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山鹧鸪的分布及生境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的分布区域和栖息地的生境,认为四川山鹧鸪的分布范围比已知的要大,但其实际分布区呈明显的岛屿状,显示出生境的破碎化;指出四川山鹧鸪的适宜生境是原始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具有较大常绿落叶阔叶乔木树种盖度的多年生次生林,亦可选择部分人工林,而对地表灌丛密度大的次生幼林以及人工幼林生境不喜好。由于天然林的禁伐和生态林的管护,四川山鹧鸪的栖息地趋于稳定并有所扩大。但四川山鹧鸪仍然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2.
2006年3~6月,用鸣声记录法对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4种雉类,分别为红腹角雉、白腹锦鸡、雉鸡和四川山鹧鸪(仅在原始林记录到1只),用Distance软件计算出前3种鸣叫雄体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6.8±5.3只/km2、9.7±1.6只/km2和6.8±3.3只/km2。雉类在不同生境中的种类及不同种的种群密度都有较大的差异,在灌草丛生境只有雉鸡1种,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各有3种。这几个种的种群密度在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的生境变化中,表现出一定的梯度变异,即白腹锦鸡的种群密度由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逐渐降低,红腹角雉逐渐升高;雉鸡的密度由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四川嘛咪泽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类型鸟类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4~5月采用样点法对四川嘛咪泽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目23科105种,数量1948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种,我国特有鸟类7种。鸟类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对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1)人工林和灌丛草地生境间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灌丛草地和原始林之间鸟类群落相似性最低;2)次生林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灌丛草地最低;3)原始林内国家级保护鸟类最多,特有种仅次于次生林;4)林中鸟类垂直分布中间层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5月,对四川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鸡形目鸟类种群的鸣叫雄鸟的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了4种鸡形目鸟类: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采用鸣叫计数的方法,在调查区域的3种生境(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中记录了鸣叫雄鸟的数量和距调查点的距离。应用距离取样法对数据的计算估计,4种鸡形目鸟类的鸣叫雄鸟在调查区域的密度(只/km2)分别为20.19±6.07、1.48±0.46、4.24±0.60和11.19±2.97。在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3种生境的鸡形目鸟类密度,灰胸竹鸡分别为7.19±4.19、26.89±8.92和17.79±9.49;白腹锦鸡密度分别为0.74±0.43、2.92±1.42和1.19±0.58;四川山鹧鸪密度分别为7.94±0.99、1.99±1.63和3.06±0.60;红腹角雉密度分别为17.66±5.98、0和12.58±4.85。鸡形目鸟类群落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大小依次均为次生林>人工林>原始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大小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的珍稀濒危鸟类,迄今对其越冬栖息地的了解甚少。2013年1月和2014年1—2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冬季栖息地特征进行了研究。野外共测定了48个利用样方和30个对照样方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偏好选择海拔较低、坡度平缓、乔木盖度较小、竹子较矮、草本低矮稀疏、1.0 m层盖度较大、4.0~5.0 m层盖度较小、距小路和林缘较近的栖息地。此外,四川山鹧鸪还倾向于选择在距水源较近及地表落叶丰富的栖息地活动。安全与食物条件可能是影响四川山鹧鸪冬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属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2014年4—5月,在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对四川山鹧鸪及其栖息地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分布在海拔1700~2550 m,主要分布在2100~2300 m;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天然阔叶林,尤喜原始林;利用的坡度集中在20°~40°;偏好乔木数量多、高大和郁闭度大的森林生境;其中乔木均高是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保护四川山鹧鸪偏好的天然阔叶林,减少栖息地的人类干扰,是保护四川山鹧鸪这一濒危物种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6年4~5月采用"点样带法"(point transects)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85种鸟类,分属7目22科。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5种,我国特有种13种,优势种4种。把调查区域划分为3种生境: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并对各生境鸟类群落的鸟类数量级、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鸟类群落间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1)国家级保护鸟类在原始林中最多,次生林中最少;我国特有种则是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林中最少。2)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原始林最高,人工林最低。3)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间的B ray-Curtis相似性指数最高,原始林和人工林之间相似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8.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西南山地特产珍稀鸟类,由于亚热带阔叶林破碎化,其种群数量显著下降。2005年11—12月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栖息地20个。以其新鲜粪便为中心设一个10m×10m大样方和4个1m×1m的小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与栖息地利用有关的12个生境因子(海拔、坡向、坡度、乔木层盖度、灌木高、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竹盖度、竹密度、雪盖度、林缘距离和道路距离);并在距栖息地100m处任意设对照样方1—2个,共获取30个对照样方,测量相同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以靠近林间小道和森林边缘的次生落叶阔叶林为栖息地,主要利用海拔高度为1000—1600m,坡度为2—15°的南坡;其偏爱的栖息地竹盖度、竹密度和雪盖度明显小于对照样方,而灌木盖度明显大于对照样方。对栖息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地面层食物因子、地型因子、隐蔽因子、温度因子等,其中食物条件的贡献率为29.407%。四川山鹧鸪在利用栖息地时可能面对食物资源与天敌风险的权衡。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应重视阔叶林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9.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西南山地特产珍稀鸟类,由于亚热带阔叶林破碎化,其种群数量显著下降。2005年11—12月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栖息地20个。以其新鲜粪便为中心设一个10 m×10 m大样方和4个1 m×1 m的小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与栖息地利用有关的12个生境因子(海拔、坡向、坡度、乔木层盖度、灌木高、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竹盖度、竹密度、雪盖度、林缘距离和道路距离);并在距栖息地100 m处任意设对照样方1—2个,共获取30个对照样方,测量相同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以靠近林间小道和森林边缘的次生落叶阔叶林为栖息地,主要利用海拔高度为1 000—1 600 m,坡度为2—15°的南坡;其偏爱的栖息地竹盖度、竹密度和雪盖度明显小于对照样方,而灌木盖度明显大于对照样方。对栖息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地面层食物因子、地型因子、隐蔽因子、温度因子等,其中食物条件的贡献率为29.407%。四川山鹧鸪在利用栖息地时可能面对食物资源与天敌风险的权衡。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应重视阔叶林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0.
Yang G  Pan HP  Xu L  Zhou F  Huang JX 《动物学研究》2011,32(5):556-560
2010年11—12月,在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眉山鹧鸪冬季觅食地选择进行研究。发现觅食点34个,设置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各25个,测量并分析19个有关参数。结果显示,白眉山鹧鸪对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摆竹混交林和摆竹林表现为随机利用,对毛竹林和杉木林表现为避开选择;其偏向选择面朝东南方向的山坡,觅食地坡度在20~44°之间,觅食地摆竹灌丛密度和摆竹灌丛盖度、草本密度和草本盖度都显著低于对照样方,落叶盖度显著高于对照样方。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落叶盖度、坡度和摆竹灌丛盖度是区分冬季觅食地和对照样方的主要参数,判别准确率达86.0%。白眉山鹧鸪冬季对觅食地的选择与食物资源和躲避危险有关。因此,建议在保护白眉山鹧鸪时应着重关注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翅噪鹛冬季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2010年1月和2011年1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红翅噪鹛(Garrulax formosus)的冬季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研究区内,红翅噪鹛冬季多集小群活动,主要选择次生林,而回避原生林和人工林。2个冬季在野外共遇见红翅噪鹛21群78只。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红翅噪鹛喜欢在海拔较低、坡位较高、坡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熊猫对不同森林生境的利用情况,2012年和2013年在四川省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30条调查线路开展了大熊猫生境调查,对49个大熊猫原始林利用样方和43个次生林利用样方中的16个变量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大熊猫可以利用采伐后自然恢复50多年的次生林,但原始林生境和次生林生境仍存在较大差异:与大熊猫所利用的原始林生境相比较,次生林生境的乔木胸径较小,灌木密度和灌木胸径较大,倒木较少。研究发现,加强对次生林的保护对大熊猫生境的保护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田山不同干扰程度森林的群落恢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采伐后次生林的恢复过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古田山不同干扰程度的12个1 ha 森林样地为研究对象, 运用群落多元统计方法, 探讨了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趋势。结果表明: 不同恢复阶段森林样地的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同一恢复阶段的样地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物种丰富度随恢复进程有增加的趋势, 但各阶段差异并不显著; 物种均匀度除人工林较低以外, 其他恢复阶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恢复阶段研究样地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林冠层。灌木及更新层具有各自的指示种, 人工林的指示种为落叶灌木或阳性乔木, 幼龄次生林的指示种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老次生林的指示种为亚乔木层常绿树种, 老龄林的指示种为林冠层树种。上述结果表明古田山不同人为干扰程度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尽管物种组成难以预测, 但处于同一恢复阶段的森林, 其幼树的生活型组成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Plantation and secondary forests form increasingly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global forest cover, but our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s limited. We surveyed understory plant and carabid species assemblages at three distinct regions in temperate northeastern China, dominated by mature forest (Changbaishan Nature Reserve, sampled in 2011 and 2012), secondary forest (Dongling Mountain, sampled in 2011 and 2012), and forest plantation habitats (Bashang Plateau, sampled in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The α‐diversity of both taxonomic groups was highest in plantation forests of the Bashang Plateau. Beetle α‐diversity was lowest, but plant and beetle species turnover peaked in the secondary forests of Dongling Mountain, while habitats in the Changbaishan Nature Reserve showed the lowest turnover rates for both taxa. Changbaishan Nature Reserve harbore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forest specialis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emperate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the protected larch plantation forest established over extensive areas might play a considerable role in maintaining a high biodiversity in relation to understory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 and carabid assemblages, which can be seen as indicators of forest disturbance. The high proportion of phytophagous carabids and the rarity of forest specialists reflect the relatively homogenous, immature status of the forest ecosystems on the Bashang Plateau. China's last remaining large old‐growth forests like the ones on Changbaishan represent stable, mature ecosystems which require particular conservation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5.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典型地段设立样方58块,根据样方资料对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森林群落用组平均法分类和DCA排序.用组平均法将58块样地分为9个群系,依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系统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划归为7个植被型.样地的D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DCA第二轴明显地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沿DCA第二轴从右到左,海拔逐渐升高;第一轴表现了各植物群落或植物种所在环境的坡度、坡向,即水分和光照因素,沿第一轴从下到上,坡度渐缓、坡向渐向阳.其中海拔梯度是环境因子中对森林群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研究表明,巴山冷杉+糙皮桦-大齿槭+尾萼蔷薇-高原露珠草+星果草群系发育较好,高大树木占有较大的比例,是神农架川金丝猴最适宜栖息地.7个植被型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呈规律性波动.其中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表现为灌木层>草木层>乔木层;在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该趋势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落叶阔叶林中,其丰富度指数的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和乔木层.不同植被类型川金丝猴食源植物种类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相同,但地衣类植物作为川金丝猴冬季的重要食物只在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生长.本研究为制定栖息地保护计划,更好地保护神农架川金丝猴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四川老君山灰胸薮鹛繁殖巢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nsis)是全球性近危鸟类,中国中西部特产种。偶见于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2400m范围有限的山区森林中。有关其野外繁殖方面的资料还未见有报道。2007年5月9日,我们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E104°01′59.1″,N28°42′00.8″)发现一个灰胸薮鹛巢(封4图片)。巢筑于一颗较小的棱木(Melliodendronsp.)树上,巢址生境为常绿阔叶林林缘。巢距地面高1.6m,距小路0.7m,坡向172°,坡度14°。发现当天巢的外形已基本筑好,巢的内径6.6cm,外径11.1cm,深5.1cm,高10.8cm。该巢呈碗状,外层以竹叶和草茎为主编织而成,…  相似文献   

17.
董磊  孙悦华 《动物学杂志》2007,42(6):151-151
灰冠鸦雀(Paradoxornis przewalskii)为中国特有鸟类,隶属于雀形目画眉亚科鸦雀属。目前已知灰冠鸦雀仅分布于甘肃南部卓尼县到四川西北部松潘地区岷山山脉海拔2440~3050m的高山针叶林及河谷竹灌丛中,其分布模式与该区域另一种中国特有鸟类黑额山噪鹛(Garrulaxsukatschewi)类似,两者为典型的狭域分布物种。灰冠鸦雀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物种。灰冠鸦雀是别列佐夫斯基和毕安科1891年依据俄罗斯中亚考察队1886年在甘肃省南部采集的标本订名的,到目前已知仅有4个分布点,即甘肃岷县、卓尼、舟曲以及…  相似文献   

18.
以米亚罗林区为例,利用森林样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方法,通过森林植被图与数字地形的叠加,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森林大规模采伐和更新后,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外貌与起源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类型分布的地形分异规律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大规模采伐和更新后,森林植被类型的外貌与起源相关,老龄针叶林为保留下来的原始林,中幼龄针叶林为人工林,落叶阔叶林为天然次生林,而针阔混交林中既有天然次生的成分,也有人工、天然更新共同作用的成分.海拔2 800~3 600 m是米亚罗的主要伐区,森林恢复表现出坡向分异:人工更新的中幼龄针叶林主要分布于阳坡、半阳坡;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受天然更新的影响,主要分布于阴坡、半阴坡.老龄针叶林主要保留在海拔3 600 m以上.恢复过程中各种森林植被类型镶嵌分布,景观破碎化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