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该细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持久性特点。该细菌为胞内寄生菌,特异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包括CD4+T细胞免疫和CD8+T细胞免疫。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之一是感染早期T细胞免疫应答延迟。其机制与结核杆菌抑制免疫细胞(CD4+和CD8+T细胞及DC)凋亡延迟应答,通过特异性Treg细胞抑制作用延迟应答以及结核杆菌慢性感染期间存在IFN-γ信号调节网络和ESAT-6抗原的慢性刺激作用有关,以此可调节和维持免疫应答。深入了解抗原特异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有益于抗结核疫苗的研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董毅  吴利先 《生物磁学》2014,(18):3593-3595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该细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持久性特点。该细菌为胞内寄生菌,特异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包括CD4+T细胞免疫和CD8+T细胞免疫。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之一是感染早期T细胞免疫应答延迟。其机制与结核杆菌抑制免疫细胞(CD4+和CD8+T细胞及DC)凋亡延迟应答,通过特异性Treg细胞抑制作用延迟应答以及结核杆菌慢性感染期间存在IFN-γ信号调节网络和ESAT-6抗原的慢性刺激作用有关,以此可调节和维持免疫应答。深入了解抗原特异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有益于抗结核疫苗的研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感染菌,巨噬细胞是其寄生场所。结核分枝杆菌通过阻止吞噬溶酶体的融合、减少巨噬细胞凋亡、降低巨噬细胞对刺激应答的敏感性等途径逃避巨噬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攻击,并在细胞内存活、增殖;而巨噬细胞又是抗菌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免疫调节、呈递抗原等作用。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巨噬细胞抗结核免疫作用,对研究宿主抗结核免疫机制及设计新型结核病疫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胞内菌感染免疫及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胞内菌感染因其胞内寄生的特点 ,而使得天然免疫、抗体免疫应答和体液抗菌物质等难以对其起作用 ,抗胞内菌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CD4+ Th1细胞通过分泌IFN γ激活巨噬细胞 ,杀伤被吞噬的胞内菌 ,亦可通过Th1表达的CD40L与巨噬细胞表面CD40结合而激活巨噬细胞 ;Tc细胞主要经胞毒作用溶解感染的靶细胞 ,裂解所释出的病菌经抗体或补体调理后 ,由吞噬细胞清除。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通过分泌Th1细胞毒细胞因子 ,激活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去杀伤病原体 ,或通过颗粒胞吐途径和Fas/FasL途径介导细胞毒性 ,直接溶解靶细胞和杀伤病原体 ,从而在宿主抗细胞内感染的免疫中充当重要角色。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在胞内的弥散和蓄积作用以及纳米粒药物因其对MPS的被动靶向性 ,成为目前抗胞内菌感染治疗的主要方式 ,而细胞疫苗的研制开发是抗胞内菌感染的最终手段。  相似文献   

5.
郭晓奎  童善庆 《微生物与感染》2002,25(6):19-20,F003
当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可诱导不同类型的免疫应答,对于胞内微生物,如病毒和某些细菌,CD4^ T细胞分化为分泌IFN-γ和具有一系列特定功能的Th1细胞,而对于胞外病原体,如蠕虫,则诱导产生Th2细胞,其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L-4,IL-5t IL-10)介导IgE和嗜酸性粒细胞破坏病原体,产生正确的免疫应答类型对机全生死攸关,在麻风病中,结核样型产生保护性Ⅰ型麻风反应,瘤型则为致死的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6.
杨瑞丽  孙佳楠  陆伟 《生命科学》2013,(11):1084-1088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后能抑制宿主巨噬细胞(M西)的免疫反应,并在其中生存、复制。研究表明Mtb减毒株感染主要诱导宿主Mφ凋亡,凋亡能抑制胞内Mtb的活力;而Mtb毒力株感染能抑制凋亡的完成,诱导Mφ坏死,最终导致Mtb扩散、感染临近细胞。通过对Mtb感染诱导宿主Mφ不同死亡方式的讨论,进一步认识Mtb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对免疫学家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因为它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具有持久性特点.在对人和动物进行实验时,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之一为感染早期T细胞免疫应答延迟.新近研究揭示了此种延迟应答的机制:通过结核杆菌抑制免疫细胞(CD4+和CD8+T细胞及DC)凋亡延迟应答,通过特异性Treg细胞抑制作用延迟应答.结核杆菌慢性感染期间存在IFNγ信号调节网络和ESAT-6抗原的慢性刺激作用,抗原特异性PD-1+ CD4+T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分化为更多终末效应性T细胞的潜能,以此可调节和维持免疫应答.深入了解抗原特异性T细胞调节与维持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机制,有益于抗结核疫苗的设计和研制.  相似文献   

8.
<正>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刘翠华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邱小波及其团队合作的一项研究揭示,结核分枝杆菌(Mtb)中分泌性酪氨酸磷酸酶(Ptp A)可通过抑制宿主天然免疫相关信号通路而促进结核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研究人员还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可利用宿主细胞的泛素分子进而抑制宿主的固有免疫功能。这一研究结果于2月3日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自然-免疫学》在线发表。固有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巨噬细胞是机体识别外源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免疫细胞。结核分枝杆菌作为一种典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一种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的细菌性疾病。巨噬细胞通过细胞表面表达的多种受体感知进而吞噬Mtb。Mtb侵染巨噬细胞时,ESX-1等分泌系统会激活以NLRP3为代表的炎性小体,并促进下游IL-18和IL-1β的活化和分泌。同时Mtb也可以通过Zmp1、Ptp A等方式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使Mtb得以在宿主细胞内存活和繁殖。揭示NLRP3炎性小体在Mtb感染中的作用及活化机制,可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病小鼠肺部病理变化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将6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结核病模型组小鼠经球后静脉丛注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毒力珠(H37RV);免疫调节剂组结核病模型小鼠于H37RV感染后第3、10、17天分别肌注22.5μg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菌苗);正常对照组小鼠未做处理。感染4周后,留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取肺组织,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抗酸染色后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结核病模型组小鼠大部分肺组织实变,多数肺泡腔消失,肺泡隔重度增宽,肺间质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淋巴细胞较少。残存的肺泡腔中有红细胞、纤维素渗出。肺实变区内分布大量的紫红色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存在于单核-巨噬细胞胞质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相对比率明显减少。免疫调节剂组肺组织病变和结核病模型组大致相似,但实变病灶较少,多数肺泡腔存在,肺泡隔内浸润淋巴细胞较多,肺泡腔内有渗出单核-巨噬细胞。肺实变区内结核分枝杆菌明显少于结核病模型组,CD3^+与CD4^+T细胞比例增加,能显著增加γδT细胞比例。结论微卡菌苗可增强结核病小鼠的免疫功能,使肺实变病灶较少和病灶内结核分枝杆菌明显减少,肺泡腔内单核-巨噬细胞增多,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结核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余传霖 《微生物与感染》2003,26(6):29-29,37
针对胞内菌结核分枝杆菌最为有效的免疫应答主要取决于天然免疫应答对侵入细菌的早期发现及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活化。Toll样受体在天然免疫应答发现分枝杆菌相关性分子和介导抗菌效应分子的分泌上起作用。它能调节一些免疫调节分子,这些分子能促进基于Th1细胞的T细胞发育。因此,Toll样受体的活化在抗微生物感染的机制上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能够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及效应功能。结核抗原特异性诱导的白介素的表达水平能够表征结核杆菌感染后的机体状态。在机体的抗结核免疫应答中,白介素可以直接调控吞噬细胞对胞内感染结核杆菌的杀菌活性;也能够调控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并进一步激活吞噬细胞的杀菌功能。目前,部分白介素已被证明有望用于结核病的免疫辅助治疗,正在进行相关临床实验。本文对白介素调控免疫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结核病的白介素免疫辅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制备脂质体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s,LNP)为载体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抗原EsxV亚单位疫苗,明确该疫苗经黏膜免疫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裹蛋白EsxV和c-di-AMP的LNP (EsxV:C:L),并对其包封率、LNP形态、粒径、表位电荷及多相分散指数进行了检测。EsxV:C:L滴鼻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后血清和黏膜抗体、肺或脾细胞因子转录及分泌水平、肺T细胞亚群细胞比例。结果成功获得大小均一、呈球状、带负电的EsxV:C:L LNP亚单位疫苗。与EsxV:C相比,EsxV:C:L鼻黏膜接种可诱导小鼠呼吸道黏膜sIgA水平增加,脾细胞因子IL-2分泌水平升高,提高中央记忆T细和组织驻留T细胞的比例。综上,EsxV:C:L经黏膜免疫,可诱导更强的黏膜免疫和记忆性T细胞免疫应答,可能提供更好的抗Mtb感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休眠菌形成被认为是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的主要原因,但目前缺乏体内和体外模型进行机制研究。新近研究表明Mtb可感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并以休眠状态在细胞中长期存活。然而Mtb感染细胞模型存在周期长和生物安全要求高等问题,需要探索可用的MSC感染细胞模型用于Mtb休眠机制的研究。【目的】建立快速生长型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smegmatis,Ms)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SC, hUCMSC)的细胞模型并研究其特征。【方法】取分离好的hUCMSC,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志性抗原;以Ms菌株感染hUCMSC,DiI标记细胞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吞噬作用;平板法计数Ms胞内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形成;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RT-qPCR)检测Ms...  相似文献   

15.
<正>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APCs)之间的识别过程介导了适应性细胞免疫和抗体应答反应。当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s)识别APCs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pMHC)上结合的肽段(抗原)时,T细胞信号立即被启动。TCRs与pMHC的识别,加上细胞间黏附受体的参与,共同形成了T细胞和APCs之间的特殊结构,称为免疫突触。免疫突触能介导效应分子和胞内信号在突触间隙进行有效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T细胞是通过其表面受体-T细胞抗原特异性受体(T cell antigen specific receptor,TCR)识别抗原并进行免疫应答的.T细胞如何识别以及清除抗原一直是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免疫应答的重要过程是淋巴细胞的活化.而T细胞活化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鉴于T细胞抗原识别和活化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性.对近年来T细胞在抗原识别与活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T细胞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旨在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8.4基因疫苗与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联合免疫小鼠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及对小鼠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4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Mtb8.4基因疫苗+hIL-12质粒组(联合免疫组)、Mtb8.4基因疫苗组、卡介苗(BCG)组、空载体组和PBS组,基因疫苗、空载体和PBS,经肌内注射法免疫各组小鼠,每隔3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BCG组经尾部皮下注射1×106 CFU BCG免疫1次。免疫4周后,每组处死3只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每组其余5只小鼠用结核杆菌H37Rv强毒株经尾静脉攻击,4周后,计数肺和脾组织中的结核杆菌菌落数,对小鼠部分肺和脾组织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变程度,Z-N染色查抗酸杆菌,观察该疫苗对小鼠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联合免疫组能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和IL-2水平(分别为1493.34±8.128pg/mL、747.489±48.676pg/mL),显著高于Mtb8.4基因疫苗组,与BCG组相当,IL-4分泌减少,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增强,对小鼠结核杆菌感染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使小鼠肺和脾组织中的结核杆菌菌落数显著减少,组织病变明显减轻,其效果与卡介苗(BCG)组相当,优于Mtb8.4基因疫苗组。表明hIL-12表达质粒与Mtb8.4基因疫苗联合免疫后,能够增强Mtb8.4基因疫苗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使Mtb8.4基因疫苗的免疫效力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大型真菌多糖能够调节免疫应答、细胞代谢、细胞癌变等多项生命活动。大型真菌多糖不仅能影响免疫器官,还能激活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研究表明,巨噬细胞表面存在特异性真菌多糖受体,该类受体能够与真菌多糖结合,激活巨噬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目前已发现的真菌多糖受体包括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ndritic cell-associated C-type lectin-1,Dectin-1)、甘露糖受体和补体受体3等。在免疫应答的最初阶段,巨噬细胞通过识别外部真菌多糖配体被活化,启动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最终发生吞噬能力增强,促进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产生和细胞因子分泌等一系列免疫反应。然而,真菌多糖刺激巨噬细胞表面受体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这些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反应精细调控机制,寻找新型天然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研究》2017,(6):494-500
Rv1057是结核分枝杆菌中唯一的7-折叠片β-螺旋蛋白,其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为探讨Rv1057基因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初期对巨噬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利用Rv1057基因缺失菌株D1057和野生型H37Rv菌株感染巨噬细胞,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速度,分析巨噬细胞在感染初期的细胞因子表达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D1057菌株在巨噬细胞内的活菌数量和增殖速度都显著低于H37Rv,被D1057感染的巨噬细胞中IL-1β、IL-10、TNF-α和IFN-γ表达量显著降低,但IL-8大量表达且无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证实,缺失Rv1057会降低结核分枝杆菌刺激巨噬细胞产生某些细胞因子的能力,明确了Rv1057基因参与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之间的免疫应答,为进一步解析Rv1057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启动了哮喘初次免疫应答,但是DCs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引发的哮喘慢性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存在一定争议,需要重新认识。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认为DCs在哮喘中的免疫活性并不局限于启动过敏原诱发的初次免疫应答,DCs还可以通过激活记忆性T细胞参与介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在哮喘慢性气道炎症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哮喘气道DCs可以分化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或引起免疫耐受的调节性DCs (DCreg)或耐受性DCs (tolDC),抑制哮喘Th2细胞主导的慢性气道炎症。通过调节气道免疫微环境或细胞内源性信号分子,抑制DCs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中活化记忆性T细胞的能力,或通过诱导DCreg/tolDC细胞分化,进而控制慢性气道炎症,将是未来防治哮喘新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