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木层孔菌液体培养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桑木层孔菌Phellinus mori液体培养过程中发酵液中淀粉酶、果胶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和漆酶等4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同时测定了蛋白质、还原糖和pH的变化。结果表明,桑木层孔菌拥有丰富的胞外酶系,淀粉酶酶活第7天时达到最大值,果胶酶在第9天和第12天的酶活都较高,羧甲基纤维素酶第10天时酶活最高,漆酶酶活第9天时达到最大值,说明桑木层孔菌对淀粉类物质利用最早。蛋白质浓度在第8天和第11天时出现两个峰值,还原糖浓度随培养时间逐渐降低,发酵液pH值在培养初期逐渐变小,后期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2.
一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NSC-7的酶活表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一组具有降解纤维素和林丹双重功能的细菌复合系NSC-7的降解活性, 本文对该菌系的分解能力、纤维素酶活性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NSC-7在14 d内, 可降解稻秆干重的 73.6%, 其中降解纤维素82.1%, 半纤维素58.2%, 木质素5.4%。用广泛采用的酶活测定方法测定了4种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 在培养的第8天, 内切酶、总纤维素酶、外切酶和b-糖苷酶活性都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4.48 U/mL、7.51 U/mL、15.83 U/mL和25.78 U/mL。在培养的第5天, 半纤维素酶活性达到最高值为280.9 U/mL, 其平均值比纤维素酶活性高43.71倍。  相似文献   

3.
一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NSC-7的酶活表达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揭示一组具有降解纤维素和林丹双重功能的细菌复合系NSC-7的降解活性, 本文对该菌系的分解能力、纤维素酶活性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SC-7在14d内,可降解稻秆干重的73.6%,其中降解纤维素82.1%,半纤维素58.2%,木质素5.4%.用广泛采用的酶活测定方法测定了4种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培养的第8天,内切酶、总纤维素酶、外切酶和B.糖苷酶活性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8U/mL、7.51U/mL、15.83U/mL和25.78U/mL.在培养的第5天,半纤维素酶活性达到最高值为280.9U/mL,其平均值比纤维素酶活性高43.71倍.  相似文献   

4.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初筛和复筛从土样中分离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真菌SNB9,经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曲霉(Aspergu Uusniger)。生长条件的测定显示该菌生长范围偏酸。发酵后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pH在4.0—5.0,最适作用温度在45—55℃。滤纸酶活为9.29U/mL,C,酶活为23.69U/mL,CMCase酶活为38.23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65.52U/mL。发酵液中除了纤维素酶,还发现有辅助酶,包括木聚糖酶、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  相似文献   

5.
从若尔盖高寒湿地距表层80cm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XW-1。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属于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sp.)。对该菌产酶条件研究表明,XW-1在含0.5%CMC-Na条件下,20°C培养3d后出现最高酶活,达到15.6U/mL。对其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20°C,15°C时相对酶活达到80%,并且在5°C时,相对酶活仍能保持56%。  相似文献   

6.
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从黄浦江淀山湖的水底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并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同时发现其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一个独立的分支,推测该菌为Bacillus属中一个新的亚种。对该菌株产酶及酶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纤维素酶的产生与细菌的生长密切相关。该菌株在37°C,pH7.0的条件下,发酵66h后纤维素酶活达到最高值4.58U/mL。  相似文献   

7.
从牛羊粪堆肥中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降解菌Aspergillus sp.YN1,主要研究了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培养温度、起始pH、通气量以及接种菌龄对菌株YN1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酶活)及滤纸酶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菌的CMC酶活、滤纸酶活在培养第3天分别达到0.53U/mL和0.15U/mL。在酶学特性研究中,菌株YN1的CMC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C,最适反应pH4.0(酶促反应为30min)。用不同温度处理1h或不同pH处理2h,YN1的CMC酶在30°C?50°C或pH3.0?4.0之间仍可保持80%以上的酶活性,对热及酸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液体培养基培养白毒鹅膏菌,测定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蛋白质含量2项生理指标与6种胞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6种胞外酶均有酶活,但不同酶的活性差异较大,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淀粉酶于第5d达到峰值(198U);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和滤纸纤维素酶的酶活变化趋势相近,分别为199、199、198U;愈创木酚氧化酶与邻苯二酚氧化酶的酶活分别在第10d、第11d达到峰值,分别为182、58U。蛋白含量和pH随时间变化,且与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研究分别以淀粉、果胶和纤维素为液体培养基中唯一碳源时,虫草菌所产相应诱导酶活性变化。通过分别以淀粉、果胶和CMC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培养虫草菌,检测培养过程中酶活性变化、残糖及总核苷量。结果表明:分别利用淀粉、果胶和CMC为唯一碳源,虫草菌均能生长并产生诱导酶。淀粉酶活力最高可达40 U/m L,CMC酶活力仅达到1.6 U/m L,果胶酶酶活力达到6.86 U/m L,淀粉酶活力比果胶酶酶活和纤维素酶中的CMC酶活力高很多,淀粉是较容易利用的碳源。淀粉、果胶和CMC培养虫草菌都会产生碱性物质。含淀粉较多的农业加工副产品、废弃物对虫草菌培养的贡献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是一种重要植物病原细菌,在全球范围内侵染十字花科植物引起黑腐病,其σ因子在基因表达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XC1193基因在Xcc 8004菌株编码一个σ~70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该σ因子在Xcc中的调控作用,利用自杀质粒p K18mobsac B构建了XC1193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M1193。与野生型菌株的比较发现,XC1193基因突变不影响菌体在丰富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突变体的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生化表型也与野生型一致;植株实验表明XC1193突变不影响过敏反应。采用剪叶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检测,突变体致病力与野生型一致。而采用喷雾接种法,突变体致病力显著降低,互补菌株致病力恢复至野生型水平。结果表明,该σ因子在十字花科黑腐病菌致病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与Xcc侵染寄主的早期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