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工作的进展使某些白细胞间素的作用逐渐明确。例如最近来自DNAX研究所(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Mayo诊所(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和两所大学的一份报告中,就介绍了rDNA白细胞间素-3(IL-3)、IL-4和IL-5对体外生产人白细胞的作用。这些机构中的研究人员用上述白细胞间素中的每个成员培养了骨髓的和脐带血的单核细胞。许多种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嗜中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等,都是由这些细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间质素[Interleukin-l(IL-1)]以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细胞活化因子,白细胞内源介体、内源热原和单核细胞因子等不同的名称见诸于书刊。IL-1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合成和分泌,可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诸如淋巴细胞活化、发热、肝细胞功能、从骨髓中产生和释放嗜中性白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增生均由IL-1调节。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可分为三大类:非颗粒细胞(约34.75%)、颗粒细胞(约61.25%)和桑葚胚样细胞.非颗粒细胞可进一步分为透明细胞和成血细胞;颗粒细胞可分为嗜中性、嗜碱性和嗜酸性颗粒细胞.颗粒细胞能够吞噬酵母菌,其中嗜中性颗粒细胞吞噬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淡水石斑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水石斑(Cichlasoma managuense)外周血细胞可区分出红血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外周血液中还存在少量未成熟的和正在分裂的红血细胞。白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嗜中性粒细胞体积最大;数量上,血栓细胞最多,而嗜酸性粒细胞则最少。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 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以鼻腔粘膜为主要效应部位。在此过程中多种炎性细胞(辅助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及细胞因子(IL-4、IL-5、IL-25、IL-33等)构成复杂的网络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AR的发生发展。临床上传统药物治疗及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参与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的各个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希望从中发掘出治疗AR的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氧气在LPS/ATP诱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提取C57BL/6小鼠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用1μg/ml脂多糖(LPS)刺激细胞24 h,用5 mM三磷酸腺苷(ATP)刺激细胞4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的变化。用5 mM ATP刺激细胞后,给予细胞40%、60%和100%的氧气处理1.5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1μg/mL LPS和5 mM ATP先后刺激下,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明显升高(P0.001),用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AC-YVAD-CMK刺激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后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01)。5 mM ATP刺激之后给予细胞不同浓度的氧气干预1.5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高氧抑制LPS/ATP诱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焦亡。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细胞是保护性杀伤细胞,主要杀伤多细胞寄生虫,有吞噬抗原一抗体复合物、被抗体覆盖了的细菌和某些病毒的功能,亦有调节变态反应的作用。过去认为嗜酸性细胞能中和炎症介质而起抗炎作用;目前有人提出嗜酸性细胞可能是炎症反应的原发性介质,具有细胞毒性。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ECF)的来源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补体系统、淋巴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某些癌肿(肺大细胞癌)等。ECF过多或活性过高是诱发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8.
应用Wright-Giemsa染液联合染色方法,通过光镜对切尾拟鲿Pseudobagrus truncatus外周血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切尾拟鲿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两种类型的粒细胞。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占白细胞总数的39.32%;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最少,仅占白细胞总数的2.30%;单核细胞体积最大,大小为(14.58±3.95)μm×(12.96±2.67)μm;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大小为(6.53±0.96)μm×(3.65±0.41)μm。此外,统计了红细胞密度为(1.68±0.39)×106/mm3,白细胞密度为(5.84±0.73)×103/mm3。  相似文献   

9.
玳瑁和绿海龟幼体外周血细胞的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和绿海龟(Chelonia mydas)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及其数量进行了观察、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在2种海龟外周血都观察到7种血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除了绿海龟观察到大、小2种嗜酸性粒细胞外,另外几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他爬行动物相似.白细胞分类计数表明,2种海龟白细胞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仅有少数,嗜碱性粒细胞极少,并且此类细胞在玳瑁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为零.玳瑁红细胞数量为(346.7±68.4)×10~3个/μl,比绿海龟红细胞含量少,绿海龟为(403.3±170.6)×10~3/μl;玳瑁白细胞及血栓细胞数分别为(7.7±1.9)×10~3个/μl和(9.6±2.2)×10~3个/μl,绿海龟分别为(7.3±2.8)×10~3个/μl和(7.5±3.7) ×10~3个/μl.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主要表达于人角质细胞、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中。IL-33在Th(helper T cell)2细胞的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Th2细胞分泌Th2相关细胞因子,趋化Th2细胞,并在组织损伤中作为警报素放大免疫反应。IL-33也可以激活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研究逐渐深入,IL-33的抗肿瘤作用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包括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癌症中的作用。为更好总结IL-33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本文从IL-33在肿瘤免疫中的信号通路和IL-33对不同肿瘤免疫治疗效应两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以25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巨噬细胞30min,可阻断巨噬细胞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_2(PGE_2)的合成与分泌。创伤小鼠巨噬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可明显抑制正常T细胞白介素2(IL-2)mRNA及IL-2受体(IL-2R)αmRNA水平,并增强Ts细胞的抑制活性。去除T细胞中Ts细胞可使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消失。表明创伤后巨噬细胞可通过直接的细胞接触方式抑制T细胞IL-2及IL-2 Rα的基因表达,且这一作用是通过增加Ts细胞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抑瘤素M受体(OSMR)在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分别检测30例CAU患者及30名健康受试者的皮肤组织中OSMR、JAK和STAT3的表达,研究显示OSMR、JAK和STAT3在CAU患者皮肤组织中高表达(p<0.05)。转染OSMR-siRNA可显著降低CAU模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IL-6和IFN-γ水平,而转染JAK/STAT3信号通路激动剂Tyr705则可显著升高炎症因子水平(p<0.05)。转染OSMR-siRNA可显著降低CAU小鼠瘙痒次数、瘙痒时间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而转染Tyr705则可显著升高CAU小鼠瘙痒次数、瘙痒时间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转染OSMR-siRNA促进了CAU小鼠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抑制了细胞凋亡(p<0.05)。而转染Tyr705则抑制了CAU小鼠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促进了细胞凋亡(p<0.05)。转染OSMR-siRNA下调了上皮细胞中OSMR、JAK和STAT3的表达,而转染Tyr705则上调了OSMR、JAK和STAT3的表达(p<0.05)。总之,本研究表明OSMR基因在CAU患者皮肤组织中高表达。OSMR基因沉默可通过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5(IL-5)主要由Th2细胞产生,对B细胞、T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人IL 5(hIL-5)cDNA编码134个氨基酸,其成熟多肽由115个氨基酸组成。目前hIL 5 cDNA在大肠杆菌表达尚未见报道。国  相似文献   

14.
天然辅助细胞(natural helper cell,NHC)是一种近期发现于鼠体内的2型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2)。NHC起源于骨髓淋巴系祖细胞,由iNH细胞分化而来,且处于分化终末阶段。这些细胞主要位于腹腔内的脂肪相关淋巴簇(fat-associated lymphoid cluster,FALC)与肺组织中,在其形态及特征方面,与淋巴细胞具有相似性。其表面高度表达-kit、sca-1、IL-7R,而缺乏lineage标记。经过不同刺激信号的作用,NHC可产生相应的Th2型细胞因子,如IL-5、IL-6与IL-13,进而调节IgA抗体的产生并辅助B1细胞自我更新。NHC分泌的大量IL-5和IL-13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与杯状细胞的增生,同时促进黏液分泌,参与过敏反应及呼吸道炎症的发生并在抵抗寄生虫感染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琦  姚东方  郭清妍  黎木兰  李杰恩 《蛇志》2015,(1):10-12,27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浸润情况,探讨IL-33与Eos在其发病中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分别检测CRSwNP患者(观察组)32例和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24例的鼻黏膜组织中IL-33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并对Eos计数;全血细胞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结果 (1)CRSwNP组织中上皮层及间质内Eos、中心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及部分腺体内有IL-33的表达;(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IL-33阳性细胞数、苏木精-伊红染色Eos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计数与IL-33阳性细胞数在CRSwNP中存在正相关性(P0.05);(3)血液中Eos含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3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在CRSwNP患者体内高表达,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互相促进,在CRSwN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似刺鳊鮈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血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大、小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外周血液中可观察到少量未成熟的及正在分裂的红血细胞.白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嗜中性粒细胞体积最大;数量上,血栓细胞最多,而大淋巴细胞则最少.似刺鳊(鮈)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和总蛋白(TP)变化范围较大,且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较高,似刺鳊(鮈)雄鱼的血液生化指标相应值均显著低于雌鱼(P<0.05).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是当今临床医学攻克的重点。M1型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产生炎症,而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抑炎因子抑制炎症的发生。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则是从炎症状态转变成抑制炎症发生的状态,因此研究巨噬细胞向缓解炎症的M2型极化将有利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培养液处理已被脂多糖(LPS)诱导呈M1型的Raw264.7巨噬细胞,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BMSC-CM)对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提取来源于3周龄C57BL/6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收集BMSC-CM处理M1型的Raw264.7巨噬细胞;半定量PCR检测M1型标记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标记基因[精氨酸酶1(ARG-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以及白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本研究发现,经过BMSC-CM培养后的M1型的Raw264.7巨噬细胞,其M2型相关指标ARG-1和TGF-β1 mRNA水平明显上升,并且IL-10 mRNA水平和p-STAT3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这些结果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通过IL-10/STAT3信号通路促进STAT3磷酸化,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壳色福寿螺在免疫学上的差异,通过瑞士染色法,比较了不同壳色螺的血细胞分类、血细胞形态、数目和比例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壳色福寿螺的血细胞均可分为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根据其嗜性又将颗粒细胞分为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且黑壳福寿螺的细胞核及细胞形态较黄壳福寿螺更为多样;黑壳和黄壳福寿螺的血细胞总数(THC)分别为(1.31±0.29)×106个/mL和(1.37±0.28)×106个/mL,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细胞的比例大小均为嗜碱性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嗜酸性颗粒细胞;但黑壳福寿螺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比例显著比黄壳福寿螺低3.08%(P<0.05);由此可以推测,黑壳福寿螺较黄壳福寿螺分布数量差异的免疫学上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其血细胞核形态及比例的差异造成其免疫力强弱和存活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人P40T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与刺激人IL-3依赖性白血病细胞系(M-OTE)的生长活性进行分离,Donahue等发现,该因子能支持正常的外周血和骨髓红细胞前体生长及分化,故将其命名为白细胞介素-9(IL-9)。虽然M-OTE细胞来源于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但目前尚未证实IL-9是巨核细胞的生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3(IL-13)对AGR2mRNA和蛋白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探讨AGR2在哮喘气道黏液过度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1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对照组和IL-13组,IL-13组于26d-28d激发前经鼻滴入100μg重组小鼠IL-13。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Real time-PCR方法检测肺组织AGR2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AGR2蛋白和Muc5ac蛋白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组BALF中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19.1±6.34)%较正常组(0.28±0.29)%明显增多(P<0.01);IL-13组BALF中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30.05±9.32)%较哮喘组明显升高(P<0.01)。IL-13组小鼠肺组织中AGR2mRNA(1.702±0.046)和蛋白(0.617±0.028)的表达较哮喘组(1.52±0.071,P<0.01;0.505±0.078,P<0.05)升高,IL-13组AGR2mRNA与Muc5ac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62,P<0.05);AGR2蛋白与Muc5ac蛋白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47,P<0.05)。结论 AGR2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黏液过度分泌发病机制,IL-13可通过上调其表达,进一步促进黏蛋白Muc5ac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