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大鼠LI/R后肾脏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本室常规方法复制大鼠LI/R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LI/R组,L—Arg组和L-NAME组。观察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后各组动物血浆NO及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观察肾组织NO、髓过氧化物酶(MP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改变;测定尿蛋白含量、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尿蛋白性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P-选择素(P—selectin)的蛋白表达,结合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对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肾组织切片经六氨银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I/R组大鼠血浆NO、BUN、Cr均明显升高;肾组织MPO、NO、tNOS、iNOS均明显增加,而cNOS明显下降;尿蛋白含量增多,电泳显示,有大分子量蛋白排出;光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有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selectin蛋白表达明显较control组增强。与LI/R组相比,L-Arg组各项损伤指标明显减轻;肾组织P—selectin蛋白表达明显减弱;L-NAME组血浆和肾组织各项损伤指标明显加重;肾组织P—select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大鼠LI/R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可能与P—selectin的表达有关;NO可能通过减弱P-selectin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LI/R后肾脏组织形态学及肾功能的损伤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miR-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融合素2(mitochondria fusion protein mitofusin2,Mfn2)的靶向关系。方法:将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细胞按处理方式不同分组:I/R+control mimics组(转染control mimics后缺氧3 h/复氧3 h),I/R+miR-21mimics组(转染miR-21mimics后缺氧3 h/复氧3 h),I/R组(缺氧3 h/复氧3 h)及对照组(正常培养)。选取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取大鼠肾组织进行HE染色,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LC3-Ⅱ、LC3-Ⅰ、Beclin1、Bcl-2、Bax及Mfn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1与Mfn2的靶向关系。结果:Sham组大鼠血清BUN、Cr水平,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高于I/R组(P<0.05)。I/R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管结构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Sham组大鼠肾组织miR-21水平高于I/R组(P<0.05)。48 和 72 h 时,I/R+miR-21 mimics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I/R+control mimics组,I/R组及对照组(P<0.05),I/R组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I/R+miR-21mimics组凋亡率显著高于I/R+control mimics组,I/R组及对照组(P<0.05),I/R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I/R组细胞Beclin1、LC3-Ⅱ/LC3-Ⅰ、Bax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R+miR-21mimics组细胞Beclin1、LC3-Ⅱ/LC3-Ⅰ、Bax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量降低(P<0.05)。miR-21与Mfn2具有靶向关系。结论:miR-21可靶向Mfn2促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凋亡及自噬。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粘膜自由基及钙含量改变与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缺血预适应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分别测定血浆和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的含量,小肠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小肠组织的Be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小肠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肢体I/R后血浆和小肠粘膜SOD减少而XOD和MDA增加;小肠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增多;Bel-2蛋白表迭和Bax表达增多,但Bel-2/Bax比值降低;凋亡细胞增多。IPC减轻了I/R后引起的XOD、MDA含量的升高,并且增加了SOD的含量;减轻了组织和线粒体钙超载;Bel-2的表达则明显升高而Bax表达较I/R组明显减少,Bel-2/Bax比值升高;凋亡细胞减少。结论:肢体IR引起小肠粘膜自由基的增多,钙超栽,凋亡细胞增多;IPC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而对肢体I/R继发的小肠功能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脑组织损伤的发生及MK801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4]方法复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损伤模型,给予MK801处理,观察各组动物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细胞色素C(cytoC)、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LI/R后,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中脑红核区有大量胞浆呈棕色的Bcl-2、cytoC、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分布,且细胞凋亡明显增加。MK801干预组与LI/R组相比MDA含量显著下降,Bcl-2、cytoC、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显著,且细胞凋亡相应降低。结论:凋亡相关因素Bcl-2、cytoC、Caspase-3变化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大鼠LI/R后所致脑损伤过程。减弱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及氧自由基损伤、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可能是MK801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给予牛磺酸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reperfusion,H/R)后大鼠肝脏损伤及,INn、NF—K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L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C)组,缺血/再灌注(I/R)组,牛磺酸(T)组和牛磺酸+缺血/再灌注(TR)组。比色法测定动物血浆ALT、AST、MDA,肝组织MDA、MPO、DNA裂解率和钙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浆及肝组织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和TR组各损伤性指标、TNF-α水平均升高,NF-κB蛋白表达增高(P〈0.01);但TR组上述各项指标较I/R组显著降低。结论:牛磺酸预处理可减轻大鼠LI/R所致肝脏损伤,降低TNF-α、NF-κB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时肺损伤的变化并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家兔LI/R损伤模型,观察肢体缺血4 h再灌注4 h肺损伤的变化以及采用肢体IPC干预后对肺损伤的影响。从右颈外静脉和左颈总动脉采血,分别代表入肺血和出肺血,检测入、出肺血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脂质过氧化物的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测定肺组织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以及肢体IP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前比较,LI/R组松夹再灌注4 h入、出肺血及肺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NO含量增高(P〈0.05,P〈0.01);肺组织tNOS和iNOS活性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缺血前给予IPC组,SOD活性升高,而MDA、NO含量降低,tNOS、iNOS活性也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MDA与SOD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而MDA与NO及iNOS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I/R时并发的急性肺损伤与组织氧化代谢紊乱有关,IPC通过改善LI/R时肺组织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进而增强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LI/R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n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n=8)。对比观察各组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及含量变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Bax、Bcl一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I/R组与c组相比,MDA含量、MPO活力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下降(均P〈0.01),肺组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示I/R组凋亡指数(AI)(39.03±3.46)显著高于C组(2.88±0.34),Bcl-2/Bax比值在蛋白和基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IPostC组与I/R组相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MPO活力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AI为8.03±0.88显著低于L/R组,并能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均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及中性粒细胞聚集,降低Bax/Bel.2比值,使肺组织细胞凋亡减少,从而有效地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压低氧(IHH)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血清中心肌酶、心肌梗死的影响及锌指核转录因子ZFP580发挥的作用。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IHH预处理组和常氧对照组(n=16)。IHH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高度为5000m的低压氧舱中,每天6h,持续42d。两组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后,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肌酸磷酸肌酶同功酶(CK-MB)浓度,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ZFP580的表达情况。每组另外8只大鼠经心肌酞菁蓝-TIC染色后比较心肌梗死面积。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利用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实验获得高表达ZFP580的心肌细胞,并进行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SI/)损伤实验。利用Annexin V-PE/7-AAD柒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IHH预处理能明显减少心肌I/R损伤后IDH、CK-MB漏出至血清,并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大鼠经IHH预处理后心肌组织中ZFP580的表达上调,IHH预处理明显上调心肌L/R损伤后心肌组织中ZFP580的表达。高表达ZFP580的H9c2心肌细胞在STIR损伤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结论:IHH预处理对于心肌I/R损伤具有明显细胞保护作用,其上调的ZFPS80表达具有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ZFP580可能作为心肌细胞内源性抗凋亡分子之一,参与IHH预处理抗心肌I/R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在青年和老年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血流的方法制作RI/RI模型,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皮质细胞凋亡率。结果:缺血/再灌注(I/R)后BUN、Scr含量明显升高,老年I/R组MDA含量高于青年I/R组,SOD含量低于青年IR组,HSP70、NO以及肾皮质细胞凋亡率高于control组;VE可显著降低RI/RI大鼠BUN、Scr、MDA、iNOS水平,升高NO和SOD水平,增加HSP70的表达,降低肾皮质细胞凋亡率。结论:VE可通过促进肾组织HSP70的表达,增加NO和SOD水平,提高大鼠体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对青、老年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n=8)组和糖尿病造模组(n=16)。糖尿病造模组大鼠采用55 mg/kg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辛伐他汀(DM+Sim)组。DM+Sim组大鼠每天给予辛伐他汀40 mg/kg灌胃,1次/日,连续4周。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肾脏的形态学改变和间质纤维化;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结果:①与NC组相比,DM组可见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胶原纤维明显红染,呈不均匀分布;DM+Sim组形态学以及纤维化有明显改善。②DM组大鼠肾组织GRP78、p-IRE1α、NF-κB p65、MCP-1表达均高于NC组(P<0.05),DM+Sim组GRP78、p-IRE1α、NF-κB p65、MCP-1表达较DM组均下降(P<0.05)。③TUNEL法检测,NC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存在少量凋亡的细胞,DM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存在大量凋亡的细胞(P<0.01);与DM组比较,DM+Sim组凋亡的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给予糖尿病大鼠辛伐他汀后,肾脏形态学以及纤维化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其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与抑制内质网应激和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及减少肾脏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失衡与肝损伤的关系以及缺血预适应(1pc)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适应组(IPC+I/R),分别测定血浆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血浆和肝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I)的含量变化,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比值及肝组织的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的诱导型一氧化氮舍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肢体再灌注期血浆和肝组织NO、ET-1均明显增加,而NO/ET-1的比值却明显降低,同时血浆ALT、AST升高,光学显微镜下肝细胞、内皮细胞肿胀,肝细胞变性及肝窦淤血,炎性细胞浸润,肝损伤加重,肢体I/R后肝组织iNOS的表达增强,而eNOS(主要为eNOS)的表达减少,伴有总NOS活性增强。说明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内皮源的NO产生减少,而非内皮源的NO产生增多;IPC减轻了肢体I/R后引起的NO/ET-1失衡。结论:肢体I/R后肝组织损伤与NO/ET-1失衡有关,IPC对肢体I/R继发的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而介导的,此时内皮源的NO产生增加,非内皮源的NO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iRNA沉默过度内质网应激(ERS)下C.Jun氨基末端激酶(州K)通路在缺血/再灌注肺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57BIM6J小鼠左侧肺原位缺血/再灌注(IVR)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7组(/7,=10),包括假手术组(Sham组),缺.tk/再灌注组(I/R组),PBS+Lipofectamine2000TM转染试剂组(VR+PBS+Lipo组),阴性对照组(VR+SCR组),JNK-siRNA~g(VR+siRNAJNl(1组、I/R+siRNAJ眦组、I/R+si时忱JNl。组)。各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留取左肺,分别检测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估(IQA);RT-PCR、检测JNK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JNK(p-JNK)和GRP78的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肺细胞凋亡指数(AU。结果:与Sham组相比,I/R+PBS+Lipo组和SCR组各组W/D、’ILw、IQA、JNK与GRP78mRNA和p-JNK、GRP78蛋白质表达量及AJ均明显升高(P〈0.01),光镜显示肺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性变化,且各组两两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I/R+PBS+Lipo组和SCR组相比,JNK-siRNA各组GRP78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余各指标均降低(P〈0.05,P〈0.01)且肺组织损伤减轻。结论:I/R引起肺组织细胞发生过度的ERS,并通过JNK通路引起细胞凋亡,损伤肺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于后肢根部阻断血流后松解(4h/4h),分别给予L-Arg和氨基胍(AG)预先干预,分为control、IR、L-Arg和AG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NOS和eNOS的表达,同时检测肺组织中MDA、MPO、W/D和NO2^-/NO3^-值,肺组织形态学观察以评价肺损伤的程度。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R组eNOS表达降低,iNOS表达增强,MDA、MPO、W/D和NO2^-/NO3^-值增加。肺组织充血、炎细胞浸润,肺泡腔渗液;与I/R组比较,L-Arg组eNOS、iNOS表达无明显变化,NO2^-/NO3^-增加。MDA、MPO、W/D降低,肺组织损伤有减轻趋势,AG组eNOS表达无明显变化,iNOS活性降低,NO2^-/NO3^-减少,MDA、MPO、W/D增加,肺组织损伤有加重趋势。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iNOS表达增加,NO生成增多,在肺损伤发生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新生大鼠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新生大鼠脑室下区(SVZ)组织,进行NSCs体外培养。用DETA/NO作为NO供体,用L-NAME作为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标志物-8Ⅲ型微管蛋白(Tuj-1)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还检测了神经元型NOS的表达。用Greiss还原法检测培养液中总NO的浓度。结果:培养的神经球均为nestin阳性、BIdu阳性和nNOS阳性。NSCs和40μmol/L、50μmol/L、60μmol/LDEFA/N0共培养5d,实验组培养液中N0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相应实验组分化的神经元数和星型胶质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和P〈0.05)。NSCs和100μmol/L、150μmol/L、200μmol/LL-NAME共培养5d,实验组培养液中NO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相应实验组分化的神经元数和星型胶质细胞数也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NO能直接促进大鼠SVZ体外培养的NSCs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ERS)标志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单侧肾切除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于8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RP78、Caspase-12、PCNA的表达与定位,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部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并对GRP78、Caspase-12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观察尿蛋白、BUN、尿肌酐等反应肾功能的相关指标。结果:建模8周,糖尿病组大鼠较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GRP78、Caspase-12表达显著增强。PC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肾损害过程中,ERS被诱导并可能通过激活其特有的凋亡途径Caspase-12引起肾脏细胞过多丢失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胆红素对大鼠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实验性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C)组,缺血再灌注(IR)组,胆红素干预(B)组。每组分别于缺血第45min、再灌注30min、60min、120min4个时点,经左房放血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测定肺组织干/湿重(D/W)比值,TUNEL法测定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①肺组织病理变化:缺血再灌注后IR组肺组织损伤进行性加重,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炎性细胞及炎性液体渗出显著,B组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较IR组减轻。②血浆MDA含量:IR组在缺血再灌注后血浆MDA含量明显增加,较C组和B组同时点均显著增高(P〈0.01),而B组的MDA含量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③血浆SOD含量:经缺血再灌注后,IR和B组血浆SOD含量较C组同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B组减少的程度明显小于IR组(P〈0.05);④肺组织D/W比值:经缺血和再灌注后,IR组和B组的肺组织D/W比值都呈进行性下降(再灌注60、120minvs缺血45min,P〈0.01);B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IR组(再灌注60、120min时,B组vsIR组,P〈0.05);⑤肺组织细胞AI的变化:IR组及B组缺血再灌注后均可见肺组织细胞凋亡现象,但与IR组相比,B组相同时点的肺组织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胆红素对于实验性大鼠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及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形成和心肌细胞损害产生的机制。方法以辣椒辣索损伤Wistar大鼠感觉神经,饲喂高盐饲料,建立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eNOS、iNOS蛋白表达;RT.PCR检测心肌eNOS、iNOSmRNA的表达。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束时各组比较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2、3、4周时,辣椒辣素高盐组鼠尾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辣椒辣素高盐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细胞核排列不整齐;心肌iNOS、NO水平升高(P〈0.05);eNOS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eNOSmRNA表达减少(P〈0.01);iNOS蛋白表达和iNOS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凋亡细胞数升高(P〈0.05)。结论eNOSmRNA和蛋白的低表达与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形成相关。iNOS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及iNOS活性升高使心肌组织局部产生大量NO。NO可能使得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从而加重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肢体缺血/再灌注组(LI/R),缺血预适应组(IPC)和L-NAME组。各组大鼠均于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处死,分别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及肺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计算血浆NO/ET比值;以及肺湿干比(W/D)、肺系数(LI),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大鼠LI/R后4h,PaO2明显降低;W/D、LI、血浆及肺组织的MDA、NO、ET和肺组织MPO活性均明显增加,而血浆NO/ET比值明显减小。与LI/R组比较,IPC组各项损伤指标明显减轻,NO水平升高,血浆NO/ET比值明显增大。与对照组和IPC组比较,L-NAME处理组,各项损伤指标数值明显增加,NO水平降低;血浆NO/ET比值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组大鼠PaCO2的变化无显著性。结论: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NO合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损伤和NO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损伤性变化及NO的保护效应。方法:制备LI/R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C(control)组、I/R组、L-Arg组和L-NAME组。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血浆CK、CK-MB及NO水平,测定心肌组织XOD、SOD、MDA含量。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大鼠MAP、LVSP、±dp/dtmax等。结果:LI/R后,血浆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而MDA、XOD含量增加(P<0.01或P<0.05);MAP、LVSP、dp/dtmax、-dp/dtmax均降低(P<0.01或P<0.05);血浆NO水平在L-Arg组明显升高(P<0.01),在L-NAM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LI/R可引起心肌损伤,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提高体内NO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LI/R后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探讨miR-1298对缺血缺氧性神经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首先通过细胞活性检测和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毒性法确定大鼠PC-12细胞糖氧剥夺/复氧(OGD/R)的造模效果,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细胞miR-1298的表达差异。体外转染miR-1298mimic、mimic NC、miR-1298 inhibitor和inhibitor NC至大鼠PC-12细胞系,检测mimic、mimic NC、inhibitor、inhibitor NC的转染效率。经过OGD/R处理后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OGD/R组、mimic组、mimicNC组、inhibitor组和inhibitorN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PC-12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C-1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的x基因(Bax)表达的情况。结果:PC12细胞经过OGD/R处理后,其细胞存活率与Control组比明显下降且LDH漏出率明显上升(均P<0.05);模型细胞中miR-1298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转染24小时后mimic组细胞中miR-1298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imicNC组(P<0.05);mimic组细胞凋亡率低于mimicNC组,而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高于inhibitor NC组(均P<0.05);mimic组的BCL-2表达量较mimicNC组升高,而BAX表达量下降,inhibitor组与inhibitorNC组相比,BCL-2表达量下降,而BAX表达量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1298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轻PC-12细胞OGD/R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