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腐马素是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其中腐马素B1可引发马脑白质软化症等疾病。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串珠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分离出了腐马素B1并通过紫外光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2.
冯建林  廖杰 《菌物系统》1998,17(1):83-85
腐马素是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其中腐马素B1可引发马脑白质软化症等疾病。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忠珠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分离出了腐马素B1并通过紫外光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3.
腐马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红  李勇  李季伦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1):37-40
腐马素(Fumonisins)是一组结构相关的镰刀菌毒素,现已确定这组毒素共有6种组分,分别为FB;、FB。、FB。、FB。、FA;foFA。l’,’]。其化学结构与动物的神经鞘氨醇很相似(图1)。F民是天然污染玉米样品或真菌培养物中的主要腐马素组分,其次是FB。,其它4种含量较少。FA;和FA。没有毒性。腐马素最初是由南非的Gelderblom等于1988年在研究马属动物霉玉米中毒症病因时,从串珠镰刀菌(Fu$ariummonil和侧e)培养物中发现的[’]。此菌在世界上普遍存在,是对玉米污染严重的一种真菌。腐马素对不同动物可引起不同的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4.
<正> 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是玉米等谷物上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该菌可产生对动物有害的毒素——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Buck et al.,1979:Burmeister et al.,1979;Cole et al.,1973)。最近的研究发现,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的玉米培养物还可引起实验性马属动物脑白质软化症(Equine leucoence-phalomalacia)(辛德颐,1987),更引起了人们对该菌的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的毒性,特别是为将来研究其引起马属动物脑白质软化症的致病毒素及其机理提供依据,本实验应用曾引起实验性马属动物脑白质软化症的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LBFMV 14的玉米培养物(辛德颐,1987),按不同的比例与雏鸭饲料混合,饲喂1日龄北京鸭,观察其中毒死亡情况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是一种危害严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的植物病原真菌,当前对串珠镰刀菌的鉴定主要根据其菌丝体及再生菌丝的形态结构学特征及染病作物的病害症状来进行鉴定。这些鉴定方法相对简单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采用串珠镰刀菌种特异性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运用PCR技术对串珠镶刀菌进行检测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测鉴定方法,它无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能从感病的玉米组织中直接实现对串珠镰刀菌的快速检测。经对霉变玉米样品和玉米穗腐病组织的检测,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快建、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青海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豌豆极腐病是青海东部干旱地区豌豆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致使豌豆产量遭受严重损失。根据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青海豌豆根腐病病原真菌是由茄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豌豆丝囊霉、根串珠霉、立枯丝核菌、腐霉、链孢粘帚霉等复合反染所引起的。经回接试验:镰刀菌和豌豆丝囊霉对豌豆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腐霉及其他病原菌则有加强腐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串珠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玉蜀黍苗期侵染的接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接种的方法测定了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 3个菌株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9个菌株对玉蜀黍幼苗的侵染力。结果表明在试验菌株中存在强、中等、不稳定、弱至无四种致病力类型。串珠镰刀菌中的NF2109(分离白玉蜀黍杆腐病株)和哈医143(分离自玉蜀黍种粒),尖孢镰刀菌中的NF1800(分离自香蕉果柄)和NF109(分离自松林土壤)属于强致病力类型。尖孢镰刀菌中的NF033(分离自玉蜀黍种粒)、NF245(分离自苹果烂根)、哈医142(分离自玉蜀黍种粒)属于中等强度类型。其余5个试验菌株有2个不稳定,3个呈弱或无致病力类世。叙述了这些菌引起的玉米苗枯的症状,并认为对玉蜀黍苗期的侵染,串珠镰刀菌的危在较之尖孢镰刀菌为大,并就试验菌林的致病力讨论了有关尖孢镰刀菌号化型问题。  相似文献   

8.
拮抗枯草芽孢杆菌KC-5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防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并对抑制后的病原菌菌丝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层出镰刀菌以及腐皮镰刀菌均具有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9.
禾谷镰刀菌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其真菌次生代谢产生的单端孢霉烯类B型毒素,如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其它乙酰化衍生物等污染小麦籽粒后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小麦赤霉病镰孢菌单端孢霉烯类B型毒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对毒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基因如TRI5、TRI7和TRI13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串珠镰刀菌对棉花枯萎病的交互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证明,人工给棉花接种串珠镰刀菌,可对棉花枯萎病产生交互保护作用;采用五氯硝基苯拌种诱发自然串珠镰刀菌,同样可达到上述目的;在进行交互保护作用的同时,棉花不会因该菌的作用,而出现大量死苗和影响寄主生长发育的现象。另外还观察到,串珠镰刀菌和棉花枯萎菌之间具有互为抑制作用,抑制力强弱,取决于二者先后间隔接种时间的早晚;除两种菌等量分开接种,在培养皿中心产生拮抗带外,二者等量和倍量混合接种,均长出单一的串珠镰刀菌。  相似文献   

11.
临床常见镰刀菌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寻找一种快速准确鉴定临床常见镰刀菌的方法。方法将受试镰刀菌接种于PDA培养基,观察其菌落及镜下形态,在此基础上PCR扩增受试镰刀菌的rDNA ITS并测其序列,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搜索及分析。选择限制性内切酶Dra Ⅱ和Cfr13 Ⅰ进行RFLP。设计了茄病镰刀菌的种特异性引物Sol1、Sol2,初步验证其特异性。结果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茄病镰刀菌所占比例最高,除2株串珠镰刀菌外,其余镰刀菌ITS序列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茄病、层生和串珠镰刀菌的Dra Ⅱ、Cfr13 I酶切带形互不相同。用Sol1、Sol2扩增受试菌的rDNA ITS,只有茄病镰刀菌为阳性。结论rDNA ITS序列测定及其PCR-RFLP可用于初步鉴别几种临床常见镰刀菌,合适的种特异性引物可以初步快速鉴定茄病镰刀菌。  相似文献   

12.
串珠镰刀菌产生毒素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对串珠镰刀菌产生毒素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的最佳产生毒素条件为马铃薯 葡萄糖培养液、pH 91、2 h光暗交替、25℃、培养10 d。  相似文献   

13.
为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及体外抗浅部真菌活性研究。本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白绵马素PB(1)、绵马素PP(2)、黄绵马酸BB(3)、田基黄绵马酸A(4)、filicinic acid Ⅵ(5)、mallophenone(6)、绵马素AB(7)、绵马酚B(8),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抗真菌筛选,发现化合物3~8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抗菌肽Fengycins抑制串珠镰刀菌的初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engycins是枯草芽孢杆菌非核糖体合成的环状脂肽类抗生素,本文从其特性入手,研究了其抑制串珠镰刀菌的初步作用机制。普通显微观察结果显示,Fengycins处理能使部分串珠镰刀菌菌丝顶端破裂,进一步通过PI染色与荧光显微观察发现,Fengycins处理会导致串珠镰刀菌菌丝膜的损伤。在添加几丁质、壳聚糖、β-1,3葡聚糖、甾醇、胆固醇的平板内,Fengycins的抑菌活性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在添加卵磷脂的平板,Fengycins的抑菌活性受到明显的拮抗。这些结果说明卵磷脂很可能是Fengycins在膜上的作用靶标。此外,研究还发现Fengycins能够抑制串珠镰刀菌分泌的磷脂酶A2的活性,该性质很可能也在Fengycins的抑菌活性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内生镰刀菌对稻田病害生物防治的物质基础,对一株来自健康水稻茎部的串珠镰刀菌Fuscrium moniliform ZSU-1进行发酵培养,用色谱技术分别对其菌体提取物、发酵液提取物进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1D、2D NMR、质谱等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镰刀菌酸(1)、镰刀菌酸·脱氢镰刀菌酸缔合物(1:1)(2)、白僵菌素(3)和甘露醇(4).鉴于镰刀菌酸、镰刀菌酸·脱氢镰刀菌酸缔合物(1:1)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推测这两个化合物对稻田病害生物防治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串珠镰刀菌致小腿溃疡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多次取患者溃疡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观察真菌形态学特征。取皮损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在马铃薯培养基中25℃培养均长出白色棉絮状菌落,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见大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小分生孢子链生和假头状着生并存,在沙堡琼脂25℃和37℃均生长良好,经鉴定为串珠镰刀菌。组织病理学显示为慢性炎性肉芽肿改变,PAS及六胺银染色均未见真菌成分。伏立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有效,整形外科清创植皮后治愈。结论确诊1例串珠镰刀菌引起的小腿溃疡,伏立康唑联合手术治疗皮肤镰刀菌感染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胶孢镰刀菌产生串珠镰刀菌素的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红  吴江 《真菌学报》1995,14(2):116-122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  相似文献   

18.
几种甘蔗害虫的病原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以来,我们对雷州半岛甘蔗害虫的病原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考查,发现一些比较重要的菌株。本文仅报道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串珠镰刀菌亚胶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var.subglutinans Wollenw.et Reink.)、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 et thoM.)、多毛孢菌(Hirsutella  相似文献   

19.
宁夏枸杞根腐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国珍  鲁占魁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6):330-332
将1989-1991年采集的宁夏枸杞根腐病标样进行分离、接种后证明,致病菌有:前类镰刀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schl.],同色镰刀菌(F.concolorReinking),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sheldon)。其中后三种为国内首次报道,并对致病力最强的尖孢镰刀菌作了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寄主范围方面的研究。同色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为弱寄生菌。  相似文献   

20.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Fusarium subglutinans Wollenw.et Reinking)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分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核变异性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