I_(30)(最大30分钟雨强)为0.076mm/min或P_o(林内降雨量)为3.3mm时,清除枯落物层林地发生溅蚀,在I_(30)为0.35mm/min或P_o为25.56mm时具1cm枯落物层的林地不发生溅蚀;从溅蚀月动态看出7、8月份占全年溅蚀量的60%以上;在同一土壤和坡度条件下,I_(30)、P_o、H_1(枯落物层厚度)是溅蚀发生的主要因素,且溅蚀量(S_t)与其呈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但当枯落物层具有一定厚度时溅蚀与其他因素无关。溅蚀主要发生在清除枯落物层的林下,随枯落物层厚度增加,溅蚀量剧减,当枯落物层积累到1cm时防止土壤溅蚀量达97.50%。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测了23、25、28、30、33、35℃下体重20-60g中华鳖幼鳖陆上呼吸时的静止代谢率V〔mlO2/(kg·h)〕和呼吸气体交换比RE,探讨了二者与温度T(℃)的关系。幼鳖在空气中的静止代谢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其相关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8.2217×10^-.0459T,R^2=0.98。Q10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23 ̄30℃之间Q10约为2.5,而在30 ̄35℃之间则  相似文献   

17.
红树植物秋茄幼苗对镉耐性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郑逢中  林鹏  郑文教 《生态学报》1994,14(4):408-414
土培和砂培相结合,以不同镉浓度处理秋茄幼苗的试验结果表明:100mg/L镉浓度对种苗萌发产生显著抑制效应;第2对叶萌发百分率在13.3%以下,在幼苗生长阶段,砂培25mg/L组,幼菌苗(植物体平均镉含量146.43μg/g)受严重伤害致死;土培25mg/kg,幼苗(镉含量27.24μg/g)生和工正常;达50mg/kg 时,幼苗(镉含量30.47μg/g)生长明显受抑制, 生物量和高度生长量分别比  相似文献   

18.
苔藓植物对鞍山市环境污染生物指示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1,他引:29  
曹同  谢维 《应用生态学报》1998,9(6):635-639
采用野外生态学调查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鞍山市内和市郊所选的5个样点苔藓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各样点大气净度指数值(IAP)和苔藓体内Pb、Zn、Cu、Cd、全S等污染物的含量及其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严重污染区,包括样点鞍钢,苔藓植物少于5种,IAP值<5,苔藓体内污染物的含量范围是(mg·kg-1):Pb(112~149)、Zn(401~477)、Cu(35.8~38.5)、Cd(2.45~3.53)、S(2200~3100);污染区,包括样点立山公园和二一九公园,苔藓植物种数15~30,IAP值5~25,污染物在苔藓体内的含量范围是(mg·kg-1):Pb(31.2~44.6)、Zn(120~199)、Cu(9.40~17.6)、Cd(1.02~2.42)、S(1400~2600);相对清洁区,包括样点烈士陵园和千山,苔藓种数多于40种,IAP值>30,污染物在苔藓体内的含量范围是(mg·kg-1):Pb(15.4~25.6)、Zn(84.3~135)、Cu(5.24~11.5)、Cd(0.64~1.99)、S(800~2100).  相似文献   

19.
蕲蛇酶,凝血酶对人及牛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反应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元麟  陈兵 《蛇志》2000,12(2):50-53
目的 研究蕲蛇酶、凝血酶与不同种 纤维蛋白原的凝血作用的差异,以选择检定蕲蛇酶活力的最适底物。方法 取不同的浓度人凝血酶与人纤维蛋白原(HFg)、牛纤维蛋白原(BFg)及人血小板血浆(PPP)反应(试管法或用血液凝聚仪),分别记录初凝时间并求反应曲线的回归方程。蕲蛇酶也稀释成不同深度 上法测定,并求回归方程。另以人凝血酶(1.25IU/ml)、蕲蛇酶(1.25AU/ml)与梯度浓度的HFg反应并求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旨在探明变温过程对心肌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内在机理。采用阶梯方式降、复温,测定30℃、25℃、20℃、15℃与10℃条件下,大鼠乳头肌等长收缩的各参数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降温过程中,心肌发展张力(DT)呈双相变化,即从30℃降温到25℃,DT增大,而后DT逐渐下降;温度降到20℃时,静息张力(RT)保持不变,而降至15℃以后RT明显上升。乳头肌等长收缩的时间参数如TPP、TPN、TPT、T1/2R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延长。在复温过程中,与降温过程中相同温度点相比,20℃、25℃、30℃点发展张力明显降低,而15℃、20℃、25℃点静息张力显著增高。这提示在降温过程中,心肌细胞肌钙蛋白C对Ca2+敏感性可能呈现双相变化,且低温造成的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高,可能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因而,心冷停搏液保护心肌功能的关键环节,应是如何防止在降温过程中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一过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