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凌霞 《化石》2016,(4):2-4
正吴汝康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搜寻相关文献资料,追忆先生曾经留下的印记,在书柜中竟然看到一张以前的打印草稿,上面标有吴先生的修改笔迹。仔细回想,应该是1991年底的事情,那时我硕士毕业刚参加工作,有时帮吴先生打印一些文稿,以下内容正是吴汝康先生在1991年12月份写的"我的近况",今日读之仍令人感动,敬佩和怀念之情无以言表,故原文收录,以此纪念。  相似文献   

2.
正Prof.Dr.Zhou Mingzhen(1918-1996),also known as Minchen Chow,was the founder of mammalian paleontology in China and a worldwide well-known Chinese vertebrate paleontologist.He assisted Yang Zhongjian(C.C.Young),founder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in China,in form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IVPP),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nd succeeded to the Director of the IVPP after  相似文献   

3.
2018 年5 月19 日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和《兽类学报》的创始人、中国第一个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创建者、著名兽类学家和动物生态学家、我国兽类生态学和啮齿动物生态学的主要开创者与奠基人夏武平先生诞辰100 周年。夏先生在推动我国兽类学和动物生态学的发展,特别是啮齿动物生态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夏武平先生于1981 年倡导成立了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创办了《兽类学报》,并任首届理事长和首任主编。《兽类学报》现已成为我国哺乳动物学家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她见证了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和我国兽类学工作者的成长。     夏先生于2009 年仙逝。为了纪念他为中国兽类学和动物生态学做出的贡献,《兽类学报》曾设立纪念专栏,并特别刊发了他的最后一篇论文“动物分类学工作之我见”。在夏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兽类学报》再次特设纪念专栏。这次邀请了《兽类学报》第三和第四届主编、兽类学分会第五届理事长王祖望先生,夏武平先生的同事、助手、《兽类学报》第五和第六届副主编钟文勤先生,《兽类学报》第五届主编、兽类学分会第六和第七届理事长张知彬研究员,兽类学分会第八届理事长魏辅文院士,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站长、兽类学报第五、第六、第七届副主编赵新全研究员,夏武平先生的学生、《兽类学报》第六届副主编、兽类学分会第八届副理事长蒋志刚研究员,以及《兽类学报》现任主编、兽类学分会副理事长王德华研究员等撰写纪念文章。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从不同的侧面,缅怀夏先生的为学、为人和为师,重温夏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贡献和学术精神。夏先生是我国动物学和生态学界的楷模,他的思想和精神将勉励后人,继续对我国动物学界和生态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世荣 《生态学报》2015,35(24):4-5
<正>值此马世骏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生态学学会深切缅怀马世骏院士为中国生态学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追思和学习他的崇高品德和风范,进一步激励广大生态学工作者为推进生态学学科建设和促进中国生态科学事业发展,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四川动物》2006,25(4):I0001-I0001
动物学家、教育家秉志院士,是我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和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创办人,中国动物学会的创始人。他毕生为开创和发展我国的生物学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今年是隶志院士诞辰120周年.特刊出本刊名誉主编赵尔宓院士“深切缅怀敬爱的秉志院士”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6.
<正>2004年5月4日,刘思职院士诞辰100周年及纪念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北京大学副校长韩启德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前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前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友邹承鲁院士亲临,为座落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楼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18日是郑作新院士百年华诞,这是值得中国和世界动物学和鸟类学界纪念的日子.作为郑老的学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谨撰此文以表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8.
20 0 4年 5月 4日 ,刘思职院士诞辰 10 0周年及纪念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北京大学副校长韩启德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前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前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友邹承鲁院士亲临 ,为座落在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9.
追念师诲,对二叠纪菊石的两个生态分异系列的认知和相关地层的年代属性的新认识。赣中老山阶原始齿菊石动物群的"双重"时代属性的统一:区域地层年代的吴家坪期与国际地层年代的卡匹敦期。  相似文献   

10.
11.
<正>汪美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医学教育家,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的奠基人。他1915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衢县。1936年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随后到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深造。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毅然回国。1938年任中央卫生署西北防疫处鉴定检验部主任,兼任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细菌学传染病学讲师。1940年任国立江苏医学院副教授,兼任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1944年任西北  相似文献   

12.
在本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对结核病的恐惧不亚于现在人们对癌症的恐慌.结核病到处肆虐,人们把它与中世纪的"黑死病"(鼠疫)相提并论,并称之为"白死病"."抗痨医生只能指望卧床休息和萎陷疗法".整个社会都在关心结核病的控制.一些稍露头角的药物都曾被当作抗痨良药风行一时,但是,这些药物因对结核病无显著疗效而很快消声匿迹了.人们急切地盼望有一种能根治结核病的药物问世.1943年,美籍土壤微生物学家塞·亚·瓦克斯曼(Selman Abraham wsksman)经过一万次的筛选,终于找到了抗结核病的链霉素的产生菌,给结核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他也因此获195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六月十九日,是本刊创刊人兼首任主编、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蒲蛰龙先生忘我工作、为科学和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金国章 《生理学报》2007,59(6):711-712
冯德培先生是著名的生理学家,尤其是他的神经一肌肉传递机制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52年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理研究,有幸受到冯先生科研思路的熏陶。当时的工作地点在岳阳路320号大院内,与生理生化研究所等6个科研单位共用一座大楼,许多学术会议在同一个礼堂召开,交流的机会甚多。我知晓冯德培先生辉煌的创业事迹和科研成就,他是一位高瞻远瞩、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此,我回忆几件自己亲历的往事,表示对冯先生的敬意和纪念。  相似文献   

15.
正我怀着深深怀念的心情缅怀夏武平先生。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现在青年人所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参加没有教科书、没有复习大纲,十届高中毕业生同时参加,录取率只有5%而考题出奇简单的高考。41年前,我参加的文革后恢复第一届高考即是这一样一场高考。1978年春季踏入大学校园,圆了一个在半年前都不敢想的梦。后来,我才知道是邓小平先生亲自拍板改革大学招生制度。1979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招生。那时,  相似文献   

16.
<正>做科学研究是我高中时代的梦想,1961年高考后因为某种原因我被曲阜师范学院(现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录取,但是以后做科研的梦一直继续,我努力着、准备着。1964年底,我系主任通知我可以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除了高兴和认真准备考试以外,我认真仔细地阅读和分析招生简章,特别感兴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7.
120年前秉志诞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个满族的书香之家。他原名翟秉志,字农山。他从一个清末的举人,成为京师大学堂的一名学生,又成为一个留美博士。是他,在上个世纪20年代祖国瘠薄的土地上,播植下近代生物学的胚种,以期能于将来  相似文献   

18.
傅伯杰 《生态学报》2015,35(24):1-2
<正>2015年12月5日是著名生态学家、《生态学报》创刊主编马世骏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此《生态学报》和广大生态学工作者一道缅怀马世骏先生对中国生态学学科和思想体系建设的重大贡献,弘扬和学习他的学术思想。《生态学报》于1981年创刊,是中国第一本高水平综合性生态学学术刊物,她是我国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的平台和世界了解中国生态学研究的窗口,促进了生态学理论和应用的发展。正如马世骏主编在《生态学报》的发刊词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正>杨钟健院士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我国地学和自然科学初创阶段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是世界杰出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之一。杨钟健院士历任1~5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局长、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正>120 years ago,1897,Prof.Dr.Yang Zhongjian(C.C.Young)was born in Huaxian,Shaanxi Province:the birth of a great scientist.90 years ago,in 1927,Prof.Yang’s doctoral dissertation"Fossile Nagetiere aus Nord-China",was published in Palaeontologia Sinica C,V(3);this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stud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VP)by the Chinese peo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