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烧伤感染病原菌调查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5年来烧伤感染菌的种类和主要感染菌的耐药性作了研究分析。方法采用细菌,霉菌常规鉴定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收到标本746份,检出感染菌512株,共计36种,分离率68.6%,其中创面分泌物标本528份,分离出感染菌490株(占92.8%);血标本218份,分离出感染菌36株(占17%);静脉导管11份,分离出感染菌8株(占72%)。其中G^-菌229株(44.9%),G^+球菌217株(42.4%),霉菌66株(12.2%)。结论根据5年来病原菌培养结果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占9.38%;阴沟肠杆菌占6.10%,总状毛霉菌占6.0%。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羊血、马血巧克力平板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和生长情况。方法将送检的痰标本及流感嗜血杆菌标准菌株ATCC10211分别接种于羊血、马血巧克力平板上,置烛缸中,36气培养24h,比较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1)2种巧克力平板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34.5%。(2)标准菌株ATCC10211在马血巧克力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直径0.5-1.0mm,而在羊血巧克力平板上生长差,菌落大小如“沙粒”,肉眼难见。结论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使用马血巧克力平板效果优于羊血巧克力平板。  相似文献   

3.
提高甲型副伤寒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甲型副伤寒(简称:甲副)患者血内细菌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血细菌数、采血量、培养分离方法和血培养阳性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全血培养技术检测300例临床诊断甲副病例血内细菌数;用标准血培养技术对3000例疑似甲副病例进行需氧和(或)厌氧血培养;用血清甲副病原菌(简称:甲副菌)鞭毛抗原检测的细菌半定量技术分析不同病程215例甲副患者血清甲副菌鞭毛抗原的检测情况。结果131例甲副患者血细菌数的中位数是0.5CFU/ml,全距是〈0.3~6CFU/ml;血细菌数范围为〈0.3、0.3~0.49、0.5~0.9、0.9~4.9和〉5的病例构成分别是22%、28%、33%、12%和5%;长病程甲副患者血清甲副菌鞭毛抗原阳性率比短病程者高(χ^2〉4.06。P〈0.050);疑似甲副病例5ml和10ml静脉血甲副菌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9.8%和72.8%(χ^2=70.9,P〈0.005);病例标准需氧瓶和厌氧瓶配对培养总阳性率为51.3%,需、厌氧瓶的血培养结果存在相关关系(χ^2=14.5。P〈0.005),厌氧培养瓶比需氧培养瓶更适合培养血内甲副菌(χ^2=5.0,P〈0.025)。结论甲副病例血内细菌数、采血量、病程、血培养方式是决定血培养阳性率的重要因素,增加采血量和采血次数并用两个以上培养瓶作配对血培养可把甲副患者血培养阳性率提高到接近99%。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胸腹水和脓汁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玉溪市人民医院1 999年1月~2004年9月送检的胸腹水和脓汁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菌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需氧和(或)厌氧培养对胸腹水和脓汁的阳性检出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732份胸腹水和脓汁感染标本中分离到细菌者244份,共计254株,分属于26个菌属71种,阳性检出率为33.33%(胸水7.86%、腹水41.4%和脓汁59.9%),G+菌占52.36%,G-菌占42.13%,真菌占5.51%,主要以葡萄球菌(29.13%)、大肠埃希菌(22.83%)、链球菌(12.99%)、肠球菌(5.51%)和念珠菌(5.51%)为主.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的细菌,它们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奈啶酸、培氟沙星、替卡西林和复方新诺敏的耐药率均在53%以上,亚安培南的敏感性为100%。结论 胸腹水和脓汁中可分离培养出多种细菌和真菌,选择培养方法对提高阳性率至关重要,注意监测胸腹水和脓汁中菌株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根据细菌检验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盲目经验用药,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南海海军部队特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皮肤马拉色菌的检出以及菌种的构成,探讨马拉色菌与特发性瘙痒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采自56例特发性瘙痒症患者与50例健康者的鳞屑标本进行真菌学镜检及采用菜子油培养基培养,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镜检阳性率分别为74.10%和72.00%,X2=0.344,P〉0.05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镜检马拉色菌孢子密度Ⅲ级以上(每10个高倍视野≥50个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4.70%和38.89%,X2=20.30,P〈0.01。两者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168份标本共分离出143株马拉色菌,阳性率85.12%。其中合轴马拉色菌97株(67.83%),球形马拉色菌26株(18.18%),糠秕马拉色菌19株(13.29%),钝形马拉色菌1株(0.70%)。对照组分离出马拉色菌107株,阳性率71.33%;其中糠秕马拉色菌55株(51.40%),合轴马拉色菌33株(30.84%),球形马拉色菌14株(13.08%),钝形马拉色菌5株(4.67%)。菌种检出率和菌种构成差异均有显著性(X2=2.99,P〈0.01和7。X2=51.16,P〈0.01)。结论南海海军部队特发性瘙痒症患者皮肤马拉色菌载量较正常人高,其优势菌是合轴马拉色菌。  相似文献   

6.
对30例咽异感症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人咽拭进行L型菌培养,发现咽异感症与咽喉部L型菌感染具有明显关系。正常健康人咽拭L型菌检出率为6.67%,咽异感症咽试L型菌检出率为56.67%,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提出L型菌的产生与治疗不当有关,并对咽异感症L型菌产生的原因、致病性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伤寒杆菌在高渗营养液中变异L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伤寒杆菌接种于高渗营养液中观察,发现瓶底有沉淀,壁有颗粒粘附。将沉淀物接种血平板,L型平板培养,作涂片染色见颗粒状细菌,经5代返祖恢复原菌状态,经生化鉴定,血清试验证实为  相似文献   

8.
血平板针尖样及云雾状菌落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维秀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3):153-156
采集98份临床标本接种血平板培养,40份生长出针尖样及云雾状菌落。经分离鉴定38株为细菌L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eoccusaureus)居首位,占52.1%(20/38).其返视性与L型平板分离相比较差。但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则无差别。表明血平板可用于分离细菌L型,并保持了传统L型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在于提高酪酸梭状芽孢杆菌活菌数量,降低发酵培养基成本。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进行单因素研究,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可溶性淀粉10/L,豆粕(中性蛋白酶水解3h)20g/L,玉米浆3g/L。用此培养基在37℃培养24h,采用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活菌计数,活菌数可达8.2×10^8cfu/mL.培养基中添加K2HPO45g/L、MgSO4·7H2O0.2g/L、MnSO3·H2O0.2g/L培养32h时,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芽孢转化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0.
张国荣  彭松庆  张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8):750+759-750,759
目的对手工法双相血培养瓶和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阳性率作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血液标本同时接种双相血培养基和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配套血瓶中,将阳性结果移种血平板,如为阴性再移种巧克力平板。结果370例血培养,双相血培养瓶阳性25例,阳性率为6.76%(25/370),树脂需氧(儿童)瓶BACTEC9120报警显示阳性59例,阳性率为15.9%(59/370),阳性标本移种到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阳性54例,阳性率为14.6%(54/370),假阳性5例,假阳性率为1.4%(5/370),共有29例树脂需氧(儿童)瓶阳性,而双相血培养瓶为阴性,P〈0.001。结论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提高阳性率,缩短阳性的报告时间优于传统的双相血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顾德林  施慧慧  石彩芳  沈甜 《生物磁学》2011,(23):4488-4489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情况,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与耐多药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同时对110例复治组中培养阳性的标本行耐药监测。结果: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43.6%,初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15.7%,复治组显著高于初治组(P〈0.01);菌阳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50%,菌阴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39.4%,菌阳组明显高于菌阴组(P〈0.05);L型菌阳性患者的耐药率显著高于L型菌阴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是引起结核病复发、耐药的重要原因;MDR-TB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用黄连幼叶切块,接种在含1.0~2.0mg/L 2,4-D和0.1mg/LKT的6.7-v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选择较松散的愈伤组织转入液体悬浮培养,获得游离细胞和细胞聚集体。通过平板培养和细胞株的筛选.选择小檗碱含量较高的细胞株。经35次转代培养后,进行固体、液体培养。收集悬浮培养细胞进行化学提取和分离,获得黄色晶体,经TLc、UV、IR、MS鉴定分析为小檗碱,与天然植物提取分离的小檗碱具有相同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丝状真菌发酵体系中菌体形态对产量有着重要影响。考察富马酸产生菌Rhizopus oryzae ME—F12种子培养过程中不同pH条件、孢子悬浮液密度以及CaCl2添加量对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控制种子培养液pH2.3~2.7、接种孢子的终密度为1.5×10^8~3.0×10^8/L和添加0.5g/LCaCl2时,培养可获得直径约为0.65mm光滑规整茵球,后继的产酸发酵中富马酸量高达58.9g/L。正交实验表明,pH是影响菌球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孢子液密度主要影响菌体生物量,而CaCl2则是菌球表面光滑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寡营养对人体肠道细菌培养组的条件。【方法】通过稀释富集培养基、固体平板和增菌肉汤培养基成分获得寡营养培养基。对健康人粪便样本分别用原液(0)、5、10、20、30和40倍稀释的富集培养基(添加羊血和瘤胃液的血培养瓶)连续增菌,在不同时间点(第0、3、6、9、15、27、30天)吸取增菌液,用YCFA (yeast casitone fatty acid)固体培养平板分离菌落;用YCFA增菌肉汤增菌后再次挑取单菌落,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质谱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菌株。通过比较上述6种寡营养条件分离肠道菌群的效果,选取富集培养基原液、稀释10倍和30倍这3 种条件下分离效果较好的富集条件,与同样稀释倍数条件的固体平板和增菌肉汤分别组合成9种培养基条件,进一步优化肠道菌群的培养组条件。【结果】在6种寡营养富集培养基中,未稀释(原液)、10 倍和30倍稀释的富集培养基分离细菌的种类比其他...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3月我们从一患者腹水和肠坏死组织中同时分离出——多粘芽胞杆菌、雷极普罗威登斯菌、坚韧链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简介 患者 ,女 ,2 3岁 ,四川籍打工妹 ,农民。无明显诱因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及黄色液体 3天。入院体检 :下腹膨隆、全腹肌紧张 ,肠鸣音消失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T:38℃~ 40℃、P:96、R:2 0、BP:13/ 9kpa。末稍血 :WBC( 2 .9~2 1.5 )× 10 9/ L、Hb:16 4g/ L、Bpc335× 10 9/ L。 X线示 :肠梗阻。B超示 :腹腔积液 (液体不纯 )。立即行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 ,直接涂片镜检…  相似文献   

16.
热带念珠菌L型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杨  张效正  李霞  徐加富  苏全梅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2):86-87,79
对糖尿病和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清洁中段晨尿进行血平板培养,未检有细菌及真菌生长。尿液直接镜检,见有似念珠菌的膨大菌体,经沙氏高渗增菌培养,分离出热带念珠菌1。型。对其培养特性、菌落形态、菌体染色、生理生化特证、返祖、对动物致病力及药物敏感性等作了初步探讨。结果指出,泌尿道L型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也可指导临床选择药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烯唑醇的农药厂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得到6株能以烯唑醇为唯一碳源士长的细菌,分别命名为1#、2#、3#、4#、5#、6#。实验结果表明,这六种菌都足好氧菌种,对烯唑醇降解率大于30%的有1#、3#、4#、6#,其中1#为优势菌种。该优势菌降解烯唑醇的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值为7.0,投加0.404mg/L的菌株母液量为10%,烯唑醇的最佳初始浓度为30mg/L。该菌在上述最适条件下,150r/min摇床培养6d,埘怖唑醇的降解率可达78.14%;优势菌1#单菌对烯唑醇的降解要比复合菌对其降解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3D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BacT/Aler3D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的1853份标本,其检出的阳性率、病原菌种类及阳性检出时间进行了评估。结果1853份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89株,阳性率为10.2%,分离出病原菌23种,最快检出时间为2h,24h以内阳性率为68.5%,48h内阳性率为87.3%,72h以内阳性率为92.3%。结论BacT/Aler3D全自动血培养仪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检出的细菌种类多,污染机会少,缩短阳性检出时间,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正常和肝病患者血液中圆球体样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确定纳米细菌与该种可滤过物的关系。方法将正常人和肝病患者培养阴性的血培养物进行细菌L型、穿菌和厌氧菌培养。同时取沉淀用透射电镜观察。L型培养液用0.45μm和0.22μm滤器过滤,接种RPMI 1640培养基,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45d,用鼠抗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8D10免疫组化和钙盐染色进行纳米细菌鉴定。血浆纳米细菌培养阳性者12000×g离心后,进行普通和L型细菌培养。结果36/39患者和60/60健康对照血培养液中呈现类似于L型的巨型体、圆球体、原生小体的不明微生物。电镜观察圆球体内为电子致密样物质,周围未见细胞壁结构。电镜和光镜下可见其粘附在红细胞上或存在于红细胞内。滤过后培养物钙盐染色有5/39阳性,但纳米细菌免疫组化染色均阴性。纳米细菌阳性的培养物转种,未见一般细菌、细菌L型和上述血中“致密体”。结论血培养中致密体样微生物与纳米细菌无关,可能在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检材中培养出细菌是确立感 (传 )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依据 ,单一需氧菌的培养方法易遗漏厌氧菌和缺壁细菌 ,不能概括致病原因菌的全貌 [1 ] ,使多种类细菌的混合性感染不能准确诊断和治疗。我室于 1999年接待了用常规方法仅培养部分需氧菌或未培养出细菌的检材 3例 (血 1例、腹水 1例、尿 1例 ) ,同时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及细菌 L型培养 ,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标本来自本市医院患儿 3例 ,拟诊为“败血征”血 1例 ,诊断为“脾亢”腹水 1例 ,诊断为“膀胱炎”尿 1例。1.2 培养基1.2 .1 需氧菌 (简称 X)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