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笔者在广州市西北郊嘉禾地区进行野外工作时,在下二叠统首次发现了一些形状特殊的化石标本,随后经多次采集,共获得标本17块。由于此类化石外形特殊,呈双豆荚状,壳上密布小孔,当时拟是一类新的化石,但究竟属何门类难以确定。后经详细观察、研究,确认此类标本应属一类新型的腕足动物。何锡麟、朱梅丽(1979)曾首次对类似标本进行过报道,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尚未报道过的一种新类型。当前的标本与他们所报道的材料同属一大类,但其间仍有些重要差别。根据其主要特征,本文建立一新属Guangdongina,其中包括3 相似文献
2.
四川华蓥山地区二叠纪长兴期地层中共采获腕足动物90种44属,其中10新种,新亚种,根据这些丰富的化石材料,文章分析了该区长兴期腕足动物群的性质面貌,并与国内同期灰岩相腕足动物群进行了对比。同时对本区长兴期腕足动物的古生态进行了初步探讨,识别出两个腕足动物群落,,即Acosarina-Araxathyris群落和Perigeyerella群落。 相似文献
3.
详细补充描述了下泥盆统腕足动物Tridensilis Su,1976属的特征,附有内部构造系统切面图;分析和论述了Tridensilis属和Uncinulus属之间的异同,认为两个属之间的不同不仅在于背壳内部主突起的形态,而且两属的外部形态、壳饰的类型,腹壳肌痕区的保存状况、闭肌痕的大小以及肌隔发育状况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Altaethyrella Severgina,1978是晚奥陶世的一种小嘴贝类,过去仅在阿尔泰和哈萨克斯坦发现。产于华南、华北晚奥陶世地层中的3种小嘴在,以往据其外部特征都鉴定为Rhynchotrema经采用切片技术研究其内部构造,发现均应改旭Altaethyrella属。Altaethyrella的主要特征是铰板分说防突起薄板状,极短小以及缺失中隔板和隔板槽,这与背中事板和隔板槽都是发育的Rh 相似文献
5.
二叠纪腕足动物地理区系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系统、完善的二叠纪腕足动物地层、地理信息资料库、选用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古生物地理区系的定量研究,从时空两方面探讨了二叠纪腕足动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和演变,分4个世详细论述了二叠纪腕足动物的世界分区及其与泛大陆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湘中锡矿山弗拉期晚期腕足动物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产于锡矿山弗拉期晚期腕足动物Trigonirhynchiidae的一个属-Hunanotoechia,包括2新种:H.tieni sp.nov.和H.elongata sp.nov.。该属在弗拉阶顶部绝灭。 相似文献
7.
浙赣边区晚奥陶世腕足动物四新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Wangyuella,Synambonites,Metambonites和Eosotrophina为有铰纲腕足动物新属,其模式种的模式标本均采自浙赣交界的三山地区上奥陶统长坞组或下镇组。Wangyuella Zhan et Rong属于德姆贝超科的克鲁孔贝科,以发育较高的腹铰后面、极短的齿板和极短的主基国特征。 相似文献
8.
评述腕足动物门高级别分类的新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Popov等(1993)、Williams等(1996)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提出的腕足动物门高级别分类的新方案分别作了评述;新的方案取消腕足动物的“无铰纲、有铰纲”之分,“无铰纲”彻底解体,“有铰纲”范围扩大,包括从“无铰纲”中分出的髑髅贝类和原货贝类;这些新观点强烈的动摇了统治百余年的世界腕足动物高级别分类研究的基础,改变了国际腕足动物专家长期沿用的传统分类格局,反映了本世纪腕足动物门高级别分类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广西德保西北约9km处的马隘乡上敏村附近泥岩中的腕足动物化石,共有5属3种2未定种:Costanoplia faceta Xu,Dawlmanellopsis minor sp.nov.Cryptatrypa?sp.,Plectospira?sp.,Havlicekella?debaoensis sp.nov.。以往,据泥岩上,下的灰岩中所含牙形刺和竹节石,把这段地层的时代定为早泥盆世晚期。 相似文献
10.
对塔里木盆地地西南缘石炭、二叠系腕足动物组合序列进行系统研究,将其分为10个腕足动物组合。据腕足类及其共生的Tin类、非Tin有孔虫及牙形类等门类化石组合的分析,将每个腕足动物组合给予较为精确的年代地层范围,并讨论乌斯特利茨基(1960)所描述的石炭、二叠系腕足动物的具体层位和时代。 相似文献
11.
Hayasaka在建立Athyrisina属时,指出其模式种Athyrisinasquamosa的正模标本产自四川省宝兴府昭化县的偏桥子。然而,偏桥子一带并无该种的证据。对其产地作深入考查的结果表明,A.squamosa正模标本产地很可能在川北汶川县水磨乡的黑土坡,层位为泥盆系水磨群。 相似文献
12.
腕足动物Yunnanella和Nayunnella两属在我国分布很广 ,是晚泥盆世法门期重要的带化石之一。由于命名等问题 ,迄今 ,这两属的使用在国内外仍比较混乱。Sartenaer (196 1a ,196 2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提出 ,YunnanellaGrabau ,192 3和NayunnellaSartenaer ,196 1两属的命名是有效的 ,它们的模式种分别是Yunnanellahanburii (Davidson ,185 3)和YunnanellasynplicataGrabau ,1931。YunnanellaGrabau ,1931是YunnanellaGrabau ,192 3的异物同名 ,YunnanellinaGrabau ,1931是YunnanellaGrabau ,192 3的同物异名。研究认为 ,Sartenaer(196 1a ,196 2 )的观点符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优先原则 ,应予采纳 相似文献
13.
小嘴贝类腕足动物Planovatirostrum形态奇特,在我国,目前仅在新疆北部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和什托洛盖镇北10余公里处七里沟剖面洪古勒楞组中段底部层位中发现,化石大致呈簇状密集或花斑状分布。经过对产Planovatirostrum planoovale岩性、岩相和生物相的综合分析得知,这段地层是一套深水相沉积,P.pla-noovale生活在水体宁静、海水较深的软质基底上。 相似文献
14.
河北秦皇岛石门寨地区晚石炭世本溪组下部的腕足动物及其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采自石门寨地区本溪组下段地层(含(竹蜓)灰岩之下)中的腕足动物化石并讨论了它的古生态环境。这个腕足动物群具有极大的丰度和很低的分异度,共3属5种,95%以上的个体为Derbyia,只有少数Meekella和Orbiculoidea。这种特殊的腕足动物组合反映当时本区处于非正常浅海环境,使得大多数底栖腕足动物无法生存。Derbyia和Meekella因具长的铰合线,外套膜能充分扩张、能吸收较多氧气,故能够生存、繁衍并形成极大丰度。这一腕足动物群未见于上部层位和其他地区,它的消失是古地理环境激剧变化引起的,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腕足动物是贵州凯里生物群中重要的化石门类,不仅化石数量丰富,分异度高,还具有丰富的生态现象。在寒武系的化石记录上,腕足动物常与海绵、藻类、棘皮动物、水母状生物、软舌螺、威瓦西亚虫、其他腕足动物等保存在一起,凯里生物群中的腕足动物也有类似的共存现象。本文就凯里生物群中腕足动物与游泳动物的共存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腕足动物与贵州拟轮盘水母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存在共栖、共埋两种关系,讨论了这两种关系的不同之处;分析了腕足动物与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加拿大虫Canadaspis的共存现象,推测一只腕足动物与Canadaspis共同保存的化石记录表明这两种生物存在共栖关系。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凯里生物群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为凯里生物群的生态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保存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弓石燕类模式标本(由葛利普最早研究)的再研究,作者认为,Sinospirifer Grabau,193l仍是一个有效属。它与Cyrtospirfer Nalivkin,1924的主要区别在于腹壳后部强烈加厚、假三角板中央具有肉茎管以及在壳褶及褶间均发育微瘤(whitneyi—subextensus型的微细纹饰)。Tien(1938)指定S.sinensis Grabau,1931作为Sinospirifer的模式种,因为它与S.subextensus(Martelli,1902)有着相同的形态构造,包括壳形、壳率、中槽壳线型式、中央肉茎管、微细纹饰及内部构造等,所以Ssinensis应是S.subextensus(Martelli,1902)的次同义名,Sinospirifer的模式种应更改为S.subextensus。此外,S.archiaciformis,S.wan-gleighi,S.vilis,S.subhavasakai,S.pellizzarii,S.pellizzariformis和S.heterosinosus几个种在外部及内部构造上也与Ssubextensus相同,同样被视作为S.subextensus的次同义名。葛利普文中所列举的所谓几个种之间的区分特征已在湖南中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所采集的同一样品的标本中观察到,它们仅仅是种内变异的现象。对于以往不同种的标本被归人同种的情况,作者均作了修订,例如,S.vilis Grabau,1931实际代表几个种标本的混合体,经修订,分别被归于Siplospirifer subextensus,“Sinospirifer”hayasakai,Tenticospirifer supervilis等。S.sub—hayasakai Grabau,1931仅限于正模为代表的特征,被归于Sinospirifer subextensus,而两个副模标本(NIGP 2736和2740)则应归人”Sinospirifer”gortanioides Grabau,1931。 相似文献
17.
统计广西中泥盆世不同沉积相区二十条剖面的腕足动物化石记录共计13目45科69属167种,其中Eifelian期47属73种,Givetian期32属100种.对不同级别分类单元的多样性分析表明,从Eifelian期到Givetian期,不仅腕足动物各个目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构有明显改变,而且各个时期不同沉积环境下的腕足动物... 相似文献
18.
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腕足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凯里组的腕足动物化石6属10种,其中包括1新种,2比较种和2未定种。该腕足动物组合带有波希米亚及哈萨克斯坦的色彩,对于我国寒武纪腕足动物的分类、演化、古生物地理研究及查清凯里动物群的组成、凯里组的时代,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川东南兴文地区长兴期腕足动物及其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川东南兴文地区长兴期腕足动物地层的研究,总结了腕足动物群的性质,指出了本区长兴期腕足动物群不同于灰岩相类群,也不同于硅质岩相类群,而属于灰岩、砂页岩混合相类群。文章重点研究了本区腕足动物群落结构,并提出了生态类群这一新观点,指出生态类群是以生态学而不是以纯分类学标准进行分类的,这有助于群落生态研究中简化群落内物种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贵州募役剖面长兴期腕足动物群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和古生态分析,发现其与前人所报道的华南同时期腕足动物群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以Spiriferellina为绝对优势属,包含少量华南长兴期的常见分子,如Fusichonetes、Araxathyris和Peltichia等。募役剖面的腕足类化石主要产自碎屑岩层位,与华南同期碎屑岩相剖面的腕足动物群落相比,该动物群中的优势分子个体较大、壳体较厚且发育较粗大的壳疹,这可能与长兴期募役剖面动物群所处的特殊栖息地环境(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与深水硅质碎屑岩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有关。二叠纪末期大规模的火山作用导致水体中碎屑物质含量增加,影响腕足类的滤食效率,而募役剖面清澈、水动力弱的水体环境,为滤食性的腕足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最后,通过与华南长兴期不同沉积相区腕足动物群落(六枝剖面、稻堆山剖面、中寨剖面、新民剖面、马家山剖面和仁村坪剖面群落)的对比分析,发现募役剖面腕足动物群与毗邻的六枝剖面腕足动物群在属级组成上的相似度较高,且过渡岩相栖息地环境下的腕足动物群在生物灭绝事件前也呈现出高优势度、低均匀度的群落结构特征,指示海洋底栖生物群落已经先于二叠纪末期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出现了早期危机信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