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实验室现有3种真菌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分析及培养条件优化。比较了3种菌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透明圈大小、并分析产纤维素酶酶活;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分析的方法优化毛酶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通过试验得出3种真菌均能产纤维素酶,毛霉能产较多的纤维素酶。毛霉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pH 5.0,转速220 r/min,发酵时间47 h,发酵温度35℃,纤维素酶活为6.99U/mL。毛霉、青霉、曲霉均产纤维素酶,毛霉能降解玉米芯纤维素。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是天然可再生资源。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细菌、真菌和动物体内都能产生纤维素酶。微生物产纤维素酶已有较多报道,并在食品、医药、饲料、洗涤、纺织和造纸工业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海洋微生物产纤维素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产纤维素酶海洋微生物的种群、来源及基因筛选、海洋微生物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以及纤维素酶的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海洋微生物产纤维素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并鉴定一种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的菌株,为纤维素的高效利用贮备菌源。方法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通过LB培养基对其进行纯化,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其产酶能力。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产纤维素酶菌株(S1)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genus)的短小芽胞菌,在最佳产酶条件下产酶含量达到1 204U/mL,产纤维素酶能力与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相当,但其产酶速率较里氏木霉低。结论 S1是一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的菌株,产酶条件温和,初步鉴定为一种新种,具有较高研究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鉴定和筛选产纤维素和脂肪酶细菌,通过平板扩散法测定不同氮源培养基对细菌产纤维素酶和不同碳源培养基对细菌产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确定细菌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最佳培养基,利用最佳培养基研究不同琼脂含量、海水和淡水溶剂、菌种的培养时间及接种后的培养时间对细菌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蛋白胨为氮源的A培养基为细菌产纤维素酶最佳培养基,以Tween-20为碳源的培养基为细菌产脂肪酶最佳培养基;培养基中琼脂的最佳用量均为13‰;所有菌株在海水培养基上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比淡水培养基上高,但脂肪酶活性并非如此;鉴定和筛选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细菌接种菌种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18 h和24~32 h,测定细菌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48~72 h和120 h。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产纤维素酶解淀粉芽胞杆菌SSY1株的稳定性。方法在适宜生长条件下连续传代30代。分别取第2、10、15、20、25和30代细菌,对其进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产纤维素酶特性及动物安全性试验观察。结果传至第30代,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产纤维素酶特性及药敏特性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产纤维素酶解淀粉芽胞杆菌SSY1株稳定性良好,有望成为中药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验室现有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制备纤维素酶。考察了JFY-14菌株产酶培养过程中pH值、培养时间、氮源等条件的影响。得到了最佳产纤维素酶条件:培养时间为72~75 h,初始pH值为4.5~5.0以及最佳培养氮源为1%的硫酸铵。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纤维素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探讨了近年来微生物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种类的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问题和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5龄家蚕肠道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BMC-2,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比活力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菌株BMC-2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和转速对CMCase比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发酵时间、培养基初始pH、发酵温度、转速.确定菌株BMC-2产纤维素酶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94.35 h,发酵温度30.3℃,培养基初始pH 7.01,转速179 r/min.在此条件下, CMCase比活力理论值为25.801 U/mg,验证值为25.526 U/mg,较产酶条件优化前提高了1倍,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应用于菌株BMC-2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褐色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 fusca)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60Co-γ射线联合诱变,获得了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V8,CMC酶活力达到0.679 IU/mL,与出发菌株相比,其产酶能力提高3.53倍。通过对AV8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产纤维素酶最适应温度为55℃;该菌的最适产CMC酶初始PH值为7.0,最适产FPA酶初始PH值为8.0;当培养到第7天时,产CMC酶达到高峰。当培养到第8天时产FPA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0.
张静静  聂犇  杨江科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0):1985-1993
【目的】解析造纸废液氧化塘中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的群体组成和结构;筛选并获得一批纤维素酶产生菌,丰富菌株资源,并为纤维素酶的工业应用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奠定基础。【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系统考察了造纸废液氧化塘环境中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群体组成和结构,并通过测定纤维素酶在不同pH条件下酶活变化考察所产纤维素酶的特性。【结果】造纸废液氧化塘中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分类上分属于Firmicutes、Actin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 4个门(亚门)15种。来自泥液混合样和黑液排污口泥样的产纤维素酶细菌群体多样性最为丰富,由6-7个种的细菌组成;而来自强碱性的黑液下层样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则较为贫乏,主要由来自Bacillus类细菌组成。分离菌株除酸性纤维素酶产生菌外,碱性纤维素酶和中性纤维素酶产生菌也较为丰富,且其分布与样品来源有紧密的关系。【结论】对造纸废液氧化塘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群体组成和结构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对新菌株资源的挖掘,也可为特殊环境的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接种量、pH值、装液量等不同发酵条件对黄绿木霉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这些因素中影响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主要因素为温度, 而其他三个因素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影响比较小。研究中得出该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5d, 28℃、初始pH为6、接种量为8%、装液量为40 mL (150 mL三角瓶), 摇床转数为170 r/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堆肥中具有产纤维素酶酶活的菌株并进行鉴定,同时进行该菌株纤维素酶酶特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刚果红平板法进行筛选得到菌株,利用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测序得到CCH-1的部分16SrDNA序列,经Blastn调出与菌株16SrDNA同源的序列,用软件MEGA 4.0按照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16SrDNA系统发育树,并采用DNS法测定所产纤维素酶酶活.结果:GCH-1的生理生化指标与蜡质芽胞杆菌理化指标相符,与Bacillus cereus IAM 12605(T)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为99.8%.CCH-1菌株发酵48h能达到最大产酶量,所产纤维素酶在40℃有最高酶活力,酶活力分别为0.581μ/mL,GCH-1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酶系在pH 7.0~9.0能够保持较高的相对酶活力,超过85%相对活力.结论:GCH-1初步鉴定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能够产胞外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剂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绿色木霉,以稻草为唯一碳源,采用液态发酵的方法,分别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Tween 80,重点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实验分析了加入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时滤纸酶活、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微晶纤维素酶活及酶液的表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鼠李糖脂能够促进绿色木霉产酶,分别使滤纸酶活、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微晶纤维素酶活最大提高了1.08倍,1.6倍和1.03倍。与Tween 80相比,鼠李糖脂促进产酶的效果明显优于Tween 80。  相似文献   

14.
芽孢杆菌E2菌株纤维素酶形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芽孢杆菌E,菌株(Bacillus sp.strain E2)能在55℃下良好生长并在培养液中大量积累胞外纤维素酶(190 mu/ml培养液),所产生的纤维素酶为单一的CMCa se。对芽孢杆茁E2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 该菌产酶的最适培养基装量为200ml/500mI三角瓶,最适起始pH为6 5,最适产酶温度为45℃,产酶高峰在培养时间8—12小时。E2菌株不能利用单一的无机氮源形成纤维素酶。酪蛋白是试验过的供E2菌株形成纤维素酶的最好氮源,其用量为3g/L。CMC—Na,纤维二糖,能作为碳源供芽孢杆菌E2菌株形成纤维素酶。高浓度的葡萄糖(8g/L)对芽孢杆菌E2菌株纤维素酶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天然纤维素不能作为芽孢杆菌E2菌株形成纤维素酶的碳源。  相似文献   

15.
黄绿木霉菌产纤维素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接种量、pH值、装液量等不同发酵条件对黄绿木霉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因素中影响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主要因素为温度,而其他三个因素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影响比较小.研究中得出该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5d,28℃、初始pH为6、接种量为8%、装液量为40 mL(150 mL三角瓶),摇床转数为170 r/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从四川省阿坝自治州黄龙沟的高山低温环境中分离筛选产纤维素酶的耐冷菌,并研究菌株的产酶特征.[方法]根据菌株的ITS序列分析及形态特征,对菌株进行鉴定.利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酶活性.[结果]从四川省阿坝自治州黄龙沟的高山腐殖土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耐冷菌HD1031,经鉴定该菌为玫红假裸囊菌(Pseudogymnoascus roseus).该菌可在4℃-25℃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6℃-17℃.该菌在以微晶纤维素和玉米芯粉为碳源、硫酸铵和Tryptone为氮源的培养基中,17℃、160 r/min摇瓶发酵8d后产生纤维素酶,其中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366.67 U/mL,滤纸酶酶活87.6 U/mL,β-葡萄糖苷酶酶活90.8 U/mL,酶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50℃.[结论]筛选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耐冷菌HD1031,此菌株所产纤维素酶在20℃-40℃下活性较高,对热敏感,具有低温纤维素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一株新分离的毛栓菌静置产纤维素酶的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对培养基初始pH、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诱导物进行研究。利用DNS(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素酶活。结果表明:该毛栓菌静置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5.0,最适碳源、氮源和诱导物分别是淀粉、酵母粉和干麸皮,且质量浓度分别为淀粉1%、酵母粉0.4%、干麸皮1.5%,在此条件下,进行静置发酵3d,可获得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素酶活力最高为56.62U/mL。此研究开创了纤维素酶生产菌的新发现,与以往所报道的好氧产纤维素酶菌种黑曲霉、木霉等相比,具有发酵时间短、耗能小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从青贮饲料中分离筛选产纤维素酶的细菌。方法:用刚果红染色法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法对分离所得的细菌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到1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编号为ws-6。对该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结论:该菌最适生长pH 5.0—7.0,最适生长温度35℃,产CMC酶活力达2.55U/mL。  相似文献   

19.
采集新疆吐鲁番地区土样,从中分离筛选1株产纤维素酶菌株C-8;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合作用pH和温度分别为9.0、40℃,且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为了提高C-8菌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其产酶条件的3个主效应因素,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起始pH、CMC-Na%和培养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条件为起始pH8.0、CMCNa%2.5%、培养温度28℃。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可达193.89 U/mL,与优化前相比,酶活提高2.35倍。  相似文献   

20.
李鹏  陈秀珍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21,40(4):743-758
木霉是重要的产纤维素酶真菌,在其可利用性评价筛选过程中,获得了一株在实验室条件下高产纤维素酶的拟康宁木霉菌株8985.采用响应面法对8985产纤维素酶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滤纸酶活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11个因素进行了筛选,包括温度、湿度、发酵时间、K2HPO4、(NH4)2SO4、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