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4月,在昆明野生动物繁殖区饲养的一只半岁黑熊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鼻塞,饮食尚可,经检查发现鼻腔内有一蚂蟥后经取出而痊愈。经鉴定属鼻蛭Dinobdella ferox。 蚂蟥是热带沼泽地里的一种常见水生嗜血  相似文献   

2.
蚂蟥广泛生长于水田、池塘、河沟中,危害人体健康。1970年本人下放旌德县俞村公社芳川大队时,与贫下中农一起进行防治蚂蟥试验,每亩用50%敌敌畏2两、6%六六六1斤5两拌干细砂50斤撒施,防治蚂蟥并兼治螟虫,飞虱,效果很好,但对水田中的青蛙有杀伤作用。1972年改用低剂量茶籽饼液进行试验,有效地消灭了蚂蟥,并不毒死青蛙。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志文  李全岳 《蛇志》1996,8(4):49-49
山蚂蟥叮咬伤的防治张志文李全岳吴益群(广西边防二团卫生队南宁532500)(南宁市解放军三0三医院南宁530021)山蚂蟥又名旱蚂蟥、陆蛭,专爬向人畜身上吸血。近两年在中越边境工作期间,先后有57名官兵被山蚂蟥叮咬,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现场观察1...  相似文献   

4.
一.蚯蚓在生物学教学上的重要性蚯蚓属於环节动物(包括在蠕形动物之内)的寡毛目,可说是从低等动物进化到较高等的一类动物,有明显体节和体腔,成节排列的排泄器和集中的神经系统,与多毛目如沙(?)、水蛭纲如蚂蟥,同属这一门中等类型的动物。不过沙(?)较小,器官系统不全备,蚂蟥的有机结构较复杂化,都不适一般初中教学上的应用。蚯蚓却具备了很多的优点,体大而容易采集,器官系统既完备,又明晰,发生情况又跡近高等动物,自从达尔文倡导了与解释它在生物学上重要性,大家都已採用蚯蚓为中学重要教材,并作为一种模式的动物教学或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蚂蟥的繁殖,我经常进行观察,春天发现有的蚂蟥吸饱血后,在田背上离水一尺左右高的地方,潜伏在一个小孔里,身体前端分泌出一些泡沫,后来泡沫变成一种象“丝瓜瓤”一样的纤维状物,这时蚂蟥的  相似文献   

6.
蛭类动物唾液腺中一种新的抗凝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当蚂蟥在人畜身体上叮咬吸血时,蚂蟥唾液腺分泌一种抗凝物质注入宿主动物伤口,阻止伤口血液凝固,以便不断吸血,同时该物质混合到吞下的血,阻止吸入蚂蟥消化道里的血液凝固。这种抗凝物质称为蛭素。  相似文献   

7.
1957年夏笔者与张一飞同志在浙江杭州用不同浓度的除虫菊、雷公藤、菸碱、硫酸铜、石灰氮、6%可湿性六六六等处理蚂蟥,其毒效比较如表。由右表可知:菸碱、石灰氮及六六六毒杀效力较大,因此以后能结合施肥,治虫来兼治蚂蟥,乃是值得探讨的。最近赵志鸿同志试验发现了毒性更强的杀蚂蟥药  相似文献   

8.
蛭类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无脊椎动物,它是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中的蛭纲(Hirudinea),人们通常称牠为蚂蟥,它生活的环境很广阔,陆栖、水栖均有,种类又多。至今在南京以及近郊尚无人进行调查。作者于1954-1955年在南京开始进行调查工作,想了解一些有关蛭类动物的生态及形态方面的资料,以供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动物资源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沈嘉瑞先生在“蚂蟥”一文中曾经说过:“但过去在医疗方面,也有利用特种蚂蟥,如医用水蛭(Hiru-do medicinalis Linn(?))作为病者放血的工具,如印度与阿剌伯国家,在很久以前,已经采用。西欧各国把水蛭作为医用的,盛行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当时在法国、匈牙利和俄国有人特辟水池,专门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在整理南川金佛山采集的凤蝶科标本中,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鉴定出一种宽尾风蝶Agehana maraho系我省新纪录,标本存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1特征体躯黑色,触角黑色,顶点棒状。翅表、前翅黑色,狭长形。后翅黑色,尾状突起粗大,最宽处14至16毫米,有第3、第4脉通过,后翅外缘各室有红色新月斑,臀角有红色环状斑,雌蝶后翅中室有白色扇形斑。翅里与翅表相同。翅展,雄蝶130毫米,雌蝶119毫米。2采集地及时间1990年8月5日在金佛山大河坝(海拔800米)采集到雄蝶1件,原始号90137。8月7日在同一采集地又网获到雌蝶1件,原始号90198。3分布宽尾凤蝶于1…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笔者在广州中山大学标本馆研究黑眉拟啄木鸟(Megalaima oorti)标本时,在其中发现一号雌性黄纹拟啄木鸟(M.faiostricta)标本,经查阅有关文献确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鸟类新纪录。该标本的馆藏编号为“SYSZ0001696”,采集时间为1977年9月,采集地点为广西西南部龙州县境内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使用土农药——茶子饼,消灭缘萍(即满江红)田里的虫害时,发现有蚂螨的死体沉于水底,经仔细观察,死蚂蟥越来越多。为此,我们即开始用茶饼在秧田进行消灭蚂蟥的试验。结果证明,在水深2寸的秧田里,每亩用茶饼6斤即可。用时,将茶饼用水浸入水缸或水桶内,10小时后再将药液带渣搅拌均匀,加水10倍稀释后均匀地洒入秧田,关水一天,蚂蟥即  相似文献   

13.
怪物事务所     
正大拇哥来揭示谜底啦!2017年第6期的1号怪物是水蛭,也叫蚂蟥。这种圆滚滚的冷血动物行动十只敏捷,经常出没于湖泊、池塘及水田中,特别喜欢吸人畜的血液。2号怪物是烟灰悲雀的幼鸟。这种小鸟生活在亚马孙丛林中,一出生就长满了鲜亮的橘色长绒毛,看起来就像有毒的毛毛虫。而且,它还会像毛毛虫一样蠕动,让掠食者无法分辨真假。你猜对了吗?火眼金睛奖白银金成-苏州邱永恒杭州周唐越石家庄郭瑷彤  相似文献   

14.
<慈溪日报>2005年5月10日报道,浙江宁波慈溪市叶家村叶先生家(N30°06.888′,E120°27.231′,海拔8 m)的水井里发现了不少"蚂蟥".叶先生希望市民能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法消除井里的蚂蟥,让他们在用井水时不再提心吊胆.作者闻讯后随即前往调查,发现所谓的"蚂蟥"实际上是涡虫纲三肠目的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japonica),同时在该井水中发现的生物还有水生鼠妇、枝角类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水蛭药材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本)软件对特征图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7批蚂蟥HPLC特征图谱具有8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对比确认其中5个成分,分别为: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水蛭胺C羧基衍生物、水蛭胺B;采用SIMCA-P 14.0软件进行聚类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均可将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归为不同的四类;另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之间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尿嘧啶、次黄嘌呤的含量均值依次为:蚂蟥>水蛭>柳叶蚂蟥>菲牛蛭;黄嘌呤的含量均值依次为:蚂蟥>水蛭>菲牛蛭>柳叶蚂蟥;水蛭胺C羧基衍生物的含量均值依次为:柳叶蚂蟥>蚂蟥>水蛭>菲牛蛭;水蛭胺B的含量均值依次为:柳叶蚂蟥>蚂蟥>水蛭>菲牛蛭。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水蛭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蛇类雌性成体标本1号;2011年5月,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采集到蛇类雌性成体标本1号;2012年4月,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采集到蛇类雄性成体标本1号。经鉴定这3号标本为蛇亚目游蛇科链蛇属福清链蛇(Lycodon futsingensis),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和江西省首次发现,标本保存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1956—195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西沙群岛采集到不少多毛类环节动物标本,其中有一个属于海稚虫科(Spionidae)稚齿虫属(Prionospio Malmgren,1867)的新种,本文除描述此新种外,并对稚齿虫属作一初步的探讨。 西沙稚齿虫 新种Prionospio sishaensis sp.nov.(图版Ⅰ,1—8) 完模标本 采集地:西沙群岛武德岛,浮游生物取样,雄虫体内充满精子,1958年5月15日,范振刚采,标本号A-23。 副模标本 采集地及采集时间等同上,标本号A-24。完模及副模标本保存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1840-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标本采集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与植物引种密切相关。自19世纪以来, 美国植物采集者在全球尤其是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植物采集。在众多的植物类群中, 中国的竹类植物引起了美国采集者的极大关注, 并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标本采集工作。研究美国植物采集者在中国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 对了解竹类植物从中国引种到美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美国在华采集的竹类植物标本数据, 对其学名、采集地、采集人以及采集时间进行整理校对, 分析了美国采集者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结果表明: 1840-2010年, 美国在华共采集竹类植物标本960号2,238份, 隶属于25属120种(含变种和变型), 分别占中国竹类属和种数的73.5%和22.5%; 有45位(支)采集者(采集队), 在这些采集者中莫古礼最为重要; 采集地涉及20个省级行政区; 采集时间前后跨度约170年, 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9.
近年采,我们用叶蝉散又叫灭扑威,化学名称是2-异丙基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防治蚂蟥效果显著。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小区试验 捕200条蚂蟥(日本医蛭)分放在耙平、未种水稻的2个小区中,各区长3米、阔2米,水深1寸。试验用药量设每亩10%叶蝉散5两和10两二个小区。各药量均掺水100倍进行喷施。在喷后6、48、96小时各检查一次。检查结果表明,叶蝉散对  相似文献   

20.
川西高原老第三纪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82年在对横断山区北段综合考察中,由植物研究所组成的古植物专业组,在四川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协同下,于6月从四川省理塘县热鲁村出露的一套由砾岩、砂岩、粉砂岩组成的热鲁组中段采集到一批以桉属(Eucalyptus)为主的化石植物。这是继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于1974至1976年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和冈底斯山发现桉属化石以来,在川西高原的再次发现。共采到植物化石标本84号,其中79号为叶子印痕化石,5号为花、果印痕化石。经初步鉴定结果,共计有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