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连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同步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物理、化学方法以及生长调节剂与过筛相结合的综合法,对黄连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了同步控制。结果发现:综合法效果最理想,经2,4-D诱导形成体胚后,转到ABA+N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分级过筛,再继代培养,可使体胚同步率明显增高,达到60—85%,体胚发育也正常。由此我们认为:体细胞胚胎发生同步控制的关键问题,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浓度的配合使用来调节体胚发育,分级过筛只是一种获得体积大小一致的体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小麦幼胚培养中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品种崇阳红麦和鄂思一号杂种一代幼胚培养具有再生植株的潜力。从一个幼胚经200天左右的连续培养获得530多株再生植株,并从中获得了典型的具有两极性的与愈伤组织块仅局部相连的胚状体。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小麦幼胚培养的主要途径,但受培养条件的影响,以MS培养基作基本培养基,低浓度2,4-D(0.4mg/1)和水解酪蛋白(1000mg/l)有利于体细胞胚胎发生。 相似文献
4.
5.
C. R. K. Reddy G. Raja Krishna Kumar A. K. Siddhanta A. Tewari K. Eswaran 《Journal of phycology》2003,39(3):610-616
In vitro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regeneration of somatic embryos to whole plants through micropropagules was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from pigmented uniseriate filamentous callus of Kappaphycus alvarezii (Doty) Doty in axenic cultures. More than 80% of the explants cultured on 1.5% (w/v) agar‐solidified Provasoli enriched seawater (PES) medium showed callus development. The callus induction rate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for laboratory‐adapted plants. The excised callus grew well in subcultures and maintained its growth for prolonged periods if transferred to fresh medium in regular intervals. Some subcultured calli (<10%) did undergo transformation and produced densely pigmented spherical or oval‐shaped micropropagules (1–5 mm in diameter) that subsequently developed into young plantlets in liquid PES medium. The micropropagule production was further improved through somatic embryogenesis by a novel method of culturing thin slices of pigmented callus with naphthaleneacetic acid (NAA) or a mixture of NAA and 6‐benzylaminopurine. Transfer of embryogenic callus along with tiny somatic embryos to liquid medium and swirling on orbital shaker facilitated rapid growth and morphogenesis of somatic embryos into micropropagules that grew into whole plants in subsequent cultivation in the sea. The daily growth rate of one tissue cultured plant was monitored for seven generations in field and found to be as high as 1.5–1.8 times over farmed plants. The prolific somatic embryogenesis together with high germination potential of somatic embryo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offers a promising tool for rapid and mass clonal production of seed stock of Kappaphycus for commercial farming. 相似文献
6.
糜子离体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学连续石腊切片的研究方法,观察了糜子组织培养中植株再生的过程,从而证明了植株再生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结果表明:(1) 糜子成熟胚培养首先从下胚轴及胚根区愈伤组织化;(2) 体细胞胚起源于下胚轴及胚根维管束周围愈伤组织中单个离散的胚性细胞;(3) 糜子离体体细胞胚有与典型禾谷类作物合子胚大致相似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玉米幼穗离体培养体细胞胚高频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玉米(Zea mays L.)幼穗为材料,MS主基本培养基,诱导体细胞且状体。筛选出了胚状体高频发生的品种;同时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遗传型与胚状体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诱导期2,4-D浓度对且状体产生十分重要,KT和6-BA影响且状体的发生。组织切片观察表明:多数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表层,少数产生于里层;愈伤组织产生且状体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8.
野芹菜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变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野芹菜(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叶柄外植体胚性细胞的起源与原胚状体的发生。叶柄切段植入 MS 2mg/L2,4-D 0.25 mg/L KT固体培养基后,以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为指标,判明了胚状体发生与紧贴维管束的鞘细胞层密切相关;鞘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层结构的细胞群,它们仍含大液泡及薄层胞质,成片被覆在维管束表面;胚性细胞团即不同步地发生在该多层组织较内层的局部位点上,细胞具大核,胞质稠密,经持续有丝分裂发展成大小不同呈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伴随着鞘细胞的剧烈变化,韧皮部薄壁细胞亦分裂增殖,原有筛管变形衰退,部分新增殖的细胞分化为新筛分子;木质部中,原导管束附近朝向韧皮部一侧的部分薄壁细胞亦进一步分化为孔纹导管。外植体中维管系统的再次分化,显然是与输导功能强化以适应原胚状体发生时对营养物质的大量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9.
1.向日葵不同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情况不同。2.较高浓度的蔗糖有利于向日葵幼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3.在同样条件下,2mm长的幼胚较其它时期的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频率高。4.在蔗糖浓度为17.5%并分别加入0.5—10.0ppm玉米素的Nitsch培养基中,向日葵幼胚产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频率随着玉米素浓度的增高而增加。5. 2,4-D能使体细胞胚胎发生,但不能分化器官。6.切片观察表明:在含玉米素的培养基上,幼胚产生了胚性细胞团和胚状体。并多数发生于子叶与下胚轴的深层。胚性细胞团周围细胞退化,使其与周围组织之间形成间隙。 相似文献
10.
11.
石刁柏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无菌苗的嫩茎切段为外植体,在含有1 mg/LNAA+0.5 mg/L BA的MS培养基上可100%地被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在此条件下可长期继代,将继代的愈伤组织转入含有2 mg/L 2,4-D 0.5mg/L NAA的MS培养基上后,约有70%的愈伤组织块转变为胚性愈伤组织,这些胚性愈伤组织在3,4-D浓度进一步降低为0.5mg/L的条件下发育形成体细胞胚。切片观察表明:这些胚性愈伤组织是从愈伤组织的表层或近表层产生的。这些细胞核大,多核仁,细胞质浓、染色深的胚性细胞中的一些单个细胞处于与邻近细胞隔离状态,细胞壁也明显加厚。这些单细胞开始分裂,第一次分裂多为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基细胞和一个小的顶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三细胞、四细胞、五细胞和具胚柄的多细胞原胚。原胚发育形成球形胚、梨形胚、香蕉形胚,由于在胚的一侧细胞分裂旺盛形成单子叶突起,最后形成子叶胚。其发育过程类似于单子叶植物合子胚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激素对枸杞体细胞胚发生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宁夏枸杞无菌苗叶片为材料,对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激素作用、可溶性蛋白质变化及体细胞胚发生频率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激素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组分和体细胞胚发生频率均有一定的差异,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结果如下:(1)MS_1、MS_2和MS_3三种培养基上继代的愈伤组织难以诱导形成体细胞胚,为非胚性愈伤组织;而从MS_1、MS_2和MS_3分别转到MS_0和MS_4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发生频率高,属于胚性愈伤组织。其中以MS_3转至MS_0后的体细胞胚发生频率最高。(2)可溶性蛋白质SDS-PAGE分析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有特异性蛋白质67kD,胚性愈伤组织有特异性蛋白质35kD和44kD;蛋白质33kD和67kD受2,4-D调控,蛋白质49kD、57kD受6BA调控,而蛋白质37kD、51kD受2,4-D和6BA协同调控。 相似文献
13.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影响大豆幼胚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的9个因素。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适宜幼胚长度为4mm;随着供俸植株发育阶段的提高诱导频率下降;最适基本培养基为 MS 培养基;蔗糖浓度从1.5%提高到9%,诱导频率逐渐下降;过高的维生素 B_1浓度对胚胎发生不利;2,4-D 的诱导效果优于 NAA,适宜的2,4-D 浓度为20ppm;光、暗处理与生长素种类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接种方式对诱导频率影响很大,体细胞胚只在下表皮与培养基接触的幼子叶的上表皮上产生,当上表皮与培养基接触时,两个表皮都不能产生体细胞胚;被试的所有基因型都能被诱导胚胎发生,不同基因型的诱导频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胡萝卜体细胞胚在人工种子制作中的分级分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植物胚性细胞团分选仪进行了从胡萝卜非均匀性的悬浮培养物中分级分选体细胞胚。对该仪器分选体细胞胚的操作程序及参数进行了确定,对分离的三个等级的体细胞胚的数量、大小和形态进行了测定。该仪器分选胡萝卜成熟的体细胞胚的速度为每小时从100ml 悬浮培养物中分选出872个胚。按大小次序分级分离的三个等级的体细胞胚所制作的人工种子,在无菌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分别为87.3%、75.3%和55.5%。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植物胚性细胞团分选仪用来分级分选胡萝卜体细胞胚的效果是良好的,成熟胚(第一、二级)制作的人工种子比未成熟胚(第三级)制作的人工种子萌发率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红豆草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铁刚 《Acta Botanica Sinica》1989,31(10):757-762
红豆草(Onebrychis viciaefolia Scop.)下胚轴切段在含有1mg/IBA、1mg/1 KT 的 LS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产生愈伤组织,通过筛选、克隆得到大量的具有胚胎发生潜力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当将其转移到含1mg/1BA 的 LS 培养基上后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液体闪烁技术测得在胚性培养的前2天,RNA 合成速度迅速上升,随后下降,第五天后又呈缓慢上升趋势,尔后平稳。蛋白质合成速度在胚性培养的第三天达到高峰,升高很快。而 DNA 合成速度变化平缓,只是在胚性培养的第五天出现一较小的峰。胚性培养过程的 DNA、RNA 蛋白质合成速度均高于非胚性培养。 相似文献
19.
影响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几个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 IR36、IR50、IR52及 IR54等品种的幼穗及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蔗糖浓度、2,4-D、NAA、激动素及脱落酸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结构的保持及植株分化的影响。6%蔗糖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3%的有利于胚性结构的保持及植株分化。当培养基中不含2,4-D,而含激动素与 NAA 时,幼穗直接出芽;当不含激动素而含2,4-D与 NAA 时,外植体产生非胚性愈伤组织;当不含 NAA 而含2,4-D 与激动素时,外植体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认为,2,4-D与激动素是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基本因素,而 NAA 的作用是不明显的。不同外植体(幼穗与成熟种子)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对2,4-D 与激动素的反应略有不同,幼穗更为敏感。在继代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脱落酸有利于胚性结构的保持。随着继代世代的延续,分化培养中愈伤组织所表现出的绿色生长点状物不能发育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