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温度和侧耳子实体形成对胞外纤维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王玉万  王云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1):9-11
研究了培养温度及糙皮侧耳子实体形成对基物中胞外CMC酶、FP酶、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于25℃培养。0—100天期间,基物上无子实体形成,基物中FP酶活力为0—1u,CMC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力为0—8u左右。于11—13℃培养,基物上有子实体形成,并且在子实体迅速生长阶段基物中有该3种酶的活性高峰出现,高峰期FP酶、CMC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力分别为7u,60u和70u左右。由此可见,上述3种酶活性的增加与培养温度和子实体形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培养温度对滑菇子实体形成期间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低温(9—11℃)培养,菌丝体能分化形成子实体,并且在子实体担孢子释放期左右,培养物中有CMC酶活性高峰出现,酶峰期活力为40—100u左右。2、在23—25℃培养300天期间,培养物不能形成子实体,在相应于子实体生长期间(以有子实体生长的低温培养组为对照),培养物中无明显酶峰出现,酶活力为0—2u左右。由此可见,培养温度对滑菇子实体形成和胞外CMC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栽培过程中生长发育各阶段的漆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4种胞外酶及苹果酸脱氢酶、葡萄糖-6-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等3种呼吸酶的活性变化,同时测定了菌丝表面H+、K+、Ca2+离子流速。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的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漆酶酶活在菌丝生长阶段第28天时达到最大值,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酶活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第107天时达到最大值,子实体收获后活性下降,而淀粉酶活性在各时期均比较低,说明白灵侧耳对木质素类物质利用最早。苹果酸脱氢酶、葡萄糖-6-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酶活在后熟期、温差刺激及子实体生长期出现3个峰值。整个栽培周期的菌丝表面H+、K+、Ca2+离子流速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变化规律,Ca2+在菌丝生长阶段内流,从后熟期开始外排,K+和H+在整个周期外排;C/N和温度对离子的流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栽培在棉籽壳和麦草培养基上的姬松茸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胞外CMC酶、FP酶、HC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周期性变化,其活性高峰对应于子实体的成熟期;胞外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胞外果胶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变化不大;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的九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姬松茸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期间九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在棉籽壳和麦草培养基上的姬松茸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胞外CMC酶、FP酶、HC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周期性变化,其活性高峰对应于子实体的成熟期;胞外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胞外果胶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变化不大;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的九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耐热过氧化氢酶产生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从59株嗜热放线菌中筛选出一株产胞外过氧化氢酶活力较高的嗜热链霉菌(Thermo-sueptomyces sp.)T485。其产酶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50℃,培养基pH6—8,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膏,250ml三角瓶装30—50ml培养基,振荡培养48h,产酶可达140u/ml。  相似文献   

7.
姬松茸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期间九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栽培在棉籽壳和麦草培养基上的姬松茸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胞外CMC酶、FP酶、HC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周期性变化,其活性高峰对应于子实体的成熟期:胞外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胞外界胶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变化不大;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的九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曲酸增加子实体产量的机制,首先考察了搔菌后外源添加曲酸对不同菌丝培养时间出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菌丝培养时间过短或者过长添加曲酸都得不到很好的增产效果,菌丝培养时间在60-80d之间增产效率最高,并且后熟期60d的增产效率大于80d的增产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曲酸可以提高菌丝利用基质中木质纤维素的利用率。更深入地研究发现,基质中的漆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斑玉蕈的不同发育时期受到曲酸调控。漆酶活性在最初的菌丝恢复期和转色期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但是在原基期、钉头期和子实体期酶活性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在整个发育周期中曲酸组都高于对照组,在子实体发育后期酶活性被提高3.16倍。最后,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漆酶基因和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量,研究显示添加曲酸后漆酶基因和纤维素酶基因在不同程度上被上调,这个结果与酶活的结果相一致。这些结果说明外源添加曲酸通过提高生殖生长阶段的菌丝利用培养基质中的漆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进而提高菌丝利用木质纤维素,为斑玉蕈子实体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能源,实现增加子实体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灰树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胞外CMC酶、FP酶、HC酶活性高峰出现于子实体的成熟期;胞外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的前期阶段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胞外漆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一直较高,原基形成后逐渐下降;胞外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高,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明显下降,子实体成熟后消失.  相似文献   

10.
芽孢杆菌E2菌株纤维素酶形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芽孢杆菌E,菌株(Bacillus sp.strain E2)能在55℃下良好生长并在培养液中大量积累胞外纤维素酶(190 mu/ml培养液),所产生的纤维素酶为单一的CMCa se。对芽孢杆茁E2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 该菌产酶的最适培养基装量为200ml/500mI三角瓶,最适起始pH为6 5,最适产酶温度为45℃,产酶高峰在培养时间8—12小时。E2菌株不能利用单一的无机氮源形成纤维素酶。酪蛋白是试验过的供E2菌株形成纤维素酶的最好氮源,其用量为3g/L。CMC—Na,纤维二糖,能作为碳源供芽孢杆菌E2菌株形成纤维素酶。高浓度的葡萄糖(8g/L)对芽孢杆菌E2菌株纤维素酶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天然纤维素不能作为芽孢杆菌E2菌株形成纤维素酶的碳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贝叶多孔菌(Polyporus frondosus)在柞树木屑——麦麸基物上生长期间基物的降解特性和培养物中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在培养过程中的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它一些生物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认为贝叶多孔菌是白腐型木腐真菌。在培养初期主要利用基物中可溶性糖类为碳源,在子实体发育期,碳源基本由降解基物中木质纤维素所提供。  相似文献   

12.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木霉(Trichoderma sp.)Fx-1,能产生较高活性的菊粉酶(Inulinase)。该酶能被菊粉(Inulin)诱导,而不被蔗糖、棉子糖、纤维素、葡萄糖或果糖诱导,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酶活性可达64u/ml。5%的菊粉在pH5,0、温度50℃条件下,12小时内几乎100%被该酶所水解。酶解总糖中,果糖占92.3%,葡萄糖占5.8%。酶在60℃下保温10分钟,其活性不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捷、灵敏、有效筛选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方法,用于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检测筛选。【方法】将以微晶纤维素(Avicel)或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底物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平板筛选法常用的刚果红或碘液浸泡染色改为碘液熏染,减少碘液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建立以对硝基苯酚-β-1,4-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将两方法串联用于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结果】建立了分别以CMC和Avicel为底物结合碘液熏染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平板筛选法和以pNPG为底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从56株真菌中筛选出了8株纤维素酶活性水平为++++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从后者筛选出4株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结论】将以CMC和Avicel为底物结合碘液熏染的平板筛选法和以pNPG为底物的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串联,可快捷、灵敏、有效地用于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滑菇营养生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玉万  王云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6):321-323
本文研究了滑菇在木屑-麦麸基质上生长期间,菌体对基质的转化效率和基质中主要组分的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子实体绝对生物学效率为12.43%,产量系数为16.94%。子实体阶段的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量以及非木质纤维素组分的减少量占子实体阶段基物中干物质减少量的百分比值分别为:5.85、17.54、49.13和27.48%。由此可见,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滑菇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分别有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出现。进一步证明了:子实体阶段这两种酶的活性增加与子实体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栽培基质组分的降解及相关酶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国平  袁生  虞光华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4):237-241
研究了金针菇三明1号、16号、杂交19号在棉籽壳-麦麸基质上生长期间基质中主要化学组分及相关酶活的变化,以及低温刺激对子实体形成生长阶段胞外酶活性、菇的发生及菇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明1号具有微弱的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基质组分降解速率的变化与胞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菇外观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与菇蕾发生后菌的代谢活动能力的强弱有关;低温刺激增加了三明1号菇曹发生后胞外酶活性、使之表现出良好的诺外观,而对杂交19号的菇外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玉蕈在纤维废弃物上生长期间,培养基中主要成分的降解规律及有关的酶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玉蕈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能力较强,分解木素的能力很弱。因此,玉蕈是褐腐型木腐菌。2.纤维素是玉蕈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3.玉蕈生长期间可向培养基中释放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酶活性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显著增加。进一步证明了子实体阶段酶活性增加与培养温度和子实体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百草枯对木质素降解菌产酶及其生物化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外源活性氧对木质素降解菌的影响,本实验对外源百草枯诱导下的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产酶及其生物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将一定浓度的百草枯加入培养7 d的杂色云芝菌培养液中,连续培养148 h,测定其胞外木质素降解酶、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生物化学参数的变化。与对照相比,30μmol/L的百草枯能够显著促进杂色云芝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漆酶(Lac)的活性,3种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3、7和2.5倍;在连续培养的前48 h,30μmol/L的百草枯促进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百草枯对于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比对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明显。百草枯的加入促进了胞外酚类化合物与甲醛的浓度的增加,而丙二醛的浓度在培养的前24 h内增加,随后下降。结果表明,百草枯的加入对白腐菌产生了氧化胁迫,但菌株的抗氧化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氧化剂的清除,从而阻止氧化剂对机体的氧化伤害。百草枯作为外源氧化胁迫剂,可以增加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有利于木质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产低温纤维素酶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青藏高原采集的牦牛粪中,经过CMC平板分离得到一株产低温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放菌Tibet-YD5227-2,经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目前尚无链霉菌产低温纤维素酶的研究报道。Tibet-YD5227-2液体摇瓶培养产生低温CMC酶活力高达145U/mL,最适产酶温度25℃,最适产酶pH值为8.0。酶学性质初步研究显示,Tibet-YD5227-2产生的CMC酶反应温度以35℃左右为适,反应的pH值以8.0左右为适,该菌株所产的纤维素酶在中碱性条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K+、Fe2+、Mg2+对酶反应有促进作用,Hg2+、Cu2+对酶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凋落物输入刺激土壤胞外酶的分泌,加快凋落物中碳(C)、氮(N)、磷(P)等养分释放,但不同基质质量凋落物输入如何调控土壤胞外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特征仍不清晰。本研究以亚热带10年生米槠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输入原位微宇宙试验,分析了2021年4—8月、10月和12月不同凋落物输入对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酸性磷酸酶(AP)5种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无凋落物输入相比,米槠人工林凋落物输入对土壤酶活性、酶化学计量和矢量特征均无显著影响;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输入使5月土壤AP活性显著提高1.7%,使8月酶化学计量碳氮比、10月酶化学计量碳磷比和氮磷比分别降低3.8%、11.7%和10.3%,使10月土壤酶向量角增加到53.8°,表明土壤微生物存在显著磷限制。2)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C、N分别是米槠和杉木人工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响应凋落物输入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上,低质量(高C/N)的杉木凋落物输入在短期内更能刺激土壤胞外酶的分泌,加快凋落物分解,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受到磷限...  相似文献   

20.
红栓菌胞外漆酶的诱导、纯化及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栓菌(pycnoporus cinnabarius)在发酵培养3d后出现胞外漆酶活性峰。木素类似物对红栓菌胞外漆酶活性有诱导作用,阿魏酸、香兰素,愈创木酚和DL-β-苯丙氨酸诱导24h后,发酵液中漆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8、4.3、3.5和1.7倍。发酵液经(NH_4)_2S0_4沉淀,Sephadex G-150、DEAE-Sephadex A-25、Sephadex G-25柱层析纯化后,冷冻干燥。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为一单峰,分子量为26000,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酶组成的64.27%。等离子光谱(ICP)分析表明漆酶含有铜。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与邻联苯甲胺反应最适pH为4.0,Km值为385μmol/L;与丁香醛连氮反应最适pH为5.8,Km值为833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