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原产和外引蚕豆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西南宁对242份引自 ICARDA 和我国云南、河北、江苏、广东、甘肃及广西的蚕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连续3年的农艺性状鉴定和连续2年的抗病性鉴定。从中筛选出适宜在广西试种利用的8份优良资源。鉴定结果表明,引自 ICAR-DA 和甘肃、河北、江苏的材料大部分在广西结实很少或者没有结实,来自纬度相近地区的广东、云南的材料结实基本正常,来自广西的材料最为正常,说明蚕豆的生态适应范围狭窄,具有很强的地域生态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淡水枝角类新种和新纪录的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2年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即着手进行全国淡水浮游动物区系调查。迄目前为止,已经普遍地收集到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甘肃、陕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等广大地区的淡水枝角类标本。同时,也注意了这类动物的生态分布状况。近几年来,作者已将这批区系材料作了全面的观察与分析。现经鉴定的淡水枝角类已达120余种,其中有若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中国北京187份、天津33份、河北25份、山西16份、山东6份、河南1份、安徽1份、江苏22份、四川2份、陕西3份、辽宁18份、吉林33份、黑龙江5份,日本31份和韩国1份共384份小豆种质资源进行发芽期耐冷性鉴定,并以31份资源和1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三叶期耐冷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发芽期耐冷性较好( 耐冷指数>0.80)的资源31份;在三叶期低温8~5℃胁迫7d,资源G-I-34、JN95-0和E0064等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采用三叶期低温8~5℃胁迫7d,只统计生长正常苗的方法进行小豆苗期耐冷性鉴定评价是可行的;小豆发芽期与三叶期耐冷性存在差异;苗期持续耐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人工环境鉴定小豆芽苗期耐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中国北京187份、天津33份、河北25份、山西16份、山东6份、河南1份、安徽1份、江苏22份、四川2份、陕西3份、辽宁18份、吉林33份、黑龙江5份,日本31份和韩国1份共384份小豆种质资源进行发芽期耐冷性鉴定,并以31份资源和1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三叶期耐冷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发芽期耐冷性较好(耐冷指数>0.80)的资源31份;在三叶期低温8~5℃胁迫7d,资源G-I-34、JN95-0和E0064等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采用三叶期低温8~5℃胁迫7d,只统计生长正常苗的方法进行小豆苗期耐冷性鉴定评价是可行的;小豆发芽期与三叶期耐冷性存在差异;苗期持续耐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质资源抗南方锈病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玉米南方锈病已成为近几年我国夏玉米生产区间歇性暴发流行的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10%以上的产量损失。目前,已确认的抗病自交系非常有限,而抗病育种急需不同抗性控制背景的自交系。为发掘和丰富可利用的南方锈病抗源,于2008~2012年,在广西南宁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方法对158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南方锈病鉴定。通过高病害压力和连续多年的鉴定,从1589份玉米种质中鉴定出高抗(HR)材料26份,占鉴定总数的1.64%;抗病(R)材料137份,占鉴定总数的8.62%;中抗(MR)水平的材料382份,占鉴定总数的24.04%;感病(S)材料489份,占鉴定总数的30.77%;高感(HS)材料555份,占鉴定总数的34.93%。总体上抗南方锈病种质较少,引进种质中抗病类型材料的比例略高。经重复鉴定,筛选出赤556等18份自交系、老来秕等3份地方品种、A69等4份来自津巴布韦的材料、引自CIMMYT的Dr11表现稳定高抗南方锈病,为今后我国玉米抗南方锈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6.
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据记载,在我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为留鸟;在四川、贵州、上海、河南、陕西和甘肃为夏候鸟;偶见于河北、山西和山东。1985年10月9日,我们在辽宁省大连市西南的蛇岛上采获一雌性标本。 白胸苦恶鸟(Amaururnis phoenicurus)  相似文献   

7.
菜豆炭疽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普通菜豆种质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来源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云南等8个省(市)的15个菜豆炭疽菌分离物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别出5个菜豆炭疽菌生理小种,其中81号小种出现的频率高达67%,是中国的优势小种。用81号小种对181份菜豆进行抗性鉴定,发现高抗材料2份,抗病材料43份,高感材料33份,说明我国菜豆种质资源对炭疽菌81号小种抗感差异显著,抗病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生物学会湘粤桂联合组广西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委员会1985年度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广西柳州市举行。来自湖南、广东、广西和邻省云南、贵州、湖北和江苏等地区的地质、冶金、煤炭、石油、核工业、海洋地质以及有关科研、教学等系统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  相似文献   

9.
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2008年12月16日调查发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广州市的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树上多点发生。采用GARP生态位模型分析预测该虫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重庆、湖北、安徽、上海、江苏、山东、河南等17省区的大部分区域,新疆、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等11省区的部分地区,都是该虫的适生区。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0.886,在中国的危害风险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
台湾林檎及其近缘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粹芝  李朝銮   《广西植物》1990,10(1):11-14
<正> 《中国植物志》在苹果属糁棱海棠组中曾记载台湾林檎Malus doumeri(Bois.)Chev.和尖嘴林檎M.melliana(Hand.-Mazz.)Rehd.两种。作者依据最近二十多年来增加的野外采集标本和资源开发中新近提出来的问题,检查了过去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我国江西西部和西南部、浙江西南部、广东、广西,湖南东部和东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台湾等地区均有台湾林檎分布并与老挝东北部、越南中部和南部形成连续的分布区。而尖嘴林檎(模式标本采自广东连平)和广西近年来开发利用的“大果山楂”均属于台湾林檎。又  相似文献   

11.
第一类保护动物*蜂狠(徽狠)云南西双版纳和广西南部台离报(抓胶握)台湾长尾叶狱(白脸毅)喜马拉雅地区白头叶报广西南部盘挂挑四川、甘肃、湖北西部和陕西南部该金丝拱〔燕会丝操)云南、四川西邹和西藏乐部叶众丝级(灰金丝狠)贵州梵净山拱长,抽广东海南岛、云南南部白启长,狱云南南部白掌长,攘云南南部河狸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白里琢长江中下游大熊猫(花熊、白熊)四川和陕西、甘肃局部地区马来熊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拍熊(狼推)黑龙江、新疆北部小爪水级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猫南方各省云钓(龟纹豹)华南和西南地区的(血钱豹)东南、西南、华…  相似文献   

12.
木耳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 Underwood)别名有光木耳、黑木耳、黑耳、云耳、木蛾、耳子、木茸、木蕈、木菌、木(土从)、树鸡等。木耳的分布极广,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都有出产,但以四川、贵州的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资源,2010年诱发鉴定了41个居群410份材料苗期叶瘟,2011年接种稻瘟病菌(YC25)鉴定了37个居群121份材料穗颈瘟,2012年调查了80个居群2461份材料田间自然状态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苗期叶瘟抗性鉴定有21份高抗、117份抗病。苗期抗、高抗叶瘟性的138份材料中穗颈瘟鉴定4份高抗和3份抗病,14份表现为田间自然抗病。苗期叶瘟鉴定不抗病或未作此鉴定材料中,4份表现为抗穗颈瘟和田间自然抗病。这些抗性材料来自海口、文昌、万宁、三亚、澄迈、东方等地。本研究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进一步研究和抗稻瘟病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来源]1-香芹酮1-Carvone存于唇形科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M.viridis)L.中。d-香芹酮d-Carvone存于伞形科植物葛缕子(藏茴香)Carvum carvi中。留兰香在我国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均有栽培或逸  相似文献   

15.
耐热真菌的分类鉴定及rDNA-ITS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茵  王芳  李安娜  李多川 《菌物学报》2011,30(4):542-550
分别从山东、山西、河北、陕西、河南、云南、江西、海南、新疆、内蒙古、甘肃、广州等地实地采集堆肥、培养料、草堆等标本600多份,分离鉴定出耐热真菌28种,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沙生梭孢壳Thielavia arenaria和丰孢木霉Trichoderma saturnisporum,其余26个为中国已知种。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对所分离鉴定的28株耐热真菌及购买的3株耐热真菌,进行rDNA-ITS序列测定,所测序列片段长度为554-895bp。将所测的31个和从GenBank下载的15个耐热真菌的rDNA-ITS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该树较好地显示了耐热真菌的系统进化关系,有力地支持了形态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甜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对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繁种、鉴定及编目入库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研究,弄清了目前我国甜菜中期库保存种质资源源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根据对已经编目入国家种质长期库的1382份甜菜种质资源材料的主要经济性状鉴定试验结果,证实了我国甜菜种质资源的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均以西北生态区最高,华北生态区次之,东北生态区最低,同时其变异幅度也比较大。由此表明我国甜菜不同生态区保存的甜菜种质资源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异质性和丰富的遗传基础,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甜菜科研及育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区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广西、云南、河北、江苏四个地区的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共检测了84种化学成分,多以烯、醇及酮类物质组成。江苏样品主要由蒎稀(11.10%)、d-柠檬稀(42.30%)和胡薄荷酮(25.50%)组成;广西样品主要有香芹酮(25.46%)、d-柠檬稀(28.75%)和桉油素(14.91%)组成;云南和河北在主要成分上相似,云南样品主要有蒎稀(22%)、d-柠檬稀(18.45%)和桉油素(16.96%)组成;河北样品主要由蒎稀(23%)和d-柠檬稀(33.33%)和桉油素(12.45%)组成。研究发现不同地区薄荷精油的组成受环境影响较大,江苏薄荷胡薄荷酮含量较高,广西薄荷含香芹酮较高,云南和河北主要成分相似,组成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8.
干旱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增强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取能力是提高水稻抗旱性的重要育种目标。为筛选优异抗旱稻种资源,本研究对2234份栽培稻种质资源进行了以深根比为鉴定指标的避旱性鉴定评价,在水分梯度抗旱大棚中对131份具有不同深根比的种质进行了孕穗期抗旱性鉴定评价。供试材料的深根比变异范围为8.6%~60.1%,平均深根比为25.8%,47.2%材料的深根比集中在20%~30%之间,25.2%材料的深根比低于20%,深根比超过40%的高深根比种质仅占6.1%;国外材料中高深根比种质比例达到了24.4%,其次是上海(17.9%)和湖南(15.6%),广东、贵州和广西的高深根比种质比例均低于1%;地方品种的深根比略高于育成品种(系),地方品种的高深根比种质比例也高于育成品种(系);粳稻深根比高于籼稻深根比,粳稻中高深根比种质比例是籼稻的3.6倍;在籼稻种质中,湖南籼稻材料中高深根比种质比例较高,而广东、广西和贵州等省的籼稻种质中都只有1份高深根比种质。孕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显示,高深根比种质中的高抗旱材料比例是低深根比材料的3.2倍、是中等深根比材料的2.0倍。综合分析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的结实率以及两种情况下的每穗粒数比值和结实率比值等抗旱性鉴定指标,筛选获得26份抗旱性优异材料,可作为水稻节水抗旱育种优良亲本和应用于抗旱基因挖掘。  相似文献   

19.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从各主要产地收集到的90份薏苡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68份收集于福建省,6份来自中国台湾,16份来自浙江、辽宁、山东、河南、云南、江苏、湖南、广东、上海等省(市)。结果表明,从8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6对引物进行SRAP扩增,共扩增出185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157,占总数的84.86%,表明90份薏苡种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SRAP标记利用系统聚类法将90份薏苡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与形态性状分类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利用16对SRAP引物构建了73份薏苡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为薏苡遗传研究、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乌龟与鳖的生物学及其人工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龟(Chinemys reevsii)又名金龟、草龟。鳖或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又名甲鱼、团鱼。乌龟在我国分布较广,如长江流域,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广东、云南、台湾、海南岛等地还较广地分布着一种水龟(Clemmys mutica)。其区别是:乌龟头后端具小鳞,而水龟头部光滑无鳞(图1)。乌龟的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