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们将初中《植物学》课本第45页上的证明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实验改液体培养法为砂基培养法。即将石英砂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取两个较高的广口玻璃瓶,将底部截去,成为简状,用纱布包严简底并装入洗净的石英砂,各栽上一株同样大小的健壮植株幼苗,最后把栽有幼苗的培养瓶分别放在盛有土壤浸出液的甲容器(如培养皿)和盛有蒸馏水的乙容器里。为防止容器内水分的过度蒸发,可用硬纸板中央剪洞套在瓶  相似文献   

2.
用NaCI溶液培养15天的大米草幼苗,脯氨酸积累较双蒸水培养的多。同时随着溶液中NaCl浓度的增高,脯氨酸的积累也增加。用双蒸水和NgCl溶液交替培养的结果表明,大米草幼苗中脯氨酸的含量与溶液的盐度有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缺硫培养6天的水稻幼苗,其叶片和根中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明显下降。用1pPm 的6-苄氨基腺嘌呤(6-BA)处理培养了10天的水稻幼苗根系,24小时后缺硫培养的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的 NR 活性升高,加硫培养的水稻幼苗叶片和根中的 NR 活性下降。用~(35)S示踪发现,6-BA 可降低加硫幼苗对~(35)S 的吸收和转化,但促进缺硫幼苗对~(35)S 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用PCR方法从拟南芥基因组DNA中分离克隆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基因(AtADF4),并进行了序列分析。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将AtADF4导入烟草,PCR和RT—PCR检测证明AtADF4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转基因烟草幼苗下胚轴的弯曲度在暗培养与光照培养条件下均比对照的大,暗培养条件下下胚轴弯曲程度较高;下胚轴薄壁细胞壁比对照大,维管束排列不整齐;根毛稀少弯曲,而对照根毛密集且直;转基因烟草开花时间比对照平均延迟了7~8d,花粉萌发时花粉管比对照粗短。  相似文献   

5.
杨树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诱导母系单倍体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补加植物激素及蔗糖的MS和BN培养基对杨树未授粉子房进行了离体培养。其过程分为三步:首先,诱导子房膨大开裂并从中长出愈伤组织;然后诱导愈伤组织分化芽;最后将无根幼苗转入生根培养基生根形成完整植株。但也发现了从膨大的子房直接长出幼苗的情况。对12株幼苗的根尖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发现它们的多数细胞都具有19条染色体,证明是起源于雌配子体的单倍体植株。移入土壤栽培的40株幼苗,现已有26株成活。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关于菸草和辣椒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结果。对于菸草花药离体培养曾进行四种培养基的对比试验,结果以 NH 效果最好,Blaydes 次之。10—20%(体积/体积)椰乳能提高花药成胚的百分比,对单倍体幼苗也有促进作用。蔗糖浓度从1—4%都能产生“胚状体”,以3%的蔗糖浓度产生“胚状体”的百分比最高,长出的幼苗也比较健壮。对花粉不同发育时期进行了比较试验,花药中花粉单核靠边时期进行培养的出苗率最高。“胚状体”的形成主要由单核花粉粒均等分裂或由营养核分裂两种方式形成“胚状体”。生殖核只进行几次分裂而最后逐渐退化消失。对菸草花粉植株进行根尖或茎尖制片,观察其染色体数目为24,证明是单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对单倍体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得到许多二倍体后代,其中少数是四倍体。本文对花药离体培养和组织培养中产生“胚状体”问题进行了讨论。辣椒采用花粉单核靠边时期的花药,培养在 NT 及 MS 加有补充物质的培养基上,花药既产生“胚状体”又产生愈伤组织。观察到单核花粉最初分裂发育成多细胞“原胚”到最后形成幼苗的过程。“胚状体”的发育与合子胚的发育过程相似。在花粉发育成幼苗的各个发育时期都可能停止发育,长成幼苗的只是少数。由单核花粉粒所形成的多细胞“原胚”可突出花粉壁外但仍与花粉粒相连,花粉粒内细胞大而染色淡,花粉壁外的多细胞“原胚”的细胞排列紧密,体积小而有分生能力,有的已开始分化。小苗的根尖和愈伤组织细胞,用醋酸洋红压片检查,其染色体数目为12,证明是单倍体。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提高水稻幼苗抗低温能力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 ( PP333)影响水稻幼苗抗低温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用PP333浸种后在水稻培养液中培养 1 0 d的幼苗 ,经 ( 4℃± 0 .5℃ )低温胁迫后 ,能有效地降低相对电导率 ,维持较高的 SOD活性 ,提高 CAT、POD活性 ,减缓 MDA的积累。PP333处理使低温下的水稻幼苗维持较高的游离脯氨酸含量 ,延缓幼苗生长 ,使幼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8.
农杆菌介导的芥蓝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旋转设计方法对影响芥蓝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芥蓝KanR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Kan浓度,而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是芥蓝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利于芥蓝遗传转化的操作程序为:将芥蓝无菌苗下胚轴在预培养基上预培养2天后,在LBA4404菌液中感染8min,置于共培养培养基上培养2天,随后把外植体转入含Kan的选择分化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28天转瓶一次,当抗性幼苗长至2~3cm时,齐愈伤组织处切下幼苗在生根培养基上诱导不定根,25天左右后等不定根长成即可开瓶炼苗,继而移栽至营养土中,正常管理至开花结果;经PCR、Southern印迹检测,证明CYP86MF基因已经整合至转基因植株染色体中。  相似文献   

9.
水稻幼苗缺硫培养12—15天,叶和根中的乙烯产生量明显降低,缺硫培养时间延长,根的乙烯产生量继续降低,叶的乙烯产生量升高。在缺硫幼苗中供给 SO_4~(2-)和0.1mmol/l 的半胱氨酸,乙烯产生量分别在36和12小时后升高到加硫幼苗的水平。供给0.1mmol/l 蛋氨酸,6小时后的乙烯产生量已高于加硫的幼苗。测定培养13天的幼苗叶片中游离氨基酸表明,缺硫幼苗其蛋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非豆科作物—油菜人工根瘤的诱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酶液(含纤维素酶2%,果胶酶1%)处理催芽后2天大小的油菜幼苗根部,并在 PEG 存在下接种根瘤菌。接种根瘤菌后的油菜幼苗培养20天左右,根瘤菌在根部形成根瘤。试验结果证明,酶能破除油菜根表皮的细胞屏障,诱使根瘤菌侵入油菜根细胞内,形成含根瘤菌的根瘤,这种根瘤表现一定的乙炔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11.
骆驼蓬提取物对玉米种子α-淀粉酶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建新  赵国林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200-2203
用开花期多裂骆驼蓬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对玉米种子浸种20h后,在室内常规培养,并在不同时间测定种子萌发率及其α-淀粉酶活性、幼苗根系活力及幼苗培养14d时根系和茎叶的干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及种子α-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提取物水溶液浓度越高,萌发率和酶活性越低;浸种能增加幼苗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幼苗生物产量,其作用随提取物水溶液浓度的提高开始增加,然后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植物生长状态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的影响,研究了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生长状态的绿豆(Vigna radiata)幼苗对空气中的羟基自由基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绿豆幼苗周围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植物生长的环境,失活幼苗对周围环境羟基自由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渗透胁迫的绿豆幼苗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影响极显著,渗透胁迫程度不同其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绿豆幼苗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的影响与其呼吸速率密切相关。这证明绿豆幼苗生长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有影响,且这种影响依赖于其生理代谢过程及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今后在高等植物代谢(包括呼吸及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打基础,进行了水稻幼苗呼吸途径的探索性试验。试验材料是天津军粮城农场1954年、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1955年收获的银坊水稻种子,在30℃黑暗温箱中萌发,实验前24小时去胚乳的五天幼苗。幼苗的呼吸系用Warburg氏微量呼吸计在30℃测定。用饲餵实验和加呼吸抑制剂的方法追寻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途径。由实验结果发现在幼苗中呼吸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幼苗呼吸作用的多种变化是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4.
1利用水培法对比观察实验过程取2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的幼苗,用水培法培养,其中一组用的是完全培养液,另一组用缺Mg的“完全培养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2组植物的长势。预期结果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的植株长势良  相似文献   

15.
植物线粒体中的肌动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报道过在玉米线粒体中分离到肌动蛋白。本文进一步证明在玉米幼苗、绿豆幼苗以及花椰菜线粒体中存在肌动蛋白。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表明线粒体肌动蛋白分子量为42,000~45,000道尔频,与兔肌肉肌动蛋白分子量一致。植物线粒体肌动蛋白单体可以聚合成F-肌动蛋白,在232nm附近的吸收蜂可能是聚合成F-肌动蛋白所发生的构象变化引起的。兔肌肉HMM中ATP酶活性被部份纯化的植物线粒体F-肌动蛋白显著激活。线粒体F-肌动蛋白负染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直径为5~7nm,双螺旋结构的微丝。这些微丝用HMM修饰后出现箭头状装饰。箭头之间的距离为34~38nm。这些结果证明肌动蛋白确实存在于植物线粒体中。  相似文献   

16.
植物在正常生命活动中,需要许多矿质元素,其中需要量极少者,如Cu,Mn,Zn,B,Mo等,谓之微量元素。因为植物对它们的需要量极微,土壤栽培方法就很难使其发生缺乏症,甚至用一般的水培也不易达到目的,因此必须採用特殊的水培技术。主要是注意培养器皿的选择及培养基的纯化。在这方面研究较早的是Steinberg(1919),他用吸附的方法,把培养基中几乎所有的Zn都除去,培养Aspergillus niger,结果证明加Z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乾重大於对照的2000倍。後来Stout和Arnon提出了极其精细的方法来纯化培养溶液,用以培养高等植物,结果证明Cu,Zn,Mn,B等都是高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他们用Pyrex  相似文献   

17.
用0.01mg·L~(-1)三十烷醇磷酸酯钾或0.1mg·L~(-1)三十烷醇溶液培养的水稻幼苗,生长加速,苗高、苗鲜重、苗干重、苗粗壮度、根鲜重和根干重均增高。在幼苗生长后期,两者还可提高幼苗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一种快速繁殖番石榴幼苗的简单方法及其有希望的培养基。 将番石榴幼苗种植在装有蛭石的容器中,生长条件为:温度25±2℃、相对湿度85%,光周期16小时(7μmol·m~(-2)·s(-1),日光灯)。在无菌条件下制备100~150mm长的茎尖,置于含低浓度溴化物(10PPm)的10%次氯酸钠溶液中杀菌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外植体在(?)5mm×150mm的培养管(内含10ml琼脂培养基)中生长。将培养物转入250ml锥形瓶(内含100ml相同的培养基)中。在剪取供进一步增殖或生根的梢后,将剩下的组织(基础团块)转移到相同的培养基(内含2mg/l BA)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体培养小麦(Triticum vulgare)花药的方法成功地诱导小麦花粉形成了单倍体植株。在附加2—20毫克/升的2,4-D 和各种有机附加物的 MS 培养基上,属于27个杂种或品种的21094个花药中有103个花药产生了愈伤组织,这些愈伤组织均着生在裂开的药室内,显微观察证明它们是由花粉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形成的。花粉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0.2—2毫克/升的萘乙酸和0.2—2毫克/升的激动素或含有0.5毫克/升的吲(口朶)乙酸和15%椰乳的 MS培养基上培养5天以后,即陆续分化出幼苗。此外还发现接种在含有20%椰乳或吲(口朶)乙酸及激动素各2毫克/升的 MS 培养基上的花药直接从药室内产生出幼苗。已检查的6株幼苗的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21,表明它们是单倍体。单倍体植株能够抽穗而不结实。  相似文献   

20.
在有K无Na、有Na无K、无K无Na三种培养液中培养番茄和玉米幼苗,试验表明,在有Na无K液的培养下,番茄和玉米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比无K无Na溶液培养的低;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比无K无Na溶液培养的高;Na可以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Na可代替K对番茄、玉米幼苗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