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平板抑菌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芳樟醇对灰葡萄孢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芳樟醇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 芳樟醇能够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的生长,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为0.581 mL·L-1。孢子萌发试验中,芳樟醇能够有效抑制灰葡萄孢孢子的萌发,并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芳樟醇处理提高了灰葡萄孢菌菌丝体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说明芳樟醇可引起氧化损伤效应导致灰葡萄孢菌的膜系统被破坏;芳樟醇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7.4%、68.9%和26.0%,说明芳樟醇抑制了灰葡萄孢菌体内的抗氧化系统。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芳樟醇处理的病斑直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番茄叶片中的SOD、CAT、POD、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DA含量下降了41.5%,说明芳樟醇可减轻灰葡萄孢菌对番茄植株造成的氧化损伤以提高植物抗病性。综上,芳樟醇对灰葡萄孢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抑菌剂防控番茄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里获得性感染的一个主要病因,该菌能造成伤口感染和与各种导管及外科器械有关的感染。与金葡萄有关的严重感染有:骨髓炎、侵袭性心内膜炎及败血症。医院里的菌株中,因多种的抗生素抗性而严重地限制了治疗的选择余地。此综述的一个目的就是审查对由金葡萄而致的临床感染进行有效的免疫预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葡萄砧木具有抗葡萄根瘤蚜和线虫等土传虫害、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可调控葡萄生长和品质,利用葡萄抗逆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已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开展葡萄砧木改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葡萄砧木改良研究,本文对近10年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砧木品种鉴定、系谱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指明未来葡萄砧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葡萄花翅小卷蛾是葡萄上的重要害虫,具有多食性、多化性等生物学特点,抗逆能力极强。该虫起源于欧洲,现已入侵全球多个国家。葡萄花翅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取食葡萄花序、幼果和成熟果实,给葡萄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其危害有利于真菌的侵入,导致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大量发生,从而造成葡萄腐烂。由于该虫入侵风险极高,已被我国列为重要的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国外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杀虫剂,由于长期大量且不合理地使用化学杀虫剂,葡萄花翅小卷蛾已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本研究总结了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抗性测定方法、抗性现状及其抗性机理,同时结合国外葡萄花翅小卷蛾抗性和防治相关研究,提出该虫抗性治理策略,并对我国预防该虫的入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蕾  孙永江  孙鲁龙  杜远鹏  翟衡 《昆虫学报》2014,57(12):1402-1407
【目的】检疫害虫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葡萄园发现为害, 直接影响葡萄生长; 前期实验发现烟草水浸提液可有效控制离体根上根瘤蚜的存活率, 本研究进一步开展盆栽验证, 探讨烟草水浸提液对葡萄根瘤蚜侵染的控制效应及葡萄植株生长抑制的缓解作用。【方法】以两年生温室盆栽‘巨峰’自根苗为实验材料, 接种根瘤蚜虫卵35 d后进行烟草水浸提液处理, 处理后测定供试植株的根结数、生长量、根系活力、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结果】20 mg/mL和50 mg/mL的烟草水浸提液对根瘤蚜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施药21 d后, 葡萄根部的新增根结数分别比侵染对照下降了42.9%和52.8%。烟草水浸提液处理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根瘤蚜侵染对植株的光合能力和荧光的抑制作用。20 mg/mL和50 mg/mL烟草水浸提液处理的株高分别比侵染对照提高了57.1%和7.7%; 根瘤蚜侵染降低了土壤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 烟草水浸提液处理进一步降低了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 降低了由微生物带来的次生侵染几率。【结论】烟草水浸提液对葡萄根瘤蚜的侵染具有控制效果, 并可对葡萄根瘤蚜侵染已造成的寄主危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酿酒葡萄取样化验结果和其他区划指标,采用无霜期、≥10℃积温、采收期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坡向等生态因子,综合运用集优法和GIS技术对中国北方干白酒用葡萄进行精细化生态区划,制作了中国北方干白酒用葡萄生态区划图,给出优质干白酒用葡萄生态区的分布范围,指出各区域发展酿酒葡萄的限制性生态因子和生产建议,为中国北方干白葡萄区域化发展和酿酒葡萄基地优质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葡萄及葡萄酒从汉代起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入中国。西域是汉唐时期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缓冲区和中转站。葡萄栽培及葡萄酒文化是西域在该时期的显著特色之一。综合利用传世文献、出土资料和文物遗迹等材料,对汉唐西域地区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文化作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考察。由汉至唐,西域葡萄种植业持续而稳定地向前发展,葡萄酒酿造及其文化也繁荣昌盛,并且都对中原内地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唐西域葡萄栽培规模与其葡萄酒文化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认识葡萄品种资源果刷特征以及果刷脱落后对果粒的影响,本研究对126个葡萄品种成熟期的果刷性状以及74个品种果洞褐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刷特性在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果刷可分为完整和不完整两类,果刷拔出后粘连果肉情况不同,欧亚种果刷与果肉粘连程度高于欧美杂种(V. vinifera L.×V. labrusca L.);欧亚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与果刷长度、果刷粗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欧美杂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与果刷长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与果刷粗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欧亚种与欧美杂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欧亚种耐拉力明显大于欧美杂种葡萄品种耐拉力;果肉褐化速度和褐化程度在品种间差异大,且成熟度愈高褐化程度愈轻。不同品种果洞褐化速度不一致,果洞的大小不同对果实造成损伤程度有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后果实的耐贮性,通过对果刷性状的研究,以期为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以及新品种的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抗病毒转基因葡萄被葡萄扇叶病毒(GrapevineFanleafVirus)侵染的葡萄植株短矮、叶黄、枝条多节扭曲,造成葡萄减产。该病毒经过土壤中的线虫(Xiphinemaindex或X.diversicaudatum)媒体传播。它们啃咬葡萄树根获取...  相似文献   

10.
金城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3):532-532
灰葡萄孢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其寄主范围广泛,能危害世界上230多种双子叶植物,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3].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是目前我国温室蔬菜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一般造成全年减产20%-25%,严重时达到40%以上[4].因此,研究该病菌的致病机理对该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灰葡萄孢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灰葡萄孢已成为发育生物学、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酿酒葡萄品质评价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根据2004~2005年我国北方6省酿酒葡萄主要产区葡萄取样和宁夏芦花台园艺场田间试验葡萄化验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酿酒葡萄主要品质因子总糖、糖酸比pH、单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每个地区酿酒葡萄综合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影响时段。结果表明:2004~2005年贺兰山东麓的御马、玉泉营、广夏三基地、贺东在庄园;河西走廊的高台、武威;新疆石河子酿酒葡萄品质优良,渤海湾的烟台、蓬莱、昌藜等地酿酒葡萄品质表现一般。酿酒葡萄综合品质主要受果实着色期、全生育期和7~8月的降水量和水热系数的影响,其中降水量起主导作用。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和全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对酿酒葡萄综合品质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影响相对较小的是果实着色期的最低气温。采样地区的光照、温度等气象条件基本适宜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对优质酿酒葡萄形成没有大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与内生真菌共培养过程中对葡萄细胞生理生化的影响差异将内生真菌菌株归类,筛选出具有不同利用价值的内生真菌资源。以分离于玫瑰蜜、赤霞珠和夏黑葡萄叶片的18个属47株内生真菌和佳美葡萄(Vitis vinifera L. cultivar:Gamay)果肉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构建内生真菌与葡萄细胞共培养体系,并探索这些内生真菌菌株对葡萄果肉细胞生长、花色苷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等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同内生真菌共培养对葡萄细胞生长、花色苷总量和PAL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共筛选出20株对葡萄细胞伤害较小的内生真菌;6株显著促进葡萄细胞生长的内生真菌;11株显著促进葡萄细胞PAL活性的内生真菌;5株促进葡萄细胞花色苷总量的内生真菌。此次研究为发掘和利用内生真菌资源调控葡萄生化品质特征提供了技术参考和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葡萄属(Vitis)植物主要分布于东亚、北美洲以及欧洲至中亚地区。由于葡萄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地区间品种交流较多,同名异物及同物异名现象较为普遍,给葡萄属物种的分类、鉴定造成一定困难。本研究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的方法对葡萄属4种植物基因组的保守编码区进行比对,挖掘保守序列93条,经过验证,找到了一条可用于开发多态性分子标记的KOG3174同源序列,并根据该序列设计得到3对引物,可用于4种葡萄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引起葡萄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葡萄的贮期和品质,给葡萄产业带来极大损失。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采后病原菌生长已逐渐成为防治葡萄采后灰霉病的重要手段。[目的]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广谱高效的抑菌特性,从现有共生细菌资源中筛选对灰葡萄孢具有高拮抗作用的菌株,为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提供新的材料和研究方向。[方法]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离筛选拮抗共生细菌,并对优选的高效拮抗共生细菌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进化分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影响,利用损伤接种法对红地球葡萄防治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初步分离筛选共获得9株拮抗菌,复筛与复测得到一株抑菌效果显著的共生细菌(命名为ALL),经进化分析其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其16S rRNA基因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为MW488402,与菌株Xenorhabdus nematophi la NC116聚于同一分支,相似性达99.79%。扫描电镜观察该菌株导致灰葡萄孢菌丝扭曲变形、表面皱缩、失水塌陷,该菌株发酵(36 h)上清液浓度为1%时对灰葡萄孢菌丝抑制率达44.5%。在葡萄常温防效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ALL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灰霉菌防治效果较好,3 d后防效为63.50%。[结论] 本研究应用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生物防治葡萄贮期灰霉病,筛选出一株高效拮抗灰葡萄孢的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而且其上清液对灰葡萄孢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为生物防治贮期葡萄灰霉病提供了新的生物材料和相关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然微生物是影响葡萄生理生长和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广泛存在于葡萄和葡萄酒的生态系统中。其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长分布取决于气候、土壤、生长时期和发酵过程控制等多种因素。自然状态下,葡萄微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代谢作用直接影响葡萄藤的健康和葡萄酒的发酵质量,并产生特定的葡萄酒风土特征。因此,本文对现有研究的葡萄园土壤、果实和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真菌和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动态变化,及其代谢酶类对葡萄酒质量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生理代谢和生态作用的全面认识,探究葡萄微生态的互作机理和代谢功能,促使微生物群落向葡萄和葡萄酒有益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葡萄生态系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在生产和育种中利用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采食葡萄野果的习惯。自从2000多年前葡萄的栽培种——欧亚种传入我国,国内原产野生葡萄逐渐失去重视,但其栽培利用在一些地方一直延续至今。刺葡萄是中国野生葡萄中果粒最大的一个种,因其耐湿热和抗病性强,在江西、福建、湖南、贵州等地区一直作为鲜食葡萄栽培利用至今。长期以来,毛葡萄在广西、湖北、陕西、西藏等地被用作生产独具地方特点的野葡萄酒。山葡萄在东北被用作酿酒原料的历史有90年以上。一些野生葡萄被用作抗性砧木育种的亲本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野生葡萄的栽培利用和遗传改良不断得到重视,实现了山葡萄的人工栽培,选育了大量优良单株,培育了一系列葡萄新品种,在我国葡萄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或正在发挥作用。本文对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在遗传改良和栽培利用中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旨在引起葡萄育种工作者对中国原产野生葡萄的重视,加强中国野生葡萄在葡萄遗传改良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葡萄CBF4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征,该研究以葡萄为材料,对葡萄 CBF4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及低温和硅酸钾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CBF4蛋白定位在细胞核,有5个磷酸化位点和14个糖基化位点,无信号肽,是一个亲水的、脂溶性较差的膜外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比例为56.88%。该蛋白包含一个AP2/EREBP结构域。(2)CBF4蛋白的多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酿酒葡萄与美洲葡萄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3)荧光定量 PCR 分析显示,低温胁迫后CBF4基因在葡萄叶片中表达水平上调,说明CBF4基因可能参与了葡萄叶片低温胁迫的响应。低温条件下,施加硅酸钾CBF4基因表达具有差异性,说明该基因在不同的葡萄组织中对硅酸钾的响应机制可能不同。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葡萄CBF4基因的功能和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葡萄属(Vitis L.)15种、1亚种和4栽培品种植物的叶片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东亚种群中桦叶葡萄的叶片总厚度和各组织厚度最大;北美种群的河岸葡萄和沙地葡葡叶片总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厚度较大,但叶片组织紧密度最小。(2)各种类间栅栏组织中叶绿体数目均多于海绵组织,且刺葡萄、桦叶葡萄、葛藟葡萄和秋葡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最多,北红、蘡薁、网脉葡萄和菱叶葡萄叶片中叶绿体数目最少,巨峰和桦叶葡萄叶绿体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粒,桦叶葡萄、网脉葡萄、秋葡萄、葛藟葡萄、刺葡萄和华东葡萄含有较多的嗜锇颗粒。研究表明,中国野生葡萄的许多种类在叶片组织紧密度、叶绿体数量、淀粉粒数量、嗜锇颗粒数量方面均高于北美种群的河岸葡萄和沙地葡萄,具有更高的结构抗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蛋白质组学旨在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伴随葡萄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有关葡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迅速发展。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葡萄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包括:葡萄蛋白质样品的提取制备,葡萄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葡萄果皮、细胞壁、质膜等特定组织材料的蛋白质组研究,及蛋白质组学在葡萄逆境胁迫、体细胞胚的发生等方面的研究,并对葡萄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 为害葡萄的天蛾,分布广,数量大,为害重,最常见到的有: 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inosa rubiginosaBremer et Grey、雀纹天蛾Theretra japonica(Orza)和缺角天蛾Acosmeryx castanea Ro-thschild et Jordan。 三种天蛾在一些地区发生时间上有重叠,种类不易区分,特别是幼期更难识别,因此常给教学及防治上造成困难。现将三种天蛾的幼期形态特征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