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弧菌(V.fluvialis)在英国曾称F群弧菌,在美国曾称EP_6群,是一种能引起人类腹泻的新致病弧菌,1976—1977年在孟加拉国曾引起一次流行;目前,欧、美、亚、非四大洲报告发现此菌或由此菌引起病例的已有20余个港湾国家,因而此菌被认为是全球港湾地区的微生物。在国内,1979年与1984年曾在福建南部与东部沿海的三个具腹泻患者与水产品中检出此菌。关于此菌的分类,Lee等(1981)已作过详细描述,但其噬菌体情况,至今尚未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984—1985年在怀化市对腹泻患者作病原监测中,从13例临床类似痢疾样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能迅速发酵乳糖的侵袭性大肠杆菌,血清学分型为。O288C:K73,(B):H—。该菌经Sereny试验证实,毒力很强,能致豚鼠眼角结膜炎。该菌株的发现,提示我们在检测侵袭性大肠杆菌时应注重迅速发酵乳糖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2010年夏季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了解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中沙门菌的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采集2010年7月1日~2010年9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及鉴定,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共收集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 1 045份,检出沙门菌 160株,阳性...  相似文献   

4.
空肠弯曲菌增菌方法的研究与血清学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空肠弯曲菌增菌培养基作了改进,以增菌法与直接分离法(直接法)对比进行实验。从379份腹泻成人粪便中分离出29株空肠弯曲菌,其中增菌法分离出29株(100%),直接法15株(51.72%)。增菌法提高检出率48.28%,P<0.001,两法差异非常显著,符合率为96.3%,说明增菌法优于直接法。另外,用烛缸培养法从鸡和猪粪便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分别为50和32株。对人、鸡和猪粪便中检出的110株菌作了血清学和生物学分型。从分出的15个血清型谱中发现不同来源菌株有共同性血清型,多集中于45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空肠弯曲菌在世界各国已成为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982年在我国上海首次报道后,各地已相继有报道。为了解空肠弯曲菌在我市儿童中发病情况和探索其病原特点,我院肠道门诊于1986年9月~1987年8月从549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出12株空肠弯曲菌,其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情况。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临床收治的腹泻患者中选取368例,均使用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粪便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展开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率为77.17%,比分离培养法的51.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致病菌株检出率为83.10%,高于分离培养法的5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时,相较于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使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性腹泻诊断准确率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腹泻儿童致病菌流行病学情况,对2007年度就诊于我院的2871例社区获得性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弯曲菌、志贺菌、沙门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耶尔森菌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部分菌株的血清分型。结果发现,弯曲菌在腹泻患儿粪便中的分离率为11.1%(172/1556),4月份感染率最高(P<0.001),多见于1~4岁儿童(P<0.05);其次是志贺菌,分离率为3.2%(91/2871),其中福氏志贺菌占63.7%;第3位是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30/2871),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占70.0%,以O55/K59血清型为主。沙门菌、气单胞菌分离率不超过0.5%,未检测到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耶尔森菌。本次调查显示,弯曲菌、志贺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是目前上海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的3种主要致病菌。弯曲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志贺菌及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提示临床微生物室应将弯曲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作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常规监测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青藏高原柴达木马亚成体腹泻与健康个体粪便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差异, 我们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采集的腹泻 (n = 3) 和健康 (n = 13) 个体粪便样本细菌的组成与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菌属的含量。结果显示,无论健康还是腹泻,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变形杆菌门和螺旋体门是柴达木马亚成体粪便中的优势菌门。相比健康组,腹泻组粪便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显著下降 (P < 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下降而变形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 (P < 0.05),推断这两个门中的梭菌属、普雷沃菌属、纤杆菌属等丰度的失衡可能是导致柴达木马腹泻的原因之一。此外,通过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12个对健康和腹泻柴达木马亚成体粪便微生物差异具有较大影响的特征菌属,包括甲烷短杆菌属、纤杆菌属、Paludibacter、肉食杆菌属和迷踪菌属等。研究揭示了健康和腹泻柴达木马亚成体粪便微生物组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家畜腹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从200例腹泻病者检出非典型孤菌的报告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武汉430022张同玉近几年来,肠道腹泻病人日益增多,腹泻病因的研究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腹泻病,病程短,病因复杂,病原菌分离阳性检出率较低。作者回顾1981年肠道门诊200例粪便分离情况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9年至2010年肠道门诊就诊的细菌性腹泻患者病原谱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重点人群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使用卡-布运送培养基,增菌培养后,采用生化反应和氧化酶试验进行菌株鉴定,并用梅里埃API生化板条进行验证,用病原菌诊断血清进行细菌分型。结果从320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38株菌株,其中沙门菌15株,产毒大肠埃希菌12株,致病大肠埃希菌6株,志贺菌2株,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气单胞菌各1株。0—20岁年龄段高发,以1岁以内婴幼儿为主;7—10月为发病高峰期。结论来该院肠道门诊就诊的细菌性腹泻患者,其病原体以沙门菌为主,其次为产毒大肠埃希菌。因此.广州地区细菌件腹泻的预防.廊右针对件的面向雷占人群和重占病厢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11年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的27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生物学和分子分型特征,为该菌引发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7株腹泻源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Aer毒素检测和PFGE分型,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27株腹泻源性嗜水气单胞菌中7株菌的Aer毒素为阳性,占总数的25.93%;PFGE图谱分为27个带型。结论在通州区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的菌株部分携带Aer毒力因子,目前无优势流行菌株。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该菌的监测,避免该菌引发的各类疾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在1963—1978年间从腹泻婴幼儿粪便及马属动物粪便中分离的11个与O1一O164标准株不同的新0抗原群,暂定为OX1一OX4,OX11一OX13。 其中OX15、OX2可能和婴幼儿腹泻有关。另外9个O抗原群菌株在检定的4,000余株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中,约占1%左右。  相似文献   

13.
1989年4月上旬,我们在通城县隽水镇饮食行业人员中进行健康体检肠道致泻菌调查,从一受检者粪便中分离出一株能迅速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福氏志贺氏菌。鉴于该菌在国内属首次发现,特报告如下: 一、菌株分离鉴定用消毒棉签采集受检者粪便1.5克接种TGS增菌液,37℃培养16小时,然后转种FX琼脂、SS及EMB平板,37℃培养24小时,结果在FX平板上菌落呈园形、低突、表面光滑、边缘不齐、发酵乳糖呈鹅黄色;尿素分解、TTC、H_2S及红晶反应均为阴性。在SS平板上为粉红色、园形、低突、湿润、大小φ为1—2mm  相似文献   

14.
腹泻是制约梅花鹿(Cervus nippon)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而健康与腹泻梅花鹿个体菌群组成变化尚不清楚。为探究健康与腹泻梅花鹿肠道菌群差异,分析梅花鹿腹泻原因,以圈养雄性梅花鹿为实验对象,采集正常及腹泻梅花鹿粪便共18份,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腹泻组菌群丰度及多样性较健康组均有所下降。在门至属水平,腹泻组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等有益菌丰度下降,Treponema_2菌属等促炎菌丰度上升。此外,瘤胃球菌科UCG-014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和理研菌科RC9菌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在健康组中显著富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在腹泻组显著富集。腹泻梅花鹿与健康梅花鹿粪便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疣微菌门丰度升高可能是导致梅花鹿腹泻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兰州地区病毒性腹泻患儿中人博卡病毒4(HBoV4)的流行情况,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331份,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HBoV。将HBoV阳性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1例罕见HBoV4。该株与泰国株(GenBank登录号:JQ267789)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8.9%、98.7%,与美国株(GenBank登录号:GQ506568)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7.6%、97.4%,为典型的HBoV4,是我国首次在腹泻患儿粪便中发现。由进化树及同源性推测HBoV4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亚型。上述结果表明,我国首次在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HBoV4,且属于HBoV4两种可能亚型中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粪便分离大肠埃希菌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在耐药及毒力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某院2018年8-12月分离自慢性腹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粪便样本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PCR法检测并比较分析腹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粪便样本分离大肠埃希菌的系统发育群、耐药基因及CRISPR系统。结果共收集到142株大肠埃希菌,源于63例慢性腹泻患者(疾病组)和79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药敏结果显示,氨苄西林耐药率为48.0%,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为73.1%~100.0%。63株源于慢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分离大肠埃希菌中CRISPR系统的检出率显著低于79株源于健康体检者(3.2%vs 46.8%,χ~2=33.538,P0.001)。在被检测的耐药基因中,63株疾病组中11株阳性(7株bla_(CTX-M-1)组、3株bla_(CTX-M-9)组和1株mcr-1),79株健康组中4株bla_(CTX-M-1)组,未携带耐药基因菌株中CRISPR系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携带耐药基因菌株(0.0%vs 29.9%,P=0.011)。43株高毒力菌株(B2群和D群)中CRISPR系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99株低毒力菌株(A群和B1群)(44.2%vs 20.2%,χ~2=8.656,P=0.003)。结论粪便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敏感性。CRISPR系统可能在粪便分离大肠埃希菌毒力及耐药基因的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泻病原菌的检验结果,以及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6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作为样本,观察不同菌属的检测率。结果:160例标本中,志贺菌属患者占45%,沙门菌属患者占15.6%。志贺菌属检出率最高,沙门菌数位居第二,明显高于其他菌属检测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生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有效的检测病原菌的致病菌,以及条件致病菌都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在防治腹泻病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100例急性婴幼儿腹泻粪便中双歧杆菌定量检查和病原菌分离。结果为每克粪便中双歧杆菌对数值为1.83,与本市同年龄组的正常值(10.5±0.93)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对双歧杆菌抗感染的机理及其活菌制剂防治腹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斑头雁(Anser indicus)粪便中携带细菌多样性及其耐药情况,对青海湖斑头雁粪便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并进行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从30份斑头雁粪便中共分离到123株细菌,可分为10类细菌,分别从每类细菌中挑出一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这10株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litis)、柠檬节杆菌(Arthrobacter citreu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lrefaciens)、河生肠杆菌(Enterobacter amnigenus)、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和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选取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头孢他啶、氨曲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药敏纸片,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发现水生拉恩菌、杀鲑气单胞菌和成团泛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其他细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有一定的耐药性,对其余受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野鸟携带耐药性的条件致病菌,可能会对野生动物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对斑头雁粪便中携带的条件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探究,以期为野鸟携带细菌的耐药机制提供研究理论依据,同时也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绿脓杆菌能产生肠毒素,可引起兔肠液体贮留,已被Kubota等证实。1980—1981年,我们发现一些腹泻病人的粪便经培养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而检出绿脓杆菌。为了探讨绿脓杆菌与腹泻的关系,我们从腹泻病人粪便中收集了39株绿脓杆菌进行肠毒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