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常常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个实验除了用紫色洋葱作材料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材料?除所使用的蔗糖溶液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溶液?引起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浓度究竟以什么范围最佳?浓度过低过高又会出现什么情...  相似文献   

2.
一种简便的海藻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君  王茜 《生物技术》1999,9(4):39-42
把包裹缠绕在大量粘性多糖中的海藻DNA提取出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研究表明,DNA样品中的酸性多糖会抑制限制性酶切反应和PCR扩增,而海藻组织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硫多糖和羧酸多糖,而且比陆生植物的中性多糖更易水溶,使溶液高度粘稠,在DNA提取中很难去除...  相似文献   

3.
牛家淑 《植物学报》1997,14(2):55-57
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植物中的钾未见报道,本文用示波极谱滴定法对植物中钾的测定,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实验表明以HAc-NaAc为底液pH=5.0的缓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标准四苯研究钠(Na-TPB)溶液,然后用标准AfNO3溶液滴定过量的四苯硼钠,利用四苯硼钠示波极谱曲线(dE/dt=f(E))上有切口,并和Ag+能定量反应,使切口消失为终点。测定结果满意。该法直观、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不用加指示剂。溶液混浊、沉淀及有色,均不干扰测定, 适用于植物中钾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刘宁 《生物学通报》2010,(11):50-50
答: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在植物的根、茎、种子和果实等器官中。在酸的作用下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用热水溶解淀粉时,可溶的部分为直链淀粉,不溶的部分为支链淀粉。不同植物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所含比例不同,如玉米淀粉中含直链淀粉的比例为27%,土豆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30%:豆类淀粉全为直链淀粉,糯米淀粉则全为支链淀粉。  相似文献   

5.
蔗糖能进入植物细胞的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控制一定的条件,在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基中分别用蔗糖和葡萄糖作碳源,比较观察外植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蔗糖分子可以进入植物细胞并被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北京园林绿地地被植物麦冬和青绿薹草对土壤苯并[a]芘的净化能力,以普通园土为对照,设置5.5、15和30 mg/kg等3个土壤苯并[a]芘污染浓度,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两种植物对苯并[a]芘的耐受性、去除效果及叶片中光合色素和氧化应激等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在30 mg/kg及以下的土壤苯并[a]芘浓度中均可生存且具有观赏价值,但青绿薹草株高及干重均受到显著抑制,而麦冬仅株高受到显著抑制。(2)两种植物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苯并[a]芘浓度,且去除率随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麦冬在5.5 mg/kg时去除率最高(76.9%),青绿薹草在15 mg/kg时去除率最高(79.6%)。(3)随土壤苯并[a]芘浓度升高,麦冬叶片各类光合色素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而青绿薹草则先升高后降低,但仅在个别处理下变化显著。(4)各苯并[a]芘浓度处理下麦冬叶片中MDA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各处理下青绿薹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各苯并[a]芘浓度处理下麦冬、青绿薹草叶片中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含量基本上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麦冬在15和30 mg/kg浓度处理下过氧化氢含量以及15 mg/kg浓度处理下羟自由基含量增幅显著,青绿薹草在15 mg/kg浓度处理下过氧化氢含量以及各浓度处理下的羟自由基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在各土壤苯并[a]芘浓度下,两种植物叶片POD和CAT活性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SOD活性仅在麦冬5.5 mg/kg浓度处理下和青绿薹草30 mg/kg浓度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发现,麦冬和青绿薹草均可耐受苯并[a]芘污染浓度低于30 mg/kg的土壤环境,同时有效去除土壤中的苯并[a]芘;麦冬的去除效果在土壤苯并[a]芘浓度较低时优于青绿薹草,而在高浓度时逊于青绿薹草;麦冬对苯并[a]芘土壤污染的较强耐受性与其在各污染浓度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稳定、膜质过氧化程度较低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植物中钾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植物中的钾未见报道,本文用示波极谱滴定法对植物中钾的测定,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实验表明以HAc-NaAc为底液pH=5.0的缓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标准四苯研究钠(Na-TPB)溶液,然后用标准AfNO3溶液滴定过量的四苯硼钠,利用四苯硼钠示波极谱曲线(dE/dt=f(E))上有切口,并和Ag+能定量反应,使切口消失为终点。测定结果满意。该法直观、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不用加指示剂。溶液混浊、沉淀及有色,均不干扰测定,适用于植物中钾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一物质的折射率是它在一定条件下的标帜特征。测定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重要。用折射计测量时,准确度可以很高,操作手续也简便迅速,因而是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普遍应用的方法。量折射术(Refractouetry)有以下几方面的用途: 1.鉴定物质的纯浄程度;定量分析溶液。如检查动植物油和脂肪,香精油,分析水溶液,酒精溶液及工业液体。  相似文献   

9.
1958年各地发掘利用的土农药,有90%以上是植物,品种繁多,成分复杂,一般除含有生物硷、甙类、鞣质、挥发油、树脂等等外,还有很多成分不大明暸。这些成分对防治病虫害起着不同的作用。 各种植物常因生长和发育时期的不同,所含的成分也是高低不同,即在同一天内,早晚所含的成分也是高低不一样。植物性农药,随采、随制、随用,尚无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古钩藤种子油是脂肪酮酸的丰富来源。在植物的种子油中很少含有脂肪酮酸。过去也没有文献报道过古钩藤(Cryptolepisbuchnani)的种子,它是一种在印度常见的攀援植物,本文介绍古钩藤种子油中所含的脂肪酮酸。用石油醚提取100g干燥种子,用AOCS法进行测定和分析,所得数据列在表1内。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细胞液浓度的测定在生物学研究上有着重要意义。使用质壁分离法,尝试不同浓度的蔗糖、氯化钠、氯化钾溶液研究紫色洋葱表皮、黑藻叶片等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和分离时间,从而总结出影响其质壁分离的因素。实验表明,在针对不同种类溶液的实验中,使用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梯度最易于观察;在针对不同种类细胞的实验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最明显;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 min质壁分离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造纸工业常用的 1 0种植物原料 ,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微分脉冲吸附溶出伏安法 ( DPS) ,对其中的金属离子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各种植物所含的金属元素种类和含量不同 ;同一大类的植物其所含的金属元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近年多数的研究都倾向于一种思想,认为植物中用作合成橡胶的原始材料是碳水化合物。已经知道,植物在强烈的割股情况下,发生围绕着乳管组识中碳水布匕合物质的勤用。也已经确定了,橡胶植物在饥饿状态中,橡胶的增加伴隨着碳水化合物的减少。直接以糖饲养离体根或山橡胶草(在无菌培养下)引起乳管系统的形成及其中橡胶的累积。虽然这一些材料证实了碳水化合物和橡胶之间明显的联系的存在,而不是直接的证据说明植物在正常环境生活中橡胶的综合是用碳水化合物来实现的。本工作的目的是想直接应用C~(14)作实验来解决这个部题。用橡胶草做实验材料,盆栽,使主根突出穿过盆底的小孔。每天将含有C~(14)的塘液(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18C型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黏度性质及不同溶液体系对其黏度的影响,为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工艺开发和优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黏度计测定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浓度水溶液、不同盐浓度溶液体系和不同pH条件下18C型多糖溶液的黏度。结果 18C型多糖溶液黏度与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与溶液温度呈线性负相关(R~2>0.99),与多糖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2>0.98);在0.15 mol/L NaCl溶液中其黏度最小,随盐浓度的增加,其黏度呈线性增加(R~2>0.98);溶液体系pH接近多糖等电点时,溶液的黏度较低,高于其等电点,溶液黏度增加,随后pH变化对溶液黏度的影响不明显。结论以18C型多糖为例,报道了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溶液黏度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提示在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为指导疫苗工艺开发、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固着生长的植物经常受到环境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威胁。所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必须将多样的环境信号整合到其发育过程中,以实现适应性形态的发生和代谢途径的精确调控,最终使植物完成整个生长周期。研究显示,苯丙烷代谢作为植物重要的次级代谢途径之一,其代谢产物,例如木质素、孢粉素、花青素和有机酸等,在调控植物适应性生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特别是在药用植物中,苯丙烷代谢还与众多药用活性成分的合成息息相关,几乎所有包含苯丙烷骨架的天然药效成分均由苯丙烷代谢途径直接或间接合成,例如黄酮类、萜类和酚类等。此外,经苯丙烷代谢途径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还能由植物根系外泌到周际土壤中,通过改变根系微生物的菌群生态,而影响植物生长和抵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同时,苯丙烷代谢介导的这种植物-微生物互作也与药用植物的道地品质密不可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该代谢途径中代谢产物的生理功能及表达调控机制进行了介绍,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药用植物苯丙烷代谢与药材性状之间的潜在关系,旨在指导优良中草药的遗传育种,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橡胶在植物体内积聚的条件,有关的资料是有矛盾的。以下所举事实可作为这些问题的例子。 1.湿度对于橡胶的形成与积聚的作用如在热带,最好的橡胶植物主要是分布在潮湿的热带森林地带,如果转移至较乾的区域地带(热带草原),则橡胶植物将大大减少,而在热带的半沙漠或沙漠,它们几乎完全没有。反之,在亚热带及温带的南方,在草原或半沙漠的乾旱结构情况下,假如供水较好的话,有很多热带以外的橡胶植物生存。但如将银色橡胶菊栽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则橡胶积聚量最大。如将它栽在潮湿气候地带内,则橡胶积聚量总是降低,如过份潮湿,虽生长很好,但几完全不积聚橡胶。含乳汁的根类橡胶植物则完全  相似文献   

17.
吗啡烷生物碱、强心甙等生药和香料油、橡胶等工业原料,除用有机合成方法生产,大量是从植物体分离、提取的。但植物栽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病虫害的威胁,而得到某种植物有时还可能受政治事件的影响,因此人们想改用工厂化方法生产这些原料。植物的细胞培养技术为此带来了希望。多数生产上有兴趣的植物细胞培养体系已经建立,可惜的是这些培养细胞所含有的有价值的产物浓度却很低,以致难以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水生植物对含苯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采用L27(313)正交设计法,研究了3种水生植物普生轮藻(Chara vulgaris L.)、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对水体中苯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3种植物对苯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35.26%、69.71%和55.45%。温度、作用时间、生物量及温度与时间、温度与生物量的交互作用对普生轮藻去除苯的作用影响显著。温度和生物量对豆瓣菜去除苯的作用影响显著。作用时间对菹草去除苯的作用影响显著。3种植物均可作为良好的水质净化材料。普生轮藻和豆瓣菜适合在夏秋季选用,而菹草则适合冬春季选用。  相似文献   

19.
几本植物生理学教科书及实验教材评析二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渗透压(或渗透势)的基本公式P=RTiC (或ψπ=-RTiC) (1)以及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基本公式(由上式演变而来)ψω=-RTiC (2)虽然堪称众所周知,但对公式中C的理解却常出现一些不应有的紊乱。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以及某些高校自编的同类指导书中,都认为C是“溶液的克分子(摩尔)浓度”,因而在指导配制蔗糖(或甘露醇)溶液时误以为是配制多少M,即体积摩尔浓度。不久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溴-碘-冰醋酸变性试剂的组织化学方法和细胞学方法的研究,观察到猫儿屎的橡胶是局限在果皮的分泌表皮细胞的原生质中形成的。通常在开花、受精后10天左右,开始出现橡胶颗粒,直到分泌表皮溶生为乳汁道时才逐渐停止。此种分泌表皮不同于果实的外表皮,其细胞体积迅速扩大,原生质浓厚,长期保持活跃的活动能力,最后,由于细胞被橡胶颗粒所充满,失去生活能力,溶生为乳汁道。猫儿屎的橡胶在分布上和形成时间上的局限性是和分泌表皮的形成方式密切相关的。此种特点,为掌握橡胶的生物合成机理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材料,并为今后提高该植物的橡胶产量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