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流域虻科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地区,包括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在我国虻科区系分布上是极有意义的地区。在这一带地区已知虻类近30种,其中许多都是我国中部所特有的种类,它们构成一个特殊的区系。并且这些种类大多是极常见、经常为害家畜的重要吸血昆虫。由于我国虻类区系资料的缺乏和它们在医学昆虫上的重要性,所以把长江流域虻类区系作一专文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所有的标本很多是我所标本室多年来所收藏,以及作者近几年来在江苏、浙江一带进行采集调查所获的材料,共记录28种,其中有3个是新种。所有模式标本都保存于本所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扬子鳄减少原因考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经在我国古代黄河、长江流域生存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如今已成濒危物种,其减少原因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是有区别的。黄河流域扬子鳄灭绝与栖息地生态恶化有关,而长江流域扬子鳄的减少主要是因古人稻作生产所致,此外气温变化和人类捕杀也影响了它的生存数量。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是一个贯通串联起我国西部、中部、东部的辽阔地域。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该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引发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分析了目前长江流域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以及长江流域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整体分布规律、分布特征以及污染来源,讨论了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存在形态以及全球变化可能会对长江流域重金属分布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长江流域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把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14个省(市、自治区)搜集到的苎麻属野生种进行建圃保存,通过对其生长环境条件的控制,观察和研究野生种的植物学特征、主要经济性状、抗逆性、无融合生殖特性等,并对其有效利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区域,流域生态系统的水资源供给不仅服务于流域内部,同时也通过南水北调服务于北方部分地区。实际蒸散发作为地表水文循环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供给服务能力。在全球气候变暖与地表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分析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演变趋势与成因,对于我国水资源供给和生态安全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比GLEAM_v3.2a、MOD16、GLDAS_Noah2、ERA_Interim四种常用蒸散发数据集精度的基础上,选择精度最优的GLEAM_v3.2a数据集,通过分段线性拟合、逐步回归和相关性分析了1981-2017年间长江流域地表实际蒸散发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81-1997年为不显著下降阶段,下降速率为-0.02 mm/a,下降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西北和东部部分子流域,1998-2017年为全流域显著上升阶段,上升速率为1.94 mm/a;(2)日照时数下降速率减缓、植被指数增加速率升高是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气温突增、风速回升在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长期增加趋势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正向作用;(3)1998-2017年间,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水资源供给服务量在实际蒸散发显著增加的影响下有所下降,流域西部地区下降趋势明显,旱情加剧;(4)建议在长江流域西部干旱地区优先加强对本地原生林的保护,同时在生态修复工程中选择针叶乔木等蒸腾能力弱的树种,以缓解旱情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苎麻属野生种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14个省(市、自治区)搜集到的苎麻属野生种进行建圃保存,通过对其生长环境条件的控制,观察和研究野生种的植物学特征、主要经济性状、抗逆性、无融合生殖特性等,并对其有效利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猕猴桃栽培的品种选择与生态区划研究彭永宏,章文才(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长江流域是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的基因中心与现代进化中心,也是我国猕猴桃的主要栽培地带,资源丰富,适栽地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选择...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解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本文系统分析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及其根源,提出若干保护原则和关键科学问题,并简介本专刊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高伟  李欣悦  张远  陈岩 《生态学报》2023,43(15):6203-6211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和生态保育区,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对支撑长江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长江流域1992—2018年逐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了基于修正系数的ESV评估模型和FLUS-Markov土地利用预测模型,解析了全流域ESV的历史演变特征和未来2030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18年长江流域的ESV总量11.68×1012元,1992—2018年ESV呈上升趋势,年均提高297.00×108元;(2)供给服务价值是流域ESV的最大贡献源,占总量的48.3%—51.8%,文化服务价值是增长最快的贡献源,1992—2018年增长了52.5%;(3)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ESV最集中的区域,上游ESV占全流域的45.15—46.8%,从1992年到2018年,长江流域ESV重心有向下游流动的趋势;(4)2030年长江流域的建设用地将进一步扩展,同时耕地、草地面积有下降的风险,2030年长江流域的ESV新增量达到0.36×1012元,主要来自娱乐和气候调节服务价值的提...  相似文献   

10.
碳循环是地球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河流中的碳物质常常反映了流域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流域,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具有巨大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由于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变化的复杂性,我们对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水环境碳循环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对长江流域水环境碳物质的时空分布与来源以及流域岩石风化碳汇等资料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发现有机碳的来源和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无机碳主要来源于长江流域岩石的化学风化,同时岩石风化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在全球变化影响下,这些碳物质发生迁移转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对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长江流域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东方田鼠四个种群线粒体D-loop区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主要分布在我国和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地,我国是东方田鼠主要分布区,在东北、西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浙江、福建等省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东湖在武昌东郊,面积42,000亩,是一个中型湖泊,具有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大多数浅水湖泊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马飞  丁宗泽  沈龙元  程遐年 《生态学报》2001,21(9):1542-1558
利用我国长江流域的吴县1979-1990年及太湖地区农科所1986-1998年6-11月份褐飞虱田间发生时间序列资料,将褐飞虱发生的一维时间序列拓展到多维相空间中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长江流域短期褐飞虱发生演化,在相空间中存在吸引子,并具有分维结构,其维数分别是1.6和0.68,为混沌吸引子(或奇异吸子);(2)就我国长江流域褐飞虱发生的短期变化而言,为了能在维相空间支撑上述奇怪吸引了,最好选取4个变量或建立最低为4阶的动力学模型式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水库库区水生生物调查和渔业利用的规划意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水利工程到处在兴建。伟大的长江流域规划也将逐步实现。特别是三峡大坝的建筑将形成一个发电、防洪、运输、灌溉和渔业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中国林学会在国家农委的支持下,于1981年组成一个有水土保持、林业、水利、土壤、地理、社会经济等工作者的考察组,对长江流域一些重点水土流失区进行了考察。长江本是一条得天独厚的河流,上游山区林业、水力和矿藏资源非常丰富;中下游平原区为我国主要农业区。长江流域面积虽仅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而耕地却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所产的粮食、棉花分别占全国的40%与  相似文献   

16.
赵耀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2018,26(4):333-163
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著名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孕育了大量的栽培植物。本文梳理了起源于长江流域的农作物的资料以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植物遗存信息; 结合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全新世以来植被变化的总结, 尝试厘清长江流域对植物资源利用的动态变化, 探讨本地栽培植物与生物多样性的关联。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农耕文明以稻作为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驯化了大量果树与水生蔬菜, 反映出对本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湿地的依赖与适应。与其他流域相比, 长江流域具有相对优越的生态要素配置, 其驯化作物类型表现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森林植被区特征。研究长江流域农作物驯化相关的自然与人类因素,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起源。本文不但可为长江流域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而且对于推进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快速城镇化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亮  李伟峰  田淑芳  郑华 《生态学报》2018,38(21):7782-7789
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我国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对耕地资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土地快速城镇化对耕地的大量侵占是我国城市化面临的突出问题,而近些年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影响尚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基于中分遥感数据,将覆盖长江经济带与长江流域范围的15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目标,从自然区位(上、中、下游)与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2000—2015年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人工表面增加56.80%,耕地减少17.09%。其中,下游人工表面增加幅度最为明显,耕地减少也是最多的;(2)随着时间推移,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耕地的压力逐渐减弱,十五年间人工表面增长率从2733.75 km~2/a提高至2985.87 km~2/a,而耕地减少的速度从4439.94 km~2/a降低到3940.91 km~2/a,并且有大量旱田向水田转变;(3)位于不同流域且规模不同的城市,其人工表面的增加幅度以及对耕地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例如,长江下游的中等城市人工表面15年间增加最多(增幅385.88%),同时耕地也损失最多;中游的大城市的人工表面增速最快,而上游则是巨大型城市,这种现象说明长江流域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江流域及经济带未来城市优化布局不仅要充分考虑耕地保护问题,还要均衡不同规模城市的扩张速度,以及进一步提高开发用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稻螟优势种群区域化成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圻  林德芝 《昆虫知识》1990,27(6):321-324
我国自从50年代水稻改制后,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三化螟种群上升,二化螟种群全面下降。70年代末期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以后,长江流域广大稻区三化螟种群下降,二化螟种群回升,而华南地区则以三化螟为主,二化螟很少。由于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自然因素的差异及其局部地区社会因素的差异,使耕作制度产生区域性差异,进而使苗情与虫情及其相互对应状况,也产生区域性差异,从而形成了稻螟优势种群区域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长江流域内共记录鱼类378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39种,占我国淡水鱼总数的1/3。长江中还栖息着149种珍稀的特有鱼类。长江流域渔产量约占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2/3。长江流域自然资源捕捞量1954年曾达到45万吨,到八十年代初下降到20余万吨,近几年捕捞量维持在6万吨左右;六十年代长江主要经济鱼类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8%,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水患的思考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流域水患由来已久,长江流域的水患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全球的气候因素外,也有长江流域的环境因素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压力过大,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自清代后遭到严重破坏,并呈加剧的趋势,失去了涵养水源的功能,表土大量流失,使河床不断抬高是造成1998年特大洪灾的根本原因。应发挥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作用,调整林业的工作重点。将森林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围绕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题,结合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做出长江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建立长江流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高林业的管理水平。政府应以法律和税收的形式保证每年要逐步增加对林业的财政投入,真正发挥森林在保护环境,国土保安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