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布氏田鼠婚配制度和繁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自内蒙正镶白旗捕获30对越冬鼠,通过在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的实验研究,尤其是自由配对实验和雌雄鼠双亲行为的检验,证明了布氏田鼠的婚配制度主要是一雄多雌制。母鼠分娩后第一天即能进入发情期,并能交配成功.在实验室条件下共产51窝241只幼仔,平均每窝产仔数为4.73±0.29只,比已有报导自然种群的低。  相似文献   

2.
布氏田鼠标志种群的繁殖参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标志重捕和染色观测法跟踪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种群,按绝对时间年龄研究其种群繁殖参数。结果3表明:4-5月份出生的雄鼠能在当年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5个月,6月后出生的雄鼠当年达不到性成熟。在达到性成熟的当年雄鼠中,多数个体再度转入性休止期,其平均繁殖结束时间要林越冬雄鼠早1个月,而越冬雄鼠则在整个繁殖期保持性活动状态。雌鼠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个月,首次产仔时间约为2月龄。雌鼠在一年中的产仔窝数与其年龄有关;越冬鼠能产3-4窝,4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2-3窝,5月份出生的雌鼠当年能产1-2窝,6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0-1窝,7月份之后出生雌鼠当年不参加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布氏田鼠一年中最多能产4窝。  相似文献   

3.
明确炔雌醚对鼠类繁殖抑制最适剂量及持续有效作用时间,对其后续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基础性作用。本研究以0.5 mg/kg、1.0mg/kg、2.0mg/kg、3.0mg/kg、6.0mg/kg浓度炔雌醚分别连续灌胃雄性和雌性布氏田鼠7d 后,与正常异性配对观察90d。按繁殖启动期、繁殖率和繁殖力等最直观的指标综合评价了5个浓度炔雌醚对雌雄布氏田鼠的不育效果。室内条件下,炔雌醚能够延迟雌雄布氏田鼠的生殖启动,但可能由于样本量小,未达统计显著性。90d 内,一定浓度的炔雌醚能够降低雌雄个体的繁殖率和平均每窝产仔数,同样未达统计显著性。一些浓度的药物能够显著降低布氏田鼠的繁殖力,其抑制效果无剂量相关性。推断炔雌醚对雄性布氏田鼠的最适不育作用浓度为2.0mg/kg左右,对雌性的最适不育作用浓度为1.0mg/kg左右。实际综合应用剂量2.0mg/kg左右,能有效降低布氏田鼠产仔总数,其持续时间可达90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雄雌配比对SPF级布氏田鼠产仔数、成活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 设置4种配对繁殖方式:1♂:1♀、1♂:2♀、2 ♂:2♀和3♂:2♀,经过2年的试验,期间记录各组SPF级布氏田鼠的产仔数和成活率等繁殖性能指标.结果 4种配比方式雌鼠产仔率分别为97.69%、62.47%、59.24%和28.3%,成活率为96.98%、96.14%、94.57%和91.22%,平均产仔数为6.48、7.87、6.16和6.14.结论 在屏障环境中饲养的布氏田鼠封闭群采用1♂:2♀的配比方式,其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高蛋白食物和繁殖对布氏田鼠食物摄入和产热等特征的效应,将成年雌性布氏田鼠分为非繁殖对照食物组、非繁殖高蛋白组、繁殖对照食物组和繁殖高蛋白组。对照食物蛋白含量为17.7%,高蛋白食物的蛋白含量为36.6%。实验过程中测定动物的体重、食物摄入量、静止代谢率(RMR)、身体成分、内脏器官重量、褐色脂肪组织(BAT)解偶联蛋白1(UCP1)含量、血清瘦素和催乳素水平等。结果发现:高蛋白食物明显抑制布氏田鼠的体重,但动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这种抑制作用消失。高蛋白食物明显抑制非繁殖组动物的干物质摄入、摄入能和消化能,但对哺乳期动物没有影响。高蛋白食物提高了非繁殖期和繁殖期动物的消化率,降低了血清瘦素浓度,但仅提高了繁殖期动物肾脏的重量,而降低了盲肠的重量。RMR、UCP1含量和血清催乳素浓度等则不受高蛋白食物的影响。繁殖期动物的体重、能量摄入、RMR和血清催乳素浓度等均高于非繁殖动物。这些结果表明,食物蛋白含量可影响布氏田鼠的能量代谢和产热特征等,且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有不同的反应方式。  相似文献   

6.
7.
光周期和温度对布氏田鼠产热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李庆芬  黄晨西 《动物学报》1995,41(4):362-369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分组驯化在:(1)长光照温暖环境(LW,16L:8D,25℃);(2)长光照 低温环境(LC,16L:8D,5℃);(3)短光照温暖环境(SW,8L:16D,25℃);(4)短光照低温环境(SC, 8L:16D,5℃)。驯化四周后,长光照动物的体重比短光动物的体重有增加的趋势;四组动物的体温 没有明显差异;低温和短光照均促使静止代谢率(RMR)增加;SC组动物的非颤抖性产热(NST)高 于LW组。低温诱导肝和褐色脂肪组织(BAT)细胞线粒体蛋白增加,短光照再度地增强此作用。短 光照诱导肝细胞线粒体状态-4及状态-3呼吸活力增加,低温没有明显作用。低温和短光照均刺激肝 和BAT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提高,但后者作用强度大于前者。低温明显激活BAT线粒体 的a-磷酸甘油氧化酶的活力,短光照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短光照均能提高布氏田鼠的产 热能力,短光照与低温因子两者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对布氏四鼠热能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布氏田鼠是我国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具有明显的季节繁殖特征,不同季节出生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繁殖策略,但尚缺乏内分泌证据支持。本研究采用标志重捕法,连续监测大型自然围栏中不同年龄雄性布氏田鼠的繁殖状态和应激水平的季节变化,分析各年龄组雄鼠的繁殖发育策略。结果表明,越冬雄鼠可保持较高的睾丸下降率和睾酮水平至8月初;而部分5月生雄鼠的繁殖期睾酮水平较接近越冬鼠,但8月初已降至年内最低水平,而6月及以后出生雄鼠睾酮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越冬鼠的繁殖状态可贯穿繁殖期始终,只有部分5月生雄鼠可能参与当年繁殖,而6月及以后出生雄鼠则不能在当年繁殖。越冬鼠皮质醇水平高于当年鼠,繁殖期高于非繁殖期,这可能是越冬鼠由于繁殖需要而保持较高应激状态,从而造成繁殖盛期后死亡率升高。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时期出生的雄性布氏田鼠具有不同的出生后性腺发育模式和繁殖策略,反映出生存与繁殖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9.
布氏田鼠对低温的适应性产热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李庆芬  李宁 《兽类学报》1994,14(4):286-293
将布氏田鼠置1到30天的低温(6±1℃)环境下暴露,其体重与体温没有明显变化;静止代谢率(RMR)、非震颤性产热(NST)及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随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亦随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肝线粒体蛋白质含量经冷暴露30天时有明显升高,表明动物在低温适应中肝线粒体蛋白合成增加与呼吸功能增强是个体RMR提高的细胞学机制之一。布氏田鼠褐色脂  相似文献   

10.
王大伟  丛林  王宇  刘晓辉 《生态学报》2010,30(13):3562-3568
在繁殖季节(6月份)和非繁殖季节(10月份),采集了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善宝力格地区的布氏田鼠样本,比较其种群参数与生理指标,探讨了布氏田鼠社群结构和生理特征的季节性差异,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年龄组成和性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小,种群性比接近1,主要由当年新生鼠和越冬鼠组成;非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大,种群性比偏雄,主要由当年新生鼠组成。繁殖器官在繁殖季节显著大于非繁殖季节,保持了更高活性。非繁殖季节个体的胴重比更高,且雄鼠高于雌鼠,表明非繁殖季节个体和雄鼠具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同时,非繁殖季节个体具有更小的肾上腺和更大的脾脏,说明非繁殖季节中的布氏田鼠表现出更低的应激状态和更强的免疫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种群参数和生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这与不同季节中布氏田鼠采取的生存策略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布氏田鼠雄性的优势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条件下对雄性成年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相遇后的优势地位及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田鼠雄性之间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优势雄鼠生理指标中睾丸重量和血清睾酮激素含量高于从属雄鼠,而血清中皮质醇激素的含量低于从属雄鼠。优势雄鼠的探究、攻击和修饰等行为频次显著高于从属雄鼠,而从属雄鼠在跳跃频次上多于优势雄鼠。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不论优势个体还是从属个体,其探究频次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行为的频次则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检验说明,除攻击行为可以作为判断区分雄鼠等级的依据之外,修饰行为也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成年布氏田鼠对个体气味信号的识别与记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林琳  张立 《兽类学报》2005,25(1):52-56
将配对饲养的成年雌雄布氏田鼠分离, 通过分开单独饲养12 h , 1 d、2 d、3 d、5 d 和7 d 后雌、雄鼠对原配偶异性和陌生异性气味信号的选择实验, 探讨布氏田鼠对气味信号的识别和记忆。实验表明: 在分离12 h 和1 d 后, 雄鼠对陌生雌性气味的选择和探究行为显著多于对熟悉雌鼠气味, 而雌鼠对两种气味并未表现显著的探究差异; 布氏田鼠对气味信号的记忆维持的强度和时间随个体不同而产生差异, 雄鼠在分离后12 h、1d、2 d 中对陌生雌鼠气味均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探究行为, 而后, 各项探究行为的差异均不明显。雌鼠探究行为变化比较缓慢。据此推测雄鼠对气味的记忆维持在2 d 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社群序位布氏田鼠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国康  施大钊 《兽类学报》2003,23(3):220-224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捕自内蒙古草原的不同序位布氏田鼠的繁殖行为特征。结果表明, 雌鼠对雄性配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高序位雌鼠获得被选择、交尾及产仔的机会最多, 较低序位雌鼠若被选择并且产仔, 则其序位将随之上升; 高序位雄鼠对各个序位雌鼠均可选择, 且在繁殖期间对同性个体表现很强的攻击性, 以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在社群繁殖中高序位雌、雄个体的作用明显高于低序位个体, 这是布氏田鼠种群长期选择进化的生存策略。实验支持了布氏田鼠为混交制、一雄多雌的婚配制度推论。  相似文献   

14.
1991~ 1998年对内蒙古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体长、体重和胴体重资料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田鼠体长、体重、胴体重的均值在低密度回升期均逐年增高 ;雌性越冬鼠的胴体重均值低于雄性越冬鼠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秋季雄鼠与雌鼠的 3项指标的均值无显著差异(P >0 10 ) ,体长、体重和胴体重间相关极显著 (P =0 0 0 0 1)。分别给出了体重与体长 :胴体重与体长的模型W =aLb,其中W为体重或胴体重 ,L为体长 ;胴体重与体重的关系适合于模型NW =W / (a bW ) ,其中NW为胴体重 ,W为体重。  相似文献   

15.
配偶数增加对布氏田鼠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军  张知彬 《动物学报》2003,49(4):432-437
为研究配偶数量对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社会行为的影响 ,设置了 6组处理方法 :对照组 1♂+1♀配对组 ,只增加雌性配偶的 1♂ +2♀处理组和 1♂ +3♀处理组 ,只增加雄性配偶的 2♂ +1♀处理组和 3♂ +1♀处理组以及同时增加雌雄配偶的 2♂ +2♀处理组。每个处理各设 10个重复。记录各实验组中布氏田鼠在观察箱内 (两个大小为 37cm× 2 7cm× 17cm的有机塑料箱合并而成 ) 10min内发生的非对抗行为频次和对抗行为频次。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其它各组布氏田鼠的非对抗行为频次都明显降低 ,而对抗行为频次都明显增加。有效性比和密度与布氏田鼠社会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配偶数增加主要通过密度的改变来影响布氏田鼠的社会行为 ,配偶数增加引起密度的升高 ,密度的升高导致布氏田鼠社群内非对抗行为显著减少 ,对抗行为显著增加 ,从而引起布氏田鼠社群关系的紧张 ,加大了社群的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6.
布氏田鼠社会行为对光周期的适应格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伟  房继明 《兽类学报》2001,21(3):199-205
对实验室内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布氏田鼠陌生成体—亚成体间社会行为模式的初步研究显示:不同光周期下成体对亚成体(特别是对雄性亚成体)的行为反应具性二型特征,长光照周期下(light:dark,14L:10D)成体与亚成体同性组合间的争斗较异性组合间的明显,容忍性低,其中成体雄对亚成体雄尤甚。短光照周期下(light:dark,10L:14D)成体雄对亚成体雄、成体雌对亚成体雌及亚成体雄的相容性均较成体雄对亚成体雌的容忍性低,尤成体雌对亚成体雄的排斥表现更为突出,其容忍性也较长光照条件下对应组的低。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布氏田鼠成体与亚成体间的社会行为模式不同。在自然条件下,这些行为模式是其对环境季节变化的一种有效适应,它影响种群中未成年个体存活、补充、扩散重组以及社群结构、种群空间格局季节变化,对该鼠的生存和繁殖有利。  相似文献   

17.
光周期对雄性布氏田鼠种内个体气味辨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  房继明  孙儒泳 《兽类学报》2004,24(4):304-310
本文研究了成年雄性布氏田鼠对不同光照周期下(长光照: LD; 短光照: SD) 的陌生雌鼠和陌生雄鼠气味的行为表现。实验发现: 所有被试雄鼠对LD 雄鼠、雌鼠气味比SD 雄鼠、雌鼠气味有更多的社会探究行为。LD 雄鼠比SD 雄鼠对同性或异性陌生个体气味的嗅闻和挖掘行为要多, 而且差异显著。在探究LD 动情雌鼠气味源时, LD 雄鼠比SD 雄鼠表现出更多的嗅闻和挖掘行为; 在探究SD 动情雌鼠气味源时, LD 和SD 雄鼠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差别。所有被试雄鼠在LD 雄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都显著多于在SD 雄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LD 雄鼠在LD 雌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显著多于在SD 雌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 而SD 雄鼠在LD 和SD 雌鼠气味源箱中的进入频次和停留时间没有明显差别。同时, LD 雄鼠对LD 动情雌鼠的气味在嗅闻频次和嗅闻时间上多于非动情LD 雌鼠, 而对SD 动情和非动情雌鼠的气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 SD 雄鼠对LD 和SD 动情雌鼠的嗅闻行为仅在频次上显著多于对非动情雌鼠的嗅闻, 而在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别。结果表明: 布氏田鼠嗅觉通讯中的个体气味及其对气味进行辨别过程中的行为反应都随着光照周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动物的个体气味带有季节性信息, 来源于长光照下的气味比短光照下的气味更具有性吸引; 短光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了雌鼠的动情和雄鼠的性行为反应。其嗅觉通讯行为的适应意义可能在于: 减少秋季短日照环境下的繁殖活动, 提高雄性个体之间的社会容忍性以利于集群越冬。  相似文献   

18.
布氏田鼠洞群内社群结构变动与序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通过野外标志流放和实验室观察,研究了洞群内布氏田鼠社群结构的变动及其序位作用。该鼠社群结构变动有明显的季节性。繁殖期为变动期, 贮草期为稳定期。变动期在繁殖前期和繁殖盛期形成2个变动高峰。前者主要是成体(包括老体) 雄鼠的迁移, 后者迁移主体是亚成体鼠。贮草期间洞群成员相对稳定, 迁移减少。社群序位表现为2~3 个等级,即优势鼠、次优势鼠和从属鼠。优势鼠以老体雌鼠为多。繁殖期, 50%以上的从属鼠在陌生鼠群中提高了序位, 30%优势鼠可在陌生鼠中保持高序位。非繁殖期, 进入陌生群后鼠间争斗激烈, 获得优势的比例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光周期对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本文测定了光周期对雄性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的体重、基础代谢率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动物从长光照(16L∶8D , LD) 转入短光照(8L∶16D , SD) 条件下驯化6 周(田鼠) 和7 周(沙鼠) 。结果显示: (1) 无论在LD还是SD 条件下, 两种动物的体重都趋于增加, 但反应程度不同也具有种间差异性。两种动物的体重对光周期的反应有时段性, 约14 d 前两种动物的体重增加迅速, 而后增加缓慢, 3 周左右趋于稳定。短光照条件下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的体重分别增长了37 %和11 % , 均低于长光照组(分别为47 %和25 %) , 说明短光照条件下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的体重增长较长光照缓慢; (2) 光照对两种动物的摄入能、消化能和可代谢能均没有显著影响,摄入能与体重的增长无关; (3) 光照对两种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 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在自然环境中, 可能以光周期作为一种信号, 当环境温度降低、食物质量变劣时, 采取降低体重以减少绝对能量需求的策略而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