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进化史中曾经发生了多次生物物种灭绝事件,其中有五次生物“物种大灭绝”事件。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期中,全球范围内许多种类的生物个体全部死亡,从而造成地球上生物物种数目在较短的地质时间突然下降,称之为生物物种大灭绝。根据化石记录,在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均发生过物种大灭绝事件。其中,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是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但是,人们对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更关注一些,因为在那一次物种大灭绝中,地球上曾经盛极一时的恐龙灭绝了。人类作为现时代地球的主宰者一直在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测类似的物种大灭绝事件会不会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2.
石玉山 《化石》2001,(3):23-23
最早的恐龙大约出现于2 3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晚期 ;侏罗纪至白垩纪达到鼎盛 ,遍布世界七大洲。到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 ,它们几乎全部“突然”地消失了 ,其间经历了1 6亿年。同时灭绝的还有大量的其它生物。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按专家们的话讲 ,是个最引人入胜 ,也让人失败最多的问题之一。关于灭绝的理论 ,正像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所说得那样 :“人们提出的观点可以占满曼哈顿的电话簿 ,包括了所有想到的原因 :世界范围的造山运动 ,海平面的移动 ,海洋中盐分的减少 ,超新星 ,宇宙射线大量的射入 ,流行病 ,生居地的限制 ,气候的…  相似文献   

3.
许多读者都知道,近年来研究人员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证据,表明地质史上曾发生过某些短期的不寻常事件,并推测它们是由庞大的地外天体撞击地球引起的。这一碰撞似乎产生了某些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的异常现象,而这些异常恰好发生在生物地层界级上。例如,这些事件中距现代最近的事件大多数似乎发生在约6500万年以前,靠近白垩纪和第三纪两时期之间,与恐龙的灭绝时间差不多一致。1980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几位专家对这一“中生代大灭绝”现象产生了兴趣。他们考察了白垩纪——第三纪  相似文献   

4.
大约在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曾经在整个中生代(距今2亿2千5百万年—6千5百万年)都一直兴旺发达,称霸于世的恐龙家族几乎一下子消失了。在白垩纪以后的地层中,再也找不到恐龙的化石。这样一个曾在地球上做了长达1亿数千万年霸主的庞大家族为什么会突然绝灭呢?与此同时,绝灭的还有菊石类、双壳纲中的固着蛤类和叠瓦蛤类、六射珊瑚大型底栖有孔虫和超微浮游生物。从白垩纪末到第三纪,生物属数由原来的2868属一下子锐减为1502属,仅为先前的52%。灭绝的生物种数竟为绝灭前生物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对于遥远的地质年代大量物种灭绝的最富有戏剧性的解释,是由于彗星或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证实这种理论的最好证据,是在陨石中来自于象铱这样的微量元素含量出奇的高,这一点同样见于灭绝年代的岩层里。最显著的是来自白垩纪末的岩层,就是最后一批恐龙死亡的时候。但是,恐龙和其它物种并不是突然消失的——灭绝延续了近两百万年。含铱地层并不是单独的一层,而在稍微不同年代的粘土层中亦都很丰富。那种由一颗小行星在一夜之间扰乱气候、杀死所有物种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地质界正在热烈讨论地质历史中生物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的根本原因。生物的突然灭绝,固然给地质工作者划分地层、确定岩层形成的相对地质年代带来了方便,但是,科学家们也清醒地看到,愈是高等的生物对环境的要求愈苛刻,微小的差异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生物突然灭绝问题的研究,对于人类的未来显然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许汉奎 《化石》2003,(2):37-39
当今一提起生物灭绝人们很快就会想到恐龙的灭绝 ,并跟随着想像— 10公里长的陨星撞击地球时的悲惨情景 :那冲天的灰尘遮天蔽日、气温骤降、万物枯萎、恐龙因寒冷和食物匮乏而相继死去、大地一片荒凉……。事实上地质历史中生物灭绝事件较常见 ,有学者认为光泥盆纪 5千多万年中就发生 82次生物灭绝事件 ,当然这有争议。公认的生物大灭绝就有 5次 ,至于灭绝的原因现仍众说纷纭 ,不仅不同地质时期灭绝的原因可能不同 ,而且同一时期原因也可能不止一种 ,光恐龙灭绝的原因就有 10几种假说 ,陨星撞击只是其中一种。总之 ,生物灭绝是个复杂而未解…  相似文献   

8.
恐龙灭绝之谜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叙述恐龙灭绝之因的一种新解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和第三纪初期,当太阳系穿过宇宙间银河系庞大氢云团高氘幅射区时,大量对生命有害的氘粒子流射向地球,与氧化合生成氘氧重水混入氕氧轻水中,使自然水的含氘量急剧增加而大大超过当时地球生物所能承受的低氘量,致使长期生活在低氘水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大中型恐龙因不能适应而严重氘中毒,以至难以生存繁衍而纷纷衰退、坏变、死亡和灭绝,以水的低氘含量为基础的当时地球自然生态环境也随之消失。而那些逐渐承受和适应水的高氘含量环境的生物,如一些小型恐龙和有亲缘关系的各种变温爬行动物和恒温哺乳动物,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把进化变异的机体新基因传衍下去,一起繁衍生息到水的含氘量为0.015%D/H正常值的现代。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研究员陈红锋等人完成的"一种崖柏种子繁殖方法"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崖柏是世界上最珍稀的裸子植物之一,在白垩纪曾繁盛一时。当地球气候环境发生变迁时,大量古生物相继灭绝,而崖柏却存活了下来,并因此成为当今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活化石"物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已经提出十多个假说,目前最为流行的是由彗星冲击或陨石冲击事件所引起的灾变说。我国学者许靖华根据彗星中不仅含有较多的铱而且也含有较多的剧毒物质氰化物提出,白垩纪末期的绝灭事件是由彗星冲击引起的。彗星所带来的氰化物导致表层海水的污染,造成海洋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陆生植物中,许多低等植物和裸子植物锐减。于是造成吸收CO_2的作用减弱,而大量有机物的分解又会放出许多CO_2。除很小一部分CO_2转移到海水中外(CO_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绝大多数CO_2将在大气中积累,许靖华根据深海钻探资料确认,在白垩纪末期的四万年中,空气中CO_2的含量曾增加8倍之多,结果造成温室效应,气温增高,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恐龙灭绝了。我们从彗星冲击说可以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金文驰 《化石》2022,(4):24-32
<正>提到古生物,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恐怕是恐龙。恐龙出现在中生代的三叠纪,在此之前的古生代二叠纪,生活着大量外形奇特的生物,如牙齿如盘的旋齿鲨和背上具帆的异齿龙等。不过在二叠纪末,出现了地球历史上已知规模最大的灭绝事件。据估计,在这一灭绝事件中,约70%的陆生脊椎动物和高达96%的海洋生物灭绝。  相似文献   

12.
李琪  李国彪 《古生物学报》2019,58(3):353-362
白垩纪是大洋缺氧及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一个时期,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时期。因此,白垩纪研究对于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的系统演化,尤其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藏定日贡扎剖面保存着上白垩统较为完整的地层序列,文中对上白垩统岗巴村口组和宗山组剖面岩石样品中获得的有孔虫化石进行研究,鉴定出有孔虫化石8属22种,识别出Dicarinella asymetrica、Globotruncanita elevata、Globotruncana ventricosa、Radotruncana calcarata等4个有孔虫化石带。根据有孔虫化石确定贡扎剖面的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桑顿期(Santonian)至坎潘期(Campanian),桑顿阶/坎潘阶界线位于Dicarinella asymetrica带与Globotruncanita elevata带之间。  相似文献   

13.
根据缅甸北部克钦地区产出的白垩纪中期琥珀中保存的蜡蝉,建立了1新属1新种——三瓣残缺蜡蝉(Ayaimatum trilobatum gen. et sp. nov.),该新属新种属于白垩纪的拟蛛蜡蝉科(Mimarachnidae)。本文对拟蛛蜡蝉科的属种记录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这一灭绝科属种的多样性和形态分异。  相似文献   

14.
尚庆华 《化石》2004,(3):12-14,5
二叠纪末生物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给晚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生态群落带来致命的一击,许多重要的海生无脊椎动物门类——蜒粪、四射珊瑚类完全灭绝.曾在古生代海洋中声名显赫的大家族腕足类锐减,取而代之的是之前名不见经传的软体动物.特别是菊石和双壳类大量繁盛.它  相似文献   

15.
袋鼠是一种无胎盘有袋类哺乳动物。无胎盘且有袋,是原始型动物的特征。因此,袋鼠有“活化石”之称。远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到两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地球上开始出现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家推测,那时的哺乳动物就是一种有袋类。以后,这种有袋类灭绝了。到了中生代晚期的白垩纪,又从无胎盘类动物中分化出一支有袋类。科学家认为,现代袋鼠的祖先大约就是白垩纪的有袋类动物。  相似文献   

16.
统治地史中生代的巨型恐龙,于距今6500万年白垩纪末期在地球上大规模灭绝事件,曾一度引起科学家的激烈争论。传统的理论认为,由于陨星坠落地球引起气候灾变、寒冷与黑暗致使食物链中断,造成恐龙大规模灭绝。但是,一些科学家最近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这种庞然大物完全有能力忍受持久的寒冷与暗无天日。去年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 《化石》2003,(2):11-13
现代科学调查已基本确认了地球上还有多少种生物 ,凡是被宣布灭绝了的生物 ,如果某一天突然复活或重出江湖 ,毫无疑问 ,人类必将睁大惊恐的眼睛。有一些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已经灭绝、只在化石标本中认识的动物 ,可能仍在深海里生存着。在那些使地球上大量生命灭绝的无法解释的大灾难中 ,海底动物往往幸存下来 ,因为深海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空棘鱼就是一例。空棘鱼发现始末1938年 12月 2 2日 ,正是印度洋的捕鱼季节。这天早晨 ,在南非东南靠近东伦敦几海里的洋面上 ,有一条奇怪的鱼落进了“涅尼雷”号渔船的拖网。这条鱼的外表很像鲑鱼 ,…  相似文献   

18.
王檀  李国山 《化石》2012,(1):7-9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牛过多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二替纪与三叠纪之交的生物灭绝事件被认为是显生宙海洋无脊椎动物最大的灭绝事件,导致了大约95%以上的海洋物种的消失(Erwin,1994)。这一灭绝事件标志着长约2.9亿年之久的卉生代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时代——中生代的开始,因此它足一个划时代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9.
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三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  相似文献   

20.
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三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