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植被分布规律较复杂。东部为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化草原;中部为干旱荒漠地带,地带性植被为灌木和矮半灌木砾漠;西部为极端干旱裸露荒漠地带,在砾石戈壁和低山基本上无植被。本区盆地底部随着地貌、土壤和地下水的变化,出现了植被环带状分布规律。从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发育着洪积平原灌木、矮半灌木砾漠带,冲积平原灌木沙漠带,冲积—湖积平原灌木盐漠带,湖积平原盐生草甸带,最后为裸露盐壳和盐湖。本区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自东而西明显不同。荒漠草原地带的带谱为:山地草原—山地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荒漠地带为:矮半灌木山地石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极端荒漠地带为:裸露低山石漠—矮半灌木山地石漠,高寒草原—高山稀疏植被.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复杂的地貌类型及青海湖的存在对植被有重要影响。本区植物种类贫乏,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高原河谷灌丛、高寒灌丛、沙生灌丛、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高寒流石坡植被等。植被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草原分布于湖盆及河谷地带,由东而西植被类型有更加适应寒旱趋势。温性草原以青海湖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而高寒草原的分布则与生境寒冷干旱相一致。山地垂直带谱表现为草原带、高寒灌丛与高寒草甸带以及高寒流石坡植被带。本区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异受到青海湖的影响,其植被组合及特征表现出与青藏高原植被的明显相似性。作为祁连山南麓中部地区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其东西方向界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植被东西方向的水平地带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根据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本区植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与青藏高原隆升之后气候寒冷干旱相一致。因此,青海湖地区就整体而言应属祁连山地区植被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复杂的地貌类型及青海湖的顾在对植被有重要影响,本区植物种类贫乏,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高原河谷灌丛,高寒灌丛,沙生灌丛,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高寒流石坡植被等,植被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草原分布于湖盆及河谷地带,由东而西植被兴型有更加适应寒旱趋势,温性草原以青海湖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而高寒草原的分布则与生境寒冷干旱相一致,山地垂直带谱表现为草原带,高寒灌丛与高寒草甸带以及高寒流石坡植被带,本区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异受到青海湖的影响,其植被组合及特征表现出与青藏高原植被的明显相似性,作为祁连山南麓中部地区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其东西方向界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植被东西方向的水平地带性并示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根据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本区植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与青藏高原隆升之后气候寒冷干旱相一致。因此,青海湖地区就整体而言应属祁连山地区植被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湟水地区森林灌丛植被遥感分析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带 ,界于北纬 36°0 2′~ 37°2 8′,东经 1 0 0°41′~1 0 3°0 4′之间。海拔 1 650~ 4395m,总面积为 1 61 2 0 km2。本研究根据卫星遥感影像资料 (以TM为主 ) ,结合以往野外调查工作 ,研究并综合分析了湟水地区的森林、灌丛植被及其主要特征。森林灌丛植被的遥感解译采用综合分析法。研究表明湟水地区森林灌丛植被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分布特征 ,其分布多集中于黄土低山丘陵与中高山地形结合地带 ,即黄土覆盖的边缘交错区域。这一空间分布特征可能与本区的黄土覆盖边缘地区的多样化生态地理特点存在一定的联系。生境的干湿状况直接影响本地区天然林的分布特征、森林灌丛植被覆盖率的高低、森林的类型结构和种类组成 ,并成为人工造林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本区森林灌丛植被长期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具有人类活动的明显痕迹。人类活动的规模范围、作用方式、影响强度等因素成为本区森林灌丛植被及其生境变化与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书作者Heinrich Walter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司徒嘉德霍恩海姆(Stutt-gart-Hohenhein)大学的教授是一位博学而经验丰富的生态学家。他从事世界植被与气候的关系研究多年。《全球植被》就是一本关于世界植被地带与气候的关系,以及这些植被地带在各大陆分布原因的生态学著作。本书是作者的《全球植被——生态生理学研究》(1964,1968)两卷巨著缩写本(1973)的英文版第二版和第一版比较,作者在第二版中作了一些补充,有新的提法。书名《全球植被》没变,但副题改为“陆地生物圈的生态系统”。在这版中,作者  相似文献   

6.
在对植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为主)的植物区系、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对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根据两省土著种子植物名录统计,本区共有202科1476属7037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7科30属64种;被子植物196科1445属6973种。以鄂湘为代表的华中区分布类型复杂、物种丰富、起源古老,而且特有的科、属、种多,特有度高。北温带木本植物属高度集中,体现了长江中游具有古第三纪.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代表性。拥有众多的东亚特有属、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属和中国特有属,它们既是本地植物区系的特色,也代表了中国植物区系的核心。本地中山以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为主的阔叶林系第三纪.泛北中生落叶阔叶林的后裔。在植被区划上,本区属于常绿阔叶林区域,包括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个植被地带。后者分为北部典型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南部含华南植物区系成分的常绿阔叶林亚地带。本区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以原生类型为主)有171个类型(相当于群系formations)。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个层次上(物种、群落、景观)对保护现状、特点、保护方针和策略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归龙山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5˚32′,东经116˚07′。南邻武平县,西与江西交界。它是武夷山脉南端主要山峰之一,主峰海拔1037m。面积近12km2。森林植被组成主要由锥栗属、杜英属、木莲属,润楠属、木荷属、柃木属和桃金娘属等。常绿阔叶林是本区最基本类型,地带性植被。 武夷山脉植被地带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过渡。  相似文献   

8.
 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比较研究了4个常用的气候植被分类模型:Penman模型、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Kira模型和Thornthwaite模型对中国植被分布模拟的一致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这4个常用的气候 植被分类模型对中国植被区划一级分类的植被地理分布模拟效果较好。其中,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的KAPPA值达到0.57,模拟效果优于其它三者。但对特定地区,如青藏高原的植被地理分布,所有模型均需改进或引入新的影响因子才能较好地模拟二级植被区划的植被地理分布。1)Penman模型对温带草原和青藏高原的植被地理分布模拟的KAPPA值超过0.50,是4个模型中对青藏高原植被地理分布模拟效果最好的。2)Thornthwaite模型对热带雨林、季雨林植被地理分布模拟的KAPPA值达到0.40,可以弥补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对热带植被地理分布模拟精度的不足。3) 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对中国植被地理分布模拟的效果最佳,但对西部季雨林、雨林区域(52)、西部草原亚区域(63)、青藏高原温性荒漠地带(86)和温性草原地带(84)的模拟程度不理想。4)Kira模型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地理分布的模拟效果可与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相媲美;对低海拔和湿润、湿润地区植被地理分布的模拟效果尚可,但在温带荒漠区与青藏高原区植被地理分布的模拟效果与实际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9.
湖北植被区划(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不同植被类型的组合,植物区系成分,种属的地理分布,植被与生境因素的关系,以及植被改造、利用方向的一致性等为特征进行植被区划,将湖北区域划分为2个植被地带、5个植被区、17个植被小区,并在各植被区划中分别予以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孢粉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田洋火山湖盆晚第四纪的植被演替过程,研究结果证明雷州半岛更新世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与现代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古今植被组合特征的对比,近35万年来本区经历了多次降温期以及湖水外溢等生环境的变化,而大多数山地喜温湿植物分子在1.5万年前的闵干期后相继绝迹。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气候的植被空间分布的数字模拟——以内蒙古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牛建明 《生态学报》2001,21(7):1064-1071
介绍了一种在GIS支持下,基于气候的植被空间分布的数字模拟方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结果表明,内蒙古植被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以气候因子为变量,对植被类型的判别较好,地带性植被、山地植被、沙地植被和低湿地植被的判对率分别为61.82%、64.44%、82.72%帮77.44%,数字模拟的结果较好,k值为0.50。对植被地带的判别和模拟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判对率达86.84%,k值为0.57,模拟结果属很好,判别和模拟的错误主要出现在因基质、地形、人类干扰等因素而产生的非地带性和次生、退化的植被中,该方法适于分析大尺度空间中植被地带与气候的关系。与传统的植被-气候研究方法相比,所使用的植被和气候因子数字图象具备空间和数值上的连续性,结果客观且可以重复、使用精准的专题数据如数字遥感信息,以及引入更多的专题数据如土壤、植被生产力、样地资料等,是提高判别和模拟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途径和机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齐晔 《生态学报》1999,19(4):474-478
根据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探讨了植被功能的地带特征及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NDVI的年最大值以及该值出现的时间与温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在,但共定量关系因纬度而异,在较高纬度地带,两个参数对温度的反应更为敏感,由于这种温度作用的不均衡,气温的增加将可能导致较高纬度地带的植被在物候和生产力上更加接近较低纬度带上的植被,其结果是使大气CO2季节振幅增大,同时季节谷值出现的时间提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环境异质性与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晗生 《生态学报》2009,29(5):2445-2455
黄土高原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由于对其原生植被的不同认识,自然区划历来富有争议.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建设,在辨析植被属性有关论点(黄土无林、草原次生等)的基础上,主要由现代植被证据进一步讨论黄土高原的自然地带.分析了生物气候条件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分异性,阐述了植被地带特征.为充分说明植被地带性,还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植被建设的效果.表明黄土高原环境的非均质性可表征为森林、草原等地带,不能认为黄土高原不具有森林发育的地带性环境.相对于森林地带北界森林线,森林草原地带北界应为树木线.植被建设不应局限于一种土地利用模式,不能无视疏林及稀疏灌丛在森林草原地带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草原与荒漠地带土壤各类群的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生物量与植被带和土壤带的生态特性以及该地带的气象因素密切关联。微生物各类群具有各自的地带性分布特点。微生物的总生物量反映了相应地带的土壤肥力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各自地理带的生态特性。  相似文献   

15.
昭通区东北部的植被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根据1972—1974年连续三次的野外考察,从自然条件入手,着重分析和研究了该区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及特点,植被的主要类型和其分布规律。本文在本区的植被资源评价和有效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所有的植被资料,为合理开发该区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一书中,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北界的东端,在上海境内是沿着长江中的崇明和横沙两岛之间通过的。即是说,除崇明岛外,上海是划入了中亚热带的植被地带之内。这条界线与196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区划(初稿)”中所示的东端界线差距较大。1982年刘昉勋等对江苏境内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北界问题,提出了新的商榷意见,认为“中国植被”中所划的这条界线在江苏境内位置偏北,不应包括整个太湖以及无锡和苏州两地,而应是跨过太湖,经过光福镇,包括吴县南部和吴江县地区,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北界向南推移了。这一划分对上海境内的问题颇有启发。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前缘,是由长江挟带的泥沙在江海相互作用下冲淤而成的冲  相似文献   

17.
湖北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植被的地理分布明显地受水热因素的规律性的控制,植被的纬向性分布规律十分明显;北部为北亚热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典型植被以含有青冈、柯、楠木、冬青的栎类林,枫香林以及马尾松林,台湾松林和巴山松林为代表,南部为中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典型植被以含有栲类林、润楠林、梓树林,水丝梨林和杉木林、马尾松林为表征。植被的经向地带性规律显而易见,东部植被基本为华中成分,与华东区系有密切联系,西部则为典型的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隆务河流域森林、灌丛植被遥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省隆务河流域为青海省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本文根据遥感影像资料(以TM为主)并结合对该区的野外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了隆务河流域的森林、灌丛植被。该区具有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森林分布的一些重要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有关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见。根据本区的森林资源状况及分布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森林生存密切联系的生境条件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本身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由于其指标的计算十分简便与对植被的对应性强而受到国际植被生态学界与环境科学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环境的评价、生态区划与预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得到较多采用。该系统对中国各植被地带的气候台站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表明有较好的适应性。但由于该系统发展于中美洲的热带地区,因而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须进行局部的调整。但采用该系统将有利于与世界各地的气候—植被分类系统的统一与对比研究。通过回归计算表明,该系统的可能蒸散率(PER)指标与CHIKUGO模型的辐射干燥度(RDI)显著相关。因而可以采用便于取得资料与易于计算的PER来进行潜在第一性生产力(NPP)的估算。对中国各植被地带的计算结果令人满意,可进一步用于在全球变化条件下,中国各植被地带或生态系统主要类型及其NPP变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由于其指标的计算十分简便与对植被的对应性强而受到国际植被生态学界与环境科学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环境的评价、生态区划与预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得到较多采用。该系统对中国各植被地带的气候台站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表明有较好的适应性。但由于该系统发展于中美洲的热带地区,因而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须进行局部的调整。但采用该系统将有利于与世界各地的气候一植被分类系统的统一与对比研究。通过回归计算表明,该系统的可能蒸散率(PER)指标与CHIKUGO模型的辐射干燥度(RDI)显著相关。因而可以采用便于取得资料与易于计算的PER来进行潜在第一性生产力(NPP)的估算。对中国各植被地带的计算结果令人满意,可进一步用于在全球变化条件下,中国各植被地带或生态系统主要类型及其NPP变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