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陕南茶区的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及林篱茶园4种常见栽培模式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和林篱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养分状况.3种复合式茶园茶叶品质也较纯茶园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林茶复合栽培模式和大棚模式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茶园杉木防护林带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荫、喜温、喜湿的特性。单一茶园种植的茶树处于阳光的直射状态,光温条件不适合茶树生长发育的要求,茶树生长不良,降低茶叶产量和品质,并引起茶园土壤侵蚀,茶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资料报道,茶园间种梨、柿、板栗、杨梅、橡胶、湿地松等植物,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茶园,改善了光温条件,获得较  相似文献   

3.
茶园生态环境对红茶芳香化学物质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和涛 《生态学杂志》1992,11(5):59-61,65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芳香化学物质是构成红茶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茶叶中芳香化学物质的形成,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密切相关。至于茶园生态环境和气象因子对红茶  相似文献   

4.
封面说明     
正封面图片由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王叶于2015年11月拍摄.茶叶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茶园间种乔木模式中,乔木的冠层能够对茶树进行有效遮荫,调节茶园的小气候,既能营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及杂草和病虫害,又能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位于长沙县金井镇脱甲村的湘丰茶场飞跃基地,地处28°33'N,113°19'E,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生  相似文献   

5.
茶园间植乌桕的气候生态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安徽省黄山地区的红壤上,研究了茶园种植乌桕树对改善小气候环境的效应。夏秋季借助乌桕树稀疏的林冠为茶树遮荫,茶树-乌桕间植茶园的太阳总辐射低于茶树的光饱和点,其散射辐射比普通纯茶园增加,散射辐射与直接辐射的比率高达0.78-0.90,气温及湿度得到调节,宜于茶树正常生长;茶树及乌桕树的根系分别从浅层及深层吸收土壤水分,提高了土壤水的利用率。因此,茶园间植乌桕可减轻夏季热旱危害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江南茶区生产优质绿茶的一种人工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6.
茶树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多年宿根连作后茶园土壤退化严重, 茶叶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 严重制约了我国茶叶的可持续生产。面对如何维持茶树高产高质这一科学难题, 连作障碍机制及其调控措施成为当前茶树栽培中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据此文章从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自毒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根际微生态等方面概述了茶树连作障碍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同时从化学改良、增施有机肥、生物质材料、生物菌肥、茶园多样性栽培等方面介绍缓解茶树连作障碍的主要措施, 并对今后茶树连作障碍形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以期为解决茶树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一年生茶树扦插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添加钙铝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及茶树钙、铝、锌、铁吸收积累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适量铝(10或20mg·L-1)有利于提高茶叶茶多酚、咖啡碱、黄酮、可溶性总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添加钙可提高上述化学成分的含量,且在高铝浓度(30mg·L-1)下提高的幅度最大.(2)适量的铝可促进茶树对铝和铁的吸收和积累,而高浓度的铝(30mg·L-1)抑制茶树对铝和铁的吸收与积累;添加铝可降低茶树根对钙和锌的吸收,但适量添加铝不影响茎和叶对钙和锌的积累.(3)添加钙可提高茶树体钙的含量,降低铝和锌的吸收与积累,但对铁的吸收与积累没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铝和钙可调控茶叶化学品质含量和茶树体微量元素的吸收;合理控制茶园土壤铝积累,并适量补充钙可能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创建生态高值茶园.  相似文献   

8.
复合茶园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复合茶园内的光照强度必须符合茶树生长发育需要,过强或过弱都将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复合茶园内的光照强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而计算茶园内各点的光照强度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间作树的消光率,通过间作树冠层消光率的计算就可算出茶园各点的光照强度,以作复合茶园设计和调控之依据.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是阳性乔木,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阴性灌木。这两种树种间作,形成针阔、乔灌两层树冠结构的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可以改善茶树生态条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但间作存在胁地现象。一般认为这是上层树木的过度遮荫和根系间的竞争造成的。为了解这两种树种根系的分布状况和相互关系,并为间作茶园的合理配置和加强这种茶园的耕作管理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湿地松与茶树间作根系分布状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对茶树生存、生长、代谢、遗传、变异等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外茶叶科技工作者都很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探索影响茶树生育的生态因素究竟如何。为了进一步探索茶树生育中影响最深刻的主导因素,选择了合肥、黄山作为观察点进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小结如下。一、试验方法试验茶园分设在合肥安徽农学院教学试验茶场平地茶园(海拔30m)和上海市黄山茶林场,该场位于安徽黄山的东面,距黄山主峰30km,黄山山脉绵延其境,场内有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173.3ha,茶园分布最高达800—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茶叶品种和质量、提取剂种类和萃取溶剂量对咖啡因和茶多酚提取得率、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质量高,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含量、得率和纯度就高。95%乙醇提取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得率、提取率和纯度最高。1%氧化钙水溶液单纯提取咖啡因的得率、提取率和纯度较高。增加萃取次数和萃取溶剂量可提高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得率,对产品纯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茶树专用特效叶面肥在春茶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茶园喷施茶叶专用特效叶面肥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芽早发多发,春茶提早开采,春茶增值。绿茶感官品质及与品质密切相关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均有提高且效果显著。茶叶专用特效叶面肥值得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茶叶风味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自然环境、栽培条件、加工工艺、储藏方式等,文章综述了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对茶叶香气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品种适制性和优质茶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小妹  孙丽莉 《植物学报》1983,54(4):531-538
茶(Camellia sinensi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作物之一,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 茶苗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传统的扦插育苗方式存在着生根难、周期长和取材难等问题, 因此优化扦插生根的方法十分重要。该研究以较易获得、但传统方法难以生根的绿色嫩枝为扦插材料, 首先对培养介质进行改良。与土培和水培相比, 利用海绵培养可以使茶树幼嫩插穗在1个月之内快速生根, 生根率达32.2%。其次, 对海绵培方法做进一步优化, 确定一芽一叶的幼嫩短穗生根潜力更佳; 同时, 添加生根粉能够促进茶树茎部愈伤组织与根系的形成, 其中1.25 g?L -1生根粉处理48小时对茶树扦插快速生根最有效, 生根率达42.0%。综上, 通过优化培养介质和扦插材料以及适当添加生根粉等措施, 建立了一种茶树高效嫩枝扦插生根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显著缩短嫩枝插穗的生根时间, 突破了扦插材料的限制, 有效降低了扦插成本, 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下乡调研,总结并分析福建省山区茶园成功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主要针对山地茶园存在水土流失与茶园经营单一及生产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结合红壤山地生态复合茶园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时期发展山区"生产-生态-生活"耦合茶园(简称"三生")的总体思路,阐述了"三生"耦合茶园的理论内涵,其是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通过茶园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其在时序有效链接、空间合理布局和生产生态匹配中产生正向联系和优势叠加作用,实现山区茶园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的影响挖掘与充分利用,形成山区茶园整体性的耗散结构与有序性耦合链接的特定农业开发系统。从科学开垦与水肥调控工程、水土保持与立体种养工程、生态恢复与地力保育工程、水分涵养与茶园景观工程、绿化环节与茶旅结合工程、多样发展与康悦养生工程等6个方面总结提出了"三生"耦合茶园模式构建要素与技术实施要点。通过定位试验的能值分析表明,"三生"茶园能值自给率比常规茶园提高36.31%,可持续发展指数是传统茶园的2.68倍,说明在生产效率和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三生"茶园模式均优于常规茶园。结合福建茶业绿色振兴实际,提出了发展"三生"耦合茶园的技术与管理对策,以期为茶业企业与家庭农场在绿色发展过程提供参考及其借鉴。  相似文献   

16.
茶(Camellia sinensi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作物之一,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 茶苗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传统的扦插育苗方式存在着生根难、周期长和取材难等问题, 因此优化扦插生根的方法十分重要。该研究以较易获得、但传统方法难以生根的绿色嫩枝为扦插材料, 首先对培养介质进行改良。与土培和水培相比, 利用海绵培养可以使茶树幼嫩插穗在1个月之内快速生根, 生根率达32.2%。其次, 对海绵培方法做进一步优化, 确定一芽一叶的幼嫩短穗生根潜力更佳; 同时, 添加生根粉能够促进茶树茎部愈伤组织与根系的形成, 其中1.25 g∙L -1生根粉处理48小时对茶树扦插快速生根最有效, 生根率达42.0%。综上, 通过优化培养介质和扦插材料以及适当添加生根粉等措施, 建立了一种茶树高效嫩枝扦插生根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显著缩短嫩枝插穗的生根时间, 突破了扦插材料的限制, 有效降低了扦插成本, 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e cytoprotective effect of green tea extract and its phenolic compounds against 1,4-naphthoquinone-induced hepatotoxicity was evaluated in primary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After exposure to 1,4-naphthoquinone,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leakage and cell viability were both improv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tea extract and tea polyphenols. This cytoprotective effect was related to the structure of tea polyphenols, the galloyl group of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and (–)-epicatechin-3-gallate being particularly effective.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peroxidation by 1,4-naphthoquinone was not inhibited by the tea extract nor by tea polyphenol addition. After 2h of incubation, the protein thiol concentration was reduced by 1,4-naphthoquinone, but this reduction was prevented by the tea extract and tea polyphenols. The reduction in protein thiol content of the cells closely paralleled the LDH leakage and loss of cell viabil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echanism of protection by tea polyphenols against 1,4-naphthoquinone-induced toxicity to rat hepatocytes was due to the maintenance of protein thiol levels.  相似文献   

18.
外源氨基酸对茶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加氨基酸可改善茶叶的苦涩味且降低其酚氨比,本文通过3次试验的对比充分说明外源氨基酸对绿茶的影响,并分析了此氨基酸改良配方的实践意义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戈宝红麻生长在我国罗布红麻分布纬度最高的地区,是罗布红麻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型,经初步分析发现,戈宝红麻叶制成的绿茶,其总黄酮含量在4.07%~4.86%之间,总氨基酸含量在13.51%~15.52%之间。因此,戈宝红麻茶是罗布红麻茶中最优秀的,在汤色和口感方面都是上乘的,长期饮用,可以得到营养和辅助疗效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