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初三新开了一门动物实习课。在实习课中,笔者领导初三学生采用科学方法养鸡,生长快,能够预防疾病,成本少,效果很好。特介绍如下,供同志们参考,并希予以指正。我们的养鸡实习,是从1956年10月11日开始,到1957年1月5日结束。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长得快的由12两半长到3斤9两,比原来的体重增加了2斤12两半(即增加3倍半以上);长得最慢的,也由13两长到2斤11两,比原来的体重增加了1斤14两(即增加2.3倍以上)。其中初二十四班第二小组创造了一个星期长半斤的最高纪录。养鸡的方法:我们采用什么科学方法呢?归纳起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5,(4)
<正>荔乡千蛇舞,灵山百姓富。今天,养蛇业在灵山已经以致富新产业的姿态登上了经济发展的大舞台。2012年5月,"中国养蛇之乡"在灵山县冠名;2013年11月,全国蛇类养殖技术交流会在灵山县召开;养蛇人周文倩荣获"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殊荣。养一蛇带富一方。2014年,灵山县养蛇农户6800多户,养蛇253万条,产值8.05亿元,收入5.04亿元,养蛇农户年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大学下放藁城队师生与当地农民共同研究,土洋结合,培育了一株重达60斤的甘薯大王,培育经验如下: 一、深翻地施足底肥进择了一块多年的菜园为育地,土質为沙質壤土,地力肥沃,透水性良好,适于甘薯块根的发育,将上、中、下层的土壤挖出分置三堆,经常翻(?)促进其风化,于4月20日施底肥有厩肥500斤,芝蔴酱100斤,硫铵70斤,过磷酸钙130斤,充分混合后分成三堆与上、中、下三层土分别混合,然后按原来层次填入穴内。  相似文献   

4.
青海的鼢鼠     
鼢鼠是青海农作物和牧草的一大害兽。它为害庄稼相当严重。例如,青海省化隆县阿扎卜扎农业社1955年有两亩洋芋地,共下种490斤,因鼢鼠为害,秋收时只收了80斤, 而从一个鼢鼠洞內却挖出了洋芋300斤。因而农民有“三个瞎老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上,展出了多种多样高产的农作物——蔬菜和瓜果,有亩产40,441斤的多穗高粮和亩产18,250斤的多穗玉米;有亩产53,284斤的大番茄和亩产35,640斤的大辣椒;有亩产40,000斤的水稻和结蕾铃700多个的棉花王,有一年多熟的葡萄和17斤重的大黄瓜;……。这些惊人的奇  相似文献   

6.
一.养鱼的利益淡水养鱼是我国农村的重要副业,尤其是在华东、中南地区河、川、湖、泊密佈,为开辟外蕩(水泽)养鱼的优良场所。外蕩养鱼生产是成本低,收入大,如浙江省国营德清湖墩漾养鱼场,共有外蕩水面600亩,1953年共生产154,094斤,平均每亩单位产量达267斤可折合500斤稻榖的收入。鱼类又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含的动物性蛋白质极易为人体吸收,所以淡水鱼是价廉物美的大众化食品。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队养猪事业不断发展。1974年生猪饲养量525头,平均一人一猪,粮食亩产千斤以上,皮棉亩产一百多斤。目前圈存猪435头,其中集体饲养215头,社员饲养220头,集体养母猪38头。今年已繁殖苗猪240多头,除满足本队需要  相似文献   

8.
光合细菌在养鱼、养虾、养鸡等方面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和在作物方面作为生物肥料的应用,以及光合细菌净化水质,防病,治病方面的 应用。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应用动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光合细菌在养鱼,养虾,养鸡等方面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和在作物方面作为生物肥料的应用,以及光合细菌净化水质,防病,治病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队地处九龙江西溪上游,有五个生产队,一个紫胶专业队,176户960人,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们认真贯彻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紫胶生产。几年来,共营造寄主树1200亩,9万多株,放养利用8800株,总产鲜胶21051斤,种胶18750斤,除自用外,支援省内外兄弟单位种胶6300斤,向国家交售原胶17446斤,增加集体收入3.9万元,平均每户221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解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林业收入主要包括涉林劳务收入、林地租金收入、采伐林木收入、生态补偿收入和其他与林业服务型相关的收入等。能够造成农民林业收入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环境因素、价格因素以及林业相关政策是其中较关键的影响因素。自我国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农民的林业收入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并进一步促进了农民造林积极性。因此,本文就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情况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五个高产蚕豆品种产量因素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洪琦  郭建华 《遗传》1984,6(5):11-13
蚕豆是江苏省夏粮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 积300多万亩。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良种推 广,出现一批单产500斤以上的高产田块。如 1978年启东县五七农场试验,启豆一号品种单 产达678斤;1980年沿江农科所试验,优系50 号品种单产达590斤;1982年太县农科所试 验,丰优12号品种单产达588斤、如东76- 504品种单产达532斤、南通三白品种单产达 514斤。能否以这些品种为基础,从群体中有 效地选育出更高产的新品种,需要对群体的遗 传变异作必要的分析。为此,本文采用广义遗 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遗传相关、相关 遗传进度、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研究 各性状在育种上的相对重要性,为选择时进行 综合考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校这學期在勤工儉學活动中利用菊花的莖和叶拌合50%的尿水(即人尿50斤加水50斤)防治菜蚜获得成功。共配制方法是这样的,把菊花的茎和叶切碎放在木桶內,每5斤的菊花莖和叶加5斤即50%的尿水,浸一晝夜,擰干过濾,濾液就是一种很好的土农药。把它噴射在有蚜虫的蔬菜植株上經过一天  相似文献   

14.
水稻株型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矮秆稻种的兴起是世界育种史上的大事。禾谷类作物的高矮问题是当代科学上的重要问题。 1956年我国广东省潮阳县农民育种家从“南特16号”早籼中找到了株高仅60—70厘米的植株,1957年便系选出我国第一个矮秆品种“矮脚南特”,一季亩产800斤以上,1958年一季亩产过千斤。这个新生事物,无论是推广速度,还是增产幅度,在我国乃至世界水稻新品种推广史上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5.
荔枝园养鸡配套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养鸡是果园立体农业的重要生态模式之一, 其一方面可提高果园的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可利用鸡的活动减少果园的病虫草害, 并利用鸡粪作为有机肥, 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从而提高果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论文选取华南地区典型的荔枝园养鸡立体农业生态模式为对象, 研究了华南地区荔枝园养鸡模式的配套技术及其效益。结果表明, 荔枝园养鸡可明显地降低农药和化肥的投入成本, 同时该种模式中所增加的鸡收入, 促使整个立体模式经济收益增加, 与传统荔枝园的单一种植相比, 荔枝园养鸡年利润可达到95355 元·hm–2, 约是普通荔枝园经济收益48900元·hm–2 的2 倍。因此, 果园养鸡是一种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阉鷄法介紹     
养鸡在我国农村是极为普遍的事情,特别是当前党号召我們大力发展家禽业,城市、机关、部队、学校……都尽取肉类自給。因此各地方养鷄的数目急速增加,从未养过鸡的单位也都养起鸡来,但如何使得鸡长得快又肥大呢? 这除了选择优良的鷄种和加强飼养管理之外,用其它的方法使鷄长得快又肥大也是必要的,方法也不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县棉铃虫发生危害较多,对棉花增产有一定的影响。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各级党委、革委会领导对群测群防工作很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1973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棉91斤,比1972年翻了一番,比1965年历史最高亩产增长36%,涌现出一批“百斤社”、“二百斤队”和“三百斤组”。 在斗争实践中,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害虫发生的特点,摸索虫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18.
向国家较快地提供数量多、品质好、耗料少和产品合格率高的肉用仔鸡是肉鸡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指标。1972年9月至12月,北京市畜牧兽医站在企业大队养鸡队的饲养试验表明,白洛克单交种混交一代,饲喂营养成分比较齐全的配合饲料,增重效果显著。雏鸡喂养到60日龄时,成活率达到95.9%,平均活重3.30斤,饲料消耗比为1:2.3,当时达到较先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们看了“生物学通报”1958年12期上,登载猪的“三割五注射”科学催肥法后,认为这种方法效果还是很低的,日增重仅13.5斤;其次手术较麻烦。最近,我们对快速肥猪法也进行了一番研究。采用“二割六注”快速肥育试验,60斤重以上的猪,经试验后一般日长膘8—9.5斤,其中有一头于23小时内长膘20斤;来宾镇卫星人民公社试验二头猪,一头日增重10斤,另一头21小时内增重27斤;来宾古瓦农场试验了一头猪,日增重37斤,由于这种方法手术简單,效果显者,目前在来宾县普通推广,一致认为切突可靠。食品公司和县里其他中学派代表到我校参观实习。  相似文献   

20.
我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位于沿江两岸的九个公社,无霜期150天左右,南北山区的14个公社(其中有个纯牧业社),无霜期120天左右。全县总耕地面积约24767克(一克相当于一亩)。在过去,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历史上最高产量为七百四十余万斤,单产三百三十二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1970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全县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从1970年秋开始,连续五年试种和推广了优良品种肥麦冬小麦,并连年获得了增产,1971年372克地的冬小麦平均单产440斤,1972年3196克地的冬小麦平均单产477斤,1973年9000克地的冬小麦,平均单产585斤。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地下害虫(特别是地老虎)的为害,对我县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1974年,全县13000多克的冬小麦,在返青、拔节时遭受虫灾,面积达9600多克,其中受害严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