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岭太白红杉林分布及太白山高山林线特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秦岭太白山设置了12个太白红杉林分,用样方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进行了调查,用正交分析法和"DataProcessingSystem"数据处理软件对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的5个生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生态因子中,海拔梯度的变化是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的主导因子,5个生态因子在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中的作用地位是:海拔>坡度>土壤厚度>坡向>风向。并对描述太白红杉林的5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高山林线进行了定量描述,胸高直径是描述太白红杉林的主要成分,海拔3400m是太白山太白红杉郁闭林的上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三七的药理学作用、真伪药材的鉴别进行研究。方法对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分析,依据三七性状,对其展开真伪鉴别。结果三七的主要的功效是止血、抗血栓、补血、抗炎等,在对其实施鉴别的过程中,可对其性状进行观察,并选择显微观察等方式进行鉴别。结论三七的药理作用广泛,因此,对其进行真伪鉴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太白红杉林径级和龄级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秦岭太白山,选取太白红杉3个林型组中的8种林型,设置20个样地,用样方分析法进行调查,共做样方180个,主要分析了太白红杉8种林型的径级和龄级结构及其密度变化规律等,根据它们的径级和龄级结构表现特征,划分为3种类型,结果表明用径级和龄级对太白红杉林进行客观描述存在着一致性,太白红杉年龄均值浮动区间的大小,说明太自红杉林种群在发育上存在着时间差异,还对造成太白红杉8种林型的这一径级和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秦岭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在秦岭太白山、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4个地段分别设置了4个样地,用样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进行了调查.共做样方280个.分析了太白红杉的群落学特征、径级结构及其密度变化规律;编制了太白红杉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从多角度研究了太白红杉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和Ⅲ之间,高径级种群趋向于稳定,低径级种群则反之.幼年个体补充不足,严重影响着该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MaxEnt和ArcGIS对太白米的潜在分布预测及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89个太白米地理分布数据、28个气候因子以及6个与太白米生长相关的土壤因子,对太白米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和适宜等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太白米的最适生区(适宜系数0.5)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阿坝、甘孜和凉山,51813 km2)、云南(迪庆和丽江,15889 km2)、陕西(太白,16131 km2)、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17748 km2)和甘肃(陇南,12184 km2)等地区。ROC曲线的AUC=0.979,表明预测结果可信度高。影响太白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年均降水量(贡献率38%)、海拔(32.1%)、1月最低温(7.6%)、1月降水量(6.8%)、土壤pH值(3.9%)等,太白米最适宜区环境参数为:年均降水量870 mm,海拔2550 m,1月最低温-6.3℃,1月降水量5.3 mm,土壤pH=6.77。  相似文献   

6.
利用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60—2013年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对其与太白红杉的径向生长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NPP值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0—2013年太白山太白红杉林北坡NPP年均值为305.33g C m-2a-1,南坡为320.71g C m-2a-1,南北坡的NPP值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北坡的上升速率(0.47g C m-2a-1)要小于南坡(1.29g C m-2a-1),但是北坡太白红杉分布下限区NPP值波动浮动较大。且北坡太白红杉NPP值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低海拔的变化振幅要大于高海拔地区,南坡无明显变化。多数采样点的模拟NPP值与树轮宽度指数年际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相关关系呈显著相关。太白红杉标准年表、模型模拟NPP值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均表明太白红杉的生长与生长季气温的相关性显著高于降水,即生长季的气温是太白红杉生长的限制因子。气候的变化作为制约太白红杉生境的重要因素,影响了太白红杉树木的生长,进而对NPP的变化产生了影响。树木年轮很好的检验了Biome-BGC模型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 三七(又名田七、人参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其块状根茎为中药三七,具有固正扶本,滋补强壮等功用。对其进行的化学成研究主要在于其中的各种皂甙,微量元素等。本文主要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植物根茎、侧根、花中各种氨基酸进行了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8.
三七总皂苷是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具有抗炎、抗纤维化、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生物学活性,是现代中药、药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三七总皂苷的生物学活性被进一步发现,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本文就三七总皂苷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情况和用途进行综述,并对其前景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秦岭太白红杉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选择太白红杉群落分布集中的太白山、长安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4个地段,设计18个样地,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共作样方280个。分析了太白红杉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计划了不同地段上群落的频、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种间相遇指数。结果表是,太白红杉主要分布于秦岭海拔2800-3500m的高海拔山地,群落组成种类约85种,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地面芽植物种类多,数量大,是该群落的优质层片。乔木层为太白红杉单优组成,平均高度约8.6m,多样性指数0.207-0.420,灌木层H值为1.779-2.363,草本层H值最高,为2.122-3.025。本研究为太白红杉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采自太白山南坡药王殿、北坡上板寺的太白红杉树芯样品分别建立树轮宽度年表,运用Vaganov-Shashkin模型揭示秦岭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各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 生长季(4—8月)的温度、生长初期的降水量以及7、8月的降水量是限制秦岭地区太白红杉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良好的温度条件有利于太白红杉的生长,但生长初期的降水量会抑制太白红杉的生长;7、8月的降水量对秦岭南坡和北坡太白红杉的影响差异明显,该时段内丰富的降水量对北坡太白红杉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南坡太白红杉的生长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同一坡向、不同海拔采样点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同样存在差异,高海拔采样点太白红杉的生长需要的温度条件低于低海拔采样点,但对土壤湿度的需求大于低海拔采样点.生长开始日的早晚对太白红杉树轮宽度的形成影响很大,而生长结束日仅与南坡采样点树轮宽度之间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伞形科东俄芹属(TongoloaH.Wolff)7个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除宜昌东俄芹T.dunnii(Boissieu)H.Wolff和城口东俄芹T.silaifolia(Boissieu)H.wolff的花粉为矩形类型外,其它几种的为菱形类型,然而并非都是原始的或典型的菱形,而是处于分化过程中的菱形类型,如纤细东俄芹T.gracilisH.Wolff,大东俄芹T.elataH.Wolff的花粉形态,表现出近菱形、近椭圆形和近矩形的特征,在我们近期的工作中曾涉及滇芎属PhysospermopsisH.Wolff类似的花粉形态及分化情况,从花粉资料启示,东俄芹属可能与滇芎属近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伞形科东俄芹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高忠  刘启新 《广西植物》2008,28(5):576-579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伞形科东俄芹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根据果实外表面的纹饰类型、凸起程度和表面蜡质分泌物等特征,可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1)皱纹型;(2)皱纹-不规则疣状突起型;(3)皱纹-近圆形或多边形突起型。其微形态特征在属下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可为种的划分和属间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徽伞形科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作者在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自然保护区进行伞形科植物调查时,发现了安徽省伞形科新分布记录种5个,并对这些种类的生境和地理分布特点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伞形科(Apiaceae)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Hoffm.)的宝兴棱子芹〔P.benthamii(Wall.ex DC.)Clarke〕和松潘棱子芹(P.franchetianumHemsl.)、西藏棱子芹(P.hookeriClarke var.thomsoniiClarke)和太白棱子芹(P.giraldiiDiels)、康定棱子芹(P.prattiiWolff)和瘤果棱子芹(P.wrightianumde Boiss.)的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植物虽然在外部形态上两两相似,但彼此间的果实解剖结构特征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共同特征是果棱均比较发达,且外果皮与中果皮分离,常形成空腔,每个果棱有1个明显的维管束,中果皮高度退化,果壁均很薄,棱槽和合生面均有油管,其中合生面油管数为棱槽油管数的2倍;差异主要表现在果实横切面外形、果体的压扁程度、果棱的发达程度、外果皮拱起程度及角质层的有无和厚度、维管束大小和着生位置、棱槽油管数以及合生面与侧棱的关系等方面。根据观察结果认为康定棱子芹与瘤果棱子芹不宜合并,建议将西藏棱子芹与太白棱子芹予以合并。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伞形科(Apiaceae)前胡族(Trib.Peucedaneae)种类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泰山前胡〔Peucedanum wawrae(H.Wolff)Su〕和华中前胡(P.medicum Dunn)以及美味芹族(Trib.Smyrnieae)种类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H.Wolff)、宝兴棱子芹(Pleurospermum davidii Franch.)、丽江棱子芹(P.foetens Franch.)和鸡冠棱子芹(P.cristatum de Boiss.)的叶绿体基因组psbA-trnH片段进行了扩增测序,获得的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KF557756—KF557762。结合引自GenBank的前胡族阿魏属(Ferula Linn.)1种、大瓣芹属(Semenovia Regel et Herder)1种、当归属(Angelica Linn.)2种和美味芹族的舟瓣芹属(Sinolimprichtia H.Wolff)1种、羌活属(Notopterygium de Boiss.)1种、瘤果芹属(Trachydium Lindl.)1种以及针果芹族(Trib.Scandicineae)刺果芹〔Turgenia latifolia(Linn.)Hoffm.〕的psbA-trnH片段序列,对各种类的psbA-trnH片段信息进行分析;并以刺果芹为外类群构建了MP、ML和BI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川明参和明党参的psbA-trnH片段长度均为258 bp、GC含量均为23%,而其他种类的psbA-trnH片段长度为228~405 bp、GC含量为26%~35%;排序后psbA-trnH序列总长度为553 bp(包括空位),其中变异位点237个、信息位点178个。川明参与明党参间的相对遗传距离最小(仅为0.02),而川明参与其他种类间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10~1.34,且总体上川明参与美味芹族种类的相对遗传距离较小,表明川明参与明党参及美味芹族种类的亲缘关系较近。在3类系统树上,川明参与明党参均聚在一起,并与美味芹族的属种聚为一大支,而远离由前胡族属种构成的另一大支。结合外部形态和果实解剖结构特征,建议将川明参属(Chuanminshen Sheh et Shan)从前胡族中分出并置于美味芹族中,与明党参属(Changium H.Wolff)为姐妹类群。  相似文献   

16.
紫伞芹(Melanosciadium pimpinelloideum de Boiss.)为伞形科紫伞芹属植物,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产于四川东部及贵州西北部,生于海拔1400~1800m荫蔽潮湿的竹林或林缘草地,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 作者从紫伞芹根部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二个主要化学成分:川白芷素(库页当归素,anomalin)和3′当归酰基-4′-羟基-反式-凯林酮(3′-angeloyl-4′-hydroxyl-trans-khellactone)。  相似文献   

17.
羌活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中提取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了136个成分(羌活78个成分、宽叶羌活58个成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挥发油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鉴定率分别达到94.90%和91.41%。  相似文献   

18.
Emine Alçitepe 《Biologia》2008,63(3):338-342
The morphological, anatomical and palynological features of Asyneuma michauxioides (Boiss.) Damboldt (Campanulaceae) were investigated. This species is an East Mediterranean Floristic Element and an endemic in Turkey. In anatomical studies, cross-sections of the root and stem were examined and demonstrated by photographs. It has conspicuous endodermis in which the Casparian bands are indistinct in the ste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pollen grain of this taxon was 3-porate sometimes 4-porate and oblate-spheroidal. Its structure was tectate and sculpture was small granules and pits with densely spaced spinules. The seeds of the taxon were eliptic to ovate in shape, laterally compressed, brown to light brown in colour, glabrous and shiny.  相似文献   

19.
我国横断山区滇芎属植物花粉形态分化及演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0.
中国珍稀植物明党参嫩茎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明党参嫩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挥发油中鉴定出27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7.502%,其主要成分是Mang牛儿醇乙酸酯(46.636%),明党参炔(11.483%),β-金合欢烯(10.986%为阐明明党参特征性化学及茎叶的一切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