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是对人体生命现象进行研究最为先进的基础学科,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从整体上研究生物体的代谢、基因遗传等,我国对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有独特的教学模式。医学生物化学不仅要为护理以后的临床课程打好基础,而且也与临床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因此,本文研究了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与临床课程的衔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周爱儒教授、复旦大学医学院查锡良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五版已于 2 0 0 0年 1 0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本教材是根据卫生部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精神修订和编写的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 .与第四版比较 ,第五版教材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做了调整 :(1 )适当精简部分繁琐代谢过程的描述 ,加强分子生物学的有关内容 .(2 )反映医学特点 ,加强与医学的联系 ,区别于综合性大学教材 .本教材由全国 1 1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十二名生物化学教授参与编写 ,适合五年制和七年制医学各专业本科生使用 .全书分四篇…  相似文献   

3.
根据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的讨论,已将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课分别开设。植生课程应减少生化的比重,力求与生化课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是不单独建立纯生化章节,如酶、蛋白质与核酸等,并且在代谢部分简化生化反应过程。特别是光合与呼吸机理,以及有机物质转化部分,目前还是不可避免地有很多重复。我们为了避免重复,除了氮素代谢在矿质营养一章中列入一小节外,整个有机物代谢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都取消了,所以同化物运输与源库关系只好另列一章。为  相似文献   

4.
卢彦  丁智  杨荣武 《生命的化学》2021,(7):1340-1343
生物化学包括结构生物化学(以下简称生化)、代谢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其中代谢生化是最富有挑战性的部分。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教好或者学好这一部分的内容都不容易。据我所知,不少老师在讲代谢的时候,就是按照PPT上的内容,走马观花地把每一步反应念出来。试想这样的代谢生化课谁会喜欢?笔者在多年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将生化逻辑引入这一部分的教和学,一方面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以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为例,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生化逻辑,希望对同行们的代谢生化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第11届国际生物化学会议于1979年7月8日-1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中国生物化学代表团自1961年第5届国际生化会议后相隔18年又出席了会议,受到了大会主席和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这是国际生化界一次空前的盛会,参加会议的代表约有9,000人。会议内容共分14个领域:1.基因单位的结构、组织和复制;2基因表达及其调节;3.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酶作用的机制和调节;5.膜的结构与功能;6.生物能力学和物质运转;7.生长和分化的生物化学;8.免疫的生物化学;9.神经化学;10.感觉、收缩、运动系统的生物化学;11.激素生化和作用的分子  相似文献   

6.
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王荫长教授主编 ,李国清、陈长琨和韩召军教授参编的《昆虫生物化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一年多来 ,受到海峡两岸昆虫学界同行的认可与欢迎。该书以详尽的资料介绍了昆虫生物化学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全书 72万字 ,共 15章。第 1、 2章以昆虫生物化学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为导论 ,并详细阐述了昆虫的中间代谢 (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等 ) ;第 3章为昆虫表皮化学 ;第 4至第 7章分别介绍了昆虫贮存蛋白和热激蛋白、神经肽及相关激素、生物胺及其受体 ,叙述了它…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理科学会生物化学、营养学联合学术讨论会将于1962年11月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为:1.生物化学专业主要是论文宣读,并结合论文讨论生物化学的发展方向、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如生物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包括核酸与蛋白质等)、酶与代谢、临床生化、内分泌生化、放射生化等。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好! 中国电视师范学院生物专业生物化学课将于今年9月1日播讲。为了有利于大家学好这门课,在开播前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本课使用的教材是钟洪枢、关基石主编的《生物化学》一书。计划讲授60学时。鉴于大家已经学过有机化学,所以第一章“糖类化学”、第二章“脂类化学”就不在课上介绍了。讲授中,对教科书的内容将会做某些增删,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认真阅读教材。《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课的重要内容。由于条件所限,同学们不一定都有机会学习生化实验,故在课堂讲授中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希望大家能在听讲的同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学习了解有关实验技术,以便加深对课程内  相似文献   

9.
聚糖在生理、病理中作用机制的阐释使聚糖与医学的相关性得到重视,聚糖结构的变化常与疾病直接相关。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也应该引入新的科研成果,与时俱进。目前各个版本的生物化学课本并未涉及“聚糖与医学”相关知识,本文对“聚糖与医学”相关内容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引入进行了探讨,并对肿瘤等疾病中的异常聚糖以及聚糖在疾病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等引入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聚糖与医学”相关内容的引入符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科研前沿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张迺蘅先生承袭我国生化前辈刘思职院士(1904~1983)、张昌颖教授(1906~2006)事业,是北医生物化学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在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54年)、张昌颖主编《生物化学》(1978年)基础上,主编了长学制医学生特色教材《生物化学》(1995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带头在国内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基因工程和癌转移相关基因鉴定方面有突出成绩。张先生为北医教育、人才培养,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事业发展辛勤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新中国成立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界享有盛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是我们敬重的前辈,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生物芯片是便携式生物化学分析器的核心技术。通过对微加工获得的微米结构作生物化学处理能使成千上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集成在一块厘米见方的芯片上。采用生物芯片可进行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对基因、抗原和活体细胞等进行测试分析的目的。生物芯片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将从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到检测的整个生化分析过程集成化以获得所谓的微型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analyticalsys-tem)或称缩微芯片实验室(laboratoryonachip)。生物芯片技术的出现将会给生命科学、医学、化学、新药开发、生物武器战争、司法鉴定、食品和环境卫生监督等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本文阐述了生物芯片技术在加工制备、功能和应用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安军 《生物学通报》2007,42(7):26-27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1册第3章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许多疑问,教师如果对这些内容的生化机理认识不够,往往不能准确解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生化》内容的学习,分析回答几个疑问。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生物学科教材中,内容重复是较普遍的,也是较严重的,表现在微生物生理学教材中就尤为突出。微生物生理学包括了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如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生态循环等微生物学的主要章节在微生物生理学中都必须反映出来。微生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不仅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化学是研究活细胞及有机体内各种分子及其相互间化学反应的科学,即研究生命的分子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机体的众多化学反应都在细胞内进行,所以生物化学又被定义为研究活细胞的化学组成及相互反应和进程的科学,即“生命的化学”,其实它涉及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几个大的学科领域。所以,生化研究的策略和技术发展对生命科学研究特别重要。由于有关生物医学科学的相互渗透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进展,近两个世纪内(1780-1970年)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经了从叙述生化进入功能或分子生化的阶段。在不久的将来,许多生命科学的关键问题将在分子机制和基因水平的基础上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5.
1月10日,2008年度北京医学生化及肿瘤标志联合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医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生化学会医学生化专业委员会和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联合主办,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公司与北京德易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会议由北京友谊医院谷俊朝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玉祥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肿瘤学及相关学科,医学实验室的医师,研究生约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生物技术世界》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序号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时间规模(人)地点联系人电话1临床生化进展论坛(1)蛋白质结构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月30北京汪德清徐冠群010-66939433139013865512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生物化学》定稿会精编教材《生物化学》定稿1·19~23 30哈尔滨于英君0451-821961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第九届全国基因与基因组学术研讨会第一轮会议征文通知为了加强我国基因、基因组学和医学生化的学术交流,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因与基因组专业委员会(筹)和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将联合主办第九届全国基因与基因组学术讨论会。会议将于2005年9月12-15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规模为200-300人;欢迎有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报名参加。本次学术讨论会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学术交流讨论:一、基因与基因功能研究;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三、基因与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四、基因操作技术及其应用。会议设有大会报告和分会报告,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拟定于2017年8月4日~8日在湖北省恩施市召开第十六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将进行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及第八届青年论坛。一、会议主题:生化、分子生物学技术创新与生物、环境、农产品安全二、会议议题:1.基因组编辑与基因改良的定向分子育种;2.重要性状及代谢过程的基因网络和调控;  相似文献   

19.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在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 张昌颖教授1906年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书香世家.1921~1923年,张教授就读于四川成都高等师范附属中学.由于自幼勤奋好学、奋发努力,于1923年考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就读清华学校期间考取了官费留美预备班,于1929年赴美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学士(1931年)、硕士(1932年)及博士(1933年)学位.1933~1934年,就职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学院.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灾难深重、兵荒马乱,百废具兴,急需有识之士.1934年,张教授断然拒绝美国继续聘留,应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科主任吴宪教授邀请,毅然回国、报效中华,开始献身于祖国的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事业. 1934~1941年间,张教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前身)生物化学系任教,继续从事在美国开展的营养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抗战后方,先后在江西中正医学院化学系(1941~1942年)任副教授兼系主任,在贵州大学化学系(1942~1945年)任教授;后来转贵阳医学院化学系(1945~1946年)任教授兼系主任,在抗战后方培养有志青年,为发展中华教育、支援抗日前线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教授应北京大学医学院(1953年更名北京医学院、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聘请,任生物化学科教授,与科主任刘思职教授、丁延NFDA5教授、王世中教授等共同建设生化科.自1946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其间还曾兼任辅仁大学(1947~1951年)、北京大学农学院(1947~1949年)、河北医学院(1949~1950年)及哈尔滨医科大学(1950年)教授,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1958年以后,他任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昌颖教授为我国培养医学专家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北京医学院工作期间,从举办高级生化师资班开始,到招收进修生和研究生,他培养的医学生化高级人才不计其数;“文化大革命”后,他先后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吴阶平、严仁英、胡亚美、沈渔邨、李玉瑞、张树政、蔡良婉、李载平、张友尚、邓昌亮等著名科学家、医学家都曾受教于张教授.张教授是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64年)一书的主要撰写人之一.张教授曾主编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生物化学》(1959年、1978年以及1985年版本),这些都是我国非常有影响的医学院校教材.张教授还主编过《核酸生物化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化分卷>》及《生物化学词典》.张昌颖教授重视教书育人,常以个人亲身体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对准备出国的学生谆谆教导,勉励他们学成归国为国家效力,受他影响者为数很多.由于他对医学教育的贡献,1989年张教授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 张昌颖教授先后从事过营养生化、肿瘤生化和眼生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在白内障发病生化机理、中药治疗机理及实验动物模型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获得198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他关心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肿瘤及白内障研究工作中开展基因水平研究工作,张昌颖教授先后发表论文79篇,论著13部. 张昌颖教授积极参加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建设.1979~1987年任学会常务理事,为推动我国的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鉴于高等学校及全国各个地区的生化工作者缺少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张教授与南京大学郑集教授、北京大学张龙翔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福愉院士、邹承鲁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苏成芝教授等经过多年努力,在中国生物化学会领导下,终于在1985年创办了《生物化学杂志》(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在他担任主编的十年中,他呕心沥血,克服困难,不断地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1995年,他退居二线任该刊名誉主编,仍一如既往地指导《学报》工作.张教授在100周岁之际,倾一生积蓄,赞助《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建设与发展. 张昌颖教授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以他始终如一的爱国热忱,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生化界一代宗师的完美形象,是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张昌颖教授安息! 北京大学医学部张昌颖教授治丧委员会 2006年7月29日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化学》2012,(5):J0013-J0013
2012年8月14—18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鲁东大学等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在烟台召开。来自全国医学、中医药、师范、农林、理工、等院校的13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会议有20位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分别就课程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生化教学与科研素质的培养、生物化学课程的调整与改革、生物化学渗透性教学、实验教学、市场经济相关理论与教学、双语教学、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研究型高素质人才、学生评价体系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并就教学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两个专题进行了座谈式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