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从1869年首次被佩尔·阿尔芒·大卫引见给西方世界起,大熊猫一直是西方人迷恋的对象。近几十年来,我国人民和政府视大熊猫为友谊的象征,经常将其成双结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奇动物。熊猫从我国西南山区进入世界动物园,并出现在画家的笔下,只有52年的历史。大熊猫是在何种情况下为世界所知呢?1876年,法国耶稣会的传教士彼也·大卫在我国西南山区狩猎,因夜间迷路敲开了山中一间有灯光的茅屋。淳朴的中国山民热情款待了这位外国的狩猎者。酒醉饭饱后,彼也·大卫发现屋里铺着一块黑白相间的毛皮地毯。他从未见过这种动物的毛皮,便向山民打听是那一种动物。山民不知这位外国客人居何用心,也不清楚这种动物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已经绝迹,便如实回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国宝.牙齿作为大熊猫消化器官之一,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大熊猫牙齿有其自身的构造特点.以往学者和专家对大熊猫牙齿形态的研究侧重于为大熊猫的种群分类寻找根据(Dvadi,1869; Milne-Edwards,1870;王将克,1974),更多关注牙齿在大熊猫进化、演变过程中的意义(王令红等,1982;黄万波,1993).研究的齿位大多局限于臼齿(张鹤宇和刘理,1959),所得结果或数据并不详细和全面.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大熊猫牙齿釉质的超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赵资奎等,1984 ).  相似文献   

4.
董为 《化石》2007,(4):2-4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奇动物,是我国的“国宝”,同时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与和平友好的象征。中国古代的古籍和地方志中,有关大熊猫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在有关的古籍和地方志中一直把大熊猫当作神奇异兽,并将其视为勇猛、正义、和平的象征。1869年法国的神甫戴维(A·David)在四川穆坪(今宝兴县)发现了“黑白熊”,并把标本带到法国巴黎。1870年巴黎自然历史搏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德(Melne Edwards)研究了标本后,认为它不是熊而是与小熊猫相似的另一种熊猫,并把它称为大熊猫(Giant panda)或猫熊(Catbear),用来区别1825年…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栖息于西藏高原边缘地带的高山竹林里,过着游牧般生活。大熊猫眼点很大,耳朵小巧,加上天性贪玩、朝气蓬勃,因此,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从分类学方面来看,大熊猫又是最迷惑科学家们的动物之一。关于大熊猫的祖先是谁,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大熊猫起源于熊科动物,另一种认为是从浣熊科动物进化而来的;还有一种观点主张大熊猫应该单列一科。这三种观点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直到最近才见分晓。大熊猫看起来像熊,但有许多地方与熊不同,而与浣熊相似。例如,熊类为食肉动物,而大熊猫主要以吃竹子为生;熊类每只脚有五个趾头,拇趾的运动方向与其余四趾相同,但大熊猫可有第六趾,拇趾的运动方向与其余五趾相反,可灵活剥竹叶;熊类不能坐立,而大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是世界人民所喜爱的珍贵动物。大熊猫足螨病是由于痒螨科(Psoroptidae)足螨属(Chorioptes)的螨侵袭所致。以皮肤发生剧痒、炎症、脱毛、患部逐渐向周围蔓延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一)发病经过 上海动物园于1982年8  相似文献   

7.
圈养黑叶猴的繁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是世界珍稀种;属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在广西分布于约北纬17°—20°、东径104°—107°之间。黑叶猴躯体纤瘦,四肢细长,尾比体长,头顶有一束冠毛,全身毛色乌黑而有光泽,面部两侧的嘴角至耳上端各有一道白毛。极善攀跃,以树叶为主食。已被认为是灵长类中较难饲养的动物。 我园于1973年3月开始饲养展出黑叶猴。在1977年3月首次人工繁殖成功。以后7年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等五种食肉动物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盘电泳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近年来,兽类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包括生化方面的工作(潘文石等,1982;Sarich,1973),但与其他食肉哺乳动物相比研究较少,而此又为探讨其分类地位所需。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对大熊猫、小熊猫(AilurSs fulgen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家猫及犬等5种食肉动物的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这5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图象和LDH同工酶酶谱以及它们之间的谱型、相对活力、迁移率的异同,进而讨论大熊猫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9.
·Analytica走向世界 :首次国外盛会在上海举办·与中国化学会共同举办国际研讨会·国际展商约为 6 0 %  Analytica有一种新的理念 :这一欧洲顶级的分析仪器、实验室技术和生物技术博览会以及ANALYTICA国际研讨会 ,将在中国———这个实验室技术和分析领域内世界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为德国和其他国际展商提供一流的展示平台。AnalyticaChina将于 2 0 0 2年 9月 3日至 6日在中国最现代化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SNIEC)举行。该展会是具有国际特征的中国贸易博览会 ,它将吸引分析、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奇珍异宝。我国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有记载。《尔雅、释兽》中记述“似熊,小头瘪足,黑白驳,喜吃箭竹”。《说文》、《本草纲目》也有详细记述。1869年被西方学者发现记述,才作为一个生物种编入动物分类学,轰动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是我国的特产珍贵动物。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发展。1955年,我国开始展出大熊猫;1963年,大熊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首次繁殖成功。参与繁殖的母兽中有一只是自幼人工饲养成年的,另一只母兽在园内已生活15年以上,现在约20多岁了,还很健康。现就我国人工饲养大熊猫的经验,作一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正1869年,大熊猫在四川雅安被首次发现并命名。它有着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眼睛,滚圆的身材。它叫猫不是猫,它是我们的国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针对国宝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已取得累累硕果。让我们一起见证!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David)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闻名世界。1976年在大熊猫的一些产区由于遭到灾难性的死亡,致使数量急剧下降,有濒临绝灭的危险,现已引起国内多方面的注意。 1976年在甘肃和四川相毗连的岷山山系一支--摩天岭主脉的南北,发生大熊猫灾难性死亡,这主要是由于大熊猫的食物--华桔竹(Fargesia spathacea)大面积开花死亡导致大熊猫食物缺乏而饥饿致死。但是,为什么华桔竹在这个时期内,在大熊猫分布的地方(四川青川、平武、南坪和松潘县、甘肃文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开花现象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特性和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编制了大熊猫的生命表。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每年春季3~4月发情交配,8月(30.49%)和9月(48.88%)产仔,每胎平均产仔1.5只,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1.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兽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分别平均为139.8天和142.6g。性成熟的年龄,雌性是5.7±1.1岁,雄性是5.8±0.58岁。根据圈养大熊猫的生命表计算出圈养种群的净增长率R0为0.209,世代周期T为9.187年,内禀增长率r为-0.170,周期增长率λ为0.844。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七卷·等翅目》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亦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到目前为止 ,它是中国等翅目 (白蚁 )在分类研究及综合治理方面较全面的专著之一。我国地处亚洲东部 ,位于古北区和东洋区两大动物地理区内。地域广袤 ,地貌复杂 ,植被多样 ,从而构成等翅目昆虫种群地理分布的特殊性和类群的多样性。《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七卷·等翅目》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本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份。总论中概述了白蚁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演化和分类系统。运用板块…  相似文献   

16.
不同粗饲料比例的日粮饲喂亚成体大熊猫的平衡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爱民  张贵权 《兽类学报》2002,22(1):71-73,52
国内外对移地保护饲养中大熊猫 (Ailuropodamlanoleuca)的营养学进行过一定量的研究[1~ 6] ;其中日粮中竹子 (粗饲料 )的比例不同能否对亚成体大熊猫的消化、代谢造成显著差异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 ,在数家动物园和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日粮配方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常规配方和一种新配方 (竹子比例加大 ) ,以期对以上问题作初步探讨。另外 ,由于大熊猫数量稀少 ,以往的研究选取的大熊猫数难以真正满足统计学对实验动物数目的要求 (单组不小于 3只 ) ,本研究首次努力选取两组各 3只、共 6只实验大熊猫。有关结果对…  相似文献   

17.
早期人类曾经食人的观念在许多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实际上,“食人现象”(cannibalism)这个词是哥伦布用“加勒比人”(carib people)一词创造的。历史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曾背负此种恶名。古罗马历史学家斯特布说爱尔兰人曾是食人者;18世纪吉本声称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曾有此劣行;16世纪的西班牙人认为墨西哥阿兹台克人吃人;阿兹台克人对其西班牙征服者也持同样看法。实际上,谴责敌人或敌国食人只是为了显示他们是不齿于人类的原始的劣等民族。 1979年出版的人类学家威廉姆·阿伦斯的著作《吃人的神话》提出,虽然在极端困难的求生存条件下可能发生零星的食人现象,但却找不到食人现象曾作为一种风俗存在的确切证据。他的观点引起了人类学和考古学界的激烈争论。早在1869年,费利克斯·伽利戈和费利克斯·勒尼奥就曾宣布,法国帕仁尼斯附近恩列尼岩洞的史前居民曾经食人,因为在这里发掘到的人骨和兽骨上有类似的刻痕。  相似文献   

18.
人工饲养大熊猫,有文字记载最早是距今2000年前,将大熊猫等40多种珍禽异兽圈养在今陕西西安市以西的一个汉代皇家猎场,即上林苑中。在唐代曾记载武则天将一对活体大熊猫(称白熊)送给了日本天武天皇。本世纪30年代至1953年,西方世界到我国熊猫产区收购(少数交换),运到西方15只活体,其中美国9只,英国6只。1955年至1982年,我国政府以国礼向苏、朝、美、法、英、日、西德、西班牙和墨西哥等9国共馈赠了24只大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被誉为“国宝”,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视为神奇的兽类。早在西周(公元前1066-770年)《书经》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提到了大熊猫。《诗经》中有“如虎如貔”的说法,又记有“献其貔皮”。“貔”或“貔貅”正是大熊猫的占名(周建人,1956)。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除对“貔”进行了解释,又对“獏”进行了描述。大熊猫又出现了另一个古名——獏(高耀亭,1973)。公元前770-256年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叙述了一种动物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David)是世界稀有的大型珍贵兽类之一,是中国的特产动物。从它的种系演化和现今的地理分布来看,大熊猫是古老而残存的种类。据化石资料,它在更新世的分布区远比现今为广。当时大熊猫的分布区可能包括我国南方各地,以及邻近我国的南亚地区(周明镇,1964)。它的现代分布区已显著缩小。目前。所知分布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四川省内横断山脉东缘与盆地接壤的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南起大、小凉山,沿着邛崃山往北至南坪县以及甘肃省文县的南端,即在东经102°00′—104°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