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小龙门自然保护区四种苔藓鸟巢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8月20~22日在北京小龙门自然保护区,分别对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黄眉姬鹪(Ficedula narcissina)、白腹蓝鸫(Cyanoptila cyanomelana)和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4种鸟的鸟巢的结构和巢材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均用藓类植物作为巢材。经过鉴定,这些藓类植物共7种,分属于4科,其中最多是小牛舌藓(Anomodon minor)。该文还对巢材中藓类植物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和鸟类取材的行为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核基因c-mos的鸫亚科部分鸟类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鸫亚科Turdinae 11属21种鸟类的核基因c-mos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所测序列经对位排列后共572个位点,其中核苷酸变异位点111个,简约信息位点71个.以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us作外群,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其系统发生树.重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所研究鸫亚科21种鸟类分成2个支系,第1个支系包括鸫属Turdus和地鸫属Zoothera.第2个支系包括红尾鸲属Phoenicurus、矶鸫属Monticola、水鸲属Rhyacornis、鸲属Tarsiger、溪鸲属Chainarrornis、石即鸟属Saxicola、燕尾属Enivurus、歌鸲属Luscinia和鹊鸲属Copsychus.红尾鸲属为并系类群,水鸲属和溪鸲属聚到这一支系;歌鸲属与燕尾属互为姐妹群,再与鸲属聚合构成另一支系;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独立于鸫属及地鸫属之外,形成单独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3.
张晏  谭亚娣 《生物学通报》1994,29(12):39-40
北红尾鸲的鸟巢行为观察张晏,谭亚娣(清化大学生物系91级北京100084)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cusauroreus(Pallas)属雀形目,鸫科,红尾鸲属,英文名为DaurianRedstart。1993年6月27日至7月5日我们...  相似文献   

4.
2015年和2016年的5—7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巢址,并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红尾鸲在本地为冬候鸟,但首次发现该种鸟类夏季在此繁殖;北红尾鸲的繁殖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5月下旬开始营巢,持续10 d左右,巢穴外径7.5 cm×5.8 cm、巢深3.2 cm,巢材由苔藓、体羽、禾本科杂草茎等组成;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为4~5枚(2015年产卵4枚、2016年产卵5枚),孵化期11~12 d,巢内育雏14 d。推测冬候鸟北红尾鸲在此繁殖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2003年5~7月,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特产鸟类宝兴歌鸫的繁殖,包括孵卵节律及育雏行为进行了观察。宝兴歌鸫在孵卵期平均每天出巢13.6次(n=7),出巢时间平均为12.0min(n=93),日活动期平均为855.5min(n=7)。亲鸟出巢时间的长度和环境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35,P=0.002,n=77)。宝兴歌鸫雌雄共同育雏,两只雏鸟的喂食频次分别为1.33次/h和0.98次/h。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乃古石林出现频度最高的5种藓类植物做了水土保持作用研究。5种藓类植物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Mitt.)Fleisch.)、灰白青藓(Brachythecium albicans(Hedw.)B.S.G.)、小牛舌藓全缘亚种(Anomodon minor subsp.integerrimus(Mitt.)Iwats.)、中华细枝藓(Lindbergia sinensis(C.Muell.)Broth.)和拟扁枝藓(Homaliadelphus targionianus(Mitt.)Dix.et P.Varde)的生物量等测定结果显示:平均生物量为24.31~103.78 g/m2,平均饱和吸水率为818.24%~1462.02%,最高的达到1659.27%,最低的也达到了590.95%;平均饱和吸水量为216.92~791.80 g/m2,最高的达到1790.28 g/m2;平均成土率为47.32%~111.58%,最高的达到194.82%,最低的也达到19.33%;平均成土量为9.01~46.73 g/m2,最高的达到110.17 g/m2。小牛舌藓全缘亚种的平均饱和吸水量和平均生物量远远高于其他4种藓类,分别为:791.80 g/m2和103.78 g/m2。相关性分析表明,小牛舌藓全缘亚种的保水成土相关性最显著。它的干重与饱和吸水重、生物量与干重、生物量与饱和吸水量、生物量与成土量、饱和吸水量与成土量都是呈正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乃古石林剑状喀斯特这种缺少土壤、干旱且保水能力弱的景区环境,藓类植物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在石林景观多样性、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细胞色素b的鸫亚科部分鸟类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鸫亚科(Turdinae)16属35种鸟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系统发生分析。所测序列经对位排列后共983bp,包含变异位点399个,简约信息位点349个。以太平鸟(Bombycillagarrulus)和雪松太平鸟(Bombycillacedrorum)为外群,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鸫亚科的系统发生树。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系统树将所研究鸫亚科鸟类分为2个支系。第1个支系包括鸫属(Turdus)、地鸫属(Zoothera)和宽嘴鸫属(Cochoa);第2个支系包括歌鸲属(Luscinia)、鸲属(Tarsiger)、鹊鸲属(Copsychus)、薮鸲属(Cercotrichas)、红尾鸲属(Phoenicurus)、水鸲属(Rhyacornis)、燕尾属(Enivurus)、啸鸫属(Myiophoneus)、石属(Saxicola)、属(Oenanthe)、溪鸲属(Chaimarrornis)、矶鸫属(Monticola)和欧亚鸲属(Erithacus)。其中地鸫属并非单系类群;红尾鸲属为并系发生,水鸲属和溪鸲属归并到这一支系;石属与矶鸫属互为姐妹群,再与属聚合构成另一支系;然后上述两个支系构成姐妹群;歌鸲属和鸲属聚成姐妹群。对于鹊鸲属、薮鸲属、啸鸫属、欧亚鸲属、宽嘴鸫属和燕尾属,本研究结果并没有完全解决它们在大分支内与其它属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杂色山雀对人工巢箱内苔藓类巢材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及2009年每年的3~8月,在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杂色山雀(Parus varius)人工巢箱内苔藓类巢材进行了收集和鉴定,发现巢中共有藓类植物7科9属。其中,小锦藓属(Brotherella)、青藓属(Brachytheccium)、棉藓属(Plagiothecium)及绢藓属(Entodon)所占比重较大。我们分别按照样方和苔藓群落采集了周围环境中的藓类植物,鉴定出7科8属的藓类植物;采集到35个苔藓群落,出现最多的是东亚小锦藓(B.fauriei)群落。结果显示,杂色山雀对苔藓的选择可能与苔藓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和数量有关。另外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得出,按照苔藓群落来采集的方式更适合本文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帽儿山候鸟环志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5年秋季环志斑鸫、灰背鸫、北朱雀、红胁蓝尾鸲、黄喉等候鸟17种399只,原地重捕3种7只。  相似文献   

10.
从1995~2009年,作者对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集、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共有37科113属253种(含1变种),优势科主要体现寒、温带地区分布类型,该区藓类植物生境的多样性可以从物种多样性,如曲尾藓科、木灵藓科、泥炭藓科、紫萼藓科、丛藓科等的广泛分布反映出来。通过与该区相邻的6个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系数比较,该自然保护区综合系数S i排第三位,说明此区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这与本区的水分条件有很大关系。藓类植物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83.33%;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5.10%;东亚-北美成分占总种数的4.17%,各区系成分交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与新疆东部天山、内蒙古大青山、吉林长白山、河北木兰围场藓类植物区系关系较接近,与贵州梵净山、云南鸡足山藓类植物区系关系疏远,体现了我国北方藓类植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Huang YL  Yang Q  Jiang C  Xia CW 《动物学研究》2012,33(3):249-254
鸣唱具有吸引异性和驱赶同性的功能,受到性别间选择和性别内选择的共同影响。在少数鸟类中,不同的句子或同一句子的不同部分分别侧重执行吸引异性和驱赶同性的功能,句子的结构也相应的出现了分化。该研究于2011年繁殖季对北京小龙门地区32只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的鸣唱分析发现,其鸣唱的句子可以分为差异显著的两个部分:稳定部分和可变部分。这两个部分的语图相关变量在均值和变异系数上均有显著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0.05)。其中稳定部分在个体内非常保守,而可变部分个体内存在较大的变化。在指出句子结构分化的基础上,利用北红尾鸲鸣唱的稳定部分进行个体识别,获得了较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红角鸮(Otus scops)的繁殖状态,2009年5~8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直接观察法对红角鸮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观察的4个巢址全部是以柳树为主干的树洞巢,巢内铺垫物较少或无铺垫,巢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91.3cm,巢内径平均为13.5cm,巢外径平均为15.0cm,巢深平均32.0cm(n=4)。平均窝卵数为3.75,对其中一窝进行测量,4枚卵平均量度是28.9mm×24.6mm,重量9.5g。雏鸟孵出后,雌性亲鸟承担主要育雏任务,雄性亲鸟日间停歇于离巢不远的树上负责警戒工作,夜间与雌鸟共同哺育雏鸟。小型鼬科动物的捕食可能是干扰红角鸮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桂西南石灰岩地区部分鸟类繁殖资料记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0~2012年每年的3~7月采用系统搜寻法和根据亲鸟的行为及活动路径确定巢址的方法,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弄岗保护站辖区及其周边林区和农田进行了寻巢及观察,超过40种鸟类的巢被发现.本文摘录了18种鸟类的繁殖资料进行报道,主要内容包括生活习性、繁殖时间、窝卵数、卵大小和巢大小等.本文为今后石灰岩地区的鸟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周兰平  邢福武 《广西植物》2010,30(6):821-824
通过对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文献研究,本文报道了广东藓类植物新记录属3属,新记录种30种。3个新记录属为螺叶藓属、粗石藓属和角齿藓属。  相似文献   

15.
灰冠鸦雀(Paradoxornis przewalskii)是狭域分布的中国特有鸟种,分布区仅局限于岷山北部。近年来关于该种的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其栖息地和现有分布范围的宝贵信息,但该种的繁殖情况还从未有观察与报道。2013年6月10日,我们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1对正在育雏的灰冠鸦雀及其3只新生雏鸟,对其巢址生境和巢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记录。灰冠鸦雀筑巢于稀疏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混交林下的浓密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丛中,巢址海拔2700 m,位于陡峭阳坡接近林线处。巢为结构精细的杯状巢,高约6.6 cm,深约5.0 cm,巢口内径4.8 cm,外径7.0 cm。巢由干草叶与竹叶编织而成,巢壁外侧装饰有大量绿色苔藓。本报道为灰冠鸦雀野外繁殖的首次记录,为今后深入开展该珍稀鸟种的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研究提供了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6.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左勤  刘倩  王幼芳 《广西植物》2010,30(6):850-858
首次系统调查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区系。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鉴定,报道广西猫儿山藓类植物39科109属265种(含种下单位),其中广西新记录属6个,新记录种47个。其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36.06%,其次为热带亚洲成分和北温带成分,具亚热带性质。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与四川峨眉山和云南大围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其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三者间最低,Kroeber系数则指示出猫儿山与大围山藓类植物的属、种相似度略高于其与峨眉山的比较值。此外,区系谱的比较反映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的东亚成分和其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在三者间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