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熊超科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亚平 《遗传学报》1997,24(1):15-22
有关熊超科的系统发生与演化存在很多争议。本工作测定了黑足鼬、南方海狮和非洲猎犬线粒体细胞色素b、12SrRNA、tRNAthr和tRNAPro基因片段的DNA序列。结合我们过去确定的熊超科其他动物的DNA序列,我们采用简约法和距离法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熊超科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浣熊科与鼬科、熊科与大熊猫科分别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鳍脚类不是一个独立的目,它们应归入熊超科;鳍脚类可能是单起源的,它们与浣熊科和鼬科的关系较与其他科更紧密;小熊猫科与其他科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2.
人类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线粒体DNA(mitochodrialDNA,mtDNA)是存在于细胞核外唯一的遗传物质,具有独特的分子遗传特性,mtDNA突变可导致人类各种退行性疾病和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分子生物学几种常见的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RAPD,微卫星法,DNA序列分析使生态学研究从宏观步入了微观领域,极大的推动了生态学的发展,对这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刘晓晶  楼慧强 《遗传》2017,39(9):771-774
DNA复制是生命体内必不可少的基本过程之一。传统研究显示DNA复制体中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速度总体来说是一致的,从而避免在新生链中产生明显的单链缺口。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由于负责前导链和后随链的两个DNA聚合酶分子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同步机制。然而,Kowalczykowski实验室最近采用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实时跟踪发现,大肠杆菌DNA复制体前导链和后随链上两个DNA聚合酶分子互相独立工作,并且都不是匀速行进而是呈现断断续续、时快时慢的随机动态变化。当DNA聚合酶暂停复制时,解旋酶仍会持续解链,导致解旋酶和聚合酶短暂的分离。有意思的是,此时DNA复制体触发一种类似“死人键”(dead-man’s switch)的保险机制,使DNA解旋的速度降低80%,从而恢复解旋酶和聚合酶的偶联。基于单分子水平的实时观察,他们认为前导链和后随链DNA复制进程均遵循一个符合高斯分布的随机模型。这与传统的生化研究观察到两者的合成速度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并不矛盾。Kowalczykowski实验室的研究实现了从复制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对每个单分子行为的连续观测,而传统研究反映的则是经过较长时间对多分子群体平均水平的最终结果进行测定。因此,单分子技术可以极大地弥补传统生化研究的不足。随着未来单分子技术的进步和更广泛的应用,必将把包括DNA复制在内的生物学研究带到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用高转移肺癌细胞DNA转染NIH/3T3鼠细胞,获得的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表现不同的成瘤潜伏期,鉴定了整合到鼠细胞中入DNA序列,并得到一株在裸鼠体内有转移活性的转化细胞株。  相似文献   

6.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绿体DNA特异片段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离子浓度缓冲液法分别提取油菜不育系及保持系的叶绿体DNA。经Sepharcse 4B柱层析纯化后,得到具有较高纯度的叶绿体DNA样品。将其分别用Eco RI、Bam HI、HimdHI、PstI和XhoI 5种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得到5种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其中除PstI图谱外,其它4种酶谱均显示出明显的两系间叶绿体DNA结构差异。以pBR 322为载体,分别克隆了不育系Bam HI图谱上的3个特异片段。得到的3个克隆,经克隆杂交及电泳分析后,证实分别带有上述3个目的片段。这些特异片段的特性及其与花粉育性的关系尚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DNA在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堃  牛黎明  国会艳 《遗传》2006,28(1):97-104
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常用的DNA技术有DNA杂交、RFLP和DNA序列分析等。DNA杂交技术曾在鸟类中有过大规模的应用,并由此诞生了一套新的鸟类分类系统。在鸟类的RFLP分析中,用的最多的靶序列是线粒体DNA。DNA序列分析技术被认为是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在DNA序列分析中,线粒体基因应用最广泛,但由于其自身的一些不足,近年来,不少学者把目光投向了核基因,将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目前在鸟类分子系统发育中,应用较多的核基因是scnDNA,其内含子可以用于中等阶元水平的系统研究,而外显子主要用于高等阶元的系统研究。除了分子标记自身的问题之外,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还存在着方法上的问题,包括分子标记的选择,样本数量以及数据处理等。今后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应该更加注重方法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需要有极高的保真度,这不仅有赖于完善的复制体系,而且还需要有能纠正已存在的错误的修复系统。对于不同的DNA损伤,生物体内存在许多不同的修复系统。本文介绍三种主要修复系统即核苷酸切割修复,错配修复及转录偶联修复的分子机制,深入研究DNA修复作用对了解某些癌症成因及细胞衰老等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需要有极高的保真度,这不仅有赖于完善的复制体系,而且还需要有能纠正已存在错误的修复系统。对于不同的DNA损伤,生物体内存在许多不同的修复系统。本文介绍三种主要修复系统即核苷酸切割修复,错配修复及转录偶联修复的分子机制,深入研究DNA修复作用对了解某些癌症成因及细胞衰老等过程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0.
部分百里香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TS序列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野生百里香(5个种2个变种)及国外百里香(2个种)共计20份材料进行了属内种间及种下水平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能较好地说明百里香属种间亲缘关系,地椒、地椒亚洲变种、百里香和Thymus serpyllum共同聚为一组,Bootstrap支持率为96%,表现为较近的亲缘关系;(2)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和ISSR多态性标记的聚类分析均将地椒怀远居群和地椒展毛变种兴凯居群聚为单独的一组,表现出与其它供试材料间较为明显的遗传差异;(3)ISSR遗传多态性分析将地椒、地椒亚洲变种和百里香很好的聚类;种下居群间的聚类则体现了与地理分布之间一定的相关性.将本实验结果与野外考查及形态学比较相结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地椒、地椒亚洲变种和百里香三者之间属于近缘种,并与国外的T.serpyllum种间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支持《黑龙江植物志》将地椒展毛变种兴凯居群列为单独的一个种;地椒怀远居群在遗传背景及分布生境上有很大的特殊性,对其在百里香属植物中的系统地位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DNA分子势场用辏力场近似,建立了该近似了Fokker-Planck方程并用数值法求解了本征值,发现处于生物体内的DNA分子,由于受随机力噪声作用,影响了能级分立状态,使其振吸收频率拓宽,从而使激光育种中使用有效激光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2.
The consecutive events that occur in a living body following injury a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inflammation (inflammare: to set on fire). In the first century A.D. observations of clinical patients had allowed Cornelius Celsus to formulate his famous “cardinal signs” of inflammation: calor, rubor, tumor and dolor. These still holds true today.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inflammation are redness and swelling with heat and pain. From these early studies it was obvious that blood vessel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flammatory process, which coincided with plasma leakage and accumulation of leucocytes in extravascular tissue.  相似文献   

13.
The consecutive events that occur in a living body following injury a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inflammation (inflammare: to set on fire). In the first century A.D. observations of clinical patients had allowed Cornelius Celsus to formulate his famous “cardinal signs” of inflammation: calor, rubor, tumor and dolor. These still holds true today.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inflammation are redness and swelling with heat and pain. From these early studies it was obvious that blood vessel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flammatory process, which coincided with plasma leakage and accumulation of leucocytes in extravascular tissue.  相似文献   

14.
Produc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cludes their efficient and simple purification. Growing hybridoma cells in media containing Prolifix, an alternative plant-based substitute for serum, provides supernatants containing large amounts of antibodies and defined low molecular weight additives. Antibodies can easily be separated from these compounds by fast ultrafiltration. However, DNA originating from lysed cells is present in substantial amounts and must be removed for most antibody applications. The present communication provides a fast, cheap, and efficient separation method by precipitating the DNA from a 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 with manganese chloride. Resulting antibodies have a high purity and an unchanged bioactivity. The method is especially valuable for antibodies which lose bioactivity by interactions with chromatographic matrices (as, for example, Sepharose) and can be used for various antibody isotypes.  相似文献   

15.
1992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暴发了O139霍乱大流行。本文从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四株O139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株O139霍乱弧菌均呈典型弧形、单端单鞭毛,培养要求不高、耐碱,固体平板上菌落呈不透明。电镜下显示有菌毛、荚膜结构。有较广的抗生素敏感谱及霍乱Heiberg氏Ⅰ群的糖发酵能力。DNAG+CMOL%测定值均在霍乱弧菌范围之内且数值接近。质粒图谱检测发现四株中有三株含有一个4.10MDa大小的质粒,而另一株不含质粒。O139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大多数与O1群菌相似,两者重大的区别在于O139菌具荚膜结构。  相似文献   

16.
山杨杂种无性系的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金然  尚洁  王秋玉 《植物研究》2006,26(4):447-451
采用5对SSR引物对52个山杨杂种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在研究的5个位点上SSR标记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多的位点是PTR7,最少的位点为PTR12;欧美山杨杂种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相比之下,中美山杨杂种遗传变异最低;聚类分析表明,在一定的遗传距离基础上,欧美山杨杂种和欧洲山杨首先聚为一类,然后又与中美山杨杂种聚类,最后是中国山杨。研究表明来自芬欧美山杨杂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对我国山杨遗传资源的扩大,以及未来山杨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二次谐波显微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谐波非线性显微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光学成像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介绍了光学二次谐波产生的原理、成像装置及其技术发展,描述了二次谐波的成像特点和它与双光子荧光成像的异同,并对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DNA分子作二自由度振子系统近似,建立了激光与DNA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进行了主共振,超谐波共振及组合共振的分析,从而进一步解释了激光育种中的频率现象。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水分含量简速测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丽姝 《生物技术》1994,4(2):43-44
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一种简便、快速测定饲料水分的方法。将其测定结果与GB6435—86法比较,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检验,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即简速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一种用于PCR模板制备的电泳产物简易回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一种简便、有效而且能从琼脂糖凝胶中大量回收用于第2次PCR扩增的DNA电泳条带的方法,采用刀片切胶法和牙签插胶法从琼脂糖中回收DNA,并进行了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牙签插胶法回收的DNA用作第2次PCR的模板,获得了清晰、稳定的PCR产物电泳条带,用该法成功地制备了一批DNA微阵列探针.由此可见牙签插胶法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用于PCR模板的DNA琼脂糖凝胶回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