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粪便孢粉学     
刘炳仓 《化石》1993,(4):26-26
作为孢粉学的一个分支,粪便孢粉学的任务是分析、研究粪便或粪化石中的孢子-花粉。这对了解古、今某些动物或古人类的生活食性和居住环境,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大家知道,自古以来,一般食草、半食草动物或古人类以植物为生,或以某些植物充饥。一个普通的孢粉学原理是,有什么植物,就会有什么样的孢子-花粉。因为孢粉外壁中包含一种抗酸耐碱的孢粉素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当它们随着植物体进入动物或古人类的胃后,经过肠胃运动,随着大便排出体外时,并未因肠胃中消化食物有酸碱存在而破坏,相反仍完好无损。在实验室中,有经验的孢粉分析工作者通过对这些古代遗留排泄物和粪化石的一系列分析处理、镜检和统计,就能了解这些粪便中有些什么种类的孢子-花粉,以及反映出存在什么植物,以此判断古代动物或古人类的生活食性。  相似文献   

2.
考古遗址中动物粪化石中的微体植物遗存是重建过去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重要材料,然而对于能够指示人类活动的粪化石孢粉组合类型及其特征仍然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研究了山羊(Capra aegagrus)、绵羊(Ovis aries)、牛(Bos taurus)、骆驼(Camelus)、牦牛(Bos grunniens)和马(Equus caballus)等几种中国常见的家养食草类动物粪便中的主要孢粉和真菌孢子类型。通过分析这些动物粪便的花粉组合特征,探讨了花粉和菌孢子等微体植物遗存对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花粉种类丰度低、一些特征种属花粉(如禾本科、藜科)含量高是家养食草类动物粪便花粉组合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于指示人类的饲养行为。家养食草动物粪便中的粪生真菌孢子类型主要有Sporormiella,Sodaria,Pleospora,Coniochaeta,Thecaphora and Dictyosporium。研究表明真菌孢子的分布主要受到动物活动范围的影响,这使得利用粪生菌孢子(如Sporormiella)并结合其他记录来反映人类的饲养或游牧活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根据前人在原位孢子方面已积累的大量资料,并参考现代孢子花粉形态研究成果,大致推测了本区石炭-二叠纪分散孢子花粉的大多数属的植物亲缘关系。通过已建立的含煤地层孢粉组合带推测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有关地质时期及地层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不仅验证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更大意义上将微体形态的孢子花粉与宏观上的植被进行了对比归类,从而使得对研究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古植被的形态面貌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最后,利用孢粉分析恢复相应地质时期的古气候。  相似文献   

4.
孢粉学是一门研究孢子和花粉的新兴学科,其中孢子和花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的基础。它为植物分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化石孢粉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孢粉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古地理、古气候、古植  相似文献   

5.
在地层中,一般说来,保存十分完美的大化石并不多见,为了进行研究,我们只能借助于保存在岩石中的微体化石,而在这些微体化石中,相当数量是保存完好的植物的孢子-花粉。由于孢子-花粉的外面,有一层十分坚固的外壁,外壁中包含有一种耐高温、高压、酸、碱的化学物质一孢粉素;同时由于孢粉形体微小,数量众多,质量很轻,所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它们有着极为广泛的分布;即使在一、二十亿年前古老的地层中,它们也能保存完好,依然故我。一般孢子-花粉都打着地质时代的印记。就是说,一定时期的植物,只产生一定形态的孢粉类型。不同时代的孢粉组合,是当时植物界的一个缩影。在地史上,从未有过不同时期的不同植物,能产生过相同的孢  相似文献   

6.
川西高原白垩纪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横断山地区和川西高原金沙江两岸广泛分布红色碎屑沉积,自德格县错阿乡的红色沉积之上部深褐灰色含铜砂岩中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孢子花粉化石。在该孢粉组合中稀指孢子居绝对优势,被子植物花粉极少,推测其地质时代应属晚白垩世,可能为晚白垩世早期。因此,当前孢粉组合的发现证明了川西高原横断山地区不仅有第三纪红层,也存在白垩纪红层。组合中含有大量的稀指蕨隐孱和少量麻黄花粉,而不同见喜湿植物的孢子花粉,推测该地区白恶霸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内蒙古东胜罕台川、碾盘梁沟和柳沟3个剖面中侏罗世孢子花粉化石34属63种, 包括2个新种. 基于10个样品中发现的3 863粒孢子花粉化石的鉴定和统计, 建立东胜地区延安组孢粉组合.该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有19属37种, 含量占46%~49%, 最低为39%.裸子植物花粉略占优势, 有15属26种,含量为51%~54%, 最高达61%.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比结果表明该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巴柔期.孢粉植物群反映研究区在中侏罗世早期为暖温带或亚热带的暖湿气候.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东胜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内蒙古东胜罕台川、碾盘梁沟和柳沟 3个剖面中侏罗世孢子花粉化石 34属 6 3种 ,包括 2个新种。基于 10个样品中发现的 386 3粒孢子花粉化石的鉴定和统计 ,建立东胜地区延安组孢粉组合。该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有 19属 37种 ,含量占 46 %~ 49% ,最低为 39%。裸子植物花粉略占优势 ,有 15属 2 6种 ,含量为 5 1%~ 5 4% ,最高达 6 1%。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比结果表明该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巴柔期。孢粉植物群反映研究区在中侏罗世早期为暖温带或亚热带的暖湿气候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源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上第三系油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31属68种。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的研究及其与潜在油源岩中孢粉化石的对比,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的形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渐新统至下中新统干柴沟组和上中新统至下上新统油砂山组应为盆地西部的油源岩系。研究区油源岩形成于温暖半潮湿和半干燥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南京汤山驼子洞洞穴堆积中鬣狗粪化石含有相对丰富的孢粉,推测草食性哺乳动物食用带有孢粉的植物后,经鬣狗的猎杀、摄食、消化和排泄,孢粉较好地保存在鬣狗粪中,形成粪化石,成为洞穴地层的组成部分。虽然鬣狗粪化石中的孢粉含量不及湖沼相地层中丰富,但有几种植物的花粉保存较好且相对集中,如Pinus,Tsuga,Quercus,Carpinus,Artemisia,Cyperaceae,Polygonum,Polypodiaceae出现的频率较高。孢粉组合揭示早更新世南京地区植被主要是草原或森林-草地,气候凉干或半干旱半湿润,可以和地层中脊椎动物群反映的自然环境相互印证。在研究洞穴古环境的代用指标中,堆积物中的鬣狗粪化石中包含的孢粉是比较好的研究对象,对环境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油田流沙港组下部储油层所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28属58种及藻类化石2属3种。通过对比孢子花粉及藻类化石的油源,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并根据各类孢型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中始新统至下渐新统流沙港组暗色泥质岩是北部湾盆地的主力油源岩,中上渐新统涠洲组暗色泥质岩也是该区的油源岩;该区油源岩形成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粪化石(coprolite)是石化的动物粪便,而广义上粪化石(bromalite)是石化的动物消化物、排泄物和排出物的总称。作为一类重要遗迹化石,粪化石蕴含了大量实体化石难以提供的生物学信息,为古生态学研究提供以下依据:1)粪化石作为媒介帮助理解远古动物的行为习性、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谱特征以及古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2)粪化石中保存的古寄生虫线索能有效地解读古生物寄生关系和某些常见肠道寄生虫的起源问题;3)新生代以来古人类粪化石证据可以直接解开早期古人类的食谱、疾病特征及其迁移路径;4)中、新生代以来的粪化石中保存的植物残留信息(孢粉化石和植硅体)是重建古植被面貌、恢复古气候和探索早期动植物关系的重要依据。本文回顾了粪化石研究历史,并针对粪化石在上述古生态各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综述,认为粪化石可有效解读古生态。文章最后对粪化石的最新研究技术方法(如CT扫描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新疆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油田原油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35属51种。基于原油中孢子花粉的研究,追溯了该含油区的油源并讨论了油气运移问题。根据原油中找到的孢子花粉化石来判断,准噶尔盆地西南含油区有两套油源岩系,即下一中侏罗统八道湾一头屯河组和渐新统安集海河组。  相似文献   

14.
这篇短文的目的是簡短地記載根据植物羣和动物羣联合分析所得到的关于北京人时代的結果。下面的花粉和孢子分析表是我們研究所瓦薩里博士(Y. Vasari)根据保存在伍普薩拉的周口店第1地点(即中瑞考察团第53地点)一块附着在肿骨鹿(Megaceros pachyosteus)化石标本土的岩石中分析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东胜延安组孢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东胜侏罗纪含煤地层延安组的孢粉组合,共记述孢子花粉62属125种,疑源类2属4种,描述了8新种,2新组合种。通过对孢粉类型时空分布,兴衰变化的研究及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比较,推断东胜延安组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Aaienian-Bajocian期)。根据化石孢子花粉可能的植物亲缘关系以及这些植物生态条件,推测当时东胜地区存在以苏铁科、银杏科、松柏纲植物和桫椤科树蕨为主体,很多草本和木本蕨类参与其中的茂盛植物群,气候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  相似文献   

16.
南极维多利亚地南部Carapace Nunatak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玉珂 《古生物学报》1997,36(2):170-186
南极维多利亚地的费拉群孢粉植物时代一直被认为是早株罗世、从维多利亚地南部Carapace Nunatak费拉群火山岩夹杂中发现的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孢粉化石。可与澳大利亚西部、阿根廷、印度及巴基斯孢粉植物群比较,推断费拉群时代应为中侏罗世,并很可能为中侏罗世早期。这一结论得到从相同地点获得的叶肢介化石的佐证。根据孢子花粉化石的可能植物亲缘关系,推断中侏罗世早期维多利亚地南部以掌鳞杉科植物较繁盛,并  相似文献   

17.
南京北象山中侏罗世孢粉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对在南京北象山首次发现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孢子花粉37属77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15属23种,裸子植物花粉22属54种,组合以高含量的Classopolli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其时代应归为中侏罗世。对组合中主要孢粉类型可能的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推测在中侏罗世的某段时期里,南京地区主要为干旱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松柏类植物是侏罗纪最为繁盛的裸子植物类群之一。通过室内实验和镜下鉴定,对甘肃窑街盆地中侏罗世Pityostrobus sp.的原位花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生松科花粉的形态特征,分析对比了其原位花粉与地层中的分散花粉的关系,经对比分析,初步认为Piceites arxanensis是化石Pityostrobus sp.的花粉,而后者是前者的母体植物。化石Pityostrobus sp.的原位花粉特征的研究,对古松柏类化石植物的鉴定和分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可为进一步研究古松柏类植物在中生代侏罗纪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特征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当植物的花粉成熟后,就会散落在附近或随风飘扬到较远地带的土壤或沉积物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它们中的一部分保存下来,就形成了化石花粉。近年来,化石花粉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石油钻探中。古生物工作者不仅根据岩芯中所分析出的化石花粉组合特征来判断地层属于什么地质年代和确定含油层位,而且还可通过花粉的颜色来判断地层是否含油或天然气。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油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27属45种。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的研究及其与潜在油源岩中孢粉化石的对比,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所反映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形成的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下侏罗统小煤沟组和中侏罗统大煤沟组应为该含油区的油源岩系。研究区油源岩形成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湖沼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