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蜜环菌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蜜环菌是天麻的共生菌 ,有研究证明 ,蜜环菌的菌丝及发酵液有与天麻相类似的药理作用 ,为此 ,我们进行了蜜环菌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条件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和多糖产生的最适初始pH为 5.0左右 ;消泡剂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 ,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但增加消泡剂用量会不利于多糖的产生 ;接种量大 ,菌丝得率高 ,但接种量为1 0 %时的多糖得率最高 ;装液量试验证明 ,通气量大 ,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 ;机械搅拌对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都不利 ;生长动态试验证明 ,蜜环菌可在 6d内完成液体  相似文献   

2.
假单胞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6)利用木糖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实验表明KH2PO4,O2和高碳氮比对多糖合成有促进作用,在发酵后期补加木糖有助于多糖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啤酒酵母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啤酒酵母S-12为出发菌株,用紫外线+氯化锂作为复合诱变剂,获得一株产胞外多糖量较高的变株S-12-4,比出发菌株提高33.3%,同时对变株进行了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大米糖3%、酵母粉0.37%及NH4Cl0.32%,最适发酵条件为起始PH6.0、培养温度26℃,发酵周期为30h,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变株S-12-4产胞外多糖最高可达38.2mg/100mL,比初始条件提高了54%。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菌胞外多糖发酵及其发酵动力学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胞外多糖(EPS)的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同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拟合良好,模型正确地反应了蛹虫草菌胞外多糖的发酵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6.
罗伦隐球酵母胞外多糖的研究:Ⅰ.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绍兰  陈有为 《真菌学报》1995,14(4):296-30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产生胞外多糖的适宜条件。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80.00,酵母膏1.25,KH2PO4 3.00,MgSO4·7H2O 0.05,CaCO3 10.00,pH6.0。在30℃,旋转式摇床(200r/min)上培养6天。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可达17.38g/L,对底物的转化率为21.72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产生胞外多糖的适宜条件。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80.00,酵母膏1.25,KH_2PO_3.00,MgSO_4·7H_2O0.05,CaCO_3 10.00,pH6.0。在30℃,旋转式摇床(200r/min)上培养6天。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可达17.38g/L,对底物的转化率为21.725%。  相似文献   

9.
蜜环菌多糖的生物合成与发酵条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基的碳、氮源,PH值直接影响蜜环菌多糖的生物合成,泥炭水解液的添加量占培养基的10%~39%(V/V)时,对蜜环菌多糖的生物合成有促进作用。液体振范培养时,蜜环菌生长形成球形菌丝体,菌丝生物量3.45g/L,菌丝多糖(精糖)得率为0.284%,而静置液体培养有利于菌索形成,菌素生物量14.05g/L,菌索多糖(精糖)得率为0.515%,胞外多糖的得率分别为29.4%和8.3%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液体培养灵芝Gl8801菌林产生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和胞外多搪的化学组成。适宜的液体培养基(g/L):饴糖40,花生饼粉30,KH_2PO_41.5,(NH_4)_2SO_41.5,MgSO_4·7H_2O_(0.75),CaCO_32,最适起始pH5.5。300ml三角瓶装培养基60ml,发酵温度28℃。摇瓶(165rpm)培养7~8天,发酵液纯多糖含量可达880mg/L。灵芝胞外多糖分为水溶性多糖和水不溶性多糖两种。水溶性多糖的单糖组份为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和木糖,所含单糖重量比为6:4:4:1。不溶性多糖为葡聚糖。灵芝胞外多糖的糖环构型为吡喃糖,末端糖基构型,半乳糖为α型,葡萄糖为β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徽镜对蜜环菌索的发育及其结构分化进行了较系统研究。菌索的顶端有保持细胞不断分裂的分生组织区。由此衍生的菌丝细胞组成菌索的初生结构,包括分化不明显的表皮、皮层及初生髓;初生髓细胞体积大,核同步分裂产生多核体细胞,以一个或几个核为单位在爵体细胞中分化出细长的菌丝后,可以出芽方式自母体细胞中伸出,并且一开始就有薄壁与厚壁之分,同一母体细胞中可同时产生这两类菌丝。发育后期母体细胞破裂形成菌索的髓,两类疏松菌丝分布在其中。观察了成熟菌索的结构和侧枝的形成过程。菌索侧枝起源于皮层细胞,该细胞横向分裂首先形成分枝原基,之后突破菌索壳而分化出新的菌索顶端。讨论了蜜环菌索在不同寄主中的侵染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用光学和电子显徽镜研究了生长在木材上的蜜环菌成熟菌索的超微结构。拟薄壁组织中有线粒体、内质网、核、液泡、质膜体、核糖体和典型的桶孔隔膜等。在菌索腔中疏松组织由薄壁菌丝、厚壁菌丝和非细胞衬质物质所组成,这些菌丝除了无隔孔帽的隔孔器和分散的核仁以外,见不到其它普通的细胞器,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质壁分离和质膜断裂而卷曲,似乎是处在脱水状态。一旦它们进入新的寄主,一些普通细胞器就可出现。所以,可认为这些菌丝是处于休眠状态。对蜜环菌菌索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天麻种子消化入侵的紫萁小菇菌丝及营养繁殖茎消化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紫萁小菇侵入种胚后,染菌胚细胞的细胞器逐渐消失,其细胞质产生囊状体起消化菌丝的作用,存在于胚细胞中的紫萁小菇菌丝有脱壁或失去细胞质成为空腔等变化;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消化紫萁小菇的方式同胚萌发阶段类同。蜜环菌侵入原球茎分化的营养繁殖茎后,皮层细胞产生消化酶类颗粒或囊状体包围并分解蜜环菌菌丝;被皮层细胞消化的菌丝残物或部分菌丝进入皮层内面的大型细胞,此时大型细胞的代谢功能显著增强,该细胞中的各种水解酶颗粒及液泡等完成对菌体物质的最终同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先后在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阶段侵染供给其营养,但菌丝被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被消化方式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密环菌激发子诱导猪苓细胞产生活性氧及其相关酶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蜜环菌激发子处理猪苓细胞后活性氧及产生及相关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蜜环菌激发子分别处理猪铃菌丝和菌核后,都能引起活性氧迸发,且出现两个迸发高峰,高峰期分别在加入激发子后约10min和90min。与此同时,猪铃菌丝酶活性也发生相应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没有变化,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天麻大型细胞消化蜜环菌过程中溶酶体小泡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Fr.)菌丝由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皮层细胞经纹孔侵入大型细胞。初期大型细胞的原生质膜凹陷,同时细胞壁产生乳突状加厚阻止菌丝侵入。当菌丝侵入大型细胞以后,凹陷的质膜将菌丝紧密包围,大量由单位膜围成的小泡聚集在其周围。随后这些小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并将其内含物释放到菌丝周围的空间中,凹陷质膜逐渐膨大成为一个包围菌丝的消化泡。小泡和消化泡中均具酸性磷酸酶活性反应产物,证实其分别相当于植物溶酶体系统中的初级和次级溶酶体。菌丝在消化泡中被彻底消化。  相似文献   

16.
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采集到30号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标本,选其中有代表性的10个号的担子果获得单孢株。交配试验表明每一担子果都具有双因子异宗配合系。不同子实体交配型之间交配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蜜环菌目前至少存在5个生物种,分别称为生物种A、B、C、D和E。将这5个生物种的单孢菌种与欧洲5个蜜环菌生物种的单孢菌株进行配合,生物种B与欧洲A.gallica,生物种E与欧洲A.ostoyae亲和交配,因此将生物种B和E分别定为A.gallica和A.ostoyae。生物种A、C和D则不与任何欧洲生物种交配。  相似文献   

17.
被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侵染的天麻(Gastrodia elata B1.)皮层中,由外至内形成三种类型的染菌细胞:菌丝结细胞、空腔细胞和消化细胞。外部两类细胞中的酸性磷酸酶定位显示,一些位于空腔细胞或衰老的菌丝结细胞中的菌丝内部逐渐产生大量酸性磷酸酶,随后菌丝发生自溶。这两类细胞中未发现明显的释放水解酶消化菌丝的现象。当菌丝进入消化细胞以后,情况与此不同,大量包含酸性磷酸酶的微小颗粒出现在菌丝周围,随后这些酶颗粒相互融合,形成包围菌丝的消化泡,菌丝被溶酶体水解酶所消化。最后消化泡变为包含代谢废物的残体。  相似文献   

18.
杂色云芝产漆酶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产漆酶的发酵条件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实验产漆酶(Laccase)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可溶性淀粉 2g/L, NH4Cl 24mmol/L, 微量元素混合液 7ml/L, pH3.0柠檬酸—Na2HPO4缓冲溶液 0.01mol/L, KH2PO4 1.4×10-2 mol/L, MgSO4·7H2O 2.03×10-3mol/L, CaCl2·2H2O 6.8×10-4 mol/L, VB1 2.97×10-6 mol/L, 吐温80 4.0g/L, 愈创木酚0.01mmol/L, CuSO4 ·5H2O 0.005mmol/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3.0, 菌体生长6d,培养基装量为250ml三角瓶中25ml培养液,25℃条件下振荡培养(150r/min)9d。  相似文献   

19.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LCX2001胞外多糖分批发醇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LCX2001生物合成胞外多糖(EPS)的动力学进行 了研究,基于Logistic-equation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该模型反映了细胞长长,乳酸生成,EPS生物合成和基质消耗之间的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