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功能衰竭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在治疗上尚无突破性进展。国内研究人员应用人胎肝及哺乳动物如猪、牛等胚肝提取物治疗重症肝炎取得了一定疗效,其机理是认为这些胚肝细胞中存在一种能够促进肝细胞增殖的活性因子,称其为肝细胞再生因子(hepatiestimulatorsubstance,HSS)。有关其分离提纯,生物活性和理化性质的报道许多,但由于此物质含量低,纯化难度大,因此用作治疗的HSS多为粗制品。本研究是在利用高效液相和毛细管电泳等技术获得人胎肝HSS纯品的基础上,观察HSS对肝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视肠道微生态变化在慢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病毒、酗酒等引起的慢性肝病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 1.3亿 ,每年乙型肝炎的发病人数达 1千 3百万。由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 ,尚未阐明 ,尽管目前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的势头并未因此得到有效的遏制。肝移植、人工肝脏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但由于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慢性肝病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己知内毒素及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网络作用通过致肝细…  相似文献   

3.
应用生物素标记HBV 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作探针,对129例肝病患者肝组织作原位杂交研究。发现HBV DNA主要存在肝细胞浆内,可分为胞浆致密型、疏松型和包涵体型。HBV DNA阳性肝细胞在肝实质中分为三种型:小叶型、局灶型与散在点状分布。HBV DNA在慢性活动型肝炎中检出率最高(81%),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小叶型肝炎、急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组。乙肝复制指标阳性患者肝细胞内HBV DNA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复制组;并观察到HBV DNA阳性肝细胞与肝细胞坏死灶关系密切,多数紧紧毗邻肝细胞坏死灶/或和位于坏死灶中间,尤以局灶型分布的HBV DNA阳性肝细胞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胞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多肽,分子量11-17.5kD,基因表达产物,其组织来源,理化性质,生物性能均不同于体液或血小板来源的HGF和其它已知因子,存在于新生动物和胎儿肝脏以及肝部分切除后的再生肝中,能特异刺激肝细胞增殖、能有效治疗重症肝炎等多种肝病,其作用具组织特异性而无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胎肝细胞已用于治疗肝病,但存在着肝细胞来源困难和免疫排斥等问题。为此我们对人胎肝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观察,并对其生长及生物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 取4~6个月胎龄水囊引产胎儿肝脏,机械研磨法制备单个胎肝细胞悬液,用完全1640  相似文献   

6.
梁世寅 《蛇志》2003,15(4):23-23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HBV在体内持续复制 ,是引起肝脏病变的持续活动及发展的病因 ,甚至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重症肝炎和肝癌。因此 ,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最主要的关键治疗措施 ,用抗病毒治疗来清除 HBV是根本的治疗措施。抗 HBV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及免疫调节剂。1 干扰素  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是干扰素α,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我科自 1 994~ 1 997年应用较多 ,共 83例 ,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ALT升高 (3~ 5倍常值上限 ) HBe Ag阳性 ,干扰素α 3~ 5mu肌注 ,每周 3次 ,疗程 3~6…  相似文献   

7.
<正>在发达国家某些特定人群和许多非发达国家的普通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率颇高,故迫切需要有效的乙肝疫苗。乙肝可发展成慢性肝病,包括慢性持续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急性感染后有5~15%成人发生持续感染。如感染在幼年期,则持续感染在90%以上。估计全球有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需根据流行病学类型、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性别和环境等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肝细胞死亡与该病的相关性已被广泛报道。程序性坏死是一种细胞死亡形式。研究发现,肝细胞程序性坏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肝细胞程序性坏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抗人C_(?)的羊IgG为包被抗体,以HRP-HBs抗体为指示抗体,建立了可检测激活补体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C3-CIC)的C_3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236例六种类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病人血清标本,其阳性率分别为:无症状携带者(ASC)12.9%(4/31),急性肝炎(AH)36.7%(22/60),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3.3%(7/21),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9.6%(34/57),重型肝炎(SH)77.8%(14/18),肝炎后肝硬化(PLC)67.3%(33/49),阳性率与肝损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1)。认为HBs-Ag/C3-CIC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分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血源性和胞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再生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再生过程中,血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h)和胞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二者与肝再生时相、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对肝再生的调控具有时序性。HGF-h作为早期信号,启动肝细胞分裂;而HGF-c仅作用于感受态细胞,促进其分裂。本文还从促再生作用的器官特异性,重症肝炎的临床治疗以及二者的来源等方面对这一推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轻度慢性活动性肝炎(MCAH)、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SCAH)、小结节肝硬变(MINC)、大结节肝硬变(MANC)、癌周肝硬变(PC)和肝细胞癌(HCC)及正常对照共67例样本的肝细胞或癌细胞DN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MCAH、SCAH和MANC多倍体化受抑制,显示细胞分化能力下降,可能与肝癌的发生相关;(2)HCC均为异倍体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并处于较低的分化状态;(3)PC倍体分布和双核细胞率介于其他非癌病变和HCC之间,细胞分化受抑制且有向异倍体发展趋势,具有癌前病变性质;(4)MINC明显多倍体化,为分化性的再生修复病变而与肝癌发生无关。因此肝细胞DNA含量的定量分析对于了解肝细胞的增生状态,以及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胎肝细胞输注或全胚注射液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机理作了一些实验性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胎肝细胞在培养或解体过程中释放某些刺激红系造血的因子,有利于已经损伤的造血功能的恢复。 2.对正常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骨髓红系细胞的分裂指数明显升高,骨髓中粒/红比值趋于降低,反映了骨髓中红系细胞增生活跃的状态。 3.对正常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趋于平行增高,其增高程度和持续时间随注射次数的增加而加强。 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增加,反映了巨噬细胞激活,这种作用除了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外,还可能通过巨噬细胞的活化,直接或间接地调控机体红系细胞的增殖,因而,对巨噬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以及它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研究中的意义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粘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采用微管吸吮技术考查肝实质细胞癌细胞粘弹性特性,并与采用秋水仙素处理微管蛋白后的肝癌细胞及正常胎肝细胞粘弹性进行对照。选择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拟合实验结果并用三个粘弹性系数比较各组肝细胞的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肝实质细胞癌细胞较胎肝细胞更容易变形,而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肝癌细胞运动或变形能力下降,细胞刚性增加。正常胎肝细胞具有较高的弹性,类似于淋巴细胞核的力学性质。该结论还对定量研究肝瘤转移和治疗有方法学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直接酶标和直接免疫荧光法在120例HBsAg阳性肝组织中检测HDAg,发现5例阳性(4.2%),其中3例活动性肝硬化,2例慢性中型活动性肝炎。另设立相对应的单纯乙型肝炎作为对照,通过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的方法,重点探讨比较丁型肝炎与单纯乙型肝炎二者肝组织学的形态变化。丁型肝炎组肝细胞灶状坏死,桥接坏死,融合性坏死的程度比单纯乙型肝炎组重,丁型肝炎组较单纯乙型肝炎组常见的组织学改变是肝细胞呈灶状微小空泡的脂肪变性及灶状嗜酸性变性。HDAg阳性肝细胞呈疏松化、核固缩,其周围未见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利用透明质酸建立小鼠胎肝细胞3D培养体系,分离获得胚胎12~14d胎肝细胞,利用KM培养基进行初步2D肝干/祖细胞的筛选培养,并利用透明质酸及KM培养基配制水凝胶建立3D细胞培养体系.胎肝细胞在2D体系中呈现克隆状生长.分离培养获得的肝干/祖细胞,克隆在透明质酸建立的3D培养体系保持增殖活性,并进一步获得肝细胞功能特性,表现为3D培养上清中白蛋白合成和尿素水平显著增加.定量PCR结果显示,随着3D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肝细胞干性标志如AFP、CK19、Ep CAM、Prox1等表达水平都大幅度降低且接近成年小鼠肝脏表达水平.本研究成功建立基于透明质酸的小鼠胎肝细胞的3D无血清培养体系,并可促进小鼠胎肝细胞的肝细胞功能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症肝炎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测与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3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重症肝炎的预后和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比值、血清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固醇、总胆汁酸、胆酶分离及低钠血症等密切相关。结论临床及时检测以上项目是判断慢性重症肝炎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透明质酸建立小鼠胎肝细胞3D培养体系。 方法 分离获得胚胎12-14天胎肝细胞,利用KM培养基进行初步2D肝干/祖细胞的筛选培养,并利用透明质酸及KM培养基配制水凝胶建立3D细胞培养体系。 结果 胎肝细胞在2D体系中呈现克隆状生长。分离培养获得的肝干/祖细胞克隆在透明质酸建立的3D培养体系保持增殖活性,并进一步获得肝细胞功能特性,表现为3D培养上清中白蛋白合成和尿素水平显著增加。Q-PCR结果显示随着3D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肝细胞干性标志如AFP、CK19、EpCAM、Prox1等表达水平都大幅度降低且接近成年小鼠肝脏表达水平。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基于透明质酸的小鼠胎肝细胞的3D无血清培养体系,并可促进小鼠胎肝细胞肝细胞功能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前列腺素E1(PGE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GE1、PHGF,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PT.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显效率、死亡率、SB和PTA值分别为43.3%、36.7%、(120士102)μmol/L和(70±23)%,对照组分别为13.3%、63.3%、(202±87)μmol/L和(40±18%).2组间显效率、死亡率、SB及PTA值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 PGE1联合PHGF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一类病毒性肝炎。自从20世纪80年代HEV被发现以来,近30年里人们对戊型肝炎的研究不断深入。戊型肝炎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最近研究发现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接受者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等感染HEV,甚至普通人感染后,均可能发展为慢性戊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E,CHE)。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治疗慢性戊型肝炎的特异性药物及方法,本文将对国内外临床上慢性戊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及潜在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通过表达三个肝脏转录因子,可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变为肝细胞。这项获得人类肝细胞的方法,向最终实现肝细胞治疗、生物人工肝等领域前进了一大步。2月28日,《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该成果。中国被称为"肝炎大国"。但肝脏供体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肝脏移植治疗的应用。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等新型治疗手段也依然面临着肝细胞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