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艾氏腹水癌小鼠腹腔内注入平阳霉素1/6半致死剂量,腹水癌细胞DNA合成受到抑制。随注入药物时间之延长,DNA合成呈直线下降。但在同一剂量和时间条件下,对腹水癌细胞RNA合成率没有影响。通过放射自显影和MPV II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了S期细胞百分数和单个S期细胞中~3H-TdR放射自显影银粒,说明DNA合成率之抑制不是由于S期细胞百分数之降低,而是由于单个S期细胞中DNA合成强度之下降。进一步用MPV II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同一S期细胞中放射自显影银粒和孚尔根萤光定量测定,发现平阳霉素能引起早S期细胞积累;同时早S期细胞DNA合成抑制也较为明显。说明早S期细胞对平阳霉素较为敏感。其机制可能与早S期细胞合成之DNA富含GC组分有关。这与博莱霉素优先和富含GC组分的多聚核苷酸结合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行筛选的抗肿瘤抗菌素——争光霉素与博莱霉素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57)Co-争光霉素A_2+B_2混合品和A_5纯品参人人食管鳞癌细胞株CaEs-17的放射自显影图表明~(57)Co-争光霉素(混合品和A_5)参人到CaEs-17细胞核中,核仁参入很少,胞质不参入。从而在细胞内定位方面说明了争光霉素与DNA结合的特异性。这和博莱霉素与DNA的特异性结合、并与DNA相互作用、而不与rRNA、tRNA、白蛋白结合和作用的结果是一致的。通过~(14)C-TdR与~(57)Co-争光霉素同时参入及先后参入的双标记放射自显影图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标记和未标记细胞DNA相对含量测定等方法,证实了~(57)Co-争光霉素(混合品和A_5)参入到带有G_1/G_0期DNA含量的CaEs-17细胞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细胞化学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对癌细胞的 DNA,ACP,ANAE、SDH 和G6PDH 进行定量测定,又用流式细胞计分析癌细胞 RNA 含量的变化.实验证明大蒜油能明显抑制癌细胞 DNA 与 RNA 合成,并减低五种酶的活性。表明大蒜油能影响癌细胞的核酸代谢、能量代谢及功能活动、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从而起到抗癌效应.  相似文献   

4.
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是一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癌细胞系,适用为研究甲胎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的体外模型。本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沉淀法在非同步的和同步的细胞样品中检测了甲胎蛋白在不同周期时相细胞内的合成情况。从免疫荧光反应结合~3H-TdR脉冲标记放射自显影和鉴别不同时相染色方法对比分析,说明该系肝癌细胞在晚G_1期荧光反应很弱,进入早S期胞质荧光明显增强,至晚S期胞质荧光又有减弱。免疫沉淀法检测同步的晚G_1、早S和晚S期细胞的结果,与细胞学所得结果一致。甲胎蛋白量是早S期高于晚S期,而S期又明显地高于晚G_1期。早S期是该系肝癌细胞合成甲胎蛋白的高峰时相。甲胎蛋白合成在不同时相细胞之间有明显差异,提示控制细胞周期进程有可能对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用红细胞血影介导正常肝7sRNA进入肝癌细胞的定位及其对细胞DNA复制、转录和蛋白合成的影响。装载~(125)I-78RNA的血影与肝癌细胞融合后,放射自显影标本显示7sRNA在细胞内的分布,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也有见于细胞核内。7sRNA进入细胞后对细胞的DNA复制、转录和蛋白合成有抑制作用。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法检测肝癌细胞甲胎蛋白合成的结果表明,7sRNA导入晚G_1期同步细胞后继续培养4小时,甲胎蛋白合成减少。由于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被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体外培养受PHA刺激的人淋巴细胞经~3H-TdR参入0、0.5、2、4、7和17小时后,放射自显术表明标记指数为0%、1.90%、9.15%、13.14%、15.01%和30.13%。未标记细胞的福尔根光密度为15.42、15.45、14.88、13.77、13.20和12.94。DNA分布直方图显示部分未标记细胞介于2C—4C,表明S期细胞的DNA合成可能是不连续的。对同位素参入17小时的标记细胞连续进行两项测量表明,这些细胞的银粒光密度相差悬殊,但其DNA含量均为2C—4C。细胞的DNA合成率随其DNA含量而增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分析癌灶局部及肌注大蒜油(GO)后,S180腹水癌细胞周期移行过程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癌灶局部注射 GO 后,组方图上高倍体 DNA 峰值减少,癌细胞由 G_1期向 S 期运行受阻,S 期细胞显著减少,G_1期与 Go 期细胞积累。肌注 Go 对癌细胞周期影响远不如癌灶局部给药明显。Go 与 G_1期癌细胞积累的原因可能与 GO 对癌细胞周期活动选择性的抑制,或特异性杀伤 S 期或 G_2+M 期癌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流式光度计、放射自显影和荧光标记等方法研究了体内艾氏腹水癌(EAC)细胞经cA-MP诱导后,在其增殖过程中细胞周期和细胞膜表面ConA受体复合物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种后5—9天实验组S期细胞增加45.3%,同时ConA受体复合物分布呈帽状的比率和LI(~3H-TdR掺入)均大于对照组。但G_2+M期细胞的比率及MI却小于对照组,后者呈断续簇状分布的细胞比率大于实验组。至接种后11天,实验组细胞继续簇状分布的比率急剧增加,达6.18倍。这时S期细胞比率和LI均下降,而G_2+M期细胞反而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双参数FCM技术,对同一个细胞的DNA和RNA含量进行相关测量,比较了ACM B对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周期和RNA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一次给药后8小时可导致早、中期S的积累,并抑制S期细胞的DNA合成;到24小时DNA合成恢复正常,并进入G_2期,但由于G_2期细胞进入M期受阻,造成G_2期细胞的积累,这时被阻断在G_2期的细胞RNA含量显著增加,形成正不平衡生长,而给药剂量较大的实验组(1/1.5LD_(50))S期细胞的RNA含量不随着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形成负不平衡生长,ACM A和ACM B对体内Li_(210)细胞周期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10.
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问题(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6.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方法可用~(?)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或尿嘧啶核苷自显影实验检查支原体的污染。此法的简单原理是:无污染的正常细胞在S期(DNA合成期)可摄取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到细胞核中。而当细胞被污染后,培养液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被支原体的嘌呤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放射性比度为5μCi/ml的~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经不同照射量辐照的蚕豆根尖细胞,应用显微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微核的DNA合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照射量的γ射线对细胞及微核合成DNA的影响是明显的。微核细胞及微核的标记率随着照射量的增大而减少,呈线性递减关系。本文还根据微核细胞的标记类型,对微核在细胞遗传工程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用核酸杂交法检测了酞丁安等三种化合物,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DNA合成的影响。大约1μg HSV-Z DNA分子,用100μCi[α-~(32)P]-dCTP缺口转移作为探针,与硝酸纤维素滤膜上变性、固定的DNA点杂交。籍助放射自显影术或液体闪烁计数测定杂交程度,用以检测HSV-2DNA合成的水平。实验结果显示,酞丁安、阿克拉霉素A、B均明显抑制HSV-2 DNA的合成。50%抑制剂量分别为50.0μM,0.015μM与0.01μM。  相似文献   

13.
以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 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给药后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标记指数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以~3H-TdR 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 期细胞进入M 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 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_2期细胞进入M 期明显受到抑制。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不标记的G_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_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体内、体外试验发现三尖杉酯碱对~3H-TdR、~3H-L-门冬酰胺的参入有明显抑制,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至最低点,并持续12~48小时才恢复正常。药物对~3H-TdR 参入的抑制与细胞的平均标记颗粒数的减少存在平行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 期细胞杀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给药后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标记指数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以~3H-TdR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期细胞进入M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_3期细胞进入M期明显受到抑制。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不标记的G_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_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体内、体外试验发现三尖杉酯碱对~3H-TdR、~3H-L-门冬酰胺的参入有明显抑制,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至最低点,并持续12~48小时才恢复正常。药物对~3H-TdR参入的抑制与细胞的平均标记颗粒数的减少存在平行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杀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1)应用DNA—孚尔根细胞光度术与。~3H-TdR放射自显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每一细胞,发现在库蚊幼虫早期发育中,唾液腺细胞核DNA含量基本上呈2~n倍数增加。但在各龄期中均有一定比例的U细胞,其DNA含量虽偏离2~n倍数,但并非正在合成DNA;四龄后期此种细胞可达60%以上,并相应地在染色体上不同区域观察到DNA的不同积累,表明在库蚊幼虫唾液腺细胞核内DNA存在不均等复制。(2)用细胞光度法测定了库蚊精原细胞,脑神经节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和精子DNA含量,算得每单倍体DNA含量0.568微微克。以此为确定倍数值的基数,显示一龄幼虫唾液腺细胞核DNA含量主要为16C,二龄居于16C—32C之间,三龄64C,四龄居于128C—256C之间,最高倍数值860C。(3)放射自显术显示,连续复制居于S期的前期和中期,合成染色体大部分DNA;不连续复制居于S期的后期,合成的DNA所占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6.
在放线菌素D(AMD)抑制细胞RNA合成时,用3H-尿嘧啶核苷标记TMV侵染的和健康的烟草叶片,经固定,包埋,切片,RNA酶处理及放射自显影后,在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3H-尿嘧啶核苷向病毒基因组或其复制中间体的掺入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叶绿体内有少量掺入,线粒体内未发现有掺入。因此认为TMV—RNA的合成主要是在缅胞核内进行的。切片如先经蛋白酶和RNA酶处理,再进行放射自显影,则自显影上的银粒几乎全部消失。从超薄切片后的剩余样品取小样,用酚一SDS法和Serva纤维素柱层析,从TMV侵染的烟叶中分离到了抗RNA酶的’H—ds—RNA。从而推测复制中间体在体内很可能主要是单链的,其复制过程很可能不经过双链复制型(RF)。提取到的’H一‘is—RNA:,可能是提取过程中的人为产物。  相似文献   

17.
阿克拉霉素对顺铂和足叶乙甙杀伤卵巢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化疗药物的选择对于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应用MTT法,分别测定了阿拉克霉素(Aclarubicin,ACR)血浆峰浓度与不同浓度顺铂(Cisplatin,CDDP)或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合用对SKOV3卵巢癌细胞24h的抑制率,并分析药物合并效应。采用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断裂;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TopoII表达与药物作用之关系。结果表明,ACR对VP-16具有拮抗作用;与药物单用相比,二合用后使细胞凋亡率减少、DNA断裂减少,拓扑异构酶II表达增强。CDDP单用可以促进TopoII表达。ACR与CDDP和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具有协同效果;表现为细胞凋亡率增加、DNA断裂增加,TopoII表达降低,尤其对TopoIIβ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因此认为:ACP与CDDP合用能够提高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效果,TopoII是其重要的作用靶点。该结果对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平阳霉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平阳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和增殖的影响.(1)内皮细胞移动采用组织学切片、常规H-E染色,通过观察不同胚龄鸡胚CAM的组织学结构即可判定毛细血管EC移动.发现鸡胚在第8、10、12天胚龄时CAM EC都位于外胚层绒毛膜上皮之下,随胚龄增大,EC逐渐由中胚层移向外胚层.而孵育至第14天后(16、18天)CAM毛细血管EC大都移至外胚层上皮之上,紧贴壳膜.PY可明显抑制EC移动,使第18天胚龄时早已该移至外胚层之上的毛细血管EC仍停留在外胚层上皮之下.(2)内皮细胞增殖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对第10天胚龄的鸡胚CAM EC进行3H-TdR标记,标记率即反映EC增殖的程度.同时用血管生长抑制剂PY对比研究对EC增殖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EC 3H-TdR标记率分别为41.5±3.4%和20.3±1.5%,PY可使CAM EC的DNA合成减少,即抑制EC增殖.鸡胚CAM可作为研究EC移动和增殖的体内模型,用于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的筛选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中华大蟾蜍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其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的刺激下所引起的转化,并初步查明了转化的淋巴细胞的S期、G_2期所占时间。用氚标记放射自显影手段测定了细胞的转化率。用姐妹染色单体区分着色的方法决定细胞的分裂次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新鲜血液中有0.1—0.2%的白细胞具有合成DNA的能力。培养3天后,淋巴细胞转化率为14.8%,第5天达48%。培养的第6天有6—10%为第2次分裂。在秋水仙素处理3小时的情况下,有丝分裂指数为7%,延长处理时间至10—15小时,则平均达10%。最高有丝分裂指数为29%。转化淋巴细胞的S期为16小时,G_2期为3小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鸦胆子油乳对膀胱癌的影响。方法在人体外培养人膀胱癌细胞(BIU-87),并将不同浓度的鸦胆子油乳加入其中,之后观察人膀胱癌细胞的生长、组织结构和细胞周期。对ICR小鼠进行亚硝胺的膀胱癌诱导,再给ICR小鼠膀胱灌注鸦胆子油乳,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膀胱癌的进展或抑制情况。结果鸦胆子油乳对人膀胱癌细胞产生了抑制作用,并破坏了膀胱癌细胞的微结构和超微结构,改变了膀胱癌细胞的性质并致其坏死,同时它还能够阻止人膀胱癌细胞由G0期向S期进展以及抑制DNA的合成。ICR小鼠实验结果表明,亚硝胺诱导的膀胱癌在膀胱灌注鸦胆子油乳之后得到有效的抑制。结论鸦胆子油乳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与繁殖,临床中可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