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比较了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AS1.542及其积累缬氨酸的诱变株AS1.1001的L-苏氨酸脱氨酶(TDase)与α-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ase)活性,及受各种氨基酸反馈抑制的程度。AS1.1001菌TDase对苏氨酸的K_m值为4.5mM,AHASase对丙酮酸的K_m值为3.4mM。缬氨酸、异白氨酸及丁酮酸对AHASase表现出竞争性抑制,其K_i值依次为0.39、0.52及2.37mM。TDase的Hill系数随苏氨酸浓度增加,从1.2升至3.2。AHASase的Hill系数则为1.2左右。认为TDase活性降低,AHASase活性增加,缬氨酸与异白氨酸的反馈抑制程度减轻,导致了缬氨酸的过量累积。据此初步探讨了缬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五属七种蓝藻原生质球分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五属七种蓝藻原生质球分离研究郭厚良,宋文贞,金传荫(武汉大学生物系,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蓝藻,原生质球,青霉素,溶菌酶ASTUDYONTHEISOLATIONOFSPllEROPLASTSFROM...  相似文献   

3.
柱胞鱼腥藻原生质球自发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76年,细菌就实现了原生质体融合杂交[1]。同样是原核生物,蓝藻原生质球融合及细胞杂交至今没有任何报道。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蓝藻原生质球再生技术长期不过关、近年来,蓝藻原生质球再生虽有若干报道[2~4],但再生技术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很早就通过电镜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4.
鱼腥藻Anabaena PCC7120原生质球和液泡的同步诱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和真菌的液泡,都是通过原生质体途径被分离后才得以深入研究.要分离蓝藻液泡,首先要求制备蓝藻原生质体(球),而这一技术在蓝藻方面长期不过关.最近十年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先后在蓝藻原生质球制备1、培养再生和融合2等方面获得进展,这方面的研究导致了蓝藻液泡的重新发现3.所发现的液泡由无机盐诱导产生,经电镜检查为单位膜所包围,故确定为液泡.借助较为成功的原生质球制备技术,首先分离了无机盐诱导形成的液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和分离了非诱导液泡4,在分离非诱导液泡的试验过程中发现了原生质球和液泡的同步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蓝藻是否有液泡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1,2 ] 。近年来 ,郭厚良等在原生质球研究中[3 ,4] 发现一些无机盐能诱导某些蓝藻细胞形成液泡[5] ,随后又发现细胞液泡 [6] ,并通过原生质球途径实现了无机盐诱导液泡的分离[7] 。应当说 ,细胞液泡较之无机盐诱导分化形成的液泡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但在细胞液泡方面尚有诸多问题不够明确 ,如细胞液泡的分化频率 ,细胞液泡存在的普通性以及如何分离细胞液泡等。为此 ,我们进行了青霉素细胞检查和分离蓝藻细胞液泡的试验。1 材料和方法1 .1 藻种及培养研究使用了 3种蓝藻 ,鱼腥藻 71 2 0、发状念珠…  相似文献   

6.
采用压片法,渗透冲击法和原生质球法,对14个属的不同蓝藻进行了液泡存在的检查和分离试验,每种蓝藻都检查到液泡,无一例外。其中鱼腥藻、念珠藻、项圈藻、席藻、简孢藻等都能形成液泡化原生质球,原生质球低渗破裂释放液泡,液泡得率极高,不同种的液泡都耐低渗。因此,本研究证明液泡在蓝藻中的存在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7.
蓝藻原生质球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原生质体(球)技术方面,蓝藻也许是一种最为困难的材料了。蓝藻原生质球的研究工作起步不算很晚,但进展不快。直到现在,作为一项可以用于遗传操作的基本技术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表现在,原生质球的再生问题没有解决;此外,在基本分离制备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而对于植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和绿藻,这些问题都早已  相似文献   

8.
分离蓝藻原生质球的新方法:青霉素-溶菌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原生质球(体)的研究,至今尚未取得决定性突破,成为细胞壁生物之中的唯一例外。这不仅表现在原生质球(体)的再生没有成功,而且分离制备方法亦存在很大问题。从1967年沿用至今的Crespi-Biggins溶菌酶法不仅在质量上不能得到真正理想的原生质球,而且数量上也达不到。由于在分离过程中细胞大量破裂,原生质球的产率很  相似文献   

9.
由多种盐组成的复合渗透稳定剂用于分离蓝藻原生质球的效力与单一盐溶液相比较,其作用多数显示加强,但对原生质球稳定性的影响随盐类组合而异。若干种盐类,如酒石酸铵、硫酸铵和硫酸镁,对蓝藻细胞壁表现一定的降解作用,以酒石酸铵作用最强,可用于分离原生质球。此种原生质球透明度较差,但对低渗敏感  相似文献   

10.
螺旋藻原生质球的分离及其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改进后的分离方法可获得大量有活性的钝顶螺旋藻 ( Spirulina platensis)原生质球。原生质球大小不等 ,直径在 2 .9~ 4 .6μm,原生质球表面有皱纹及小的孔洞 ,放氧速率为完整藻的 4 0 %。原生质球的室温吸收光谱表明其色素种类与完整细胞基本相同 ,都具有叶绿素 a、藻蓝蛋白、藻红蓝蛋白和类胡萝卜素。但原生质球中减少了藻蓝蛋白和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 ,而藻红蓝蛋白明显增多。螺旋藻的完整细胞与原生质球的 77K荧光发射光谱略有不同 :激发光为 4 36nm时 ,藻丝体和原生质球都具有 4个荧光发射峰 :F686、F696、F730和 F75 7,原生质球的 F75 7明显减弱 ;激发光为 5 80 nm时 ,藻丝体有 5个发射峰 :F64 0、F685、F693、F72 8和 F75 8,原生质球的 F75 8消失。原生球中 F72 8/F685、F64 0 /F685值增高 ,F693/F685值降低 ,光系统 的 F72 8与捕光色素系统的 F64 0的比值降低。上述结果表明 ,失去细胞壁可能抑制光系统 活性 ,在光系统 与 F695有关的核心天线色素系统受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丝状固氮蓝藻柱胞鱼腥藻原生质球的培养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丝状固氮蓝藻柱胞鱼腥藻 (Anabaena cylindrica)在含 0 .1mol/ L KCl的 Allen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 9d,90 %以上细胞转化为原生质球或半原生质球 ,对低渗敏感或抗低渗。此种材料经 0 .1%溶菌酶 ,在 2 8℃下处理 3~ 4h,细胞低渗破裂率约 10 0 % ,成为质量较高的原生质球。用 0 .15mol/ L Ca Cl2 液体无机盐培养基培养 ,原生质球再生和分裂。不同原生质球再生不同步 ,最快培养 3 d分裂。再生分裂的主要方式为均等分裂 ,但有不规则分裂和出芽方式 ,再生率在 2 5%以上。  相似文献   

12.
鱼腥藻SP.595液泡化原生质球诱导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浓度为0.15mol/L的KNO3、KCl、K2SO4、KH2PO4、K2HPO4、NaNO3、NaCl、Na2SO4、NaH2PO4、Na2HPO4、(NH4)2SO4、MgSO4、CaC12等单盐分别配合0.1%的溶菌酶处理鱼腥藻sp.595(Anabaenasp.595)。经4h,KH2PO4、K2SO4、Na2SO4、NaH2PO4、(NH4)2SO4、MgSO4、CaC12能诱导形成原生质球,但液泡化原生质球极少,而KNO3、NaNO3、NaC1诱导形成少量液泡化原生质球。用相近浓度的双盐,即KNO3和NaC1、KNO3和(NH4)2SO4、NaC1和(NH4)2SO4分别配合0.1%的溶菌酶处理,诱导效果亦不佳。用相近浓度的三盐NaC1、KNO3和(NH4)2SO4及五种盐NaC1、KNO3、(NH4)2SO4、Na2HPO4和KH2PO4分别配合0.1%的溶菌酶处理,诱导原生质球和液泡化原生质球的效果明显提高,液泡化原生质球比例达到66.90%—79.97%。  相似文献   

13.
染色体DNA转化原生质球构建解烃工程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供体菌C_(20-11)和D_(36-3)染色体DNA转化受体菌T_3原生质球。采用5mg/ml溶菌酶,37℃水浴1小时制备原生质球。原生质球形成率为99%,再生率为72.5%。在30%、PEG6000和0.1MCaC1_2作用下,供体DNA转化受体原生质球。我们用上述条件构建了能够同时降解以下四种碳源:苯甲酸、萘、樟脑、十六烷的工程菌株TCD32-14-1。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对蓝藻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7年,Biggins首次报道通过溶菌酶处理获得了有生活力的篇藻(Phormidium luridum)原生质球。此后,虽然许多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原生质球的再生和融合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再生和融合与分离制备方法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与绿脓杆菌原生质球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在细菌学分类上不属同一科的大肠杆菌与绿脓杆菌原生质球的融合方法,使二种细菌发生融合和染色体重组,并通过重组体与亲本菌株遗传标记的差异来选育新重组菌株。实验中由于绿脓杆菌原生质球形成率低,适应性强,对多数抗菌素耐药。我们利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将活菌体与原生质球分开。并通过热处理使未与大肠杆菌杂交的绿脓杆菌原生质球在MD_3培养基中不能复原再生。为提高细菌细胞融合率及简化融合体筛选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通过实验结果证明所选育的二株融合体兼有二种亲本菌种的遗传性状,说明二种细菌细胞发生了融合和染色体重组。应用细菌原生质球的融合方法,使异种细菌进行杂交重组,组建一株兼备二株细菌性状的重组体,不仅为遗传育种提供一有效方法,也为异种细菌间传递质粒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由大肠杆菌AS1.76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具有水解青霉素G产生6-APA,水解重排酸产生7-ADCA的作用,并且也具有合成青霉素类或头孢霉素类的作用。为了研究酶的物理化学性质,我们用Pharmacia FPLC系统对比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相似文献   

17.
原生质(Protoplasm)来自希腊文Protos(第一,原始)和Plasm(形式,形成),原是用来称呼在细胞壁内看到的粘液状物质的。当时认为那种粘液状物质就是生命物质的原始形式,故称原生质(旧译原形质)。原生质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是在人们对生命的物质基础毫无所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因此,关于原生质到底包括哪些部分,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原生质是指除细胞壁以外的构成细胞的活物质。这样一来,原生质概念就和稍后提出的原生质体(Protoplast)概念等同了。有人认为液泡内的液体是细胞的代谢产物,不是活物质,根据原生质的本义应排除在原生质之外。于是争论不休。这两种观点虽不尽相同,但基本出发点则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原生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活物质,同时又把原生质局限在细胞壁以内。应当指出原生质是一个不够完善的概念,这一点只要分析一下血浆(血液中的非细胞成分)算不算原生质即可看出。由于血浆属细胞间质,不在细胞内,所以不应算原生质。但血浆与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较优的产青霉素酰化酶的菌种,我们从9个属的232株纽菌中选出了19株产青霉素酰化酶的大肠杆菌,其中,AS 1.76和E 110为最好。还对大肠杆菌AS 1.76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培养基成分是(%):蛋白胨l,苯乙酸0.2,玉米浆0.3,氯化钠0.5;在250毫升的三角瓶中装30毫升培养基时,通气量正合适:培养基的初始pH以7.0为佳;培养时间15小时。在未加玉米浆的培养基中,少量的Fe2+(5馓克/毫升)对酶形成有刺激作用,过量的Fe2+(大于10教克/毫升)是不利的;在培养基中添加0.3%的玉米浆能降低Fe2+对酶形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和质粒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测定了芽孢杆菌属中21个种、68个菌株的原生质体形成率。在高渗缓冲液(SMMP 或SMN)中,原生质体形成率在90%以上的有37株。降低高渗缓冲液中钠离子浓度,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形成。用质粒(pUB 110或pC194) DNA对16株芽孢杆菌的原生质体进行了转化试验。转化成功的共8株:纳豆芽孢杆菌AS 1.107、AS 1.921、幼虫芽孢杆菌AS 1.430、球芽孢杆菌AS 1.1362、迟缓芽孢杆菌#50、苏云金芽孢杆菌松蠋亚种AS 1.294、地衣芽孢杆菌# 18和坚强芽孢杆菌#28。原生质体在DM3再生培养基上的再生率分别为0.1%一19.2%,转化效率分别为1.4×102一1.0×105转化子/μgDNA。转化效率低或未转化成功的菌株,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一般都很低或不能再生,有的菌株在形成原生质体后发生自溶。  相似文献   

20.
简讯     
青霉素酰化酶水解青霉素-G生产6-氨基青霉素烷酸(6-APA)我们从9个属234株细菌中筛选出19株产青霉素酰化酶的大肠杆菌,其中AS1.76和E110两株菌的酶活较强。通过培养条件试验,选出了两种适宜的培养基。一种是玉米浆-蔗糖培养基,另一种是鱼胨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