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北京山地区早三叠世有孔虫动物群,计6属15种,其中包括4新种,在对该动物群分析基础上,作者建立了Aulotortuschialingchiangensis-Dichospirasinensis组合带,通过对其古生态特征及生物相研究,揭示了该动物群的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简述了该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在地层划分对比及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徽广德独山地区的晚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安徽广德独山地区晚石炭世黄龙组和船山组中采得Ting类化石21属66种,非Ting有孔虫27属75种,包括新种Pseudotaxin liliana和Endothyra dushanensis。根据有孔虫动物群地地层分布规律,建立了该地区上石炭统3个Tingo类化石和带和3个非Ting有孔虫化石组合,即:Ting类Sphaeroschwagerina moelleri顶峰带,Fusulina-Fu  相似文献   

3.
山西静乐贺丰趾马动物群与磁性地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P.Teilhard de Chardin(德日进)和杨钟健发现贺丰动物群的山西静乐贺丰剖面作了磁性地层学测定。结果表明:静乐贺丰地点的静乐红土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年龄为2.50-3.0MaB.P.,时代为晚上新世。因此,贺丰动物群的古地磁年龄当为2.50-3.00Ma。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发现的北碚天台山、华蓥天池、合川三汇坝等哺乳动物化石群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15个化石群的资料,应用动物生存时代几率、断代动物、动物绝灭率的分析和年代学数据的比较等方法,判断了各动物群的时代,划分出四川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5个演化阶段(3个动物群含4个亚群):早更新世的Ailuropodamicrota动物群;中晚更新世的RhinocerossinensisMegatapirusaugustus动物群,包括A.mdanoleucafovealisHyaenasinensis亚群(Q2)和A.m.baconiCrocutaultima亚群(Q3);全新世的A.m.melanoleucaDomestic动物群,包括R.sondaicusSusdomestica亚群(Q4中后期)和田野城镇(FieldTown)亚群  相似文献   

5.
黄嫔 《古生物学报》1995,34(2):171-193
描述了孢粉化石9新种、1未定种。根据孢粉属种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3个孢粉组合:1)Osmundacidites-Dictyophyllicites-Cycadopites组合;2)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Quadraeculina组合;3)Cyathidites-Concavissimisporites-Quadraeculina组合。第一组合产自ZK203孔煤窑沟组第一岩性段,时代暂定为早侏罗世;第二组合产自ZK203孔煤窑沟组第二岩性段至第四岩性段,时代定为中侏罗世早期;第三组合产自ZK282孔煤窑沟组第五岩性段和ZK42孔三间房组,其时代定为中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6.
云南西部中-晚泥盆世硅质岩相地层及其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论述的中晚泥盆世放射虫产于滇西阿里、回库、南雅、里拉、太尔市、晒经坡和长育村等地的硅质岩中,包括15属18种10相似种8未定种,其中有3新种。共发现3个泥盆纪放射虫动物群,它们是Eoalbaillella lilaensis动物群(D2);Helenifore laticlavium动物群(D^1 3);Holoeciscus foremanae动物群(D^23)。文章讨论了3个问题①Eoal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部碳酸盐岩中一个晚泥盆世法门期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于新疆北部乌图布拉克(和丰牧场)俄姆哈一带根那仁组(上泥盆统上部—下石炭统下部)硅化灰岩中的这个放射虫动物群包括12属19种和2未定种,其中有新属1个,新种7个。这个动物群有二个形态组合,一个以球形多囊虫类Entaetinidae科占优势,另一个以Ceratoikiscidae科和Holoeciscidae科的成员为特征。这个动物群与北美西部、俄罗斯东北部晚泥盆世法门期放射虫动物群可以对比,并可归入Holoeciscusforemanae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广西新希瓦格科动物群的演替序列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该动物群中Cancelina,Maklaya,Shengela和Praesumatrina四属的属征进行了讨论并作重新定义和归并。  相似文献   

9.
黄嫔 《古生物学报》1995,34(2):71-193
描述了孢粉化石9新种、1未定种。根据孢粉属种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3个孢粉组合:1)Osmundacidites-Dictyophyllicites-Cycadopites组合;2)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Quadraeculina组合;3)Cyathidites-Concavissimisporites-Quadraeculina组合。第一组合产自ZK203孔煤窑沟组第一岩性段,时代暂定为早侏罗世;第二组合产自ZK203孔煤窑沟组第二岩性段至第四岩性段,时代定为中侏罗世早期;第三组合产自ZK282孔煤窑沟组第五岩性段和ZK42孔三间房组,其时代定为中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北缘侏罗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北缘侏罗纪的孢子花粉。共发现孢粉化石52属90种,以及藻类化石2属2种。建立侏罗纪的孢粉组合序列如下:(1)Disacciatrileti-Cyathidites组合(早侏罗世早期阿合组),(2)Cyathidites-Cibotiumspora-Disacciatrileti组合(早侏罗世晚期阳霞组),(3)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Disacciatrileti组合(中侏罗世早期克孜勒努尔组),(4)Cyathidites-Clasopolis组合(中侏罗世晚期恰克马克组)。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地质时代,同时探讨了古植被和古气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宁凌源及相邻内蒙古南部宁城地区义县组发现多个重要脊椎动物化石地点,通过岩 石地层、脊椎动物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对比,建立了该地区义县组地层层序。凌源一宁 城地区义县组有 2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下部道虎沟层含 Lycopteraer Ichthyofauna, Psittacosaurus Fauna和Confuciusornis Avifauna等3个动物群,可以与北票尖山沟层的四合 屯脊椎动物化石群对比,层位相当于义县组一、三段;上部大王杖子(大新房子)层含 Lycoptera Ichthyofauna和Liaoxiornis Avifauna等2个动物群,为义县组中部沉积,在四合屯地 区缺失。冀北丰宁四岔口-森吉图地区义县组脊椎动物化石层对应于凌源大王杖子层;滦平 大北沟组为义县组最下部沉积,其上覆的大店子组相当于宁城道虎沟层和北票四合屯义县组 一、三段。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发现3个连续的鸟类群;义县组下部Confuciusornis Avifauna、义县组中部Liaoxiornis Avifauna和九佛堂组Cathayornis-Chaoyangia Avifauna。义 县组和九佛堂组Lycoptera I  相似文献   

12.
滇西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记述了采自滇西孟连、耿马及德钦地区的放射虫化石,共计13属25种(亚种)和6未定种,其中1新种(Polyentactiniasexangulatasp.nov.)和1新亚种(Albailelaindensisbraunisubsp.nov.)。该动物群可以与西欧早石炭世放射虫动物群对比。它们被划分为5个组合带,其中Albailelacf.paradoxa,Albaileladeflandrei,Albailelaindensis和Eostylodictyarota组合带可与Braun等(1993)的同名化石带对比,Albailelacartala组合带大致相当于Braun等(1993)的Albailelacartala和Latentifistulaconcentrica带。  相似文献   

13.
山西阳泉地区早二叠世早期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山西阳泉矿区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相当发育,其中早二叠世早期腕足动物化石非常丰富,共计48属125种,分属于31科,通过对腕足动物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该地区早二叠世早期3个腕足动物组合,自下而上是:(1)Derbyiashanxiensis-Chonetinel-laflemingi组合;(2)Alexaniagratiodentalis-Notothyrisnucleolus组合(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1994,33(1):85-105
记述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10属15种,其中6新种、1未定种。根据这些腹足类的地层分布特点将它们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为1)Viviparussangongheensis组合,时代为早侏罗世;2)Viviparusqiketaiensis-Amplovalvatasuturalis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3)Cincinnaturgensi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对这些腹足类生活习性的分析,这两个盆地在早侏罗世气候温暖湿润,草木繁茂,大部分地区为平静、滞流的湖泊、沼泽;中侏罗世盆地相对下陷,水域扩大加深;中侏罗世末期至晚侏罗世早期,盆地抬升,水域范围明显缩小;至早白垩世,盆地又扩大加深。  相似文献   

15.
广西宜山地区上石炭统与下二叠统界线附近的珊瑚由下面上可划分为5个组合带:(1)Paracarruthersella-Carinthiaphyllum carnicum(Pa-Ca)组合带,(2)Pseudocarniaphyllum-Pseudozaphrentoides mapingensis-Antheria polygonalis(Pa-Pm-A)组合带,(3)Chusenophy-Poly  相似文献   

16.
李荣玉库.   《古生物学报》1995,34(4):428-453
生物地理分析至少包含两个基础性的工作:分类学和群落生态学。综合研究亚洲5个地区(华南、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图瓦和西伯利亚)志留纪Llandovery世腕足动物群表明,已知的生物组合几乎都在浅水、浪基面以上(BA2—BA3)的生态域范围内。这一认识可作为腕足动物地理区系分析的统一基准。各陆块深水底栖动物群之间的相似性明显大于浅水动物群之间的相似性,后者是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区系研究的最重要对象。提倡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尝试对比12种计算亲缘关系指数(AffinityIndex)(即相似系数)公式,从中选取9种来计算其值,对比它们与平均值的接近程度,并为以后的定量分析推荐5种公式(Jaccard、Otsuka、Dice、CorrelationRatic和Fager),特别推荐Fager公式。对其它一些亲缘关系指数公式亦作了述评。分析表明;1)上述各区Llandovery世腕足动物群间的亲缘关系指数(大都在0.35—0.5之间)总体差异并不悬殊,它们所处的古板块在地理位置上虽曾相互分离,但均处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2)西伯利亚与阿尔泰-图瓦最为接近,而图瓦与哈萨克斯坦、华南相距最远;3)华南的土著属数最多。  相似文献   

17.
河南义马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世蓉 《古生物学报》1994,33(6):765-779
重点讨论了谭庄组上段孢粉组合(包括1新种和1新组合);简要描述了侏罗纪义马组砾岩段孢粉组合。谭庄组上段的孢粉组合主要以具双气囊的松柏类花粉为优势(占孢粉总数的65%),同时又具许多晚三叠世的常见分子和孑遗分子Aratrisporites,Cuneisporites,Taeniasporites。该组合可与中国北方及欧洲晚三叠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义马组砾岩段的孢粉组合系首次发现,以蕨类孢子为主(占孢粉总数62.9%),裸子植物花粉次之(占孢粉总数37%)。其中常见的类型为Classopollis,其时代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博乐早、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岩中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的孢粉样品采自新疆博乐市保尔德苏河口东侧剖面,共发现抱粉化石36属51种。该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占70.2%─96.8%),其中以Quadraeculina,Pseudopicea,Alisporites,Pteruchipollenites等的含量较高;蕨类植物孢子较少(占3.2%─24.4%),主要有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Neoraistrickia,Lycopodiumsporites,Duplexisporites等;还有很少苔鲜类植物孢子Sterisporites。根据孢粉主要属种的已知时代分布和有关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笔者认为当前组合的时代应为早、中侏罗世,倾向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9.
系统研究了广西来宾地区中二叠世的珊瑚19属59种(包括21新种),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珊瑚化石组合,即栖霞组的1.Wentzelophyllum megnicllumellus-Cystomichelinia regularis-Akagophyllum multitabulatum珊瑚组合,2.Hayasakaia guangxiensis-Polythecalis spinotheca珊瑚组合及  相似文献   

20.
皖北上前寒武系史家组碳质大化石的发现及生物地层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首次发现和描述了安徽宿县晚前寒武纪史家组分类未定的碳质大化石Bipatinella,Tawuia,Ellipsophysa,Chuaria,Morania等;论述了其产出、埋藏及形态等特征;确定了其中Tawuia-Bipatinella组合相当于淮南生物群中的第3生物组合;探讨了其有关分类系统及生物地层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