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宜昌早志留世笔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着重研究湖北宜昌早志留世笔石的新材料,共描述18属50种,其中有一个新属和一个新亚属,34新种和新亚种,从而对本地区的志留系划分提供了依据,并对早志留世笔石带作了补充。在研究花瓣笔石(Petalolithus)特征和轴囊构造的基础上,认为Petalolithusmirabilis Mu et al.应独立成属,定名为分裂笔石(新属)(Dischidograptus gen.nov.)。根据笔石体胞管口部特征,在耙笔石属(Rastrites)中,建立一新亚属,取名为喇叭笔石(新亚属)Rastrites(Lituigraptus)subgen.nov.。  相似文献   

2.
黔北早志留世晚期和中志留世笔石羣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黔北龙马溪羣上部和石牛栏羣下部岩性相同,都是瘤状灰岩、灰岩偶夹页岩。过去从未发现过笔石,其中所含的珊瑚、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研究亦较少。因而中、下志留统之间的确切界线一直未定。1963年暑期,我院黔北地层队在石阡枫香和思南凉水井分别测制了志留系剖面,特别注意中、下志留统的分界问题。除了采集大量珊瑚、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尚在研究)以外,还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笔石。经鉴定后计有下列属种:(Stomatograptus sinensis sp.  相似文献   

3.
湖北宜昌早志留世笔石酸解标本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旭 《古生物学报》1986,(3):229-238
一、前言笔石的酸解标本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笔石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因为笔石的构造、发育型式,进而到分类位置和演化关系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均有待于酸解标本的研究。1984年5月,朱兆玲、林尧坤、胡兆殉、耿良玉、章森桂、杨胜秋与笔者在湖北宜昌进行奥陶-志留系界线专题研究时,于宜昌王家湾北奇草坝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的灰黑色页岩中,发现了两个硅质泥灰岩结核,结核的表面即含有笔石,其层位大致为Demirastrites convolutus带。笔者将这两个含笔石的硅质泥灰岩结核,用不同浓度的氢氟酸进行化学处理,获得了少量孤立的笔石标本,但是由于笔石标本碳化过  相似文献   

4.
陕南紫阳弓笔石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宝 《古生物学报》1979,(3):308-310
本文记述了陕南紫阳地区中志留统的弓笔石2种,对确定紫阳地区中志留世地层时代和对比提供了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5.
理卡兹,哈特和伯里(R. B. Rickards, J. E.Hutt & W.B. N. Berry, 1977)等,曾将早志留世末期至中志留世早期,源自螺旋奥氏笔石的弓笔石,分为三一四个谱系。第一个谱系是以笔石体始部环绕紧密为特征的。用最早的一个种,作为这个谱系的名称,称之为萨克马尔谱  相似文献   

6.
吉林大阳岔剖面奥陶纪最早期笔石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峰 《古生物学报》1998,37(2):212-234
对吉林白山大阳岔剖面奥陶纪最早期的笔石进行了再研究,论述了Rhabdinopora属的始部发育型式,认为该属只限于4个原始笔石枝组成的笔石;从笔石体外形、笔石枝特征横杷能网眼、曲折度和线管构造等方面,对大阳岔剖面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居群的形态变异作了详细研究,地正确论战该种特征和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重新描述了太阳岔剖面奥陶纪最早期的笔石  相似文献   

7.
从层孔虫化石论述鄂西南、黔东北早志留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去一般都认为以页岩为主的龙马溪组属早志留世与兰多维列期相当;罗惹坪组(或石牛栏组)以灰岩为主,代表中志留世与温洛克期对比;纱帽组以砂岩、页岩为主,属晚志留世,相当于罗德洛期。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本区无晚志留世的沉积,中志留世的地层也发育不全;而且岩相变化很大,以碳酸盐岩的出现就作为中志留世沉积的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是不合适的。本区介壳相沉积与笔石相沉积,在横向上是互相变换互为消长的。标准地点的罗惹坪组和石牛栏组的全部以及纱帽组,韩家店组的大部均为早志留世的沉积。本区的分层系统自下而上:下志留统为龙马溪组、香树园组、雷家屯组、马脚冲组、溶溪组;中志留统为秀山组、回星哨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安徽沿江江北无为地区下志留统笔石,描述11种、3亚种,其中6新种、3新亚种。  相似文献   

9.
1962年,梁文平、鞠天吟和笔者在浙江省安吉县黄墅地区测制剖面时,系统采集了下志留统下部的笔石。据所测剖面,含笔石的地层共厚122米,获得化石21层。从这些笔石化石的鉴定结果看来,这一段地层可以分为两个笔石带,即下部的44.5米为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带,上部的77.5米为Akidograptus ascensus 带。这两个笔石带所含种羣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区的龙马溪组为含笔石页岩,笔石化石丰富,但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和报道;在地层对比上,过去习惯上与三峡地区的龙马溪组对比,归于下志留统下部.作者(1986)详细研究了本区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附近的地层,在位于五峰组上部砂岩段(即 Hirnantia-Dalmanitina 层)之上的龙马溪组建立了4个笔石带,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的新笔石——多枝中华反向笔石(Sinodiversograptus multibrachiatus gen.etsp.nov.),是最近笔者之一(陈旭)同曹瑞骥、刘第墉、张太荣等同志调查四川北部地层时,在南江县桥亭附近的下志留统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 带中采得的。这种笔石的标本很多,保存在风化退色的黑色页岩中。页岩大都变成浅棕色或粉红色,而笔石则保存为黑色碳质薄膜,相当清楚。从一系列不同发育阶段的标本,可以看出此种笔石的发育过程。这种笔石体的发育过程,不论对研究单笔石科的幼枝发育问题,或者对于研究这个新属及其相近的属如反向笔石属(Diversograptus)和捲笔石属(Streptograptus)等的演化关系,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林尧坤 《古生物学报》1996,35(6):672-685
笔石采自河南淅川下志留统张湾组,其时代与华中区龙马溪组相当。包含D.triangulatus,O.communis和M.sedgwickii3个笔石带,可以与国内外同时代笔石带相对比。共记述正笔石目2科9属15种,其中含2新种和1新亚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双笔石类—尖笔石类—两形笔石类—单笔石类的演化系列为笔石研究者所公认。因为以往尖笔石类出现在下志留统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两形笔石类出现在P.acuminatus带和Orthograptus vesieulosus带,而单笔石类在O.vesiculosus带才开始出现。因此,上述的演化系列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陈旭等提出:“单列部分只由1个胞管组成的笔石,应该代表两形笔石科各属中原始的种群,它们正是尖笔石(Akidograptus)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地层古生物学者对南郑组的时代归属意见分歧较大,有人主张归属晚奥陶世,而不少人则主张归属早志留世.李跃西等(1975)认为:"大巴山西段的达尔曼虫层是在沉积间断面之上,与下志留统为连续沉积.因此,不论欧洲或我国其他各地怎样划法,大巴山西段的达尔曼虫层应该归属下志留统较为合适."近年来,扬子区和江南区含 Dalmanitina 的观音桥层和偃口组均划归上奥陶统,那么,汉中梁山南郑组究竟归属早志留世,还是归属晚奥陶世,自然成为广大地层古生物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于1985年夏前往汉中梁山实地测制了南郑组的剖面,并详细采集化石,共发现笔石8属25种.这些笔石(除新种和 Di-  相似文献   

15.
江苏兴化大垛DI-2井兰多维列期胞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言江苏志留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Grabau,1924)。1934年许杰建立了下志留统的二个笔石带:Akidograptus ascensus 带和Pristiograptus leei 带。1955年穆恩之等又增补了 Orthograptus vesiculosus 带和 PristiograptusCyphus 带。1985年张全忠和焦世鼎又找到了笔石 Hunandendrum typicum Mu et al.。1986年朱兆玲等补充了以下笔石带:Demirastritestriangulatus 带和 Monoclimacis arcuata 带。倪寓南(1978)认为,Monoclimacis arcuata 的层位相当于 Monograptus sedgwickii 带。按照张全忠和焦世鼎的意见,Hunanodendrum typicum的层位相当于 Monoclimacis griestoniensis 带。由此可见,江苏下志留统内存在 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 带至 Streptograptus crispus 带的地层是毋庸置疑的,惜无此二带本身的化石证据。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研究的材料是由我队古生物专题小组于1978年先后采自吉林省伊通县景家台公社与莫里青公社交界处的桃山东南坡下志留统桃山组。伊通县位于天山-内蒙古-东北北部海槽的东南缘。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天山-兴安地层区,吉林-延边分区,吉林小区境内。桃山组为深海—较深海相滞流还原环境下的产物,含有十分丰富、保存较佳的笔石、且笔石序列清楚。本文所研究的Oktavites与Spirograptus两属,在我国东北北部槽区属首次描述。它们特  相似文献   

17.
贵州道真巴渔、湖北宜昌大中坝下志留统几丁虫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前言我所胡兆珣及贵州108地质队龚联瓒于1983年夏,在贵州道真巴渔韩家店组采得若干下志留统笔石,据林尧坤、陈旭的意见,其层位相当于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Streptograptuscrispus带。笔者在编号为2A-312-50F_0的黄绿色泥岩中,分析出了保存完美、数量相当丰富的几丁虫化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以下四个问题:一、中华平宽头盔虫的地层位置和时代.这一三叶虫与南郑小达尔曼虫(Dalmanitina(Dalmanitina)nanchengensis Lu)共生,同产的有多种笔石,有的见于晚奥陶世,有的见于早志留世,有的由晚奥陶世上延到早志留世.它的时代有过长期的争论,本文根据全部动物群的分析,认为以归入早志留世较为恰当.二、中华平宽头盔虫的分类、命名、成虫的形态特征及个体发育.三、各器官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及其意义.例如,由幼虫到成虫,关节面的扩大是和幼虫以漂浮为生转向成虫以游泳为生有密切关系的.成年期之前,背壳凸凹度大,各种沟发育,成年期之后,背壳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笔石超微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石,最常见的为压扁(flattened)(或称薄膜)标本,一般碳化,保存在黑色的“笔石”页岩中。十年之前所做的绝大多数研究工作是对这类材料的描述。保存下来的这类标本往往经历过三个主要不利条件的影响。首先,压扁作用会使笔石的外部轮廓变形,这种形变又与笔石沉降到海底时本身的位置不同而改变;其次,笔石体上相对较小的特征,如胞管口部(thecalaperture)的口刺(apertural spine)和其他口部突起(process)可能会完全消失;再次,在大多数情况下,笔石体会出现物理和化学的改变。不过,研究压扁标本,尤其是在地层学意义方面,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西南地区志留纪彗星虫科三叶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点:1)西南地区至今为止已发现的志留纪三叶虫大致有30多个属,80多个种。2)较集中产出于两个层位,一是下志留统的香树园组至雷家屯组或与其相当的层位。另一是中志留统的秀山组。前者以翼斜视虫Ptilillaenus 为代表,后者则是以王冠虫Coronocephalus 为主的三叶虫组合。3)这两个三叶虫动物群组合除个别属种外,多数为我国特有,和其共生的笔石、腕足类等有的可与国际对比。4)区别王冠虫属和似彗星虫属在本区及邻近地区志留纪地层对比有一定意义。前者仅见于中志留统的秀山组,后者在我国自晚奥陶世至晚志留世的地层中都有发现。5)滇东关底组的东方棘尾虫Acanthopyge orientalis Wu及玉龙寺组的Warburgella rugulosa (Alth) sinensis Wu 的发现为滇东志留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三叶虫化石依据。6)系统描述彗星虫科的一些新属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