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 言 麦茎谷蛾(Ochsenheimeria sp.)属鳞翅目谷蛾科,是为害三麦的一种新害虫,俗名麦螟、钻心虫或蛀茎虫。幼虫钻蛀麦茎,造成白穗。据初步了解,在苏北平原的阜宁、滨海、建湖、射阳、大丰等县及淮阴、徐州、南通等地均有发生,但在苏南尚未发现。我们从1963年  相似文献   

2.
麦茎谷蛾(Ochsenheimeria sp.)除在苏北平原发生外,近年来还在山西省南部、河北省南部、辽宁省旅大以及山东省均有发生,造成麦株的枯心苗和白穗。麦茎谷蛾一年发生一代。以幼龄幼虫在三麦心叶里越冬。第二年麦苗返青后,幼龄幼虫为害麦苗心叶,最初出现透明斑点,然后吃光叶表皮,穿成圆孔,麦苗心叶内有虫粪,这与幼龄粘虫为害麦苗心叶有明显区别。5月间在麦株上化蛹。6月羽化成虫,然后飞到屋  相似文献   

3.
记述中国巨须隐翅虫属 Oxporus Fablicius 6新种,其中,刘氏巨须隐翅虫 Oxyporus(Oxporus)liuae sp.nov.,狭巨须隐翅虫O.(O.)angustatrs sp.nov.,二郎山巨须隐翅虫O.(O.)erlangshanus sp nov.和黑腹巨须隐翅虫O.(O.)atratulus sp.nov.来自四川,双带巨须隐翅虫O.(O.)bifasciarius sp.nov.和黄腿巨须隐翅虫O.(O.).femoratus sp.nov.采至云南.编制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潘瑛子 《水生生物学报》2021,45(5):1034-1044
为了解西藏特有鱼类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和感染情况, 于2019年5—8月对383尾黑斑原鮡进行了调查。在黑斑原鮡消化道中共发现7种寄生蠕虫, 分别为深槽绦虫未定种(Bothriocephalus sp.)、原头绦虫未定种(Proteocephalus sp.)、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Contracaecum eudyptulae和杆咽线虫未定种(Rhabdochona sp.), 并对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将黑斑原鮡按整个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全长群体进行划分, 分别对其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多样性和优势虫种进行分析, 并对各寄生蠕虫物种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 在黑斑原鮡群体中, 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53, Berger-Parker指数为0.37,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 其感染数量、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均为最高; 在黑斑原鮡不同性别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6—1.57,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3,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 雄性群体中新棘吻虫未定种也为优势虫种, 两者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均较高; 在黑斑原鮡不同全长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2—1.59,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4,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或新棘吻虫未定种, 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基本以二者为最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西藏鱼类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和寄生特点, 为研究体内寄生蠕虫的环境适应性及与宿主的协同进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浙江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果实与种子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浙江舟山群岛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的种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其中 1 4种已经被鉴定其属种 ,它们是南酸枣 ( Choerospondiasaxillaris)、椴树属 ( Tilia sp.)、樟 ( Cinnamomum camphora)、茄属 ( Solanumsp.)、忍冬属 ( Lonicera sp.)、山胡椒属 ( Lindera sp.)、苜蓿属 ( Medicago sp.)、荆三棱 ( Scirpusyagara)、金鱼藻属 ( Ceratophyllum sp.)、乌桕 ( Sapium sebif erum)、鹅耳枥属 ( Carpinus sp.)、野山楂 ( Crataegus cuneata)、浙江紫薇 ( Lagerstroemia chekiangensis)和朴树属 ( Celtis sp.)。根据地下古木层中的果实和种子的调查和分析 ,并参考了木材解剖和孢粉分析资料 ,我们认为这里的古木层历史植被类型曾经是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近几年来,在我区桂西南部咖啡植区调查,发现为害小粒种咖啡(Coffea arbica)的蚧虫种类很多。经初步鉴定有:绿蚧(Coccus viridis Green)、绿绵蚧(Pulvi-naria psidii Mask)、褐盔蚧(Saisstia nigra Nietn)、土字盔蚧(Saisstiu oleae Bern)、吹绵蚧(Icerya sp)、粉蚧(Pseudococcus sp.)、咖啡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 C.)等7种。它们主要寄生在咖啡的嫩梢、芽、叶背、果柄和根等部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害根部的根粉蚧,发生较普遍而严重,是一种带毁灭性的害虫。本文系作者1959—1960年对该虫调查和防治试  相似文献   

7.
记述中国四川巨须隐翅虫属Oxyporus Fablicius,伪巨须隐翅虫亚属subgenus Pseudoxyporus 4新种,其中,半黑伪巨须隐翅虫Oxyporus(Pseudoxyporus)heminigritus sp.nov.采自巴塘县竹笆笼自然保护区;九龙伪巨须隐翅虫O.(P.)jiulongus sp.nov.采自九龙县瓦灰山和木里县;端节伪巨须隐翅虫O.(P.)parajiulongus sp.nov.采自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肖氏伪巨须隐翅虫O.(P.)xiaoae sp.nov.采自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新种附有彩色整体外形图,其中的2个种配有特征图。编制了中国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麦圆蜘蛛Penthaleus major(Duges)在小麦上的危害有明显加重的趋势,田间种群密度的调查仍是目前虫情测报的主要手段。为了解麦圆蜘蛛在麦株上的转移习性,以便为其田间调查取样和防治提供参考,作者于2008年进行3部分田间观察。结果表明:麦圆蜘蛛在小麦植株上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可随田间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其栖息场所。在同一观察日内,其在麦株上的虫量多表现早晚时段多于中午时段;在有风、阴雨和气温相对较高时,麦株上的虫量分布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麦圆蜘蛛主要分布于麦株由上向下数第3~4叶位上;在不同叶位上的虫量,多以叶片反面相对最多,其次为叶鞘和叶片正面。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方法对采自西藏日喀则和那曲的3种苔藓栖生纤毛虫,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棘毛虫未定种(Sterkiella sp.)和殖口虫未定种(Gonostomum sp.)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描述了活体、核器以及纤毛图式等形态学特征.同时,测定了这3种纤毛虫的SSU r...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安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分别于丰水期(2015年7、8月)和枯水期(2016年1、2月)开展了安宁河中游干支流底栖动物的2次调查, 并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进行安宁河支流的周年调查。共检出底栖动物5门115属122种, 其中水生昆虫居多(109种)。干流丰、枯水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都明显低于支流, 丰水期干支流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都明显低于枯水期。安宁河支流全年优势种为四节蜉(Baetis sp.)、蚋(Simulium sp.)、高翔蜉(Epeorus sp.)、花翅蜉(Baetiella sp.)、扁襀(Peltoperlidae spp.)和小蜉(Ephemerella sp.)。安宁河支流底栖动物密度以12月最高, 7月最低; 生物量以1月最高, 7月最低。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丰水期安宁河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为底质类型和海拔, 影响枯水期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速、海拔和水温; 影响安宁河支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与电导。研究为高海拔地区河流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 F.)是棉花蕾铃期暴食性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棉田面积的扩大和雨量的增加,棉小造桥虫发生也随之扩展。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凡纳对虾淡化养殖虾池微型浮游生物群落及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 0 0 2年 8月 15~ 10月 8日 ,对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凡纳对虾淡化养殖虾池进行调查 ,虾池平均养殖面积为 0 .37±0 .11hm2 ,水深 136± 8cm,虾苗放养密度 131± 37× 10 4尾 / hm2 ;调查期间虾池水温 2 4 .3~ 33.6℃ ,p H值 7.1~ 9.6 ,早期养殖盐度 2‰~ 3‰ ,中后期为 0 ,透明度中后期稳定在 2 0 cm左右。鉴定浮游植物 4 8属 96种 ,其中绿藻 4 5种 ,硅藻和裸藻各 9种 ,隐藻 2种 ,甲藻 4种。优势种有 10种 ,多为蓝藻 ,如螺旋藻 (Spirulina sp.)、弯形尖头藻 (Raphidiopsis curvata)、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假鱼腥藻 (Pseudoanabaena sp.)、针状蓝纤维藻 (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及水华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等 ,优势种的优势度突出。常见种有 30种 ,主要是绿藻、硅藻、隐藻 ,少见种有 5 7种。优势种和常见种多为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或耐污性的种类。虾池原生动物有 2 9种 ,其中肉足虫 3种 ,纤毛虫 2 6种 ,优势种为毛板壳虫 (Colepshirtus)、卵形前管虫 (Prorodon ovum)和旋急游虫 (Strombidium spiralis) ,主要是以藻类为食的 A类群 ,常见种有膜袋虫 (Cyclidium sp.)、小单环栉毛虫 (Didinium balbianitnanum)、瓶口虫 (L agynophrya acuminate)、圆筒状拟铃壳虫 (Tintinnopsis c  相似文献   

13.
柿斑叶蝉(Erythroneura sp.)在山东荷泽地区柿园和零星柿树上普遍发生。1969—1972,1974—1975年我们对此虫做过一些观察。鉴于国内尚未有关于此虫的报道,故将部分结果整理如后。 一、为害和寄主 以成、若虫聚集叶背,初沿叶脉吸食汁液,叶面出现褪绿斑点,叶背无任何症状。以后随着受害加重,斑点密集并遍及整个叶片。至7月中下旬以后被害叶片苍白、上卷,中脉附近的组织变褐。至9月中旬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树势。越冬卵产在当年生枝条的皮层内,也影响树体的正常生理。 通过调查和接虫试验,证实柿斑叶蝉只为害柿树(品种间无差异)。第一代成虫盛发时,有极少数只取食同株柿树上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的叶片,但并不在上面产卵。  相似文献   

14.
记述中国颊脊隐翅虫属Quedius附点颊脊隐翅虫亚属Distichalius 3新种,王氏附点颊脊隐翅虫Quedius(Distichalius)wangi sp.nov.,仙附点颊脊隐翅虫Quedius(D.)xiansp.nov.,和卧龙附点颊脊隐翅虫Quedius(D.)wolong sp.nov.。俯附点颊脊隐翅虫Q.(D.)lin Smetana和日本附点颊脊隐翅虫Q.(D.)pretiosus Sharp分别在中国大陆和重庆市是首次记录。3新种都隶属克什米尔附点颊脊隐翅虫群thekashmirensis group,该群为中国新纪录群。2新纪录种,俯附点颊脊隐翅虫和日本附点颊脊隐翅虫,分别是连附点颊脊隐翅虫群theannectens group和查特附点颊脊隐翅虫群thechaterjeei group的成员。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63—1964年用乐果、1059(内吸磷)和敢百虫等药剂,对药用植物上的几种主要害虫如红花蚜虫(Macrosiphum gobonis Mats.)、黄芪蚜虫(Acyrthosiphum sp.)、细辛凤蝶(Luchodorfia pujiloi inexpecta s.)、马铃薯瓢虫(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ch.)、白鲜黑黄凤蝶(Papilio xuthus L.)和红花潛叶蝇等,作了防治试验。现将所得部分资料,整理于下。 一、室内药效测定 (一)材料与方法 1.供应药剂:1)25%乐果乳油,上海农药厂试制产品(1962年5月出品)。2)50%1059乳油,拜耳厂商品。3)70%敌百虫乳油,上海红旗药厂出品。46%  相似文献   

16.
苏龙  王才 《昆虫学报》1981,(3):327-331
我们在1974、1978两年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黄松浦及和平林区,从杨树(Populus sp.)、桦树(Betula sp.)和色树(Acer sp.)等树洞积水中采获巨蚊幼虫10只、蛹2只,经饲养羽化出9只雌蚊和1只雄蚊。对成虫、幼虫和蛹的研究发现,它们与阿穆尔巨蚊Toxorhynchites christophi(Portschinsky),1884和十和田巨蚊Toxorhynchites towadensis(Matsumura),1916有近缘关系,在形态上很相似,但也有明显差别,乃定为新种。因采自长白山,故名为长白巨蚊Toxorhynchites changbaiensis。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虫囊菌属(Laboulbenia)2个新种,中国新记录种及新记录变种各1个:海南虫囊菌(L.hainanensis Ye et Y.H.Shen sp.nov.)寄生于齿负泥虫[Lema eoromandeliana (Fabricius)],福建虫囊菌(L.fujianensis Ye sp.nov.)寄生于长唇步甲属(Dolichoctissp.),蠕形虫囊菌(L.vermiiormis Balazuc)寄生于锯缘步甲(Peripristus alter Cast.),瘤壳虫囊菌婆罗洲变种(L.thyreopteri Thaxt.var.borneensis Thaxt.)寄生于四斑长唇步甲[Dolichoctis tetraspilotus(Macheay)]。 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劳氏粘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荣宗 《昆虫学报》1962,(2):164-164
在广东,以往为害水稻的几种夜蛾科害虫统称剃枝虫。经作者调查有6种:即粘虫(Leucania seperata(Walker)、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白脉粘虫(Leucania venalbaMoore)、水稻叶夜蛾(Spodoptera mauritia Biosd.)、拟稻叶夜蛾(Spodoptera sp.)及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等。其中以粘虫及水稻叶夜蛾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劳氏粘虫为害次之。研究中得到蒲蛰龙教授指导,白脉粘虫学名由朱弘复教授鉴定,仅此志谢。  相似文献   

19.
楚科奇海及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年夏季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采用30 cm×30 cm箱式取样器,取得16个站位大型底栖生物定量样品。经分析研究有大型底栖生物92科164种,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88.41%,三者构成北极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有独毛虫属一种(Tharyx sp.) 、齿吻沙蚕属一种(Nephtys sp.)、囊叶齿吻沙蚕(Nephtys caeca)、平滑胡桃蛤(Ennucula tenuis)、短吻状蛤(Nuculana pernula pernuloides)、拟猛钩虾属一种( sp.)、日本沙钩虾(Byblis japonicus)和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等。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11.83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538个/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以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占多数。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有5个群落类型:Ⅰ. 梯额虫(Scalibregma inflatum)-紫轮参(Polycheira rufescens)-结栉盖蛇尾(Stegophiura nodosa)群落, Ⅱ. 拟单指虫(Cossurella sp.)-平滑胡桃蛤-鳞甲钩虾(Lepidepecreum sp.)群落, Ⅲ. 缩头竹节虫(Maldane sarai)-葛氏希泊钩虾(Hippomedon gorbunovi)-萨氏真蛇尾群落, Ⅳ.齿吻沙蚕(Nephtys sp.)-平滑胡桃蛤-日本沙钩虾-戈芬星虫(Golfingia sp.)群落和白令海群落, 即索沙蚕(Lumbrineris fragilis)-户枢蛤(Asthenothaerus sp.)-太平洋方甲涟虫(Eudorella pacifica)-革囊星虫(Phascolion sp.)群落。楚科奇海的群落Ⅰ、群落Ⅱ和白令海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楚科奇海群落Ⅲ和群落Ⅳ出现一定扰动。  相似文献   

20.
高氏瘤粉氨Aleurotubercutus takahashii David et Subramaniam是福建福州郊区桔园新发现的一种小型刺吸性害虫。国外在印度最早发现,并于1976年被鉴定命名。本通过该虫在替换寄主茉莉花上的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作了初步探讨。高氏瘤粉虱在福州年发生约8~9代,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柑桔和莱莉叶片,在28±1℃条件下,世代历期为26-31天。以高龄若虫或拟蛹越冬。其寄生性天敌有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恩蚜小蜂(Encarsia sp.)等,寄生率为7.07-17.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