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了1种寄生于下垂虫草(Ophiocordyceps nutans)的重寄生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子生物学分析,将其鉴定为枝多头霉(Polycephalomyces ramosus)。其孢梗束着生于下垂虫草子实体的可孕部,顶部膨大呈球形。本种具有产生单个卵形的A型分生孢子的顶侧生排列的A型瓶梗和能形成分生孢子链的B型瓶梗,并在培养基上的气生菌丝和孢梗束的柄部都观察到梭形、链生的B型分生孢子。GenBank中相关种的ITS序列与拉丁名可能有误。  相似文献   

2.
1980—1981年自北京、福州、三明、泉州、漳州、厦门和昆明等地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Lange)Sing]病菇上和不出蘑菇的培养料内,分离到一种真菌。在 PDA 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肉眼观察与蘑菇轮枝菌(Verticillium psalliotae Tresch.)极难区别。根据其分生孢子和瓶梗的形态及其在匐匍气丝上的排列情况等,鉴定为珠网丝枝霉。因具短棒状原瓶梗,认为是一新变种,定名为珠网丝枝霉中国变种 Aphanocladium aranearum(Petch)W.Gams var.sinense J.D.Chen var.nov.它是双孢蘑菇的重要害菌之一。这个“属”和“种”都是我国的新记录。在猴头(Hericium erinaceus)、香菇(Lentinus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上和水稻土中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3.
首报宛氏拟青霉引起肺部感染的真菌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报一例由宛氏拟青霉引起肺部感染的真菌学鉴定。从患者痰和肺泡洗液中分离得到的这株宛氏拟青霉(GN8710)主要特征有:①本菌于察氏、沙堡氏培养基中26℃生长良好。②培养物镜检可见分生孢子梗上生出单个瓶梗或多个瓶梗形成帚状枝,瓶梗细长着生卵圆形孢子,形成长链。③培养早期菌丝可产生球形巨孢子。本菌可引起条件性致病。  相似文献   

4.
邹晓  陈万浩  韩燕峰  梁宗琦 《菌物学报》2016,(10):1161-1168
描述了采自湖北省神农架的球束梗孢属一新种,神农架球束梗孢Gibellula shennongjiaensis,该菌分生孢子梗表面粗糙,瓶梗为棒状,5.4–10.8×1.1–2.2μm。分生孢子为圆柱形或纺锤形,透明,表面光滑,3.2–6.5×1.1–1.6μm。具糙梗孢式共无性型的产孢结构,其分生孢子梗由不规则的菌丝组成,产孢细胞不规则形状,分生孢子无色,光滑,线形,12.1–15.2×1.4–2.1μm。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菌种保藏中心(GZAC-SNJ2012,主模式)。  相似文献   

5.
腔孢纲一新属——珊座孢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寄生于云南水稻上半知菌中腔孢纲一新属。 此菌子实体为扁球形的表生子座,子座含外子座和内子座;分生孢子腔生于内子座,珊瑚状,无孔口;分生孢子梗生于腔室内壁上,无色无隔,倒棍棒形,细而长;分生孢子无色,链生,有或无隔,长椭圆形或长卵形。根据上述特征被鉴定为新属、新种,命名为珊座孢新属Corallocytostroma Yu et Zhang gen. Nov. 和稻珊座孢新种 Corallocytostroma oryzae Yu et Zhang sp. Nov. 此菌也是水稻上的一种新病害(穗果病)的病原菌,危害在不断增加,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杜爱玲 《生物学通报》2010,45(4):49-51,F0003
鸡爪菌是危害鸡腿菇的一种特有病害,对其危害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可使鸡腿菇菌料内菌丝断裂、发黄、消解,菌料松散,子实体畸形、萎缩直至腐烂、死亡。该菌由菌丝体和子座2部分所组成。菌丝无色、有结节、隔膜多、节间长短不一。子座发达,可反复形成分枝;未成熟子座呈灰绿色,表面菌丝顶端专化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圆形分生孢子;成熟子座呈土灰色至黑褐色,表面形成大量梨形子囊壳。子囊圆柱状,内生8个椭圆形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发生在双外耳道的曲霉病。方法取双耳耵聍行真菌直接镜检,将耵聍接种到沙堡培养基培养,并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rDNA序列分析。结果耵聍真菌直接镜检阳性,耵聍在沙堡培养基25℃培养长出沙褐色菌落,28℃小培养后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见分生孢子头呈柱状,顶囊半球形,直径约10μm,小梗双层,两层小梗的长度无明显差别,平行紧密生长在顶囊的上2/3处。分生孢子呈球形,小而光滑。分生孢子梗壁光滑、透明。提取真菌总DNA用PCR方法扩增rDNA序列,测序后登录Gene Bank进行比对,该菌与土曲霉菌株ATCC1012 rDNA序列一致性达100%,鉴定为土曲霉。患者外用4%氟康唑注射液直接滴耳,2次/d,治疗1个月后痊愈。结论确诊1例双外耳道土曲霉病,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外耳道曲霉病有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过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 12h 分生孢子即可萌发并形成附着胞,统计结果显示其孢子萌发率在 6h 和 12h 分别为 83%和 95%,附着胞形成率在 12h 和 24h 分别为 93% 和 95%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病菌侵入以后在寄主角质层下和表皮细胞之间扩展、定殖并可形成子座。接种后12d,病菌开始从子座上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端每产生一个单生的分生孢子就形成一个环痕并延伸其长度。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主要沿叶脉形成,在叶片上呈网状扩展,此时叶片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  相似文献   

9.
1976年青海省小麦白秆病大发生,主要病征是在穗颈节上形成中心干草色、边缘浅黄褐色长条斑,使茎秆的一部分或大部变为灰白色,呈现典型的白秆症状。在叶鞘上的病斑长椭圆形,1—2×1.5—6毫米,中心干草色,边缘浅黄褐色。病组织切片显示,病原菌侵染植株后,可在气孔腔内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埋生,近球形到椭圆形,有孔口,大小33—90×45一145微米。器壁厚6.4—8.0微米,由黄褐色、不规则、大小为1.55—2.07×3.11一4.14微米的拟薄壁细胞组成。分生孢子梗瓶形,1.55×3.11微米。分生孢子镰形到新月形,无色透明,无隔膜,具钝尖,有的一端稍粗,16—20.8×1.6—2.4微米。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10一15℃,25℃生长受到抑制,30℃死亡,属低温菌;在0—20℃,分生孢子器孢子从两端和弓背上都可以萌发;纯培养的研究表明,病原真菌有三种培养形态,特征不同,对小麦致病力的类型也有较大差异。比较了已知壳月孢种的分类学特征,认为此病原菌应为芦竹壳月孢孔生变种的新的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10.
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的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过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12 h 分生孢子即可萌发并形成附着胞,统计结果显示其孢子萌发率在6 h和12 h分别为83% 和95%,附着胞形成率在12 h和24 h 分别为93% 和9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病菌侵入以后在寄主角质层下和表皮细胞之间扩展、定殖并可形成子座。接种后12d,病菌开始从子座上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端每产生一个单生的分生孢子就形成一个环痕并延伸其长度。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主要沿叶脉形成,在叶片上呈网状扩展,此时叶片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  相似文献   

11.
南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寄主范围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的闭囊壳、分生孢子及萌发方式的观察和鉴别寄主感病反应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甘肃省武威地区南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苍耳单囊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该白粉病菌闭囊壳形成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0℃、相对湿度70%和光照强度4,400lx。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该病菌不侵染丝瓜、小麦、辣椒、番茄、苜蓿、红三叶草、架豆和菜豆,可侵染除丝瓜之外的其余9种瓜类植物和绿豆、红小豆、向日葵,其中对南瓜、绿豆、西葫芦、红小豆、向日葵、甜瓜和黄瓜的致病性最强,发病率均达到100%,病情指数分别为15.56、14.51、13.33、13.33、13.07、12.22和12.22。侵染过程观察发现,感病南瓜人工接种白粉菌12h后,分生孢子芽管从侧面萌发,于24h芽管伸长,于36h形成菌丝,于72h形成稠密的网状菌丝,于96h形成分生孢子梗及串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2.
孙剑秋  余知和  王龙  臧威 《菌物学报》2022,41(4):680-688
根据形态学和CaM、Rpb2及rDNA ITS1-5.8S-ITS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界定篮状菌属岛篮状菌组Talaromycessect.Islandici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螨生篮状菌T.acaricola、根篮状菌T.radicus和哒叻篮状菌T.tratensis。螨生篮状菌生长局限,形成绒状菌落,在MEA上产生稀疏的灰绿色分生孢子,菌丝淡绿黄色,分生孢子梗双轮生、三轮生和不规则生,帚状枝排列较松散,瓶梗安瓿形,孢子梭形至椭球形,壁光滑。根篮状菌生长较慢,但在37℃可生长,形成致密短絮状菌落,菌丝体绿黄色,孢子稀疏,灰绿色,分生孢子梗双轮生,帚状枝排列紧密,瓶梗圆柱形至披针形,孢子椭球形,壁光滑。哒叻篮状菌生长缓慢,在25℃培养7 d后未产分生孢子,菌丝体呈浅橙黄色,产生适量橙黄色裸囊壳,子囊孢子椭球形,壁光滑至稍粗糙。  相似文献   

13.
古尼虫草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成熟度的古尼虫草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古尼虫草子囊顶部有增厚的幅状结构,包囊子囊壳的菌丝致密而纤细,子座菌髓管状菌丝粗壮而疏松,形成很多的中空结构,古尼拟青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属外生芽殖型。  相似文献   

14.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斑上分离出真菌,在室内和自然情况下作接种试验,终于接种成功,产生与自然瘸斑相同的典型症状。此真菌经鉴定有性阶段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子座直径为2--7毫米;子囊腔大小为116.4—175.0×107.0—165.0微米;子囊大小为49.0—68.0x11.0一21.3微米;子囊孢子单孢,无色,倒卵形,大小为15.0—19.4×7.0一11.0微米。无性阶段为Dothiorella gregaria,其分生孢子器暗色,球形,大小为97—233.0×97—184.3微米;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梭形,大小为19.4—29.1x5.0—7.0微米。用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赶上分离出的多种细菌,经多次在杨树上接种,均未成功。细菌经初步鉴定为欧氏杆菌(Erwinia)、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属,经烟草叶片过敏反应测定,不产生桔斑,也不诱发烟草的坏死,因此认为此二种细菌为杨树水泡型病斑上的腐生菌。  相似文献   

15.
引起甘肃及邻省青稞和燕麦鞘腐病的病原菌为无性型真菌anamorphic fungi中一未描述的丛梗丝孢菌moniliaceous hyphomycete。该菌分生孢子梗无色,散生,直立或匍匐;交互、叉状、聚伞状或帚状分枝。产孢细胞簇生于分生孢子梗末级分枝顶端成指状或掌状,顶部常具齿状着孢点,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罕有一个隔膜,近球形、卵圆形、倒梨形、纺锤形、葫芦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具网状脊或疣突,在孢梗顶端常聚集成葡萄状。分生孢子群体白色,随培养物老化,渐变为淡黄色。本菌与葡萄孢属Botrytis及其他Botrytis-like形态相似属明显不同,故建立指葡孢霉属Dactylobotrys(新属);模式种为禾生指葡孢霉Dactylobotrys graminicola(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245110,主模式)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标本室(GAPP 1131,等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11和2012年山东栖霞、蓬莱、沂源等地套袋苹果果实出现了一种红褐色病斑。从病斑上分离获得两株枝顶孢属Acremonium真菌,其中一株产生头状排列的分生孢子,另一株产生链状排列的分生孢子。2个菌株都能从伤口侵染近成熟期的苹果果实,导致果肉细胞坏死,表面凹陷,形成红褐色坏死斑。2个菌株都不能侵染无伤果实。2个菌株的ITS、β-微管蛋白基因、核糖体大亚基(nucLSU)和小亚基(nucSSU)的DNA序列完全相同。依椐两个菌株的ITS和nucLSU的DNA序列和形态特征,将2个菌株鉴定为菌核生枝顶孢Acremonium sclerotigenumA. sclerotigenum是一种机会真菌,条件适宜时可侵染套袋的苹果果实,导致褐色坏死病斑,称之为枝顶孢褐点病。  相似文献   

17.
浙江无核柿炭疽病菌鉴定及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的核相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浙江无核柿炭疽病近年来在浙江淳安地区严重发生,根据形态学特征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在枝条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盘通常不产生刚毛,分生孢子顶端顶部钝圆,基部平截,分生孢子盘中的孢子包埋在基质中,紧密结合在一起。分生孢子在自然寄主和人工培养条件下形态特征相似。6个柿树炭疽菌菌株的rDNAITS序列联配显示,其序列是相同的。用UPGMA方法分析ITS1-ITS2序列构建的炭疽菌系统发育树把6个柿树炭疽菌菌株和其它寄主上的胶孢炭疽菌或其有性型围小丛壳菌菌系分入同一个组,与根据形态学的鉴定结果一致。在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用DAPI荧光染色观察到核相发生两次有丝分裂变化。第一次有丝分裂发生在分生孢子固着聚苯乙烯塑料培养皿3-4h后,随后,分生孢子中部形成一个隔膜,把它分成两个细胞;6~7h后,分生孢子发生第二次有丝分裂。分裂后,一个核通过芽管移入附着胞中。  相似文献   

18.
白车轴草病原菌链格孢菌及其症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白车轴草无性系病叶样本的病原菌分离、接种、鉴定及致病力测定,并结合野外观察,研究了安徽铜陵铜尾矿区白车轴草叶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Nees)的致病、发病状况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研究表明,不同白车轴草无性系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根据寄主植物发病情况,以及病斑大小、形状、颜色等,将白车轴草无性系分为抗病型(R)和感病型(S)。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小麦根部瓶梗霉新致病类型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9年对西北麦区一种病原菌未知的根病依据柯赫氏证病律进行了病原学研究.结果由来自陕西、甘肃和宁夏等省区麦田的病根标样发现了23个瓶梗霉 Phialophora 分离菌株.经诱导不能产生子囊壳.在PDA培养基上菌落为灰色至浅褐色,气生菌丝致密,灰色.产孢细胞为瓶梗状,长10~20μm,宽3~4μm,无色至浅褐色,顶端有领环颈口.分生孢子无色,有两种,一种长卵圆形,单胞,稍弯曲,6~17μm×1.5~6μm;另一种新月形,单胞,4~8μm×1~1.5μm.附着枝浅褐色,筒形,端部呈钩状,1~2细胞,10~14μm×5~8μm.分离菌株接种小麦,引起根部皮层组织变褐,茎基叶鞘变褐,基叶褪绿,严重发病植株矮化,基叶枯死.该菌与已有瓶梗霉不同,暂定为瓶梗霉小麦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20.
赵国柱  张天宇  邓晖 《菌物学报》2001,20(3):426-427
斯氏格孢属 中国新记录属Spegazzinia Saccardo, Michelia 2:37 , 1880. 菌落松散,正圆形或平展,暗褐色至黑色;菌丝体表生;子座无,刚毛和附属丝缺;菌丝多分枝,常相互融合集结成网状;分生孢子梗常从近球形、安瓶形、盘形或瓮形的孢梗母细胞上生出,不分枝,直立或弯曲,窄细,近无色至褐色,光滑或具有瘤突。分生孢子梗常分为长、短两型,分别产生a,b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a分生孢子生在长的分生孢子梗上,b分生孢子生在短的分生孢子梗上;产孢细胞于顶端全壁芽生式产孢,单芽生,有限生长,窄细,圆柱状;分生孢子单生;a分生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