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双重显示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一氧化氮合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双重显示法,对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进行了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发现三种不同染色的神经元:(1)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占82%);(2)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占16%);(3)一氧化氮合酶和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占2%)。以上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可以与乙酰胆碱共存于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的少数神经元内。本文还对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元的类型和一氧化氮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大鼠胃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ADPH┐黄递酶(NDP)组织化学技术在整装铺片上对大鼠胃肌间神经丛中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进行定量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大鼠胃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密度(个/mm2)分别为:62.1±37.7(幽门部)、43.4±31.7(胃体)、31.6±27.8(胃底)。胃底部神经节内神经元数量较少,神经元胞体较大,染色较深;幽门部神经节内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大小不等,染色深浅不一;胃体部的则介于两者之间,呈过渡态。结果表明:胃各部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差异可能与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铅对大鼠齿状回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铅对大鼠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分析铅对学习记忆影响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饮水加 2 0 0 0 μg/ml醋酸铅 (PbAc)方法染毒 3个月后 ,用Y迷宫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铅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齿状回中nNOS的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染铅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染铅组大鼠血液铅含量较对照组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染铅组大鼠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铅暴露导致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可能是铅损害齿状回LTP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鼠,受到高原低氧以及洞穴低氧的双重低氧环境压力。经RNA 提取、RT-PCR、亚克隆与测序,本研究获得高原鼢鼠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编码区序列,并对其分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原鼢鼠nNOS 基因编码区(CDS)全长4 290 bp,编码1 429 个氨基酸残基;CDS 与大鼠、小鼠、兔、狗、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0% 、89% 、87% 、87% 、89% ;结构域上,高原鼢鼠nNOS 具有PDZ蛋白结构域、氧化域、还原域及钙调素结合位点等nNOSs 所具有的典型结构域;基于nNOS 的最大似然树和贝叶斯树均支持高原鼢鼠与大鼠、小鼠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与形态或其它分子标记构建的进化关系相符;分子进化分析检测到高原鼢鼠nNOS 中存在3 个正选择位点---332 T、1200 G 和1334 P,但均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本研究为揭示高原鼢鼠nNOS 的表达特征及其在低氧适应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白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D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在视上核、室旁核的大细胞部、环状核、穹窿周核、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背内侧核、乳头体区大部分核团均可见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聚集成团。在视前内侧区、视前外侧区、下丘脑前区、下丘脑背侧区、下丘脑后区、室周核、室旁核小细胞部及穹窿内可见散在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室周核内可见呈阳性反应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大多可见突起,有的突起上可见1~2级分支,并可见膨体。下丘脑大部分区域内可见阳性神经纤维。弓状核内可见许多弧形纤维连于第三脑室室管膜和正中隆起。 相似文献
6.
取7例人胎脊髓标本,用还原型辅酶Ⅱ(β-NADPH)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胎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的分布进行了观察。NOS阳性神经元在妊娠32周至39周胎龄人胎脊髓内的分布和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主要位于后角深层(Ⅲ、Ⅳ层)、中央管周围灰质和中间带外侧核(IML);前角内可见少数散在的NOS阳性神经元;在脊髓白质内有密集的NOS阳性的胶质样细胞分布。NOS阳性纤维主要见于后角浅层(Ⅰ、Ⅱ层)和中间带。脊髓内NON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的分布,提示脊髓内NOS可能与内脏活动的调节和躯体感觉传入的调制有关;NOS阳性的胶质样细胞可能参与白质内神经纤维的髓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分别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方法,对扬子鳄颈髓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颈髓前角、中央灰质均含有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颈髓后角有较为丰富的NOS和AChE阳性纤维和终末以及显色淡的NOS阳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便秘患者乙状结肠粘膜VIP、NOS阳性神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特发性便秘患者乙状结肠粘膜内VIP、NOS阳性神经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8例特发性便秘患者乙状结肠粘膜内VIP、NOS阳性神经的变化情况并与5例健康人相比较.结果:特发性便秘患者乙状结肠粘膜内NOS阳性神经较正常人明显增多(P<0.01).结论:特发性便秘的发病可能与结肠内NO产生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对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骨骼中Fe、Cu、Zn、Mn、Cr、Ni、Co、Mo、Cd、As、Pb、F、Al等13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甘肃鼢鼠全骨中13种元素含量依次为Al>Fe>Zn>F>Mn>Cu>Pb>As>Cr>Co>Ni>Mo>Cd;同一元素在不同骨骼分布不均,头骨最丰富,除Zn、Mn外,同一元素在不同部位骨骼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13种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Zn-Pb、Mn-Cd、As-Pb3组呈显著负相关(0.01
相似文献
11.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一种严格营地下生活的鼠类,其形态、行为及生理特征均与地面鼠不同。为探讨甘肃鼢鼠适应低氧环境的机理,本研究采用血象指标测定方法,对甘肃鼢鼠低氧适应前后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各血象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甘肃鼢鼠低氧适应后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与地面生活的啮齿动物低氧适应后血象相比,甘肃鼢鼠红细胞数量多,红细胞压积大,血红蛋白浓度高,红细胞膜表面积大,血红蛋白的利用率较高,可能是对低氧环境适应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甘肃鼢鼠骨骼19种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21型氨基酸分析仪对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躯干、四肢、头骨骨骼中19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并与高原鼢鼠及其他哺乳动物骨骼中氨基酸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鼢鼠各部位骨骼中19种氨基酸含量均为甘氨酸最高,谷氨酸次之,胱氨酸最低。同一氨基酸在甘肃鼢鼠不同骨骼部位含量顺序为躯干>四肢(头骨。甘肃鼢鼠骨骼总氨基酸含量低于塞隆骨,与虎骨相近,高于其他哺乳动物。其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虎骨、塞隆骨等。 相似文献
13.
棕色田鼠小肠肌间神经丛NOS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NDP-黄递酶组织化学法研究了NOS在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小肠肌间神经丛的分布,同样的方法对大白鼠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发现,棕色田鼠小肠肌间祖辈 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大小悬殊数倍;在神经节和阳性神经纤维中可见阳性神经元呈“串珠”状和“U”型排列。10倍镜下记数100个视野,观察到阳性神经元平均密度为42.8个/mm^2,每个视野内平均有神经节12.4个,每个神经节内平均有NOS阳性神经元8.5个,占其神经节内神经元总数的27.2%,棕色田鼠为野生草食性动物,其NOS在小肠肌间神经丛的分布与其他杂食性啮齿类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繁殖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报道(王祖望等,1973,灭鼠和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第1集,61—72;郑生武,1980,动物学研究,1(4):465;梁杰荣等,1982,动物学杂志(3):13—16)。有关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的繁殖尚未见报道。研究种群的繁殖特征对分析种群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于1988年3—10月分别在陕西省延安地区和山西省临汾地区对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的种群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甘肃鼢鼠种群性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甘肃鼢鼠种群的性比及性比的季节,年度和年龄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种群性比与月平均气温,降水量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鼢鼠种群的总性比(♀/♂)为1.57,雌性明显多于雄性(X^2=47.6,P〈0.01),并且,种群性比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年龄变化,但性比的年度变化不明显,在4-8月份鼢鼠繁殖期,月降水量〈5mm,或月降水量〉40mm的月份,月降水量与其后一月鼢鼠种群性比之 相似文献
16.
17.
甘肃鼢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头骨无机盐含量与其已知年龄大小存在的正相关系, 采用头骨干重作为划分该种年龄的指标,并选择体重、体长、头骨颅全长及额宽检验头骨干重鉴定年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头干重是鉴定甘肃鼢鼠年龄的较为准确的可行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